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琉璃怎麼加工

琉璃怎麼加工

發布時間: 2021-02-11 22:34:31

1. 玻璃能不能加工成琉璃

數年前,有個朋友問:琉璃是什麼?我說琉璃就是玻璃!顯然,這不是他要聽到的答復,從內心來說,也不是我想給別人的回答。於是我給他打了個比方:琉璃就好象是玻璃中的 XO ,是人造水晶玻璃。而且是呈色的水晶玻璃。因琉璃中含金屬,所以比一般玻璃要有份量。呈現出來的色澤明顯帶有金屬漫光的貴氣,甚至連敲擊聲也帶著明顯的金屬聲。琉璃有一個很好的特性,就是在近 1000 ℃的高溫下也不會析晶。依然晶瑩剔透,正是因為這點,她能在各種玻璃中脫穎而出。

難道「琉璃」的本義就是如此?嚴格來說還是不確切。因為「琉璃」不過是我國古代對玻璃的稱謂。 「琉璃」一詞可能在我國戰國時期就已經使用,但准確 的文字記載只能追溯到漢代,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明,清朝以後。「琉璃」一詞就很少使用了,清朝孫廷銓《顏山雜記》中言:「琉璃者,石以為質,硝以合之,礁以鍛之,丹鉛則不精,三合而後生。」按照他的說法,從琉璃原料構成和加工工藝可以看出,琉璃類似於現代的硅酸鹽玻璃,是一種低溶點的鉛質玻璃。這一點特徵跟我們現在所稱謂的琉璃是很相近似的。玻璃與琉璃這兩個詞都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難以確定它們最早的含義,也難以確定它們之間的區別,一些學者認為玻璃是指透明的玻璃器,而琉璃則是指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器,以及玻璃以外的其他玻璃質材料,例如琺琅和釉器等。

我國古代的玻璃製品流傳下來的不多,所以印象中許多人以為我國古代的玻璃是從國外傳過來的。但事實上,隨著近代科學考古發掘工作的蓬勃開展,出土的玻璃器大量增加。根據對出土的玻璃的原料組合。形成工藝的分析和研究,被證明考古出土的東周時期淺藍色玻璃珠,與西周時期上千件的玻璃管、珠、片等,是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不同,所以我國自製的最早玻璃應在商周時期。而鉛鋇玻璃就很似我們現在稱謂的「琉璃」。

春秋戰國時期的玻璃器出土很多,有各種器型出現,特別是當時出現了仿玉的玻璃壁,玻璃劍飾。鑲嵌於吳王夫差劍和越王勾踐劍上的暗紋就是屬於鈣鉀玻璃的單色玻璃。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外交流更加頻繁,在輸入了西方玻璃的同時,還輸入了西方玻璃製造技術。「自此,中國琉璃遂賤,不復珍之。」隋統一全國後,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此時,大胝國商人傳授的燒制玻璃之法已經失傳,內監何稠以極大勇氣,藉助燒綠瓷的方法,燒制玻璃獲得成功。

唐、宋時期的西北地區與沿海一帶生產的鉛玻璃中摻入鉀鈉,鉀鉛玻璃的特點是「色甚光鮮,質則輕脆。」不耐高溫,這一缺陷致使宋代玻璃不宜用於飲食器皿,只能作裝飾陳設之用。《武林舊事》中還有南宋時杭州元宵節使用玻璃花燈的記載:「以蘇燈為最,以五色玻璃製成,新安所過益奇,呈無骨燈。」禁中營令作玻璃燈山。其高約五丈,說明當時玻璃燒制業已相當發達。

明代的顏神鎮是玻璃生產的主要基地。清代玻璃生產分南北兩地,南方以廣州玻璃製造業為中心,北方以顏神鎮為中心。內廷玻璃廠融合南北玻璃技法與歐洲玻璃技法而別具一格。清朝是我國古代玻璃業發展最輝煌的時期,品種繁多,絢麗多彩。我國的古玻璃,色澤艷麗,輕薄質脆,不適於燒制器皿用具,這是它的特點,也是它的弱點。盡管西方玻璃配方和技術,數次傳入我國,但均未能改變中國玻璃的特殊內質和固有特點。

近些年來,「琉璃」脫蠟鑄造藝術飾品,工藝品,其基本成份組成的,為鉛鋇玻璃,和我國古代玻璃有著相承的脈絡,它有著較高的折射率。艷麗貴質的色澤,富有重量感,質地純粹,適宜做高檔藝術造型飾品、藝術品,但其脆弱嬌貴的個性,又使其的加工工藝異常困難,繁瑣。很低的成品製造率,很高的價值,造就了「琉璃」的時尚特性 。

2. 琉璃是怎樣製成的

亦稱脫蠟琉璃。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技術純手工加工製成,經過10多道手工工回藝的精修細磨,答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後而自然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雲漓彩、美倫美煥;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3. 琉璃工藝品製作

玻璃工藝品製作方法詳解:
一,冷工製作法
1.彩繪, 以彩繪顏料,在室溫下於玻璃物表面描繪圖畫,有些需加熱固定,有些則不需.過程中也可以加上金箔、銀箔熔成的金屬顏料,稱為飾金彩繪.
2.釉彩, 是一種需要再加溫的彩繪聲繪色的技法,在玻璃物表面,以釉彩顏料繪制圖樣,然後再置入熔爐加溫固定顏料,避免剝落.
3.鑲嵌, 以有凹槽之鉛條為線框架,組合成千上萬片的彩色玻璃板的技法,需繪制小型平面圖,根據平面圖繪制等尺寸的草圖,確定每一種顏色的造型與尺寸,正確切割玻璃板,以鉛線熔焊成大塊面鏡.
4.版畫 ,無須加溫的冷作,利用噴砂或磨刻的技法,將圖刻印在玻璃板上,加以製版,以版畫機或滾筒上色,在棉紙或水彩紙上壓製成版畫.
5.浮雕, 在雙層或多層顏色套料的玻璃,浮雕出立體圖案透露出底色,形成浮雕效果.
6.切割, 運用切割輪,在玻璃物上切割紋飾、塊面,線條等裝飾,或大面切割成造型,有時雙色套料玻璃,因表現內外不同的顏色的特殊效果.
7.磨刻 ,以鑽石或金屬雕刻,或雕刻筆等雕刻工具在玻璃表面畫線裝飾花紋與圖樣的技法,因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為輪刻、點刻、平刻等種技法.
8.酸蝕 ,在玻璃板繪制圖形、勾勒線條,再經化學酸劑分階段蝕出深淺不同的圖提交回答案.
9.噴砂 ,先以膠帶粘滿整個玻璃物,在以刻刀鍍刻去掉圖案不要的部分,置入噴砂機,運用金剛砂的高噴射力,在玻璃上做出霧狀效果.
10.研磨, 以旋轉輪盤為研磨台,混合水與金剛砂,磨平刨光玻璃作品.
11.刨光 ,以旋轉皮輪為平台,將玻璃至於其上,磨光刨光大塊平面.
12.膠合, 將作品置入熔爐加溫,利用玻璃的特性,加熱融化表面產生亮度.
13.膠合, 以接著劑將玻璃塊加以粘合成造型.
14.復合,媒材 運用玻璃與其他材質組創作.

二,熱工製作法
(在熔融點(1450度)和徐冷點(450度)之間的製作法,稱為熱工)
1.壓模法, 將熔融的熱玻璃膏注入壓進已刻好的圖紋模中變成塊狀的同時花紋也壓制好了.
2.砂模鑄造 ,將模型壓入深度適中的砂噴濕乙炔避免砂模崩落,在將玻璃膏到入砂模內待玻璃稍冷後再取出徐冷後再研磨加工.
3.胚心成形 ,最早用來製作玻璃窗口的技法之一先混合泥土和馬糞做成胚心包在金屬棒外再沾取熱玻璃膏成為容器主體,在外圖繞玻璃絲勾勒花紋,等徐冷完後挖出胚心就完成了.
4.燈炬熱塑, 以小型噴槍或燈炬加熱,幫又稱為燈炬熱塑,只用各色硼玻璃色或鈉玻璃色棒,以拉長、扭曲、線繞等技巧,連續組合成造型,適合微小精巧的表現,例如玻璃珠、動物及植物等.又因所使用玻璃棒不同區分為:實心、空心及拉絲熱塑,此外也可搭配彩繪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5.吹制 ,起源於西元元年羅馬帝國,到現在仍是玻璃技術中最重要,應用最廣,變化最多的製作法.吹制多以窗口為主,過程是指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氣形成小泡,再運用工具加以熱塑造型,再以另一吹管沾取小量玻璃作架橋接底動作,敲下作品徐冷.
6.脫臘鑄造法, 用耐火石膏包住臘模後,在將玻璃原料與空模同時放入爐內加溫,在高溫下玻璃慢慢流入模內成型,放置在熔爐中脫臘,徐冷拆除石膏模,再進行研磨刨光加工完成.
7.粉末鑄造法, 將玻璃塊與玻璃粉填入預先設計好的模型中,放進熔爐升溫熔融成整件玻璃作品.
8.爐內加溫設計法 ,是在750度~850度之間加溫製作的技法.
9.熱塑熔合, 將先切好的玻璃或不同圖案的玻璃片組合在陶制平板上放入熔爐升溫成為一件玻璃版通常會再搭配其他技法加以變化.
10.烤彎 ,將玻璃材料放入已先設計製作好造型的陶土上加溫玻璃漸漸變軟而開始下垂便可以自由落體成型.

4. 什麼是工藝琉璃製品

工藝琉璃製品是指用各種顏色的天然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鉛)為原料,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法高溫脫蠟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雲漓彩、美倫美煥;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這個過程需經過數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敗或瑕疵。中國琉璃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其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的精緻、細膩、含蓄體現,是思想情感與藝術的融會。琉璃,又稱流離,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重要裝飾構件,通常用於宮殿、廟宇、陵寢等重要建築;也是藝術裝飾的一種帶色陶器。

5. 有誰知道古法琉璃的燒制過程

古法琉璃的工藝是窯鑄製作的古老工藝,「火里來,水裡去」是對古法琉璃工藝最精闢的總結。

今天,製作一件普通的古法琉璃作品,依然要採用數十道純手工工藝。

首先,要進行的就是設計,將創作理念繪製成平面設計圖,然後以泥土或蠟等材質雕塑成立體原型。

接下來,是製作矽膠模,就是在原型的表面,一層一層地塗上矽膠,製成矽膠模,並以石膏固定外型。由於設計製造的精細,脫下矽膠模後,原型常已損壞。這時再以矽膠模灌注環氧樹脂,翻製成永久模型,進而再製作出矽膠陰模。然後調制蠟漿,在矽膠陰模內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從固定造型的矽膠石膏模內取出,並進行造型修整,由此,完成蠟模製作工序。

完成蠟模製作後,還需製作石膏陰模。調制正確比例的耐火石膏,在蠟模外灌注包埋,然後置於脫蠟機內以蒸汽加溫脫蠟即成。

經過了復雜的開模工藝後,琉璃即將進入她「火里來」的涅磐之旅。

根據作品的造型與設計,把琉璃原料精確放置於石膏模內,入爐燒結。

我們知道,和鈞瓷的燒制一樣,在烈焰中發生的一系列物理與化學變化,是琉璃奇幻效果的關鍵,而在溫度高達800—1400度的窯內,一切都是很難人工操控的。

所以,在進爐前,通過對原料的比例,塊粒的大小與分布,對材料熔化後可能的原漿走向以及對氣泡的走向控制,對不同色彩的相融排列控制以及包括決定透明度在內的各種效果等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預設十分關鍵,就連模具在窯內的位置,窯內的熱量分布,氣流格局等一切可預期與不可預期的因素全部要經過仔細的推演。

在燒結過程中,精確降溫,對於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使琉璃內外均勻降溫,避免應力釋放不平均導致龜裂,需設定降溫曲線,因作品的設計造型不同,少則三五天,多則幾十天的漫長等待才能夠出爐。

也許上蒼對藝術永遠都要給予最大的苛求。直到今天,即便在最優秀的製作者手中,一些稍有難度的古法琉璃的出窯成品率始終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而能夠滿足真正藝術眼光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更加殘酷的是,古法琉璃的模具完全是一次性的,即一個產品一套模,一旦出窯失敗就前功盡棄。而製作琉璃所使用的昂貴的水晶材料也是一次性的,無法重復燒制,從而造就了古法琉璃的獨一無二性。

出爐後,如果我們幸運地拿到了一件還算滿意的燒制半成品,就可以進入到「水裡去」的歷程了。

這一過程與許多珠寶的冷加工工藝極為相似,在拆除石膏模,取得琉璃作品的粗胚後,還需要對其進行斷面切割,打磨,並針對作品細膩的部分進行細心的雕飾修整,使表面更均勻細致,然後還要進行研磨拋光,使作品的光澤和材料的質感呈現出來,這是才能說完成了一件作品。

也許古法琉璃的「水之旅」並不值得炫耀,只是過程相對繁瑣一些,精度高一些罷了。其實,就像人們簡單地認為「水」「火」不相容一樣,卻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古法琉璃「水火暨濟」的魅力與嚴格要求所在。

古法琉璃在「火」中要經過「析晶」與「解除應力」等一系列關口的考驗,出窯時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最後的勝利,有時哪怕在窯鑄過程中的一絲細微失誤,也會在接下來的加工過程中帶來報廢的後果。所以,除卻冷加工的數十道工序可能導致的報廢因素外,一個「火」中帶來的巨大風險自始至終地暗藏在整個加工過程中。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6. 玻璃藝術加工都有哪些方法

玻璃藝術在國際上通常分為三類,即熱玻璃、暖玻璃和冷玻璃藝術。所謂內熱玻璃就是在窯容爐中操作完成,燒制溫度一般在850度以上,如吹制玻璃、燈工玻璃、壓鑄玻璃、熔模鑄造玻璃等。
暖玻璃也是在窯爐中操作完成,燒制溫度一般在580度—850度之間,它要求玻璃在軟態下成型著色或成型,如色釉玻璃,熱彎玻璃,熱熔玻璃等。

冷玻璃是指在室溫下,一般在原片玻璃上加工而成的玻璃藝術,如噴砂、彩繪、切割、化學蝕刻,磨刻等。

從我國目前市場上的裝飾玻璃品種來看,冷玻璃藝術品佔百分之七十,暖玻璃佔百分之二十左右,很少見到熱玻璃藝術品,究其原因:一是國內熱玻璃藝術加工的書籍稀少,這方面的專家、藝術家更少,琉璃屬熱玻璃藝術范疇,前幾年從台灣首先興起,並逐漸傳入內地,也涌現出了像楊慧珊、王俠軍一樣的國際玻璃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有不少作為國禮贈送貴賓,從而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琉璃熱,一些琉璃廠家在大賺鈔票的同時,唯恐多家跟進、充斥市場引起價格競爭,都採取了嚴格地技術保密措施,同時也叫苦琉璃技術難掌握,玩琉璃同於燒錢,那些原來加工冷玻璃藝術品的廠家對於熱玻璃只羨其美,不敢問津。

7. 琉璃的製作方法

琉璃的製作方法

--------------------------------------------------------------------------------

成形後的玻璃製品往往需要進行各種形式的加工,以進一步完善製品的形狀和功 能,使其成為一件完整的產品。
玻璃製品的製作工法一般可分為,冷加工、熱加工和表面處理三大類。

一、冷加工
在常溫下,通過機械的方法來改變玻璃製品的外形和表面狀態的過程,稱為冷加工。
冷加工的基本方法為:

(1) 研磨與拋光
研磨與拋光是玻璃進行冷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磨的目的在於,保證製品得到想要的幾何形狀、准確的尺寸和最有利進行拋光的表面狀態。拋光則使玻璃研磨後的毛面重新成為光滑、透明、具有光澤的鏡面,兩者有密切的關聯。
(2) 切割
切割是利用玻璃的脆性和殘余應力,再切割點上劃一刻痕造成應力集中,在外力作用下,斷裂線沿應力走向展開,從而達到切割玻璃的目的。
(3) 鑽孔
玻璃製品常常需要鑽孔以滿足安裝使用時的需要。
(4)噴沙與磨沙
在玻璃表面進行噴沙與磨沙的目的,是使光滑的玻璃表面形成毛面。常用於表面飾或配合造型,作為一種技法的表現。
(5)車刻加工
在玻璃表面用機械磨刻或人工刻花,顯現出各種花紋圖案,是玻璃的傳統裝飾方法。主要包括草刻、精刻和藝術雕刻。

二、熱加工
玻璃製品的熱加工,主要是利用玻璃的粘度、溫度特性、導熱性及表面張力等性質,來進行加工操作。
經過熱加工的玻璃製品應緩慢冷卻,防止炸裂或產生過大的永久應力,必要時還需進行二次退火。
其方法有:
(1)爆口與燒口
吹制的玻璃,必須切割去除上部與吹管相連接的帽蓋部分,其切口常具有尖銳、鋒利的邊緣,通常採用集中的高溫火焰對其局部加熱,依靠表面張力的作用使玻璃在軟化時變得圓滑,像這樣用火焰進行切割的過程稱為爆口。
燒口就是用集中的高溫火焰將製品口部局部加熱。
(2)火拋光
火拋光就是用火焰直接加熱玻璃製品表面,在不變形的前提下,使其表面熔化而變光滑。 (3)火焰切割與鑽孔
切割與鑽孔是用高速的高溫火焰對玻璃局部進行集中加熱,並使其熔化達到流動態在高速氣流的驅駛下,局部熔化的玻璃沿切口流失,製品被切割開。對於玻璃容器也可採用內部通氣加壓的方式,使製品在加熱部位形成孔洞。
(4) 真空成形
真空成形是加工精密內徑玻璃管的一種方法
(5) 槽沉成形
此法是將玻璃塊或平板玻璃置於模型上加熱使玻璃軟化,在重力作用下,軟化的玻璃下沉貼附於模具表面而具有模具的形狀。

三、表面處理

指從清潔玻璃表面起直到製造各種塗層玻璃的所有表面加工過程。
可分為:
(1) 玻璃的化學蝕刻。
(2) 玻璃的化學拋光。
(3) 玻璃的表面塗層。
(4) 玻璃的表面著色。

8. 誰能告知琉璃的生產工藝,材料,以及設備問題,越詳細越好,滿意有追加

琉璃是指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鉛)為原料,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法高溫脫蠟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煥;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這個過程需經過數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敗或瑕疵。中國琉璃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其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的精緻、細膩、含蓄體現,是思想情感與藝術的融會。琉璃,又稱流離,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重要裝飾構件,通常用於宮殿、廟宇、陵寢等重要建築;也是藝術裝飾的一種帶色陶器。
琉璃的化學元素單位為PA,中國的天然水晶為24PA(含24%的二氧化鉛),而台灣的天然水晶有24PA/38PA。根據深圳市晶寶琉璃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話業概述琉璃的定義:古法琉璃,亦稱脫蠟琉璃、琉璃。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技術純手工加工製造,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製造流程的精修細磨,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雲漓彩、美倫美煥;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琉璃是一種中國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歷史,自古以來一直是皇室專用,對使用者有極其嚴格的等級要求,所以民間很少見。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只在傳說與神怪小說里有記載,《西遊記》中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的。
不過即使是明代很殘缺的工藝依然是受到品級的保護,當時的琉璃已經很不通透,所以被稱為葯玉。《明制》載:皇帝頒賜給狀元的佩飾就是葯玉,四品以上才有配有。
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史記》中的一段話,與琉璃的起源有關。(《西施淚》略),陶朱公就是民間傳說的財神,傳說中最早的財神聚寶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認為是聚財聚福的財神信物,比人們常用的黃水晶更加直接有效。
亦作「瑠璃」。
1.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西京雜記》卷一:「雜廁五色琉璃為劎匣。」 宋 戴埴 《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澤光潤逾於眾玉,其色不常。」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義姤》:「瑠璃榻,翡翠樓,手卷真珠上玉鉤。」
2.指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黏土的外層,燒製成缸、盆、磚瓦等。《西京雜記》卷二:「[ 昭陽殿 ]窻扉多是綠琉璃。」《隋書·何稠傳》:「時中國久絕瑠璃之作,匠人無敢厝意, 稠 以綠瓷為之,與真不異。」《新唐書·南蠻傳下·驃》:「有百寺,琉璃為甓,錯以金銀,丹彩紫鑛塗地,覆以錦罽,王居亦如之。」 清 唐孫華 《東岳廟》詩:「我來瞻廟貌,碧瓦琉璃光。」
3.指玻璃。《魏書·西域傳·大月氏》:「其國人商販京師,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琉璃。於是采礦山中,於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於西來者……自此中國琉璃遂賤。」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瑠璃瓶》:「瑠璃為器,豈復容堅物振觸?」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鉛錫和以葯而成,其來自西洋者較厚而白, 中國 所制,則脆薄而色微青。」
4.詩文中常以喻晶瑩碧透之物。 唐 杜甫 《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此喻碧波。 宋 蘇軾 《贈眼醫王生彥若》詩:「琉璃貯沆瀣,輕脆不任觸。」此喻眼球。 宋 胡仲弓 《中秋望月呈諸友》詩:「長空萬里琉璃滑,冰輪碾上黃金闕。」此喻晴空。 清 納蘭性德 《早春雪後同姜西溟作》詩:「瑠璃一萬片,映徹 桑乾河 。」此喻雪。
5.指玻璃燈。 宋 葉適 《趙振文傳借琉璃燈鋪寫山水人物》詩:「古稱浄琉璃,物現我常寂。」 明 葉憲祖 《鸞鎞記·途逅》:「歸來愁日暮,孤影對琉璃。」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歲暮雜務》:「院內設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燈,掛琉璃。」
中國琉璃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記載,據考證,尤其關於「西施淚」的傳說,其起源約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踐三年),據中國通史,這個年代應該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詠琉璃》中描寫「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就傳達出琉璃燦爛奪目的誘人風采。
琉璃屬於價值不菲的藝術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製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其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琉璃的傳說

琉璃相傳是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劍時所發現的。范蠡以為這種物質是天地陰陽造化所能達成的極致,於是將其隨劍一起敬獻給越王。越王感念鑄劍之功,原物賜還,還將這種神奇的物質命名為「蠡」。之後范蠡遍訪能工巧匠,將「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相傳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同年戰事起,越大敗。西施被迫前往吳國和親,離別時將「蠡」送還,傳說中,西施的眼淚還滴在這「蠡」上,天地日月為之所動,至今還可以看見西施眼淚在其中流動,後人稱之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這個名字的諧音,並由此演變而來的。
[編輯本段]琉璃的特點

1、製作工序冗長:從構思、設計、雕塑、燒制、細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經過四十七道精緻煩瑣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2、手工製作:工人必須掌握精湛技術方能操作,每道工藝均有各自不定的變化因素,且在工藝過程中需經反復實驗,作品色彩無一雷同,製作難度極高。
3、一模一品:一隻模具只能燒制一件作品,無法二次使用,大型復雜作品甚至需要多次開模、燒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為可貴可珍。
雅貝大龍印
4、高溫燒制:將精選原料以1400℃以上高溫熔製成各種彩色水晶玻璃,並經過多次精選清洗後,按作品用料比例置於模具中,並設定嚴格的升、降溫曲線,爐溫必須控制在1000℃±5℃以內。燒制過程長達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確到每個細微處。方可確保作品精細奇巧、立體、真實、流線飄逸、清晰。
5、琉璃內的顏色都是由各種金屬氧化物高溫燒結而成的,不會有褪色、氧化等老化現象的出現。
6、琉璃的氣泡:琉璃作品應具有藝術生命力,存在於作品中的氣泡,
更具想像空間,更具靈氣。氣泡是琉璃的呼吸,這是琉璃藝術領域的共識。

[編輯本段]佛家眼中的琉璃

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中國五大名器」之首。採用彩色人造水晶燒制而成,其工藝繁復,需數十道工序,且以手工為主。因其「火里來,水裡去」的工藝特點,佛教認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經典中,都將「形神如琉璃」視為是佛家修養的最高境界。
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擺放或佩帶琉璃可得三種福緣:
一)祛病:修行之人認為琉璃乃葯師佛的化身,能消病驅邪,使人獲得健康之福緣。
二)堅韌:因燒制繁難,佛教認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煉真理之艱難,而獲堅韌之力量。琉璃佛教用品---無我
三)靈感:色彩絢麗、變幻瑰美,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和想像空間,給人靈感和智慧。
[編輯本段]琉璃千垂百煉的脫蠟鑄造
1、創意設計:將創作理念,繪製成平面設計圖稿。
2、原型製作:根據圖稿雕塑成立體原型。為掌握完美的比例、優美的線條與細致的紋飾,每一刀一筆都必須極其精準細膩。
3、制硅膠模:在原型的表面,一層一層均勻地塗上硅膠,待2—4小時(大件作品甚至需要10~24小時)硅膠凝固即成硅膠模,並以石膏固定。
4、灌制蠟模:調制蠟漿,在硅膠陰模內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
5、拆取蠟模:將冷卻後的蠟模自硅膠石膏模中脫出。其中鏤空與倒角的細節轉拆處,在拆蠟時極易損壞,故必須靠細心、耐心與雙手的巧勁
6、修整蠟模:因冷卻時蠟模容易收縮變形,加上拆模時留下的模線痕跡,都得以工具細心地修整完美。
7、制石膏模:調制正確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飾後的蠟模外,灌鑄包埋,即成含蠟石膏模。
8、蒸汽脫蠟:將整個含蠟石膏模,置入脫蠟機內以蒸氣加溫脫蠟,脫蠟後即為耐火石膏陰模。
9、精選原料:為精確控制各種顏色的比例與流動的美感,需依造型與設計精挑特定顏色與大小的玻璃原料並安排色塊的分布位置。
10、進爐燒結:清模去塵後,將整個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到850度左右,使熱熔的水晶玻璃軟化如麥芽糖,緩慢地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11、石膏模:因造型不同徐冷時間亦不同,待徐冷後從爐內取出,小心以刀具拆除石膏模,取得玻璃作品粗胚。
12、斷面切割:拆模後的玻璃粗胚,需切割去除注漿口部分多餘的玻璃。
13、粗磨細磨:因切割面凹凸不平,需以粗、細研磨砂將水晶玻璃之澆鑄口磨平、磨細,此時應特別注意將作品調整到最好的水平。
14、冷工細修:針對作品細膩的部分,必須以鑽石筆頭及其它工具細心雕飾修整,使作品表面更均勻細致,這些都是需極熟練的手工和長時間的投入。
15、簽字包裝:最後確認作品完整後簽名簽號。
[編輯本段]琉璃顏色的涵義

《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在某種意義上說,琉璃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象徵。明澈的琉璃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心願。
綠色琉璃——保平安 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於與人建立良好關系,可加強勇氣,並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具強大的凈化功能,可舒緩牙痛及喉嚨氣管方面的毛病。適合經常出差和喜歡旅遊的人。
紫色琉璃——可催情 提高智商和情商。代表高貴、典雅和進步;有利於改善自己的現有狀態,增強自信心。有壓抑人的慾念的功能,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可幫助愛情和事業的成功,可作為定情或慶功之用。
透明(白)色琉璃——佛法無邊,宜於護身護宅 加強活力和生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代表純潔、清爽與輕快;辟邪擋煞,能消除周身環境的負面影響,減少對身體的傷害,保持愉悅的心態。護身,百病不侵;護宅,百毒不入。是能給生活帶來幸福的快樂之源。
藍色琉璃——可聚福 能給人帶來幸運,代表清新、寧靜與舒適;能減少壓力,平穩情緒,能提高自己的人緣,結交到更多的朋友。對筋骨、腎臟及頭痛有強大的治療力量。適合所有需要運氣的人。
琥珀色琉璃——宜催財是權利和財富的象徵,代表明亮、溫和與創新;能助人投射出權威的能量,加強人的果斷力,對事業的騰飛有很大的作用,能改善神經系統。適合正在努力奮斗、渴望成功的人。
紫色與藍色——主深入交流,相處順利,
紫色與白色——平安+好心情 白色是純潔的象徵,與紫色的搭配更顯內外明澈,優雅中微顯嬌氣。是魅力的代表,淡淡的芳香沁入人心,又有記憶功效,表示感情的無價與愛情的刻骨銘心。
紫色與綠色——轉化運程,加強合作代表生命的綠色與有聚福功能的紫色搭配,彼此能量的共振具有強大的凝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命運。
琥珀色和藍色——事業催財 色彩柔和有力,代表堅毅和信念,提高反映能力。代表事業有成、財運無邊。
琥珀色和白色——官運催財具有王者高貴的氣質,消除疲勞、控制情緒、刺激人的記憶力,主聚財。
[編輯本段]琉璃的鑒賞

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是狹隘的玻璃說法,現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種氧化物燒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現今無論是光學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質所創作之作品,皆通稱為玻璃藝術品,由此可見琉璃只是玻璃的一個種類,其范疇遠較玻璃要小。
琉璃的材質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質是對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現出晶瑩剔透的效果,在光線的配合下,更能將其藝術特質充分表達。作為琉璃不但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而通過鑄造工藝製作的作品表現力強,層次豐富,精緻細膩,尤其是色彩的流動變幻莫測,或熱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1、賞光影效果,特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2、欣賞色彩的自然流動,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純凈之美。
3、琉璃的透流徹度,不宜太純太亮,需有一定層次與光潔度的差異,否則會喪失其具有動感的生命力之美。
4、感受整體造型及色澤、美感與創作意念的完美結合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5、從工藝角度欣賞琉璃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與結構特徵。
6、不受控制的氣泡較少。
7、從作品中欣賞設計者所想要表達的創意和境界。
中國古代製造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只不過那時人們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國家的玻璃傳入中國以後,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鈉鈣元素組成的,而中國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鉛和鋇。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漢代,琉璃的製作水平已相當成熟。但是冶煉技術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秘不外傳。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琉璃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如此悠久,但為什麼知道它的人甚少?
知道琉璃的人其實很多,尤其在古代,琉璃作為一種特殊的材質,和杏黃色、龍紋一樣,同屬王族專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製品,琉璃的製造工藝也為王室工匠所掌控。
由於琉璃的發現者,也就是范蠡的原因,在先民眼中,人們認為琉璃和水晶一樣,具有記憶與傳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擁有者「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
大約在元代,隨著漢文化的人為斷層出現,漢王室的許多技藝也失傳了,琉璃就在其中,所以到了明清,琉璃就只有在神話傳說中才有了,您一定看過《西遊記》,沙僧原本是天宮的卷簾大將,不就是因為失手打碎了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來的嗎。用周星馳的話講,打碎一隻酒杯就被貶下來,做神仙做成這樣也夠背的了。不過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貴了。
應該在元代以前,中國的琉璃工藝散落到了西方,西方人應該是學了一些皮毛,所以這種工藝在中世紀威尼斯一代演化成了玻璃,西方的許多文明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不過都沒有保持原汁原味的技法,從琉璃到玻璃,在材料與工藝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更加註重實用性與大工業生產,不過從根子上講,玻璃和琉璃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尤其是文化。
琉璃的鑒別

鑒賞琉璃的關鍵:1. 琉璃與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琉璃與水晶(西方水晶玻璃)有什麼不同。
A、在史書上有明確的區分
金剛經上就有類似的記載。在中國所有的佛經中,佛家七寶的前五類是公認的,即金、銀、琉璃、硨磲*一種軟體動物*瑪瑙,後兩類有說是水晶的,有說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這說明琉璃是公認的佛家寶物;琉璃與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學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當代國家級的權威專著《中國古琉璃研究》記載:古埃及「費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國周朝時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僅僅是略大於90%(通透)。這9%的區別就是琉璃與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詳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種有色水晶材料,的主要成份應該以二氧化硅為主,琉璃母則是一種采自天然又經人工煉制後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有明顯的不同。
明代的葯玉應該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葯玉色彩少變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級實際上取決於琉璃母的原料與配製方法,這是自古以來的不傳之秘,正是因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國古法琉璃與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費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謂琉璃招財、保平安,與琉璃母有很大的關系;
2. 琉璃的種類:A類:古法琉璃,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
琉璃石
一種有色水晶材料,《天工開物、珠玉篇》:凡琉璃石與中國水精、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隱現於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漸稀缺,尤為珍貴。
琉璃母
一種采自天然又經人工煉制後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有明顯改善。《錢圍山業談》載:奉宸庫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錢滓然,塊大小猶兒拳……又謂真廟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狀,青紅黃白隨色,而不克自必也;
B類:台灣琉璃,由西方玻璃藝術演化而來。工藝脫胎於[pate-de-verre],起源為古埃及「費昂斯」工藝。《中國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結果表明: 「費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與中國周朝時的琉璃差異明顯。但由於二者形態近似,有人稱其為西洋琉璃;
C類:水琉璃,現今常見的仿製琉璃,以不飽和樹脂材料製成,其特點是重量輕,敲之沒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變、混濁,無收藏價值,不過價格奇低;
3.製作工藝: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銀製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
4. 琉璃為什麼沒有玻璃,水晶那麼透明?
由於琉璃特殊的工藝和復雜的製作過程,琉璃的光澤度是天生就沒有玻璃、水晶那麼明亮。不過,可能也正是因為這點,註定了琉璃要承載厚重的文化,變成一種文化產品
5. 琉璃作品中有氣泡,是不是次品?
琉璃中的氣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燒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每個作品都有。在愛好琉璃的人眼裡,琉璃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且是有生命的,這些氣泡似乎正說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這些氣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現力,在燈光的照射下能發出炫目的光彩。
6. 如何鑒賞琉璃
A、 欣賞光影效果,
B、 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C、 欣賞色彩的自然流動,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純凈之美。
D、 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純太亮,需有一定層次與光潔度的差異,否則會喪失其具有動感的生命力之美。
E、 感受整體造型及色澤、美感與創作意念的完美結合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F、 從工藝角度欣賞古法琉璃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與結構特徵。
G、 古法工藝決定了世間沒有兩件完全一樣的琉璃,所謂「天工自成」說的就是琉璃產品的唯一性,仔細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動,會發現不同的意境。
7. 琉璃易碎嗎?
琉璃的硬度比較強,相當於軟玉的強度。但也比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8. 古法琉璃的養護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動,以免出現表層劃傷。
(2)保持常溫,實時溫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
(3)平面光滑處,不宜直接放置於桌面,最好要有墊片。
(4)宜用純凈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干凈,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5)避免與硫磺氣、氯氣等接觸
[編輯本段]當今中國的琉璃行業的發展
當前的中國琉璃風尚成於台灣,興於上海。特別是隨著2005年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所贈送的琉璃作品為普通百姓所了解;2006年六國峰會胡錦濤夫人送給其它元首夫人的也是琉璃工藝品,更顯得琉璃的尊貴與榮耀。目前中國的琉璃企業開辟出了琉璃禮品的一個暫新的市場,除了台灣的大觀琉園和琉璃工房外,隨後在上海亦有象九網路、匠門、雅貝這樣專業的琉璃廠家誕生,他們傳承琉璃技法,拓展禮品市場,將琉璃獨特的表現力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設計思想融合,創造了琉璃禮品一個新的細分市場與選擇空間。
[編輯本段]如何鑒別「水琉璃」與古法琉璃
中國琉璃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記載,據考證,尤其關於「西施淚」的傳說,其起源約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踐三年),據中國通史,這個年代應該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詠琉璃》中描寫「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就傳達出琉璃燦爛奪目的誘人風采。
琉璃屬於價值不菲的藝術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製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其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價格低的「水琉璃」製品,事實上,這是一種「仿琉璃」製品,並非真正的琉璃,只是因為商家的刻意所為與消費者的誤解,才會有「水琉璃」。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方言習慣中,「水貨」意為「造假」或「仿製」,故的真實含意是「假琉璃」。 水琉璃是以透明樹脂膠加顏料澆制而成的樹脂製品,其特點是成本低、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易於批量生產,與琉璃的區別主要在:
1、樹脂折射率低而致產品的質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鉛水晶玻璃的晶瑩感。
2、重量區別,水琉璃的重量約為琉璃的30%。
3、水琉璃易老化,顏色不穩定。
「水琉璃」的識別特徵:
「水琉璃」的材質是樹脂、水晶膠等化工原料,類同於透明塑料,其特點是:
A、色澤:明顯的化工色素,同塑料製品。
B、密度:等同於塑料,遠遠輕於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將水琉璃與大量的金屬附件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為蒙騙消費者,常在水琉璃製品底部,暗藏鉛塊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費者只需仔細辨別即可識破。
C、聲音:與塑料製品相同。
D、透明度:明顯渾濁,不通透
E、保存時間:一至兩年後即開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說:時間越長,就越象塑料。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古法琉璃價格不是特別貴,那些100-200的是成本家的幾百倍。
[編輯本段]琉璃有氣泡的原因
一般琉璃原料因在1400~1300℃高溫燒制,琉璃在液體狀態下,內含的空氣已浮出表面,所以少有或無氣泡產生。但多數鑄造的琉璃藝術品多以850℃低溫燒制,熱玻璃膏流動緩慢,玻璃塊之間的空 氣,因無法浮出表面而自然形成氣泡,藝術家們多以氣泡表現琉璃的生命質感,並成為欣賞琉璃藝術的一部份。
[編輯本段]琉璃怎樣保養
由於琉璃的硬度比較強,相當於軟玉的強度。但也比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故我們在擁有一件琉璃作品後,要注意對其進行保養,保養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動,以免出現表層劃傷。
(2)保持常溫,實時溫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
(3)平面光滑處,不宜直接放置於桌面,最好要有墊片。
(4)宜用純凈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干凈,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5)避免與硫磺氣、氯氣等接觸.

琉璃產品的工藝流程

1.琉璃與玻璃、金屬的平面粘接可用UV膠(無影膠),使用的同時用紫外線燈照射,以加快固化。
2.琉璃與木材的平面粘接可用透明AB膠。
3.琉璃與石材的平面粘接可用透明中性硅膠。
4.琉璃也可通過打孔用膨脹螺絲(裝飾釘)來固定在其它物體上。

9. 琉璃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琉璃是以人造來水晶為原料,自採用脫蠟鑄造法燒制而成。其主要過程是將人造水晶加熱到近1000℃的高溫使其具有流動性,流入預先制好的石膏模殼內成型。由於石膏模殼是經由加熱脫除蠟模而製作,故稱脫臘鑄造。其主要流程如下:
1、創作設計
2、雕塑原型
3、膠模製作
4、翻樹脂模
5、樹脂模打磨拋光
6、翻制硅膠工作模
7、澆注蠟模
8、蠟模修整
9、澆制石膏模
10、蒸汽脫蠟
11、修整石膏模
12、選配色料
13、進爐燒鑄
14、拆除石膏模
15、切割粗磨
16、細修拋光
17、質檢包裝
這只是原理上區分開的幾大主要工序,在製作過程中,有數十道工序,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一模一件。不僅工序繁復,且生產周期長,大些的作品僅燒制過程就需20多天。
在所有這些工序中,最難把握的還是在爐窯中燒制這道工序,爐溫曲線稍有不合理,燒出的就可能是一爐廢品。且不同造型的作品,其爐溫曲線也很不相同。如果掌握技術的火候不夠,一件新作品可試燒好幾爐也不能保證成功。
由於琉璃製作的不易,每一件作品都是用心力、體力與時間的消耗精雕細琢打造而成,故而成為倍受珍惜.

10. 琉璃加熱後能在加工嗎

可以,流傳至今的博山琉璃古法工藝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將琉璃高溫加熱,從而對琉版璃進行塑形加工的權「熱工」;另一類是在室溫下對琉璃進行研磨、切割的「冷工」。而燈工,就是「熱工」的一種。
燈工以五顏六色的琉璃棒(也稱為「料條」)為主要材料,運用氧氣與液化氣給琉璃棒加熱,使之熔化變軟,再藉助鉗子、刀片等小工具進行塑形,從而製成造型各異的琉璃工藝品。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