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工陶瓷
❶ 陶瓷可以車削加工嗎
你指的是工業陶瓷的加工吧,車削加工是工業陶瓷的一種常見方法,燒結前和燒結後都內可容以加工只是工藝上有所區別。此外一些異性陶瓷結構件的加工需要用到雕銑機,現在有些廠家還推出了陶瓷雕銑機,這種機床是專門針對陶瓷的加工而設計的,目前像鑫騰輝這個廠就有做這種機。陶瓷的種類很多,不同類型的陶瓷硬度是不同的。
❷ 陶瓷刀是怎麼加工出來的
專業回答:復
有二種加工工制藝,干壓鑄與澆鑄。將陶瓷粉料磨成納米級,裝入模具進行加壓,要求每厘米受壓力為二噸,然後放入一千五度的爐里進行燒結。出爐後要磨平,開口、開鋒。由於陶瓷硬度很高,磨削有難度,所以一般釆用人工方式。
由於燒結容易變型,受力不均勻容易開裂,報廢比較多。材料貴、人工貴、合格低,因此陶瓷刀相對價格偏貴。
設備主要是油壓成型機、燒結爐、平面磨,磨刀機等
❸ 陶瓷上要加工內螺紋怎麼加工
我看應該是在燒結前就加工好螺紋。有些螺紋口的瓷壺就是如此。
❹ 陶瓷瓷泥如何加工的
你好:陶瓷是以粘土為主抄原料以及各種天然礦物經過粉碎混煉、成型和煅燒製得的材料以及各種製品。陶器和瓷器的總稱。陶瓷的傳統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無機非金屬礦物為原料的人工工業產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細的精陶和瓷器都屬於它的范圍。它的主要原料是硅酸鹽礦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屬於「硅酸鹽工業」的范疇。
主要成分: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鈣、 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鈦等。
常見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鉀鈉長石等。
工藝流程:
一、淘泥 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將淘好的瓷泥分割開 ,摞成柱狀,便於儲存 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將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轉盤內,通過旋轉轉盤,用手和拉坯工具,將瓷泥拉成瓷坯。
❺ 陶瓷加工的陶瓷加工的方法
對於陶瓷材料來,由於其特自殊的物理機械性能,最初只能採用磨削方法進行加工,隨著機械加工技術的發展,目前已可採用類似金屬加工的多種工藝來加工陶瓷材料。
1、磨料加工:研磨加工、拋光加工、砂帶加工、滾筒加工、超聲加工、噴丸加工、粘彈性流動加工;
2、塑性加工:金剛石塑性加工、金剛石塑性磨削;
3、化學加工:蝕刻、化學研磨、化學拋光;
4、電加工:電火花加工、電子束加工、離子束加工、等離子體加工;
5、復合加工:光刻加工、ELID磨削、超聲波磨削、超聲波研磨、超聲波電火花加工;
6、光學加工:激光加工。
❻ 陶瓷加工要如何做
由於燒結容易變型受力均勻容易開裂報廢比較多材料貴、人工貴、合格低因此陶瓷刀相對價格偏貴 ,設備主要油壓成型機、燒結爐、平面磨磨刀機等。
❼ 陶瓷的製作過程是怎樣的呢
1:揉泥
揉泥,目的在於排空泥料中的氣泡,使得泥料進一步緊致。缺少這一道工序,則容易出現坯體中含有氣泡,坯體乾燥燒制時容易破裂變形。
2:做坯
景德鎮傳統圓器做坯,即是依據最終的器型作出大致相應的坯體,以供後期印坯時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經過一定時間的自然陰干(必須在一定的濕度和溫度條件下自然陰干,不可日曬。做坯成形的坯體,必須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直立放置,則可能產生底部的坯裂),就可以進入印坯工序。印坯,是為了使手工成形的圓器在燒制後達到整齊劃一。待手工拉坯的坯體自然陰干後,將半乾的坯體置於土製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體周正勻結。
4.利坯
利坯,是將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進一步光整圓潤。
5:盪里釉
圓器製作,若是器內沒有裝飾的,則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則是後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著在陶瓷坯體表面的玻璃質薄層,與玻璃有著類似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釉一般以石英、長石、粘土等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噴、吹、浸、澆、盪等方法。里釉(器物內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們採用的是傳統的盪釉法,外釉我們採用浸釉法。
6:畫坯
盪好內釉的坯,則可以進入畫坯工序。
畫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長時間的研磨,配方,則是每個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
❽ 陶瓷生產工藝流程
瓷磚生產主要工藝:
1、原料球磨製漿:
球磨是將各種原料按照一定配比,通過研磨把不同粒狀的原料變成泥漿的過程。它要求球磨加工好的泥漿達到規定的細度、水分和流動性等工藝參數;主要設備為各種噸位的球磨機、漿池等。
2、噴霧塔制粉:
制粉是把高壓霧化的泥漿通過熱風爐提供的熱風在噴霧塔內進行熱交換,使泥漿變成粉料的過程。主要控制工藝參數是粉料水分、顆粒級配、容重等。主要設備是噴霧塔。制粉工藝非常重要,通常以「目」的大小來區分粉料質量高低。
3、料倉陳腐與儲料:
將備制好的粉料存入料倉中,內部一些有機物腐蝕使其具有一定粘性、水分均勻等,最終使該批粉料各項物理性能基本一致以滿足成型、乾燥與燒成的要求。主要設備為若乾料倉。其中以福建產區生產外牆磚廠家儲料罐為最多,有的達幾十個。
4、壓製成型:
成型主要是把粉料通過大噸位壓機壓製成一定規格的坯體。它決定產品的規格、厚度等,控制要點是成型壓力、厚度及厚度差異,要預防分層、角裂、大小頭、大小腰以及裂磚缺陷出現;主要設備為壓機,各種型號布料設備等。
目前壓製成型不僅僅專指加壓成型作用,而且具有產品表面裝飾(目前不涉及仿古磚)等重要功能。目前陶瓷大板生產最大國產壓機噸位已達16800噸
5、乾燥:
成型後的坯體進入乾燥窯後將粉料帶來的多餘水分蒸發到規定的范圍的過程叫做乾燥,其作用是提高半成品強度,達到釉線運行和印花工序的強度要求。由於水分蒸發時易出現開裂,所以控制水分蒸發速度和運行速度是相當關鍵的。主要設備為乾燥窯。
6、印花工藝(拋光磚採用布料工藝):
無機色料經工藝處理(按配方調配溶解)後通過花網印在乾燥後的磚坯表面,達到表面裝飾效果的過程叫印花。該環節重點控制印花前坯體溫度和印花後的噴水量,否則極易出現陰陽色、蒙花、缺花、色差等缺陷;主要設備有花機、釉櫃及其輔助裝置等,有些仿古磚還會用到輥筒印花。
7、燒成:
經過表面初步裝飾完畢的磚坯不具備使用性能,需要進一步提高強度等物理指標,它通過窯爐高溫(1200℃左右)煅燒完成,拋光磚生產常用輥道窯,以發生爐煤氣、重油或柴油為燃料,它是產品定性過程。生產過程中易出現變形、過燒溶洞、色差、落臟、二次變形等缺陷。主要設備為燒成窯。
8、拋光:
拋光,顧名思義就是把窯爐煅燒出來的半成品表面進行打磨處理,使其表面具備一定的光澤度的過程,產品在該工序中定型。它需要控制切削量,切削量的多少要根據產品而定,滲花磚通常在0.6毫米左右,拋光後產品的光澤度要求在95度以上。
生產中的缺陷以對角線、彎邊、光澤不均或不起光、崩角、崩邊為主。常規拋光外,近年出現了柔拋工藝。
(8)如何加工陶瓷擴展閱讀
作為社會化大生產的陶瓷生產過程,和其他一些行業的生產過程相比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陶瓷生產過程是一種流程式的生產過程,連續性較低。陶瓷原料由工廠的一端投入生產,順序經過連續加工,最後成為成品,整個工藝過程較復雜,工序之間連續化程度較低。
2、陶瓷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低。
3、陶瓷生產周期較長。陶瓷產品的生產周期,是指從原材料投入生產開始,經過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產為止,所經過的全部日歷時間。
4、陶瓷生產過程中輔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缽、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氣、電能。
6、運輸是陶瓷企業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陶瓷生產過程使用的原料品種繁多,生產出的半成品、成品及產生的余料、廢料等,具有數量多運輸量大的特點。
7、陶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粉塵、固體廢料和工業廢水污染環境較嚴重。目前我國陶瓷工業所使用的窯爐多以煤和重油作為能源,會排出不少的煙氣,企業對此要嚴格控制煙塵濃度和二氧化硫濃度,使之符合國家允許的排放標准。力爭採用電阻式隧道窯爐或煤氣燒窯,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8、陶瓷生產過程的專業化和協作水平較低。長期以來,陶瓷工業企業問的相互協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廠比重大,輔助性服務方面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低。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陶瓷
❾ 如何經營陶瓷加工廠
陶瓷泥就是陶瓷泥,經營范圍可以直接寫陶瓷泥的銷售
❿ 如何加工陶瓷(氧化鋯)的內孔
一般可用鑫騰輝陶瓷精雕機來加工,這種加工方式加工出來的內孔精度高光潔度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