如何制定機床加工工時
機加工的工時定額一般有三種方法確定:
1、經驗法:
根據以往的經驗確定機加工的版工時,這實權際上是以前經驗的總結,比如某工件某道工序加工以前一直是開2小時,也基本沒有異議,那麼現在也確定是2小時。
2、實測法:
某工件某道工序以前沒有加工過,那麼讓一個水平中等、效率中等的操作工做,他做的工時×1.1就是這個工件這道工序的加工工時,這實際上是通過實測確定工時。
3、計演算法:
某工件某道工序有幾個工步,每個工步是多少時間,加起來就是工時。例如:車床車一個外圓,表面粗糙度Ra是3.2,加工餘量是5毫米,那麼一般要通過以下工步才能完成:
粗車、半精車、精車、車兩端面、倒角。
根據不同的材料、工況確定轉速、進刀量、然後通過計算得出。
另外,各工序每批次都有一個准備工時,一般30件為一個單位(具體要根據本單位的情況確定),每單位準備工時為0.5小時。
我的網路空間里有一個計算工時的軟體,你若有興趣可以去下載做參考。
最後說一句:任何人定的工時都會有偏差,只是水平好的偏差小一點而已。
『貳』 機械加工工時計算公式
機械加工工時計算是直接累計工時的,沒有計算公式。計算規則如下:
1、一般以月、季、年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
2、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當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綜合計算周期內,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應當不能超過總法定標准工作時間。
3、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的,無論勞動者平時工作時間數為多少,只要在一個綜合工時計算周期內的總工作時間數不超過以標准工時制計算的應當工作的總時間數,即不視為加班。若超過,則超過部分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按規定支付報酬,且延長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2)如何制定機床加工工時擴展閱讀:
機械加工工時的相關介紹:
1、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日延長工作時間標准和月延長工作時間標準的限制。
2、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用人單位應採取適當的休息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3、實行不定時工作制,除法定節假日工作外,其他時間工作不算加班。根據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第四條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1)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
(2)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
(3)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叄』 如何做好機械加工工時定額員
不好做啊,哎。你以後轉外協吧。
計件工資的關鍵指標 是計件單價,而計價單價的基礎和關鍵是工時定額和產量定額,如果 這一基礎發生了問題,整個分配製度都將存在問題。實踐證明,凡是 分配關系矛盾激烈的地方或時期,矛盾的爆發點也都出在定額上。 一、定額的標准化問題 就現有資料來看, 工時定額尚沒有一個大多數人基本認可的標准。 100 多年前的泰勒將 80 萬磅鋼材削成了鐵屑,其實就是想實驗出一個定 額的標准來, 但他失敗了, 最後給出的標準是: 第一流的工人 , 掌 「第一流的工人 「掌 第一流的工人」, 握標准化的操作方法, 握標准化的操作方法, 使用標准化的工具、 使用標准化的工具、 機器和材料」並在 標准化 機器和材料 並在「標准化 並在 的作業環境」里 完成的 合理的工作量 合理的工作量」。 的作業環境 里,完成的「合理的工作量 。其實這個標準是一個無奈 的結論,每一個細目全都包含著不確定性:什麼是「第一流」?什麼是 「標准化」?什麼又是「合理」?都十分模糊。因此,剛開始時,泰勒就 受到了美國朝野的攻擊, 從而迫使美國國會史無前例的專門召開了聽 證會, 可見所引發矛盾的激烈程度。 後經 100 多年的不斷充實和完善, 工時定額制在人們一直沒有找到更好解決辦法的前提下,逐步被接 受,但已和泰勒剛開始時的理論不一樣了。 到目前為止的工時定額實踐中,各企業常用的標准確定辦法有三個, 一是自己選派定額員根據工藝現場實測, 二是借用行業協會的指導標 准或者同類企業的標准, 三是上述兩項結合使用。 可以說, 時至今日,
工時定額沒有統一標准。 二、工時定額的科學性問題 工時定額為什麼沒有一個統一標准,不是沒有人去組織研究,也不是 測算理論和手段不科學,實質原因是對於一個中大型企業來說,工時 定額就不應當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或者說工時定額本身就不適用於大 中型企業。在大中型企業那裡,工時定額缺乏科學性。 工時(產量)定額不同於消耗定額,如冶煉鋼水,多少噸鋼水需要多 少噸鐵礦石是一個客觀的比例關系,是物質的,因此是可認識的。而 工時定額則正好相反,其定額與產出沒有必然的客觀聯系,更多的是 主觀因素在起作用。以現在比較流行的工時定額標准實測法為例,就 可以看到這種主觀方面的痕跡。 我們以一個工人為例: 使用同一台車床; 車削同一種工件; 執行同一種工藝; 運用同一種刀具; 處於同一個環境... ... 但這個人在不同的兩個周期內所生產的工件數是不相同的。 在這若干 個「同一」中,只要有一個不同,其結果就不同,那我們以什麼來給定 其工時定額標准呢? 對一個單位來說,其所要求的工時定額標准應具有統一性和同一性, 當其標准統一和同一後,問題也就暴露出來了,這就是:
同一個人不同時期所生產的量不同; 同一設備不同的人使用所生產的量不同; 同一人使用不同的設備所生產的量不同; 將上面提到的車床、工件、工藝、刀具、環境等相組合,表面上的相 同中都包含著不同。 這只是一部分導致不同的因素,實踐中還包含著操作工人的身體狀 況, 心理狀況人際關系變化、 企業行為的影響和干擾、 家庭關系等等, 等等。有時候在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控制過程中根本是一個無關的因 素,卻能對操作者產生影響。有一名工人養著的一條狗生了病,盡然 使這個工人連續幾天完不成定額。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確定一個統一的標准工時定額有多麼困難,可以 說,對一個企業來說,想要確定一個標準的工時定額是不可能的。 有人反對這種說法,現在大多數企業都在使用工時定額,而他們也都 制定出了標準定額,執行的也都不錯,怎麼能說是不可能呢。 其實,現在的工時定額不是以犧牲企業成本為條件,就是以犧牲工人 勞動力價格為條件,是一種妥協的產物。 可以說,由於工時定額缺少數學、社會學的理論為依託,將理論與實 踐相隔裂,因此是缺少科學性的。 應當注意的是,工時定額或產量定額的不科學不是指定額的不科學, 比如前面提到的消耗定額,不在同一個意域,不能相提並論。 三、工時定額測定和計算障礙 各企業大多有自己的定額管理機構, 由這個機構來歸口統一管理工時
定額。包括工時定額的測定、計算和調整等。一般情況下,企業選用 技術較為全面,經驗較為豐富,熟練程度也比較高的優秀人員為定額 員,以其測定和計算的定額標准為工人的分配依據。 實踐中的工時定額管理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成為工時定額管理的主 要障礙。 一是工時定額與工時定額關系間的不相協調。 一是工時定額與工時定額關系間的不相協調。 企業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為依據進行工時定額管理, 理論是泰勒 的,實測是企業的,其重點精力和任務是通過實測來建立本企業的工 時定額標准模型, 至於工時定額關系也就是基於工時定額所產生的各 種經營管理關系則注重的不夠。 工時定額是分配的依據,是工人勞動價值的具體反映,是企業經營狀 況優劣的溫度計,因此,企業的工時定額要反映市場需求變化、物價 水平、政策和法律,內部分配均衡,人本主義理念、企業文化的承繼 和發展、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等方面的經營管理關系,按照這一思路, 企業應當先研究工時定額關系,然後才可以考慮計件工資的具體模 型,並確定採用何種定額形式。如果以建立工時定額模型為切入點, 一味地追求單一的工時定額分配製, 必然會遇到工時定額關系障礙的 堵截,產生各種矛盾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是工時定額測定的無規律性。 二是工時定額測定的無規律性。 工時定額的測定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前所述,不是一個有經驗的人 拿一塊秒錶就可以測出來的。一般情況下,工時定額測定要受到被測 者、設備、工藝、環境、工具以及測量者自身等多因素的影響。特別
是被測者和測量者這兩個有思想的個體,影響非常大。 最常見到的情況有: 測量者或被測量者的責任感不同, 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 結果也大不 測量者或被測量者的責任感不同, 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 相同。 相同。在國外有實例,就是企業勞動管理機構和工會代表對同一人的 同一勞動過程的測定結果差距明顯。另外,被測者在知道被測試和在 不知道被測試兩種情況下,測得的結果幾乎差一倍。 測量者情緒對測量結果影響重大。 測量者情緒對測量結果影響重大。 一個測量者在受到其領導批評和表 揚兩種情態下,測量結果相去甚遠。 測量者的經驗對測算結果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 測量者 測量者的經驗對測算結果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憑經驗來修正測定結果, 而經驗越豐富, 影響就越大, 危害也就越大。 測量者對工藝的理解和認識程度影響測量結果, 測量者對工藝的理解和認識程度影響測量結果 往往將引發爭議的測 量結果原因歸之為工藝問題。 企業的總體分配政策左右測量者對結果的計算, 企業的總體分配政策左右測量者對結果的計算 測量者往往為取悅企 業領導或者取悅工人而使最終結果背離客觀測得結果,這里,測量者 扮演了隱性的勞資矛盾調停者的角色。 個體、局部和整體間的關系難以平衡 個體、局部和整體間的關系難以平衡。實踐中有一種通行的規則,人 們認為,一個單位的工時定額標准如果有 1/3 的工人完不成,1/3 的 正好完成,1/3 的超額完成,那麼這就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或說是科學 的標准。其實這是一種主觀理想,是不可能做到的。比如,一個企業 有 50 名工人加工同一件零件,測定這一零件的辦法可有幾種,一個 是選擇一個中等技術水平的工人實測,將其結果適用於其他 49 人, 但很難評判出那一個是這個中等技術人員,對這一個人是測一次,還
是測多次取平均值?第二個是將 50 個人全部進行實測, 然後取 50 個 人的平均值,這樣做會嚴重影響正常生產,並會影響被測工人間的關 系,另外時間也不允許,一兩個月的時間所得到的數值,未等正式應 用,就會因工藝、材料、設備、刀具、卡具、物流流程等的變化而做 出調整,需要重新測定,根本不可能會形成較為穩定的定額標准。第 三個辦法是取一部分人的實測平均值, 這樣做存在前面兩個辦法共同 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工時定額測算中,個體值不能適用於局部, 局部值不能適用於整體,整體值也不能適用於個體。這就很難達到實 現三個 1/3 的目的。 工時定額調整存在不確定性。 工時定額調整存在不確定性 工時定額管理的另一項主要任務是定額 調整。當制定定額所依據的任何一個條件發生變化時,工時定額都要 做出相應調整,否則就不能實現定額目的。工時調整涉及的因素非常 多,生產對象、生產工具以及生產手段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變化,工 時定額都會受到影響,甚至一些管理關系發生變化也會影響定額。另 一個難以把握的調整因素是操作者自身條件的變化, 如企業的培訓所 導致工人技能的提升,時間的延續導致熟練程度的提高等,這種種因 素合到一起,使得定額調整沒有規律可循,也就失去了確定性。 三是定額員的個人業務能力和配備數量問題。 三是定額員的個人業務能力和配備數量問題。 業務能力和配備數量問題 在大中型企業中,如果要想使工時定額將整個業務覆蓋,在定額員的 配備上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有足夠的人員數量,以保證定額工作 的及時和全面,這將是一筆很大的人工成本。實踐過程中,一般企業 的定額人員占操作工人的比例在 1%-2%之間,有的甚至還要低,由
於人員少, 單位的定額工作很難實現全面覆蓋和及時測定, 及時調整。 這就難免引起工人的心裡不平衡和情緒的不穩定, 進而對工時定額工 作產生抵觸。二是定額員的個人業務能力。從事定額的人員既要有扎 實的技術理論功底,同時又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一般單位的定額 人員主要從一線生產工人中選拔,實踐經驗有餘,但理論根底不足, 要成批選拔懂技術有經驗的定額人才,對每個企業都是難以做到的。 四、工時定額的價值含量。 工時定額的價值含量。 工時定額作為工人分配的依據,除了要確定數量標准外,還要確定價 值標准,既一個單位時間所含的貨幣量。 工時定額價值量的確定受兩個因素制約, 一個是國家的政策和法律規 定,另一個是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分配政策。國家的政策和法律因素是 剛性的,最主要指標是地方政府確定的最低工資標准線和工資指導 線,一般情況下,企業將這個標准不納入工時定額價格之中,而是以 基本工資的形式出現,或者是將一小部分考慮到工時定額價格之中。 工時定額單價主要是由企業自定。就現在的情況看,每個企業和每個 企業都不一樣,以同一規格型號的螺栓加工為例,每小時定額的工資 含量從 2.6 到 7 元不等(筆者查詢到的數據,實際范圍可能還會大一 些) ,最低與最高相差 2.7 倍。也就是說工人付出同樣的勞動,收入 卻要差 2.7 倍。 在確定工時定額價格時,各企業都要參照很多指標,主要有當地社平 工資,同行業工資水平,企業人工成本比例,當年利潤目標,招工及 培訓的難易程度、設備的先進程度、企業員工數量、工時定額價格歷
史成因、物價指數以及政府工資指導線等等。 同時要考慮這么多的因素,就使得這項工作異常復雜,又沒有一個計 算模型,也沒有可參考的標准,因此,工時價格的確定很難達到合理 和公平,再加上工時定額標準的不確定性,工時定額分配模式問題就 更加突出了。 五、對工時定額的幾點評價。
『肆』 如何用機械加工工時定額時間標准
舉例:有一直徑Φ60,長600圓鋼,用三爪卡盤,查車床裝卸工件時間。
查表專:
一、查序號:屬
《機械加工工時定額時間標准》中,「車床裝卸工件時間標准」表;直徑D=60對應序號4;長度L=600對應序號6;
二、算總序號:
按總序號公式計算:4+6-1=9;
三、再查裝卸方法:
在裝卸方法表中查序號9那一列,下部裝卸方法中,對應」三爪「那一行,數字為2.1分鍾。
依照此種查表方法即可在各種表中查出各種工時。
『伍』 機械加工 實作工時 具體是什麼意思,要怎麼定
機械加工是一種用加工機械對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進行改變的過程。按被加工的工件處於的溫度狀態﹐分為冷加工和熱加工。實作工時是實際工作的小時。
『陸』 機械加工零件的工時定額如何制定
一般我們這里8小時按6小時計算,20元每小時。1天8小時計算後是0.033元/分鍾,每班120元標准。
『柒』 數控機床是如何制定加工步驟的
數控機床的出現是工業一大進步的表現,它能較好的解決復雜、精密、小批、多變的零件加工問題,是一種靈活的、高效率的自動化機床。程序編制人員在利用數控機床加工時,首先得進行工藝分析。根據被加工工件的材料、輪廓形狀、加工精度等選用合適的機床,制定加工方案,確定零件的加工順序,各工序所用刀具,夾具和切削用量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數控機床是如何制定加工步驟的:
一、機床的合理選用
在數控機床上加工零件時考慮的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類、零件輪廓形狀復雜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數量、熱處理要求等。在選用機床時需要保證加工零件的技術要求,同時能提高效率。
二、數控加工零件工藝性分析
數控加工工藝性分析涉及面很廣,通常需要零件圖樣上尺寸數據的給出應符合編程方便的原則。零件圖上尺寸標注方法應適應數控加工的特點在數控加工零件圖上,應以同一基準引注尺寸或直接給出坐標尺寸,並且構成零件輪廓的幾何元素的條件應充分,圖樣上的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結構工藝性應符合數控加工的特點。這種標注方法既便於編程,也便於尺寸之間的相互協調,使得效益提高。
三、加工方法的選擇
加工方法的選擇原則是保證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由於獲得同一級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一般有許多,因而在實際選擇時,要結合零件的形狀、尺寸大小和熱處理要求等全面考慮。此外,還應考慮生產率和經濟性的要求,以及生產設備等實際情況。
四、加工方案確定的原則
零件上比較精密表面的加工,常常是通過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逐步達到的。對這些表面僅僅根據質量要求選擇相應的最終加工方法是不夠的,還應正確地確定從毛坯到最終成形的加工方案。確定加工方案時,首先應根據主要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初步確定為達到這些要求所需要的加工方法。
五、工序步驟的劃分
在數控機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比較集中,在一次裝夾中盡可能完成大部分或全部工序。首先應根據零件圖樣,考慮被加工零件是否可以在一台數控機床上完成整個零件的加工工作,若不能則應決定其中哪一部分在數控機床上加工,哪一部分在其他機床上加工,即對零件的加工工序進行劃分。
六、零件的安裝與夾具的選擇
零件的安裝力求設計、工藝與編程計算的基準統一,避免採用占機人工調整式加工方案,盡可能在一次定位裝夾後,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保證夾具的坐標方向與機床的坐標方向相對固定,夾具上各零部件應不妨礙機床對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即夾具要開敞其定位、夾緊機構元件不能影響加工中的走刀(如產生碰撞等)。
七、刀具的選擇與切削用量的確定
刀具的選擇是數控加工工藝中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影響機床的加工效率,而且直接影響加工質量。編程時,選擇刀具通常要考慮機床的加工能力、工序內容、工件材料等因素。切削用量包括主軸轉速(切削速度)、背吃刀量、進給量。
八、切削油的選用
切削油在整個加工過程中起到保護刀具和提高加工效率的作用。通常選用切削油時需要根據工件的材質、設備的類型、工藝方法、刀具性能等因素來決定使用哪一種切削油。另外,除了以上直接因素外也需要切削油的其他性能符合要求,如抗氧化性能、防銹性能、冷卻性能等。
九、加工路線的確定
在數控加工中,刀具刀位點相對於工件運動的軌跡稱為加工路線,要求定位精度較高,定位過程盡可能快。除此之外還要確定刀具軸向的運動尺寸,其大小主要由被加工零件的孔深來決定,但也應考慮一些輔助尺寸,如刀具的引入距離和超越量。
『捌』 機床加工工時如何計算
加工工時,按周長除以平均效率除以時間。
例如:
我沒這邊sodick的加工效率0.34mm/min
單指專240mm厚工件
實際加工周屬長為125.3.
這件活的工時=125.3/0.34/60.=61.42h
但一般機床的加工效率都是按照最低加工效率來核算工時的。
『玖』 車床工工資怎麼制定,具體工時是怎麼計算的謝謝大家!
機械加工時間定額的計算
(1)、中批以上
td=(tj+tf)×(1+K%)+tzz/N
(2)、單件小批
td=tj×(1+K%)+tbx+tzz式中,td——單件加工時間定額(min)
tj——機動時間(min)
tbx——布置場地與休息和生理需要時間(min)
tzz——准嵛與終結時間(min)
K——tbx和tzz佔tj的百分比
N——生產綱領——相同一批零件數
輔助時間的確定
1、確定原則
(1)、輔助時問的長短和工件與機床規格大小、復雜程度成正比。
(2)、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其他時問,包括tf、tbx、tzz時間佔tj的百分比(K%)及裝卸時間。tzz時間按N=10考慮,直接計入單件時間定額中。
2、確定
(1)、卧車:
①工步輔助時間:5~15(min)
②一般裝卸時問:0.5~15(min)
③tbx時間tj的16%(min)
④tzz時間為50~90(min)
(2)、立車:
①工步輔助時間為15~50(min)
②裝卸時間為10~50(min)
③tbx時間為tj的14~16%
④tzz時間為70~120(min)
(3)、鏜床:
①工步輔助時間為5~15(min)
②裝卸時間為20~240(min)
③tbx時間為tj的15~17%(min)
④tzz時間為90~120min)
(4)、鑽床:
①工步輔助時間為3~5(min)
②裝卸時間為15~30(min)
③tbx時間為tj的11~13%(min)
④tzz時間為30~60(min)
(5)、銑床:
①工步輔助時間為5~15(min)
②裝卸時間為1~12(min)
③tbx時間為tj的13~15%(min)
④tzz時間為30~120(min)
(6)、刨、插:
①工步輔助時間為6~10(min)
②裝卸時間為1~120(min)
③tbx時間為tj的13~14%(min)
④tzz時間為30~120(min)
(7)、磨床:
①工步輔助時問為2~8(min)
②裝卸時間為0.3~8(min)
③tbx時間為tj的12~13%(min)
④tzz時間為15~120(min)
(8)、齒輪機床:
①工步輔助時間為2~5(min)
②裝卸時間為2~8(min)
③tbx時間為tj的11~12%(min)
④tzz時間為50~120(min)
(9)、拉床:
①工步輔助時間為1~2(min)
②裝卸時間為0.5~1(min)
③tbx時間為tj的12%(min)
④tzz時間為25(min)
切削用量的計算與選擇原則
1、計算:
(1)、切削速度Vc
①車、銑、鑽、鏜、磨、鉸:
Vc=d×π×n/1000(m/min)
Vc=(d×π×n)/(1000×60)(m/s)
式中,d——工件或刀具(砂輪)直徑(mm)
n——工件或刀具(砂輪)每分鍾轉數(r/min)
②刨、插
Vc=L×(1+V刨程/V空程)×n/1000
=(5/3)×L×n/1000=0.0017×L×n(n/min)
或用下公式:
VC=n×L×(1+m)/1000(n/min)
式中,L——刨程行程^長度(mm)
n——每分鍾往復次數(次/min)
m——一般取0.7(因為返程必須速度快)
(2)、每分鍾轉數或每分鍾往返次數n
①n=Vc×1000/(π×d)=(Vc×3)×1000/d(r/min)
②n=Vc×1000×3/(5×L)=Vc/(0.0017×L)(雙程數/min)
式中:d——工件或刀具直徑(mm)
L——行程長度(mm)
(3)、進給速度Vf
Vf=af×Z×n(mm/min)
式中:af——每齒進給量(mm/z)
Z——刀具齒數
n——每分鍾轉數(r/min)
(4)、進給量f
①f=vf/n(mm/r)
②af=f/Z(mm/z)
(5)、切削深度ap
①ap=(dw-dm)/2
②鑽削ap=dw/2
式中:dw——待加工直徑(mm)
dm——已加工面直徑(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