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業如何環保
㈠ 在工業生產中如何保護環境,從化學方面回答
從化學的理念出發,控制生產,保護環境,盡量實現綠色化的一些可行操作:回 1.工業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答的化學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2.生產過程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採用無毒物質; 3.化學分析方法應真正實現在線監測,在生產過程中對有害物質形成前加以控制; 4.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5.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生產工藝,能量使用應最小,生產盡量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6.防止生產過程中尾氣、廢物等環境的污染,妥善處置生產中有危害性物質加強對廢物的處理,盡可能對生產中的「三廢」 再利用等。 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㈡ 怎樣做好環保工作
一、加強環保宣傳和培訓教育,提高員工環保意識。
二、建立健全環保責任制回。
三、做好環保基答礎管理。
四、建立應急救援機制。
㈢ 生產中如何做到環保
產品的生產中復,環保的實現應注制意以下幾點。
1。設計的環保 考慮與評估。
從設計開始,依照產品的類別,銷售地,評估產品需要滿足的環保要求。
2。來料的環保 確認和檢驗。
在生產原料、零部件購買時,確認其符合需要達到的環抱要求,有條件的要進行環保的相關檢驗。
3。製造的環保 監控和處理。
在製造過程中對產品生產進行嚴格的監控,確保沒有混用,污染,以及一旦出現環保異常應當怎樣處理。
4。出貨的環保 保證和反饋。
在產品生產完成後,對產品環保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保證能夠達到需要滿足的環保要求,必要的時候通過檢驗的方式保證。在產品出貨之後對客戶的跟蹤和處理,了解產品的實際狀況。同時跟進環保要求的改變和更新。
㈣ 如何環保生產及深加工冷軋帶鋼
在生產冷軋帶鋼的時候,我們如何做到環保生產及深加工冷軋帶鋼呢?其實很簡單,只需四步幫您搞定冷軋帶鋼的這兩個問題。1、冷軋帶坯原料的無酸洗除磷工藝原料酸洗除磷一直是冷軋生產流程中最大的污染源。軋鋼界多年來曾探索過噴丸除磷、水流噴砂除磷、電解除磷等工藝,但均效果不佳。無酸除磷技術由3步工序組成:第1步為加熱工序。帶鋼在無氧化氣氛中由燃氣燒嘴噴出的火焰直接快速地被加熱到某一最佳化學反應溫度。第2步為反應工序。該工序在富氫氣(25%-95%)的混合氣氛中進行,帶鋼表面的氧化皮將與氣氛中的氫氣反應而被還原成金屬鐵。第3步為冷卻工序。此工序在含H2和N2的氣氛中進行,以防止帶鋼冷卻到室溫前再次被氧化。根據實驗機組的運行結果,經酸洗除磷侯帶鋼表面的潔凈度遠遠優於傳統酸洗的帶鋼表面,表面全無氧化物、光滑及具有金屬光澤,但近年來未見進一步工業應用的報導。2、液氮冷卻機冷卻冷卻工藝潤滑是冷軋工藝中的另一污染源,冷軋工藝潤滑的廢乳液隨著帶鋼的移動帶到冷軋車間地面,並存在廢乳液地回收處理及防火等安全問題,因此開發水乳液或油潤滑液的替代品具有重要環保意義。3、深加工冷軋板帶地深加工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出廠後服務加工,即加工配送中心及專業配送中心。另一類深加工是產業型的冷軋板帶應用的延伸。
㈤ 怎樣才能環保呢
1、燒菜做飯少用煤爐,改用液化氣,炒菜時不要等油熱得冒煙時才放菜,盡量減少空氣污染。
2、家中的陽台上多種花草盆景,經常打掃房間,經常曬被,保持家庭環境空氣清新怡人。
3、減少噪音污染,盡量減低說話或錄音機播放時的音量。
4、正確處理廢棄物,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吃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
6、奉勸家人、親友不吸煙,不隨意焚燒垃圾,維護家人身體健康,保持潔凈環境。
7、塑料瓶、廢紙等收集起來賣給收廢站,減少垃圾排放。
8、家中養的寵物要看管好,防止影響鄰居休息及糞便污染,維護和諧的生活社區和環境。
9、洗米水可澆花或洗菜、沖廁所。
10、將廢電池投入回收箱或收集送往回收站。
節約用電,保護資源,減少污染。
電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也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的,但是現在消耗驚人。所以用電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從節約出發。
在我國,發電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現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將在250年內消耗。到那之後,我們將無任何煤留給我們的後代。
節約用電,就是節約煤,也更是直接為減少大氣污染做貢獻。因為酸雨是因煤炭燃燒形成的,它能強烈的腐蝕建築物,並能使土壤和水質酸化,導致糧食減產,草木魚蝦死亡。據計算,我國僅西南,華南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達140億萬元。
節約用電,能夠減緩地球變暖。由於煤炭燃燒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個罩子一樣阻隔地面的熱量向天空外散發,產生了溫室效應,如果地球溫度升高,會引起乾旱或洪水,還會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島嶼就會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肯定要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他們很多都為全球日益變暖而脆弱。德國192所學校的13.5萬兒童發誓要讓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減少10%。他們換上節能燈,拒絕用空調,放棄用汽車,選用自行車。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們已達到了目標。
轉眼間,我們又進入了美麗的六月,這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家的大好時機,為了創造良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建議同學們:
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珍惜動物。
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積極宣傳環保,把環保意識帶給千家萬戶
如今,通過各種媒體,每個人都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存在。許多人都聽說過熱帶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貧困、難民潮、食物危機等問題。但對許多人而言,這些事都發生在遙遠的地方,不會發生在本地的環境中。
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問題有許多就發生在當地,甚至在校園里。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資源的消費者。同時,作為社區的成員和現在的或未來的公民,教師和學生同時又是社區發展的負責人,有責任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如果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作一條跑道的話,那麼在這條跑道之外是沒有觀眾的,所有的人都是運動員。環境和發展問題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個人的事,。
環保知識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為了使師生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師生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根據國家環保局、國家教委、中央宣傳部下發的《關於環境教育行動綱要》及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近幾年,開發區中學全面開展了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把環保教育列入學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將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融入到師生們的心中。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學校始終重視對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在學校、家庭中倡導綠色文明,落實環保行動。在抓好普及的同時,更加註重內涵,堅持在德育、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領域對學生灌輸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積累了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
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使學生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注重「綠色」宣傳
目前,環境教育的當務之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綠色頭腦"。為使學生盡快具備「綠色」意識,學校積極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學生自覺參與有計劃的環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盡快實現環境意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學校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圖書館、閱覽室每年都訂閱大量環境保護宣傳內容的圖書、報刊,學校的電教中心有專門的環境保護錄象資料,每個班的計算機里都裝有環境保護的資料軟體,利用課余時間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使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學習環保知識,從而用自己的行動保護環境。另外,學校還設有專門的環保櫥窗,定期向學生們宣傳環保知識,配合學校的環保教育工作;校團委將黑板報作為宣傳環保的前沿陣地,經常組織各年級之間開展以環保知識為主題的板報評比,通過評比促使讓「綠色」走進班級;「校園之聲」廣播站開設了「你我他地球村」專欄,每當有關環境的活動日:如植樹節、愛鳥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環境日等來臨,就積極進行環保宣傳,並號召各班針對節日主題認真撰寫環保廣播稿;並且,學校還在校園內設立有關環保標語牌,如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購物,改善環境、拯救地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事事處處把環境放在心上。
環保紀念日
國際濕地日
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 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具體的活動,以提高 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我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 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 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世界環境日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一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並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時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召開表彰「全球500佳」國際會議。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由於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志,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採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一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並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世界動物日
義大利傳教士聖·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在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世界糧食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酸雨的危害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鹼度指數的 Ph 值低於 5.6 的酸性降水。
我國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鹼度指數的 PH 值低於 5.6 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勢,是繼歐洲、北美之後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區。80 年代,我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以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川貴兩廣地區,酸雨區面積為 170 萬平方公里。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面積擴大了 100 多萬平方公里。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年降酸雨頻率高於 90%,幾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島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區。華北、東北的局部地區也出現酸性降水。1998 年,全國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銅川,圖們和青島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國已呈燎原之勢,覆蓋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 30% 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增加,同時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還可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酸雨影響下,可減產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酸雨對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葉子枯黃、病蟲害加重,最終造成大面積死亡。
在中國的大氣污染中,酸雨和浮塵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來,由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漸增多,酸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中國已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區。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地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在華北,很少觀測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氣濕度低,土壤酸度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侯馬、京津、丹東、圖們等地區現在也出現了酸性降水。
酸雨可對森林植物產生很大危害。根據國內對 105 種木本植物影響的模擬實驗,當降水 pH 值小於 3.0 時,可對植物葉片造成直接的損害,使葉片失綠變黃並開始脫落。葉片與酸雨接觸的時間越長,受到的損害越嚴重。野外調查表明,在降水 PH 值小於 4.5 的地區,馬尾松林、華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現大量黃葉並脫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慶奉節縣的降水 PH 值小於 4.3 的地段,20 年生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長量降低 50%。
酸雨對森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惡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鉀、鈉、鈣、鎂會釋放出來,並隨著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長期的酸雨會使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嚴重不足,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中釋放出來,使活性鋁的增加而有機絡合態鋁減少。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能嚴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長。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和放線菌均會明顯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還可使森林的病蟲害明顯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區的馬尾松林的病情指數為無酸雨區的 2.5 倍。
酸雨對中國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長江以南的省份。根據初步的調查統計,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積最大,約為 28 萬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 32%。貴州受害森林面積約為 14 萬公頃。根據某些研究結果,僅西南地區由於酸雨造成森林生產力下降,共損失木材 630 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 30 億元(按 1988 年市場價計算)。對南方 11 個省的估計,酸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 44 億元。 現在大多數專家認為,森林的生態價值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價值。雖然對森林的生態價值的計算方法還有一些爭議,計算出來的數字還不能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但森林的生態價值超過它的經濟價值,這幾乎是一致的。根據這些計算結果,森林的生態價值是它經濟價值的 2-8 倍。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酸雨對森林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極其巨大的。
什麼是哈龍?
所謂哈龍 (Halon 的音譯 ),就是我們平常說的 1211 和 1301 的商品名稱,它屬於一類稱為鹵代烷的化學品,主要用於滅火葯劑。它通過破壞燃燒或爆炸的復雜的化學鏈式反應來達到滅火的目的。消防行業廣泛使用的哈龍滅火劑是損耗臭氧的物質。人們用哈龍滅火器救火或訓練時,哈龍氣體就自然排放到大氣中。哈龍含有氯和溴,在大氣中受到太陽光輻射後,分解出氯、溴的自由基,這些化學活性基團與臭氧結合奪去臭氧分子中的一個氧原子,引發一個破壞性鏈式反應,使臭氧遭到破壞,從而降低臭氧濃度,產生臭氧洞。哈龍在大氣中的存活壽命長達數十年,它在平流層中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將持續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哈龍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科學研究證明,哈龍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元兇之一
㈥ 談談如何處理發展工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是當前不少地方面臨的現實課題。
加強環境保護是發展所需、民生所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由於以往的經濟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不僅給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而且在一段時間內也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6)加工業如何環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是統一的,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兩者的內容也是統一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一方面,高質量發展須是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比如,我們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轉型發展主攻方向,堅持一手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一手抓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企業深度治理,就能有效減少企業污染排放,促進空氣質量改善。
另一方面,我們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態綠化建設,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㈦ 化工廠如何做好環保工作
化工廠環抄保工作分四個階段來說:
1、在化工廠建設前期做好環境保護評價工作,確定化工廠所在位置或者其工藝生產過程對周邊環境沒有較大影響,不威脅周邊生態環境。
2、在化工廠建設期,要根據化工廠不同生產裝置特點做好環保措施,比如有毒有害裝置罐區做好地下防滲措施,高風險化工生產裝置設置安全儀表系統等措施,防止化工生產裝置因意外情況發生爆炸事故而引發環保災難。
3、在化工廠運營管理期,做好日常化工生產裝置及儲運設施日常檢查和維修,確保化工廠安全平穩運行,減少事故幾率,從而減少非正常狀態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做好廢氣、廢水、和廢渣的無害化處理,將化工廠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4、在化工廠停產報廢期,做好化工生產裝置及罐區報廢拆除工作,做到無害化處理,消除安全隱患。
㈧ 怎麼預防工業污染
人類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上,首先著手的是對現代工廠「廢水、廢氣、廢渣」(簡稱「三廢」)的治理。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發生了一種奇怪的「骨痛病」,經調查發現,原來是上游一家工廠的廢水污染了水體,兩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使糧食污染,導致中毒。水污染的來源主要是未加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同樣,在工業區和城市中,空氣污染的情況也特別嚴重,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幾乎都與工廠產生的「三廢」有關。這些危害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環保工業應運而生,目前在全球已初具規模。有效地治理「三廢」,推行無公害的清潔生產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孜孜以求的目標,專家預測,在21世紀,環保工業將是最有希望的朝陽工業。
無公害的清潔生產,是推動傳統工業生產和環境管理方法轉變的最佳方式,它不僅要求實現生產過程的無污染或少污染,而且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在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理過程中也不對環境造成損害。通過實施清潔生產,促進企業重新考慮產品設計、原料選擇、工藝改革、技術進步和生產管理等環節。一方面,可以把工業污染盡可能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對工業污染的最佳控制,使工業生產產生的廢物盡量減少;另一方面,有助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對示範工程中的29個項目進行審計時發現,通過實施加強廠內管理和循環利用的簡易方案可以削減排污量10%左右;通過技術改造,採用清潔生產工藝後,可以在明顯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把排污量降低30%左右,節省了大量的污染治理費。
依靠科技進步,適時推進清潔生產,是協調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選擇,將從根本上預防工業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治理僅僅是治標,把生產過程和環境保護進行整體規劃和協調統一,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這就要採用無廢技術。
無廢技術採取封閉循環的方式,使資源在生產的各個階段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還不排放污染物質,即生產甲產品後排放的廢棄物,可作為乙產品的原料,乙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再作為其他產品的原料。
「三廢三廢,棄之為廢,用之為寶」。在資源日趨減少的情況下,發展無廢技術,做到變廢為寶、物盡其用,已成為消除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重要任務。
㈨ 怎樣做好企業的環保工作
一、加強環保宣傳和培訓教育,提高員工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是做好環保工作的關鍵。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可以讓各個崗位的人員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積極的作用。好的環保意識,能讓領導在決策時,認真考慮環境保護工作,確保環保投入,讓環保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有保障;好的環保意識,能讓工程技術人員在技術改造和方案優化時,考慮更加完善的環保技術方案;好的環保意識,能讓工人在操作時,加強責任心,盡量不發生跑冒滴漏,即使發生,也會採取盡量減少污染環境的措施進行處理。如果環保工作真能形成良性的分級負責、齊抓共管的局面,那做好企業環保工作就不是難事。
二、建立健全環保責任制:
企業應該結合政府環保部門核定的排污總量、企業生產裝置技術水平和環保裝置的處理能力,合理確定自己的環境保護指標目標,並將環保目標層層分解,逐級簽訂環境保護責任書。環保責任書應指標化,並每月考核,考核結果與考核單位負責人及員工工資、獎金掛鉤,將環保責任落到實處。
三、做好環保基礎管理:
因為歷史的原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環境保護基礎管理工作比較差,企業要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盡力做好環保工作,首先必須做好基礎環保管理工作。
1、建立環保監測制度:
很多企業,對自己的「三廢」排放心裡沒有底,因為從來沒有進行過系統監測,甚至連監測的設備、人員和技術條件都沒有。因為沒有基礎數據,企業的污染治理和環保決策根本無從談起。企業要配備必要的設備、人員和技術條件,對污染物內、外部排放點定期監測,及時掌握污染物排放和生產控制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生產控制和污染治理裝置的控制。監測數據也是我們落實環保責任制和判斷異常排放的依據。
2、管理好污染治理裝置:
污染治理裝置,不少處於無台帳、無操作規程、無操作記錄、無專人管理的狀態,因而污染治理裝置的實際運行效果很成問題。污染治理設施,要跟生產裝置一樣,建立台帳、操作規程和運行記錄,並有專人負責運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實際效果。
3、建立排污許可制度:
可以控制的污染物排放(如檢修清洗水等),要建立排放許可證制度,從制度和技術層面進行控制,盡量減少排放、減少環保裝置的運行負荷。
4、建立合法(規)性審查制度:
不少企業的廢物外包處理管理比較混亂,危險廢物給沒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無形中也給自己留下了隱患,一旦在運轉過程中發生事故,企業得承擔法律責任。因而建立合法(規)性審查制度非常必要,一是配合政府對危險廢物實現了良性管理,二也可以為企業避免損失。
四、建立應急救援機制:
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環保應急救援機制,以應付污染突發事故。主要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建設必要的設施處理突發污染事故:
1、廠區排水進行清污分流。廠區建立完善的清污分流排水系統,將可能在突發事故中外排的污染物引入污水管,避免污染物從清水管排出污染廠區外環境。
2、設立突發污染事故污染物收集處理裝置。液態污染物設立應急池收集;氣態污染物設立專門的引鳳裝置進入洗滌塔進行處理。
(二)建立應急處理的能力:
企業應有環境保護應急救援預案,配備必要的器材和人員,平時要定期演練,確保企業具備一定的應急處理能力。萬一發生事故,可以進行應急處理,盡量減少和避免對廠區外環境造成污染。
五、適當投入,確保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成效:
企業環保工作要有實際成效,必須保證適當投入,具體要保證以下投入:
1、人力方面的投入。要設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環境保護管理,管理人員最好是專業人員;環保設施要配備專門操作工人進行運行管理。
2、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方面的投入。污染治理設施要像生產設施一樣,進行運行和維護保養、檢修投入,盡量發揮最大效果。
3、技術改造方面的投入。在技術改造時,應優先考慮污染少的先進工藝;對現有工藝,要及時改進,逐步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4、污染治理項目的投入。污染治理基礎研究差,污染治理技術不成熟,是中國環境保護的現狀。這也造成了不少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污染治理項目,最終卻不能起到預期效果的情況。因而在污染治理技術和工藝路線的選擇時,我們應科學決策,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在污染治理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需要決策科學,選擇合理的污染治理技術和工藝方案,污染治理項目才能少花錢,多產生成效。
㈩ 工業生產中如何做好環境保護
<正> 南京金陵化工廠隸屬南京市化學工業總公司,是化工塑料穩定劑和電子工業化工原料定點生產企業。企業佔地4.3萬平方米,在冊職工700多人。企業總資產7500萬元,年生產能力2萬多噸。產品注冊「雄獅」商標,主要產品採用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標准組織生產,是化工部、江蘇省、南京市優質產品。優質產品產值率達90%以上。粒狀氧化鉛及無塵復合穩定劑為國家級新產品。無塵復合穩定劑是PVC加工中熱穩定劑的更新換代產品,具有良好的工藝性能和良好的環保功能。企業通過GB/T1900Z-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產品質量可靠,環保工作深入。 環保工作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亦是該廠歷年來的頭等大事。從整治「跑、冒、滴、漏、臟、亂、差」入手,到近年來的轉向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清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 ——南京金陵化工廠有限責任公司環保工作紀實 南京金陵化工廠有限責任公司於2003年9月份成立,企業前身是南京金陵化工廠,是國內塑料助劑和電子助劑骨幹生產企業,企業佔地4.3萬平方米,現有職工556人。企業主要產品為氧化鉛、復合鉛鹽穩定劑、HA穩定劑、二鹽基亞磷酸鉛、三鹽基硫酸鉛、硅酸鉛、硬脂酸鹽等系列產品,年生產能力達2萬噸。主要產品採用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標准組織生產,是國家、省、市優質產品。 自「八五」以來,該公司始終堅持「整治現場、內治公害、保護職工健康,治理污染、外治公害、造福子孫後代」為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積極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把以鉛污染為主的環境治理工作作為企業生存第一要務,採用靜電抑塵和WK微孔除塵技術相結合治理鉛塵污染,採用斜板沉降、微孔滲透和生化技術相結合治理含鉛廢水,逐步轉向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清潔工藝組織生產。 1991~2003年,在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廢水中鉛年排放總量從962Kg下降到150Kg。企業先後榮獲「全國環保先進企業」、「全國化工環保先進企業」、國家級「質量效益型企業」、化工部「清潔文明工廠」、「長江流域達標企業」、2001~2002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南京市「節水型企業」,多次獲市「環保先進企業」稱號。 近年來,該企業在貫徹ISO9002標準的程序文件中,規定了環保工作的質量職責,做到事事有記錄、有檢查。企業還成立了全廠工藝、質量、環保三級管理網路,每個生產工段都有一套污水處理裝置。與此同時,將環保管理入經濟責任制考核,把工業污染排放總量與經濟指標掛鉤考核。使企業的環保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定量化管理。 「八五」以來是金陵化工快速發展的時期,企業在新改擴建項目時始終堅持做到「三同時」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環保審批驗收制度。近年來,企業先後投入近450多萬元對總排、鍋爐水磨除塵、氧化鉛尾氣、生產廠區噪音、排污口等多個項目進行了治理,並全部通過了市、區環保局組織的達標驗收。 推行清潔生產是從源頭抓污染的有效途徑。一是結合技術改造實現清潔生產,採用具有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新工藝、新設備。例如:採用新工藝生產的片狀硬脂酸鉛與原來生產的粉狀硬脂酸鉛相比,既節約了能耗,又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COD、鉛、懸浮物、粉塵)的產生。二是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通過局部改造等措施,把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將HA工段過去的直排廢水引入到鍋爐房作為水磨除塵器用水,年節約自來水費15萬元左右;2003年將經過總排處理過的廢水進行回收再利用,作為生活及生產用水,此舉年節約水費10萬元左右。將硬鹽工段過去直接排放的三級乾燥尾氣,通過管道引入一級乾燥器,提高了進氣溫度,不但節約了能源,而且還降低了粉塵污染。 在加強環境治理實施清潔生產的同時,金陵化工不忘實施環境育人。近年來企業組織全廠幹部、黨員、團員青年利用工余和節假日義務勞動,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大草坪,移栽樹木500餘株,全廠主幹道添置了路燈、地燈60多盞,對全廠線路和管網進行了改造;為多個工段生產班組安裝了空調等。職工的生產和工作環境改善了,干勁更足了,積極性更高了,生產銷售節節攀升,促進了企業經濟建設的大發展。(附圖片) 環境優美的金陵化工廠 清潔生產給金陵員工帶來了良好的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