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加工圖紙基準怎麼看
① 機加工圖紙怎麼看
你看不抄懂圖紙怎麼會有人讓你去幹活襲呢?
看圖紙不難,找本機械制圖的書看兩天就會了,主要是三視圖,投影關系,粗實線、虛線、點畫線、細實線分清,知道標注的公差什麼意思,搞清表面粗糙度,未注公差等等,太多了,根本寫不完,你找本書看兩天就會了。
別學建築那幫大老粗,一個個覺得自己會看個圖紙會用個CAD就牛B哄哄的,咱們機械行業一個打雜的都不知比他們強多少倍!
② 機械制圖里的 「基準」 是什麼意思啊
基準是機械製造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機械產品從設計時零件尺寸的標注,製造時內工件的容定位,校驗時尺寸的測量,一直到裝配時零部件的的裝配位置確定等,都要用到基準的概念。基準就是用來確定生產對象上幾何關系所依據的點,線或面。
尺寸基準的選擇,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為基準是否正確,關繫到整個零件的尺寸標注的合理性。尺寸基準選擇不當,零件的設計要求將無法保證,並給零件的加工測量帶來困難。
(2)機加工圖紙基準怎麼看擴展閱讀:
選擇注意事項
1、該聯系的尺寸一定要相互聯系起來。任何一台機器都是由許多零件裝配而成。因此一台機器中各零件之間總有一個或幾個表面相聯系,常見的聯系有軸向聯系的直線配合尺寸;徑向聯系的軸和孔配合尺寸;一般聯系的確定零件位置的定位尺寸。
2、零件的主要尺寸要在圖樣上直接標注。零件上的主要尺寸一定要直接在圖樣標注出來,這樣可以直接提出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的要求,避免加工誤差的積累這樣來保證設計要求。
3、標注尺寸不能標注成封閉尺寸鏈。標注尺寸時一定不能標注成封閉尺寸鏈,尺寸鏈中任一環的尺寸精度都是各環尺寸誤差之和。因此這樣標注尺寸不能保證設計要求。
③ 機械加工圖紙中如何找到3個基準點
到邊的尺寸,或是圓心都可以是一個基準,這個要跟據具體圖形再定,
④ 怎麼看機械加工圖紙!
你可以到新華書店買本「技工識圖」或「機械識圖」看看,這個是一項學問,通過書本學,再向實踐中問,時間長了就會看機械加工圖紙了。
⑤ 機械圖紙中基準面的問題
不同抄的兩個基準,必須用兩個襲不同的大寫字母表示,如A,B。
盡量不採用O、I、M、F等字母,其它字母都行,未必必須第一個是A,第二個是B。
如果,是A和B構成共同基準,要標注成A-B。
對於「問題補充」的回答——習慣上,第一基準面用A表示,第二基準面用B表示。沒有特定規定的!
⑥ 圖紙上的基準怎麼看
一般圖紙上有像直角的東西,或是直接標識了,基準的字樣,圖紙不同,表達有所不同,你多看看圖紙就會知道了
⑦ 數控機床加工零件圖紙怎麼看
1、看名稱、看形狀,迅速建模,想出這個零件有是個什麼,用來干什麼。
2、看材料,讀技術參數,判斷零件機械特性,根據形狀判定適用於什麼機床加工。
3、看粗糙度、讀尺寸精度、公差范圍,判定重要表面,分析粗、半精、精加工。
4、看形位公差分析重要配合尺寸。
5、結合以上分析數據,編制加工工藝。
根據被加工零件的外形和材料等條件,選用CJK6240數控車床。
(3)確定零件的定位基準和裝夾方式
①內孔加工
定位基準:內孔加工時以外圓定位;
裝夾方式:用三爪自動定心卡盤夾緊。
②外輪廓加工
定位基準:確定零件軸線為定位基準;
裝夾方式:加工外輪廓時,為保證一次安裝加工出全部外輪廓,需要設一圓錐心軸裝置(見圖31雙點劃線部分),用三爪卡盤夾持心軸左端,心軸右端留有中心孔並用尾座頂尖頂緊以提高工藝系統的剛性。
(7)機加工圖紙基準怎麼看擴展閱讀:
(1)零件圖工藝分析
該零件表面由內外圓柱面、內圓錐面、順圓弧、逆圓弧及外螺紋等表面組成,其中多個直徑尺寸與軸向尺寸有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零件圖尺寸標注完整,符合數控加工尺寸標注要求;輪廓描述清楚完整;零件材料為45鋼,加工切削性能較好,無熱處理和硬度要求。
通過上述分析,採用以下幾點工藝措施。
①對圖樣上帶公差的尺寸,因公差值較小,故編程時不必取平均值,而取基本尺寸即可。
②左右端面均為多個尺寸的設計基準,相應工序加工前,應該先將左右端面車出來。
③內孔尺寸較小,鏜1:20錐孔與鏜φ32孔及150錐面時需掉頭裝夾。
⑧ 如何看懂機械圖紙上標注的各個基準在哪裡
機械圖紙上標注的各個基準都有如A、B、C、D等明確的標識!
主要是要搞清楚這些標識的具體內容!
⑨ 機械制圖的基準
有點不明白你的問題,機械制圖有基準符號。我對於基準的理解就是這個零件的內主要限位安裝和作用的容運動關系,就比如你要設計一個「凸」型的軸承座,我覺得就要保證安裝面和軸承側面垂直是主要的問題,所以他們兩個應該有一個是基準。或者你設計一個中間有軸承的皮帶輪,因為部件轉動,所以軸承的限位圈和外圓一定要同心,而且軸承要垂直軸,所以是一個同心一個垂直。純手打,可能不全面,不過對於簡單制圖沒毛病。下面是基準符號:
⑩ 機械加工圖紙怎麼看
1.看懂零件的形狀、結構,對應的圖形位置。
2.看零件的基準。軸心線、孔心線、面,等。
3.看重要的尺寸、精度、粗糙度、形位公差,等。
4.看技術要求、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