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生產加工中首件末件怎麼區分

生產加工中首件末件怎麼區分

發布時間: 2021-02-11 04:50:13

❶ 首件檢驗中首件的定義

生產開始時或工序因素調整後(如:換操作者、換料、換工裝、機床重新調整)加工出的第一件(或前幾件)產品。

❷ 生產線不良品處理標准···

製造過程檢驗
1、當品管在進行製造過程中的首件檢驗、末件比對:巡迴檢驗、工序檢驗時以及產品入庫檢驗時發現不合格,或工人自檢、生產主管巡視檢查發現不合格時,應立即要求操作人員(或操作人員)自己對不合格品作好隔離和標示。並通知品管部主管。品管部主管應立即到現場進行分析判斷。 2、當分析判定所發現的不合格是屬於偶發性的,數量較少,性質並不嚴重,影響也不大,此類性質輕微的不合格,可由品管員或品管主管直接處置。處置的方法有返工返修,報廢等。
a、當工人返工或返修後,必須重新交品管作檢驗,直至合格,品管應作好重新檢驗的報告。
b、.若返工返修的方法與原加工之作業不一致,且返工返修過程復雜,不易操作、或未規定嚴格的返工返修方法就無法保證產品質量時,應請研發部先制訂出 返工返修作業指導書,根據返工返修作業指導書進行操作,若有時,該作業指導書中應規定返工後重新檢驗的要求且應放置於返工現場,便於返工人員查閱。
c、.若為提供給客戶作售後服務用的產品,返工後其外觀上不得有明顯可見的返工痕跡。
d、當處置為報廢時,生產部應開立「報廢單」。廢品由生產部門交品管部作隔離封閉管理,「報廢單」由生產部定期交財務作成本核算。
e、上述輕微的不合格品處置,不必開立「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但從檢驗報告中(返工返修)和「報廢單」上可查到此類不合格品處置的記錄。
3、當品管主管分析判定為嚴重性質的質量事故時(嚴重;指上述輕微不合格以外的不合格。如;數量多、損失大、影響大、重復發生、性質嚴重、……等),應通知責任人作好不合格品的隔離、並通知品管員作好標示。同時立即組織研發部、生產部、業務部等部門技術人員進行處置。處置方法有;返工返修、全檢挑選、降價利用、報廢、特采等。
a、品管部開立「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詳細寫明不合格情況。參加評審人員應從各自專業角度,對不合格的特性作分析,判斷該不合格特性對最終產品的功能,使用安全性、法規的符合性,以及對後續加工的質量有無影響或有多大的影響,能否引起客戶的抱怨或退貨,然後提出採用哪種處置方法的意見,並在「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相關欄目上簽署自己的意見。當意見一致時,處理方法生效(特采時除外)。
a1.當處置意見為返工返修時,生產部立即組織人員按本文a、b、c條規定處理。當處置意見為報廢時,生產部 按本文第d條規定辦理。同時,生產部還應將返工返修和報廢處理的「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復印件交財務作成本核算。
b2.當處置意見為全檢挑選時,由生產部安排人員作全檢挑選,挑選出來的合格品,交品管作再檢驗,品管再檢驗判定為合格者,按合格品流轉。品管再檢驗的方法為全檢,並作好再檢驗記錄。生產部或品管檢出的不合格品,按本文第5.3.2d條處理。
b、必要時,品管部可組織召開現場質量分析會,對責任者進行質量意識教育。

1、製程不合格
2、不合格品標識及隔離
3、信息反饋
4、不合格品評審
5、採取合適的處置的方法
6、按績效考核執行記錄
7、制定糾正、預防措施

❸ 產品要求的作業環境是指哪方面

《產品質量控製程序》
1.目的:確保不符合產品要求的產品得到識別及控制,以防止其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確保達成和增強顧客滿意。
2.適用范圍:公司產品之製造過程,包括:進料、委外加工、生產製造、出貨、產品的防護等過程均適用。
3.定義:
3.1不合格產品:與產品標准不符合的產品、零部件、原材料,包括模冶具。
3.2可疑產品:製程中及貯存、運輸狀態中不能辨識出其質量狀態的產品、零件或原材料。或測試設備失效時已作出檢測結果的產品。
3.3不合格品處置:由授權人員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審,以決定其處理方法的過程。
3.4返工: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對其所採取的措施。
3.5返修:為使不合格品符合滿足預期用途而對其所採取的措施。
3.7偏離許可:產品實現前,偏離原規定要求的許可。
3.8報廢:為避免不合格產品原有的預期用途而對其所採取的措施。如:回收、銷毀。
4.職責
4.2處置責任
4.2.1在進廠檢驗階段發現不合格,由品保部、研發部、行政部、生產部主管或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處置,品保部組織。具體作法詳見本文第5.2.1條規定。
4.2.2在製造過程檢驗階段發現不合格,由品保部、研發部、生產部主管或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處置,品保部組織。具體作法詳見本文5.3條。
4.2.3在入庫檢驗階段發現不合格,由品保部、研發部、生產部、業務部主管或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處置,品保部組織。具體作法詳見本文第5.3條規定。
4.2.4在出貨檢驗階段發現不合格,由品保部和生產部主管和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處置,品保部組織。詳見本文5.4條。
4.2.5不合格品未經責權人員處置或處置尚無結果時,任何人不得擅自動用。
5.作業內容
5.1不合格品處置流程見(附件一)
5.2進廠檢驗階段
5.2.1屬行政部采購訂購回廠的產品用原物料,在進廠檢驗時若發現不合格,品管立即通知倉管員進行隔離標示,並通知品保部主管。品保主管立即組織由品保、行政部采購、生產部、研發部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處置。處置的方法為:退貨、全檢挑選、特采(讓步接收)、扣款等。
5.2.1.1若外購產品用原物料不合格狀況嚴重,將導致本公司無法加工出合格產品或嚴重影響公司產品內在
質量,引起顧客退貨或拒收時,應作退貨處理。
a.品保部開立「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詳細寫明不合格情況。參加評審的人員均應在單上簽署自己的意見,當意見一致時,退貨處理生效。當意見不能一致時,由品保部報管理者代表或總經理裁決。
b.行政部采購開出「退貨單」,連同「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一起交倉管員。同時,由采購通知供應商。
c.倉管員在處理期間必須確保不合格物料得到控制:不得混淆、發放、丟失、損壞。當供應商來廠處理時,連單帶貨交與供應商並轉達本公司的意見和要求。
5.2.1.2當外購原物料不合格狀況嚴重,但仍可挑選出部分合格者,且本公司生產部急需使用時,可處理為全檢挑選。
a.品保部開立「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詳細寫明不合格情況。參加評審的人員均應在單上簽署自己的意見,當意見一致時,全檢挑選方法生效。
b.全檢挑選視情況可由供應商自己進行。當供應商全檢剔除其判定的不合格品後,再由本公司品管對其判定的合格品作嚴格的進廠檢驗,符合要求時可以入庫,不符合要求時,退貨處理。全檢挑選也可由本公司品管進行。但次種情況應作扣款處理。此時,品保部主管開立「不良品扣款單」連同「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復製件交到財務,作為扣款依據。挑選出的不合格品作退貨處理,見本文5.2.1.1b條。
c. 「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由采購通知供應商,並責成作改善。
5.2.2屬委外加工產品在進廠檢驗時發現的不合格品,其處置方式與上述第5.2.1條相同。
5.2.3顧客直接提供的原物料在進廠檢驗時發現不合格,品保部立即通知業務部。業務部以「聯絡單」與客戶溝通,按客戶意見辦理。但不可開立「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若屬客戶指定的供應商提供的客戶財產,則同樣按本文第5.2.1條方法處理,區別是,除了抱怨供應商之外,還應由業務通知客戶。
5.2.4外發加工或修理的模、治具、設備在進廠檢驗時發現不合格,處理方法如下:
a.當機制課進行驗收發現不合格,由機制課通知供應商進行處理。供應商處理機制課再行驗收,直至合格。
b.機制課驗收合格後,以「試模檢驗記錄表」通知品管。品管對試模產品進行檢驗。當產品不合格時,可判定模具不合格,品管在「試模檢驗記錄表」中作好記錄,並通知機制課。機制課填寫「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並通知供應商進行返工。返工後再作進廠檢驗,直至模具合格。對於設備的製造或修理,由機制課按上述程序進行驗收和處理。
5.2.5當外購原物料、委外加工產品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或貯存期間發現不合格時,依本文第5.2.1條處理。
5.2.6「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中之原因分析、制訂和實施改善措施、效果驗證及表單之保存等。
5.2.7對產品質量較差或達成本公司監控的品質目標情況較差的供應商,可採用下列方法進行控制:
a.以「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通知供應商,要求供應商進行改善,並在後續供貨中驗證其改善效果。對多次改善效果不好的,品保部應通知行政部采購進行相應處理,方法詳見《供應商評鑒管理程序》第5.2.3.4條。
b.罰款處理。
c.選擇新的供應商,每種材料保持2~3個供應商,增加競爭力度。
d.對供應商進行現場稽核。可由行政部組織品保,研發、生產等部門進行。稽核後,發放改善計劃,幫助供應商改善品質。
e.定期(季、半年、年)將所有供應商質量狀況進行統計、按質量狀況進行分等排列並進行質量通報,激勵其改善。此項工作由行政部與品保部聯合進行。
5.3製造過程檢驗和入庫檢驗階段。
5.3.1當品管在進行製造過程中的首件檢驗、末件比對:巡迴檢驗、工序檢驗時以及產品入庫檢驗時發現不合格,或工人自檢、生產主管巡視檢查發現不合格時,應立即要求操作人員(或操作人員)自己對不合格品
作好隔離和標示。並通知品保部主管。品保部主管應立即到現場進行分析判斷。
5.3.2當分析判定所發現的不合格是屬於偶發性的,數量較少,性質並不嚴重,影響也不大,此類性質輕微的不合格,可由品管員或品保主管直接處置。處置的方法有返工返修,報廢等。
a.當工人返工或返修後,必須重新交品管作檢驗,直至合格,品管應作好重新檢驗的極力。
b.若返工返修的方法與原加工之作業不一致,且返工返修過程復雜,不易操作、或未規定嚴格的返工返修方法就無法保證產品質量時,應請研發部先制訂出 返工返修作業指導書,根據按工返修作業指導書進行操作,若有時,該作業指導書中應規定返工後重新檢驗的要求且應放置於返工現場,便於返工人員查閱。
c.若為提供給客戶作售後服務用的產品,返工後其外觀上不得有明顯可見的返工痕跡。
d.當處置為報廢時,生產部應開立「報廢單」。廢品由生產部門交品保部作隔離封閉管理,「報廢單」由生產部定期交財務作成本核算。
e.上述輕微的不合格品處置,不必開立「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但從檢驗極力中(返工返修)和「報廢單」上可查到此類不合格品處置的記錄。
5.3.3當品保主管分析判定為嚴重性質的質量溫暖體時(嚴重;指上述輕微不合格以外的不合格。如;數量多、損失大、影響大、重復發生、性質嚴重、……等),應通知責任人作好不合格品的隔離、並通知品管員作好標示。同時立即組織研發部、生產部、業務部等部門技術人員進行處置。處置方法有;返工返修、全檢挑選、降價利用、報廢、特采等。
5.3.3.1品保部開立「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詳細寫明不合格情況。參加評審人員應從各自專業角度,對不合格的特性作分析,判斷該不合格特性對最終產品的功能,使用安全性、法規的符合性,以及對後續加工的質量有無影響或有多大的影響,能否引起客戶的抱怨或退貨,然後提出採用哪種處置方法的意見,並在「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相關欄目上簽署自己的意見。當意見一致時,處理方法生效(特采時除外)。
a.當處置意見為返工返修時,生產部立即組織人員按本文5.3.2 a、b、c條規定處理。當處置意見為報廢時,生產部 按本文第5.3.2d條規定辦理。同時,生產部還應將返工返修和報廢處理的「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復印件交財務作成本核算。
b.當處置意見為全檢挑選時,由生產部安排人員作全檢挑選,挑選出來的合格品,交品管作再檢驗,品管再檢驗判定為合格者,按合格品流轉。品管再檢驗的方法為全檢,並作好再檢驗記錄。生產部或品管檢出的不合格品,按本文第5.3.2d條處理。
5.3.3.2必要時,品保部可組織召開現場質量分析會,對責任者進行質量意識教育。
5.4出貨檢驗階段
5.4.1品管在出貨檢驗中發現了偶發的、輕微的不合格時,可立即作出返工的處理決定,並要求生產部立即進行返工,返工後再作檢驗。不開[不合格品通知/處理單]。
5.5可疑產品的處理
5.5.1無論何時,生產製造現場、貯存區、辦公室和運輸中均不能存在可疑產品。如發現可疑產品應當作不合格品處理。
5.5.2必要時,可對可疑產品進行檢驗或測試,以確定其質量狀態。若無法檢驗測試或沒有必要作檢驗測試時,均應由發現者交品保部,品保部置於廢品庫進行隔離封閉。
5.5.3測試設備失效時已作出檢測結果判定的產品,應追回重新檢測。
5.6廢品的管理
5.6.1品保部建立專門的廢品庫,收存經過報廢處理的產品。廢品庫應有專人負責保管,無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5.6.2廢品在庫內存放時應作好標識,以利識別。同時還應建立出入帳目。
5.6.3廢品定期由品保部和行政部進行處理。該處理方法必須符合環保要求。

❹ 首末件檢驗的作用與意義

首件檢驗的作用即意義:是為了盡早發現生產過程中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預防批量性的不良或內報廢。

末件檢驗的容作用即意義:確保生產結束後產品質量仍在合格狀態,同時對下一個班次的首件生產進行保證。

(4)生產加工中首件末件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首件檢驗採用三檢制:自檢、互檢及專檢。

三檢制;送檢的產品必須先由操作人員進行「自檢」,然後再由班組長或同事進行「互檢」,最後由檢驗員『專檢』,確定合格後方可繼續加工後續產品。

首件檢驗後是否合格,最後應得到專職檢驗人員的認可,檢驗員對檢驗合格的首件產品,應打上規定的標記,並保持到本班或一批產品加工完了為止(所有首件產品必需留樣,留作後續產品對比之用,來看過程是否發生變化,並用記號筆標記「√」 以示通過首件檢驗)。

首件檢驗不合格,需查明原因、採取措施,排除故障後重新進行加工、進行三檢,直到合格後才可以定為首件。

❺ 請問一下,首件檢查中間檢查末件檢查 用中文怎麼說

試樣或量產過程中對做出的第一個產品品質檢查叫首件檢查(現在多叫首件確認)中間檢查是指中間抽查某件檢查是指最後一批或一件檢查,也叫最終檢查

❻ 汽車配廠在生產過程怎麼樣控制不良,如出現不良半成品怎麼樣解決

一般情況下,

  1. 不良品是指生產製造中不符合相關品質要求的原料、半版成品、成品。其中品權質要求可以是驗貨的檢驗品質要求、製造過程品質的要求、客戶的品質要求、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等。

2.當品管在進行製造過程中的首件檢驗、末件比對:巡迴檢驗、工序檢驗時以及產品入庫檢驗時發現不合格,或工人自檢、生產主管巡視檢查發現不合格時,應立即要求操作人員(或操作人員)自己對不合格品作好隔離和標示。並通知品管部主管。品管部主管應立即到現場進行分析判斷。
3.當分析判定所發現的不合格是屬於偶發性的,數量較少,性質並不嚴重,影響也不大,此類性質輕微的不合格,可由品管員或品管主管直接處置。處置的方法有返工返修,報廢等。
4.當品管主管分析判定為嚴重性質的質量事故時(嚴重;指上述輕微不合格以外的不合格。如;數量多、損失大、影響大、重復發生、性質嚴重等),應通知責任人作好不合格品的隔離、並通知品管員作好標示。同時立即組織生產技術人員進行處置。處置方法有;返工返修、全檢挑選、報廢等。

數控車床生產過程中,需要重新做首件的幾個借點分別是什麼調整件的隔離標準是什麼

需要做首件,是機來台第自一次生產的時候才做首件(也就是第一次開機的時候)。至於你們說的那幾個節點,是沒有必要做首件的,只需要全尺寸量測就可以了。至於幾個節點你需要在實踐中去了解。也就是常說的經驗。這是很值錢的沒有人願意教你。
還有隔離標准,只要是客戶不接納的全是隔離標准。這些你要向客戶詢問了。

❽ IQC在生產過程中,要進行首件確認,是該有IQC,自己去確認,還是有生產主管去找人封樣確認後,

IQC是來料檢驗,是在物料還沒有上線以前的事。跟這首件能有什麼關系。

❾ 在工作生產過程中出現了不良品應如何處理

不良品是指生產復製造制中不符合相關品質要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其中品質要求可以是驗貨的檢驗品質要求、製造過程品質的要求、客戶的品質要求、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等。
1、當品管在進行製造過程中的首件檢驗、末件比對:巡迴檢驗、工序檢驗時以及產品入庫檢驗時發現不合格,或工人自檢、生產主管巡視檢查發現不合格時,應立即要求操作人員(或操作人員)自己對不合格品作好隔離和標示。並通知品管部主管。品管部主管應立即到現場進行分析判斷。
2、當分析判定所發現的不合格是屬於偶發性的,數量較少,性質並不嚴重,影響也不大,此類性質輕微的不合格,可由品管員或品管主管直接處置。處置的方法有返工返修,報廢等。
3、當品管主管分析判定為嚴重性質的質量事故時(嚴重;指上述輕微不合格以外的不合格。如;數量多、損失大、影響大、重復發生、性質嚴重等),應通知責任人作好不合格品的隔離、並通知品管員作好標示。同時立即組織生產技術人員進行處置。處置方法有;返工返修、全檢挑選、報廢等。

❿ 產出了不良品批量很大該怎麼辦

製造過程檢驗 1、當品管來在進行製造過程中的首件檢驗源、末件比對:巡迴檢驗、工序檢驗時以及產品入庫檢驗時發現不合格,或工人自檢、生產主管巡視檢查發現不合格時,應立即要求操作人員(或操作人員)自己對不合格品作好隔離和標示。並通知品管部...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