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置流通加工環節
『壹』 在物流系統中,流通加工環節要實現什麼目的
流通加工在物流中的作用如下;
1、包裝功能:
包裝是為了維持產品狀態、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採用適當的材料、容器等,使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對物品包封並予以適當的裝潢和標志的操作活動。
包裝的功能:
(1)保護功能,維持產品質量,避免各種不良外界因素的影響。
如:防止商品破損變形。防止商品發生化學變化。防止腐朽、霉變、鼠咬蟲食。包裝還有防止異物混入、污物污染,防止丟失、散失的作用
(2)定量功能:決定物流基本單位。如:集裝箱就是按包裝單位裝貨的。
(3)便利功能:合適的包裝形狀、尺寸、重量和材料,能夠方便運輸搬運和保
管。
(4)促銷功能:包裝是商品的形象,被稱為無聲的推銷員。
2、流通加工功能:
根據客戶的要求和物流的需要改變和部分改變商品形態的一種生產性加工活動
流通加工的內容:
(1)克服生產和消費的分離,更有效的滿足消費需求。
(2)提高加工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
(3)提高物流效率。
(4)促進銷售。
3、包裝功能和流通加工功能的異同:
相同之處:
(1)都是對產品進行非生產型加工活動,兩者並未改變產品的實質,只是在外觀上迎合消費者。
(2)兩者加工的結果都是使產品更吸引消費者,為自己的產品提供無聲的促銷。
(3)流通加工是包裝的延續,包裝是流通加工的前提,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不同之處:
(1)包裝是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是物流的開始,流通加工是包裝的繼續。
(2)包裝是面向所有的消費者,流通加工只面向特定的消費者,應消費者要求而進行非實質的改變。目的是是為了更好地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3)包裝是在物流之前進行加工,而流通加工是在物流流通過程中進行加工。
(4)包裝是在特定的區域進行加工,而物流流通則是在不特定的區域進行。可能是碼頭倉庫,也可能是在別的加工倉庫
『貳』 流通加工環節應設置在生產地還是銷售地並說明原因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義是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也就是對是否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在專什屬么地方設置、選擇什麼類型的加工、採用什麼樣的技術裝備等問題做出正確抉擇。這樣做不僅要避免各種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優。1、不合理流通加工...
『叄』 流通加工都有哪幾種不合理的方式方法
幾種不合理的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地點設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點設置即布局狀況是使整個流通加工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為銜接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與多樣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設置在需求地區,才能實現大批量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末端配送的物流優勢。
假如將流通加工地設置在生產地區,其不合理之處在於:第一,多樣化需求要求的產品多品種、小批量由生產地向需求地的長距離運輸會出現不合理;第二,在生產地增加了一個加工環節,同時增加了近距離運輸、裝卸、儲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如由原生產單位完成這種加工而無須設置專門的流通加工環節。
一般而言,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環節應設在產出地,設置在進入社會物流之前。假如將其設置在物流之後,即設置在消費地,則不但不能解決物流問題,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一個中轉環節,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產地或需求地設置流通加工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圍的正確選址問題,假如處理不善,仍然會出現不合理。這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交通不便,流通加工與生產企業或用戶之間距離較遠,流通加工點的投資過高(如受選址的地價影響),加工點四周的社會、環境條件不良等。
(二)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對象、流通加工工藝、流通加工技術、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確定實際上是與生產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本來應由生產加工加工完成的,卻錯誤地由流通加工完成,本來應由流通加工完成的,卻錯誤地由生產加工完成,都會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對生產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種補充和完善。所以,一般而言,假如工藝復雜、技術裝備要求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產過程延續或輕易解決者都不宜再設置流通加工,尤其不宜與生產過程爭奪技術要求較高、效益較高的最終生產環節,更不宜利用一個時期市場的壓迫力使生產者變成初級加工或前期加工,而流通企業完成裝配或最終形成產品的加工。假如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就會出現與生產奪利的惡果。
(三)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餘環節
有的流通加工過於簡單,或對生產及消費者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時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樣未能解決品種、規格、質量、包裝等問題,反而增加了環節,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形式。
(四)流通加工成本過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之所以能夠有生命力,重要優勢之一是有較大的產出投入比,因而有效起著補充完善的作用。假如流通加工成本過高,則不能實現以較低投入實現更高使用價值的目的,除了一些必需的、服從政策要求即使虧損也應進行的加工外,都應看成是不合理的。
流通加工合理化指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不僅做到避免各種不合理流通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價值,而且綜合考慮流通加工與配送、運輸、商流等的有機結合,做到最優的選擇,以達到最佳的流通加工效益。
『肆』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有哪些形式要求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義是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也就是對是否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在什麼地方設置、選擇什麼類型的加工、採用什麼樣的技術裝備等問題做出正確抉擇。這樣做不僅要避免各種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優。
1、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地點設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點設置即布局狀況是決定整個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為銜接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與多樣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點設置在需求地區,才能實現大批量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末端配送的物流優勢。如果將流通加工地設置在生產地區,一方面,為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會出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產品由產地向需求地的長距離的運輸;另一方面,在生產地增加了一個加工環節,同時也會增加近距離運輸、保管、裝卸等一寫列物流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如由原生產單位完成這種加工而無需設置專門的流通加工環節。
另外,一般來說,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環節應該設置在產出地,設置在進入社會物流之前。如果將其設置在物流之後,即設置在消費地,則不但不能解決物流問題,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中轉環節,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是產地或需求地設置流通加工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圍內的正確選址問題。如果處理不善,仍然會出現不合理。比如說交通不便,流通加工與生產企業或用戶之間距離較遠,加工點周圍的社會環境條件不好等等。
2)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對象、流通加工工藝、流通加工技術、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確定實際上是與生產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把本來應由生產加工完成的作業錯誤地交給流通加工來完成,或者把本來應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業錯誤地交給生產過程去完成,都會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對生產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種補充和完善。所以,一般來說,如果工藝復雜,技術裝備要求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產過程延續或輕易解決的,都不宜再設置流通加工。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就可能會出現生產爭利的惡果。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餘環節
有的流通加工過於簡單,或者對生產和消費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時由於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樣未能解決品種、規格、包裝等問題,相反卻增加了作業環節,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現形式。
4)流通加工成本過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它有較大的投入產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過高,則不能實現以較低投入實現更高使用價值的目的,勢必會影響它的經濟效益。
2、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徑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流通企業更應該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的觀念,以實現產品生產的最終利益為原則,只有在生產流通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只是追求企業的局部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這就有違於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
『伍』 簡述流通加工合理化包含哪些方面
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
加工和配送相結合就是將流通加工點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業務流程中分貨、揀貨或配貨作業的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配貨作業。這就無須額外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使流通加工有別於獨立的生產加工,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被廣泛使用並已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二)加工和配套相結合
在對配套要求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單位,但完全配套有時無法全部依靠現有的生產單位。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三)加工和合理運輸相結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地銜接干線與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這本來就必須停頓的物流環節,不進行一般的干線轉支線或支線轉干線,而是按照干線或支線運輸的合理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加工完成後再進行中轉作業,從而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及運輸轉載水平。
(四)加工和商流相結合
通過流通加工有效地促進銷售,提高商流的合理化程度,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慮方向之一。流通加工與配送的結合,提高了配送水平,強化了銷售,也是流通加工與合理商流相結合的一個成功例證。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麻煩或困難,都是流通加工有效促進商流的例子。
(五)加工和節約相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節約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時考慮其合理化的比較普遍的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應看其能否實現社會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對流通加工企業而言,與一般生產企業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是,流通加工企業更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如果片面追求企業的微觀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不僅有違流通加工的初衷,而且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了。
『陸』 流通加工合理化措施有哪些
1.加工和配送相結合
這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業務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之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使流通加工有別於獨立的生產,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
2.加工和配套相結合
在對配套要求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不同的生產單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時無法全部依靠現有的生產單位,進行適當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相結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這本來就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結合
通過加工有效促進銷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慮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結合,通過加工提高配送水平,強化銷售,是加工與合理商流相結合的一個成功的例證。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例子。
『柒』 流通加工的形式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目的,流通加工具有不同的類型:
1、為適應多樣化需要的流通加工
生產部門為了實現高效率、大批量的生產,其產品往往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要求。這樣,為了滿足用戶對產品多樣化的需要,同時又要保證高效率的大生產,可將生產出來的單一化、標准化的產品進行多樣化的改制加工。
2、為銜接不同運輸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
在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的結點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可以有效解決大批量、低成本、長距離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的末端運輸和集貨運輸之間的銜接問題。
在流通加工點與大生產企業間形成大批量、定點運輸的渠道,以流通加工中心為核心,組織對多個用戶的配送,也可以在流通加工點將運輸包裝轉換為銷售包裝,從而有效銜接不同目的的運輸方式。
3、生產——流通一體化的流通加工
依靠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聯合,或者生產企業涉足流通,或者流通企業涉足生產,形成的對生產與流通加工進行合理分工、合理規劃、合理組織,統籌進行生產與流通加工的安排,這就是生產—流通一體化的流通加工形式。
這種形式可以促成產品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企業集團的經濟技術優勢,是目前流通加工領域的新形式。
(7)如何設置流通加工環節擴展閱讀: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
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捌』 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流通企業更應該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的觀念,以實現產品生產的最終利益為原則,只有在生產流通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只是追求企業的局部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這就有違於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
歡迎登錄長風網獲取最新物流資訊。
『玖』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義是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也就是對是否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在什麼地方設置、選擇什麼類型的加工、採用什麼樣的技術裝備等問題做出正確抉擇。這樣做不僅要避免各種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優。
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地點設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點設置即布局狀況是決定整個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為銜接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與多樣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點設置在需求地區,才能實現大批量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末端配送的物流優勢。如果將流通加工地設置在生產地區,一方面,為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會出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產品由產地向需求地的長距離的運輸;另一方面,在生產地增加了一個加工環節,同時也會增加近距離運輸、保管、裝卸等一寫列物流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如由原生產單位完成這種加工而無需設置專門的流通加工環節。
另外,一般來說,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環節應該設置在產出地,設置在進入社會物流之前。如果將其設置在物流之後,即設置在消費地,則不但不能解決物流問題,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中轉環節,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是產地或需求地設置流通加工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圍內的正確選址問題。如果處理不善,仍然會出現不合理。比如說交通不便,流通加工與生產企業或用戶之間距離較遠,加工點周圍的社會環境條件不好等等。
2)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對象、流通加工工藝、流通加工技術、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確定實際上是與生產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把本來應由生產加工完成的作業錯誤地交給流通加工來完成,或者把本來應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業錯誤地交給生產過程去完成,都會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對生產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種補充和完善。所以,一般來說,如果工藝復雜,技術裝備要求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產過程延續或輕易解決的,都不宜再設置流通加工。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就可能會出現生產爭利的惡果。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餘環節
有的流通加工過於簡單,或者對生產和消費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時由於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樣未能解決品種、規格、包裝等問題,相反卻增加了作業環節,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現形式。
4)流通加工成本過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它有較大的投入產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過高,則不能實現以較低投入實現更高使用價值的目的,勢必會影響它的經濟效益。
實現合理化的途徑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流通企業更應該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的觀念,以實現產品生產的最終利益為原則,只有在生產流通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只是追求企業的局部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這就有違於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
『拾』 用一個例子說明流通加工的形式內容及起到的作用及對社會行業的影響
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產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組織、生產管理方面並無顯著區別,但在加工對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別較大,其差別的主要點為:
1、加工對象的區別。流通加工的對象是進入流通過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屬性,以此來區別多環節生產加工中的一環。流通加工的對象是商品而生產加工對象不是最終產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
2、加工程度的區別。流通加工程度大多是簡單加工,而不是復雜加工,一般來講,如果必須進行復雜加工才能形成人們所需的商品,那麼,這種復雜加工應專設生產加工過程,生產過程理應完成大部分加工活動,流通加工對生產加工則是一種輔助及補充。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流通加工絕不是對生產加工的取消或代替。
3、附加價值的區別。從價值觀點看,生產加工目的在於創造價值及使用價值而流通加工則在於完善其使用價值並在不做大改變情況下提高價值。
4、加工責任人的區別。流通加工的組織者是從事流通工作的人,能密切結合流通的需要進行這種加工活動,從加工單位來看,流通加工由商業或物資流通企業完成,而生產加工則由生產企業完成。
5、加工目的的區別。商品生產是為交換為消費而生產的,流通加工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消費(或再生產)所進行的加工,這一點與商品生產有共同之處。但是流通加工也有時候是以自身流通為目的,純粹是為流通創造條件,這種為流通所進行的加工與直接為消費進行的加工從目的來講是有區別的,這又是流通加工不同於一般生產的特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