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深加工什麼意思鮮活農產品

深加工什麼意思鮮活農產品

發布時間: 2021-02-11 22:40:00

Ⅰ 美德鮮生鮮產品與鮮活農產品有什麼區別

生鮮產品也叫做鮮活農產品,是指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新鮮蔬菜、水果、水產品、禽畜回及 其肉類產品。生鮮答產品是指未經烹調、製作等深加工過程,只做必要保鮮和簡單整理上架而出售 的產品,以及麵包、熟食等現場加工品類的商品的統稱。

Ⅱ 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是什麼意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機、畜牧、獸醫、農墾、鄉鎮企業、漁業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專門部署,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以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強「三農」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方略,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正確把握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去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決策和部署,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各項工作力度,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糧食保持較大幅度增產,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農業各行業平穩較快發展,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成效顯著,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產品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但必須看到,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還不牢固,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還比較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進一步指明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方向,明確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各級農業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切實把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部署和要求,落實到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實際行動中去,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三)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十一五」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署和要求,貫徹統籌城鄉發展方略,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著力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拓展發展領域和途徑,提升發展能力和競爭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深化農村改革開放,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業不斷增效、農民持續增收「三增」目標,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合農業部門實際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各級農業部門要從自身職責出發,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把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作為中心任務,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切的實際問題。積極推動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的建立,努力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參與,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合力。從2006年開始,啟動實施「九大行動」,即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行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行動、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促進行動、農業科技提升行動、畜牧水產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和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行動。通過「九大行動」的實施,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五)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產、優化結構、節本增效、提升能力的要求,著力增強資源保障、物質裝備、科技支撐和抗禦風險能力,切實轉變糧食增長方式,努力實現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扎實推進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基地。推廣一批優良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開展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雜糧創高產活動。實施植保工程,重點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加強蝗蟲、條銹病、稻瘟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蟲害和植物疫情的預測預報和防控,完善災害應急預案。進一步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糧食生產,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糧食加工轉化。

(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繼續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和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在機構設置、人員聘任和投資建設等方面實行新的運行機制。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重點攻克新品種培育、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機配套、生態環境建設、資源高效利用等領域的技術難題,加強重大增產技術、節本技術、精深加工技術以及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設施農業技術的研發,形成一批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技術儲備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

(七)加大以科技入戶和測土配方施肥為重點的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延伸推廣鏈條,完善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機制,大力培育科技示範戶,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擴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實施范圍,著力推廣超級稻栽培、主要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十項重大技術。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優化施肥結構,重點抓好糧食、蔬菜、棉花、油料和水果等主產區的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進一步增加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鞏固和擴大節本增效成果。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做好水稻栽插和收獲機械化的示範推廣,擴大農機跨區作業的范圍和規模,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農機作業水平。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對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實行分類管理的辦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 機制,鼓勵各類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大力促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八)繼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進一步加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的實施力度,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圍繞提高良種覆蓋率、提升標准化水平、延伸產業鏈條、增強保障能力,當前要重點建設黃淮海專用小麥、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黃土高原蘋果、浙南閩西粵東柑橘、桂中南雙高甘蔗、東北奶牛、黃渤海出口水產品等產業帶。繼續實施種養業良種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畜禽良種補貼規模,著力構建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加強標准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促進畜牧養殖標准化、規模化、產業化。加快優質飼草料基地建設,促進飼料工業快速健康發展。積極發展水產業,擴大優質水產品養殖,建設水產養殖標准化示範區和無公害示範基地,加強水產原良種體系和病害防治體系建設,繼續做好沿海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作,積極發展大洋性公海漁業。加強漁港設施建設,發展漁港經濟。

(九)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堅持扶優、扶大、扶強,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積極爭取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資金投入,通過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完善稅收政策,搞好龍頭企業信貸服務。積極推動建立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訂單農業」。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採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方式,與農戶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擴大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示範項目范圍,鼓勵農民按照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在生產服務、產品流通、儲藏加工、市場銷售等環節,組建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動加快立法進程,建立有利於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引導各類專業大戶和農村經紀人隊伍健康發展。

(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流通工作。加快農業標准化,抓緊推進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啟動國家級農業標准化示範縣(場)建設,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工作。實施《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指導各地建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深入開展農葯及農葯殘留、飼料中葯物殘留及違禁葯物污染、獸葯及獸葯殘留、水產品中葯物殘留監控工作。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支持發展農產品直銷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交易、冷鏈保鮮運輸、基地與市場掛鉤等流通方式,推進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的完善,實現省際互通。加強農產品營銷促銷服務,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搞好農產品外銷的服務與指導。深入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加快農資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實行信用分類管理。

(十一)加強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方針,切實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制定科學免疫程序,定期進行免疫工作檢查和免疫效果監測。加強重大動物疫情預警預報,實施國家重大動物疫情監測計劃,實行疫情報告網路化管理。加強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置,完善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反應機制,建立重大疫情處置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加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建設,組織開展國家評估,積極推進國際認證工作。強化動物衛生執法監督,開展動物防疫標識溯源信息系統建設試點,加強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開展獸葯專項治理,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獸葯違法活動。加強動物防疫法制建設,健全完善獸醫技術法規和技術標准體系,全面推進獸醫行政執法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動物防疫法制宣傳普法工作。繼續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機構,完善網路,穩定隊伍。

(十二)積極發展循環農業。堅持開發節約並重原則,積極發展低消耗、高效率的農業生產。以節地、節水、節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節約型的耕作、播種、施肥、施葯、灌溉與旱作農業、集約生態養殖、沼氣綜合利用、戶用高效爐灶、秸稈綜合利用、農機與漁船節能等十大節約型技術,推進節約型農業發展。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推廣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

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十三)認真落實中央關於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繼續推進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健全對農民直接補貼的機制。切實落實對農民的「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等政策。落實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政策。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范圍和規模。促進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完善和落實,保持合理的糧價水平,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推動建立對農民使用化肥、燃油等農業生產資料的直接補貼制度,完善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措施,切實加強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堅決糾正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強化政策落實機制,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不斷改善農民增收的政策環境。

(十四)充分挖掘農業和農村內部增收潛力。採取綜合措施,廣開農民增收渠道。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農業增值增效。鼓勵和支持鄉鎮企業發展,積極協調落實扶持鄉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科技進步和結構調整。引導鄉鎮企業發展以吸納農民就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各類農村服務業、與大企業配套的企業和資源節約型企業。建設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示範縣,推進農產品的儲藏、保鮮、運銷和精深加工,推動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稅改革試點,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和快速發展。大力推動農村民營經濟發展,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十五)加強農民培訓和農村職業教育。構建政府項目引導、主管部門統籌、培訓機構實施、農民自主參與的新型農民培訓機制。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加大綠色證書培訓力度,建設農民科技書屋,加強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業科學知識普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務農技能,促進科學種田。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的實施規模,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提高補助標准,加強項目監管,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能力。加強對農村職業教育的組織和指導,發展農村遠程教育,努力提高農業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

(十六)積極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推動建立農村勞務輸出協調管理機構,大力發展農村勞務經濟,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加強農民外出就業的指導,做好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的對接協調和管理。加強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監測,完善農民就業綜合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轉移就業信息,引導和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積極參與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農民工流動和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依法保障其合法權益。積極推動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制度試點,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十七)扎實推進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堅持以投資增量盤活存量,全面整合現有資源,區分輕重緩急,分步組織實施。圍繞強化支撐保障功能,推動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完善補貼、補償機制,發揮國家投資的示範、引導和調控作用,充分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引導社會資本、工商資本、境外資本積極參與體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農業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繼續健全完善重大項目監管制度,完善投資項目決策機制和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投資項目公示制度和公開招投標制度,實行建設項目責任追究制,嚴格落實懲戒措施,形成有效的建後管護機制。

(十八)大力加強耕地質量建設。重點加強中低產田基礎設施和質量建設。通過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新一輪沃土工程建設,大力推廣「增、提、改、防」技術,科學施用化肥,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全面提升地力。改革傳統耕作方法,發展保護性耕作。開展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試點,建設高標准糧田,提高耕地質量。建立耕地質量動態監測和預警系統,健全法律法規保障體系,構建耕地質量建設長效機制。

(十九)加強以沼氣等為重點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大幅度增加農村沼氣建設投資規模的機遇,在有條件的地方加快建設和普及戶用沼氣,加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示範建設力度,支持養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秸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建立能源作物栽培和液體燃料轉化示範基地,擴大生物質氣化、固化成型技術示範推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充分利用和整合涉農信息資源,重點抓好「金農」工程,扎實推進「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強化為基層和農戶的信息服務。加強農業抗災救災設施建設,增強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積極參與和推動鄉村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採取以獎代補、項目補助等辦法,引導農民自願出資出勞,開展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

(二十)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因地制宜推廣種養業清潔生產技術,引導農業生產方式變革。制定並實施全國農業污染防治規劃,建設農業資源與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加大農業污染防治力度,促進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實行科學施肥,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土壤中的化肥、農葯殘留量。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支持規模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舍混雜問題。爭取擴大退牧還草工程規模,加強鼠蟲害防治,不斷改善草原生態環境,逐步建立草原生態修復的長效機制。實施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繼續實施休漁禁漁制度,建設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加強農業生物資源安全保護與利用,抓好農作物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推進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五、深化農村改革和農業對外開放,促進農村和諧發展

(二十一)進一步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健全在依法、自願、有償基礎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拓寬就業安置渠道,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清理核實鄉村債務,選擇部分縣市開展化解鄉村債務試點,妥善處理歷年農業稅尾欠。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落實有關政策措施,逐步剝離辦社會的職能,轉變經營機制,大力推進農墾產業化、集團化和股份化,充分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積極參與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建立產銷區穩定的購銷關系。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配合做好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促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二十二)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擴大農業對外開放領域,拓展對外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繼續做好引進國外資金、技術、人才和服務的工作。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完善有關政策措施,發揮農墾的帶動作用。大力開拓農產品國際市場,擴大園藝、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出口。積極參與國際農業事務協調和國際規則、標準的制訂以及多雙邊農產品貿易談判,有效維護我國權益。建立大宗農產品貿易預警機制、農業貿易糾紛快速反應機制,提高我國農業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

(二十三)發展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進一步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村發展各種新型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動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引導農業生產者和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加強行業自律,搞好信息服務,維護成員權益。總結和推廣現有自我服務組織的好做法好經驗,積極發展農村法律、財務等中介組織,為農民發展生產經營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有效服務。

(二十四)積極推動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配合有關部門扎實開展農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結合農村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面教育,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解決群眾最關心的重點問題,務求取得實效,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參與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活動,推動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推動農村法制建設,增強農民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積極推動農業立法工作,完善農業法律法規體系,健全農業執法體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執法手段,穩步推進農業綜合執法,探索綜合執法與專業執法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切實提高農業行政執法能力。

(二十五)促進農村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大力推動公共財政擴大覆蓋農村的范圍,加大農村公共事業建設投入。積極參與和推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社保等社會事業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切實搞好人畜共患疫病的防治,提高農村公共衛生安全水平。大力加強農機、漁業、農墾、草原防火等農業安全生產工作,加大監管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農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

Ⅲ 農產品指的是哪些農副產品指的又是哪些鮮活農產品指的是哪些

農業中生產的物品,如稻子、小麥、高粱、棉花、煙葉、甘蔗等。
2.根據農產品質量回安全法第二條的規定答,農產品是指來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

農副產品是由農業生產所帶來的副產品,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產品,分為糧食、經濟作物、竹木材、工業用油及漆膠、禽畜產品、蠶繭蠶絲、干鮮果、干鮮菜及調味品、葯材、土副產品、水產品等若干大類,每個大類又分若干小類。

鮮活農產品沒什麼特別的,就是新鮮了~ ^O^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什麼叫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

自1998年我省開通果品運輸"綠色通道"至今,已開通國家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3970公里,涉及收費站140個,開通陝西省果品"綠色通道"5730公里,涉及收費站247個。截至今年11月底累計免收通行費達4.8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品流通、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按照國家有關"綠色通道"規劃,目前在我省境內210、310、312國道線上,已建成的吳堡—綏德—靖邊—王圈樑段、西安—漢中—勉縣—寧強—棋盤關、西安—柞水—安康—重慶段、陝蒙界—榆林—靖邊—延安—銅川—西安段、潼關—西安—寶雞—天水段(包括國道310寶牛段晁峪、姜城收費站)和西安-禹門口高速公路及國道108線西安—棋盤關段,均屬我省境內國家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與周邊相鄰的四川、甘肅、重慶、湖北、河南、山西、內蒙古、寧夏實現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互通。在我省境內的所有收費公路開通果品"綠色通道"。今年8月15日,省政府和重慶市政府又以《會議紀要》的形式,確定開通陝渝兩省市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對陝渝兩地生產的新鮮蔬菜、活家畜、鮮活水產品和生鮮蛋等鮮活農產品,在運輸時享受優惠政策,實行免費通行。

同時,省交通廳要求有關部門按照收費公路的標准,做好通行道路管理和養護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為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通行提供優質服務;要求各級交通行政執法單位在執法中,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沒有明顯違規行為的,不得隨意攔車檢查;堅持"發現違章,健全記錄,優先通行,事後處理"的原則,杜絕公路"三亂"現象;在陝西境內國家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沿線收費站的醒目位置設置公示牌,向社會公示鮮活農產品的種類、"綠色通道"優惠政策、規范執法的規定、咨詢與舉報電話等。

Ⅳ 農產品深加工有什麼好項目

1、水果蔬菜再加工
一些水果、蔬菜不宜保存過久,容易腐爛,將水果蔬菜再加工一下,更加容專易儲銷售,像屬果脯、蜜餞、乾果等加工食品,都是不錯的創業項目。
2、甘薯系列產品加工
甘薯深加工可製成400多種副食品,深加工工業產品多達1000種以上,如丁酸、酒精、檸檬酸、賴氨酸、磷酸澱粉酯等。通過深加工,甘薯一般可以增值2~10倍,甚至100倍以上。
3、蔬菜腌制類產品加工
據各地副食品市場調查,腌制的各種食用小菜,由於食味獨特,營養豐富,容易存放,可長年食用,品種齊全,非常暢銷,已出現洪不應求的勢頭。
4、大宗農產品加工
高粱、玉米等大宗農產品可以加工成半熟產品進行銷售,高粱可以加工成超市裡面賣的糯米食品,玉米也可以放進真空的袋子里包裝好,投入市場進行銷售,很有市場。

Ⅵ 闡述農產品深加工的意義

農產品加工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農產品加工是指以人工生產的農產物料和野生動植版物資源及其加工為原權料所進行的工業生產活動;狹義的農產品加工是指以農、林、牧、漁所屬某種產品及其加工品為原料進行的工業生產活動。在我國,人工生產的農產物料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並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
何為農產品加工業
農產品加工業是以農產物料為原料進行加工的一個產業或行業,在整個加工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也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行業復雜的系統工程,除農業部門外,農產品加工業大多集中於食品、輕工、化工、紡織、醫葯等行業部門,產品繁雜。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農產品加工業逐漸涉及和應用的技術屬多學科、多專業、高新技術和綜合技術。

Ⅶ 農產品深加工到底是個啥

農產品深加工是指對農業產品進行深度加工製作以體現其效益最大化的生產環專節,屬與「農產品粗加工」概念相對應。
如將稻穀、玉米加工為大米、玉米粉的生產,稱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礎上對半成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價值,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產,稱為深加工。如將大米、玉米粉加工為爆米花、玉米糊的工程,稱為深加工。
農產品深加工是指對農業產品進行深度加工製作以體現其效益最大化的生產環節,與「農產品粗加工」概念相對應。如將稻穀、玉米加工為大米、玉米粉的生產,稱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礎上對半成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價值,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產,稱為深加工。如將大米、玉米粉加工為爆米花、玉米糊的工程,稱為深加工。

Ⅷ 農產品深加工是什麼意思

農產品深加工是指對農業產品進行深度加工製作以體現其效益最大化的生產版環節,與「農產權品粗加工」概念相對應。
例如將稻穀、玉米加工為大米、玉米粉的生產,稱為粗加工;
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礎上對半成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價值,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產,稱為深加工。如將大米、玉米粉加工為爆米花、玉米糊的工程,稱為深加工。

明白了嗎?
親採納,謝謝!

Ⅸ 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的深加工指的是什麼

關於農產品加工
的問題,你可以
直接上網查一下

Ⅹ 深加工是什麼意思

拿蘋果來說,摘下來直接賣為不加工,摘下來洗洗再切成塊,做成蘋果罐頭為初加工,而把蘋果拿到化驗室研究一下,研究出蘋果酸居然能抗病,製成蘋果酸口服液,這就是深加工了.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