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加工行業如何做
A. 廣告行業 你會如何運作
1、自己接
2、設計,製作,策劃會外包。設計有時廣告主會用已設計好的東西
3、需要知道你的同類媒體的公司的所有情報
4、有必要自己去跑跑業務,堅持
B. 剛剛做廣告加工行業沒什麼生意! 現想去跑業務!但不知道去哪裡地方跑~~該怎麼跑~~知道的指點一下謝謝拉~
去一些學校和大型的企事業單位看看
可以多加幾個QQ群每天發點廣告
在公交,公交牌出租或者本地電視台做一些廣告
本地的一些報紙做廣告
希望可以幫助你
C. 中國廣告製作行業的前景如何
廣告業是創意工業中最為核心的行業,近年來外資公司對國內廣告市場逐步深入,國內企業趨向國際化,網路等新媒介在廣告方面廣泛運用。曾經是廣告公司整體運作的靈魂,創意部門正面臨著全新變革的考驗。為了解中國廣告行業創意活動的基本狀況,本刊特別面向國內150家最大廣告公司的創意部門,組織了此次全國問卷調查。
外資助推本土創意
外資公司對提升整體創意水平作用顯著。本次調查發現,認為本土公司在創意水平上高於或等於外資公司的被訪者合計約佔48.1%;認為外資水平更高的約佔51.9%.問卷要求被訪者分別列舉創意水平最高的中、外資廣告公司各一家。中資公司中,廣東省廣告公司、葉茂中策劃和梅高廣告公司創意水平最高,填答率皆為10.9%超過三分之一的被訪者認為奧美在外資公司中創意水平最高,填答率為33.8%;智威湯遜和盛世長城等兩家外資公司入選,分別得到約有18.2%和14.3%的創意人士的認可。近年來,任職外資公司的本土創意人才紛紛自創事業,如奧美員工創辦的上海同盟廣告;或迴流本土公司,葉茂中表示目前廣告業的人才互通已完成。很多本土公司大量從4A引進人才,帶來先進的理念和操作手法,逐步縮小了本土與跨國公司之間的差距。在普及創意觀念、培養創意人才、促進行業認可創意的價值和引入創意理論等四個方面,外資公司對國內廣告行業作出的歷史貢獻,都得到了四分之三以上被訪者的認可,其中前兩項的中選率都達到了82.3%.全球化創意當與本土需求相結合。超過六成的創意部門負責人認同外資在與國際潮流同步、創意人才多、經費充足等方面的優勢,選擇此三項的被訪者分別約佔65.4%、64.1%和62.8%.奧美最近獲得新聯想的全球推廣大單,就是這一優勢的體現。另一方面,跨國運作特性不可避免存在與中國國情不相適應的地方,正如戛納2004年評審團主席Piyush Pandey所言,全球化創意就是對創意最大的威脅。超過半數的被訪者認為,外資創意的兩項最突出劣勢分別是:創意者不考慮國內廣告受眾的接受狀況,創意不適合國內客戶的文化品位,分別約有55.4%和52。7%的被訪者選擇;同時外資創意也存在過於理想化、不了解客戶真正需求等弊端。即將全面放開的內地市場上,外資廣告公司正加大對本土客戶的爭奪力度,電通公司是這方面的先行者。目前北京電通經營總額中,中國客戶比例已超過50%,主要客戶包括聯想、海爾等。
告別創意主義
高達80.3%的被訪者認為成功公司應該首先具備一流的創意水平,但是領先的經營業績、擁有行業內最主要客戶和作品廣為傳播等三項商業化指標也受到極大的關注,其中選率分別約佔7 5.0%、64.5%和50.0%;良好的業內口碑約佔67.1%,但僅有約36.8%的被訪者認為獲得過國外的廣告大獎是成功公司的主要標志。創意水準仍被視為定義成功廣告公司的最主要指標,但廣告經營的硬性指標更受到被訪者看重,考慮到被訪者都是創意主管,這表明國內廣告界對廣告的產業屬性具有相當清晰的認知。
調查發現參與調查的廣告公司的主營業務中,廣告策劃和廣告創意居於前兩位,分別約佔55。1%和47.4%,媒介廣告代理及銷售約佔42.3%,設計製作約佔34.6%.被訪廣告公司中,創意部門規模相對較小,半數公司的創意員工不足10人,約佔49.4%;擁有11-30人的公司約佔43.0 %,而30人以上的公司合計僅佔7.6%.在佔用經費方面,創意部門經費超過五成以上的約佔16。4%,經費佔三成至五成的合計約為39.7%;一成至三成經費的公司合計約為37.0%;約6.8%的被訪公司創意部的經費不足一成;經加權計算,創意部平均佔用公司經費總額近三分之一,約佔32.5%.創意部門能創造公司五成以上收入的被訪公司約佔27.5%,三成至五成來自創意的公司約佔30.4%;一成至三成約為30.4%;約有11.5%的被訪公司創意部的收入不足一成;經加權計算,平均而言,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創意部,約佔36.8%.創意部門的產出-投入比約為1.13,對公司總體盈利而言,創意部門已經不能提供超越一般部門的業績支撐。
創意部門在公司內部的地位與影響趨於弱化,約79.7%的被訪者表示,其所領導的部門不再是公司唯一的核心競爭力;約12.7%的公司中創意部已不是核心競爭力,仍然認為該部門是核心競爭力的被訪者僅佔7.6%.隨之而來的,近半數創意負責人認為本公司創意部門在未來的2-3年存在被削弱的可能性,其中可能性較大和很大的合計約佔11.6%;有一定可能性的約佔32. 1%;認為不可能被削弱的被訪者僅佔56.4%.創意部門在內部的價值定位,其業務屬性越來越被文化屬性所掩蓋,成為業界競爭的某種軟力量。約83.1%和80.5%的被訪者表示創意部的主要價值在於提升公司整體聲譽和促進公司品牌塑造,而視為公司收入主要來源的僅佔24.7%.
國內創意的新機遇
創意人士普遍對國內目前的創意水平評價不高。半數以上被訪者認為,目前國內廣告產品中,整體創意水平較高的作品所佔比重不超過一成;約31.6%認為所佔比重能達到一成至三成,認為所佔比重能達到三成至五成的被訪者約佔10.5%;認為水平較高作品的比重達到五成以上的被訪者合計約佔7.9%.被訪者印象最深刻的廣告創意作品相對比較分散,填寫耐克的「恐懼斗室」的創意人士最多,約占被訪者總數的12.9%;其次是阿迪達斯,填答率約佔8.1%;腦白金和MOTO的填答率分別約佔6.5%.數據顯示,廣告客戶的認可和創意者的創造才能被視為影響廣告創意成敗的主要因素,分別約有52.0%和29.3%的被訪者選擇;業界的整體創意水平、公司內的重視程度和經費投入的中選率也都超過了10%;特別值得注意的,同行的創意水準被約17.3%的被訪者認為對本公司的創意水平產生影響。
創意人士的最大苦惱莫過於在反復的廣告比稿中,與客戶進行艱難的溝通。多數企業對廣告創意的價值認知水平尚待提高,約59.7%的被訪者表示他們的客戶認為創意成本過高,而表示多數企業不重視廣告創意、認為創意的價值不大和認為受眾接受水平低分別約佔39.0%、37.7 %和32.5%.處於買方市場的國內企業對廣告創意的消極態度,加之往往比照競爭對手的廣告作品來製作廣告,導致廣告同行間較低創意水平的負循環效應,從而部分降低了創意人士的創意質量。
但是,超過三分之一被訪者認為他們所接觸的多數客戶開始希望創意與國際接軌,並具有本土特色。被訪者認為李寧、中國移動和聯想等三家國內公司推出的廣告在創意水平上高於其它企業,填答率分別為13.6%、13.6%和11.9%.這三家公司是目前部分體認到廣告創意價值的優秀中國公司的縮影,他們或因在國內市場直接參與全球競爭,或因目標受眾的特點,或已經實現跨國經營等。
被訪者認識到,以網路、手機等為主導的新技術、新媒體正促進廣告創意活動產生一系列新變化。表示創意手法要創新的被訪者最多,約佔81.7%;超過四分之三的創意人士認為將有更大創意空間,創意新穎性要求將更高、創意理念需要更新、創意對象發生變化等三項都得到半數以上被訪者的認可。需要新型創意人才和創意流程將發生變化等兩項的中選率分別約為40. 8%和38.0%.
部分知名廣告公司介紹
WPP
英國最大的廣告與傳播集團
全球廣告業收入排名:第3位
下屬主要公司:奧美(Ogilvy&Mather,O&M)、智威湯遜(J Walter Thompson,JWT)、電揚、傳力媒體、尚揚媒介、博雅公關、偉達公關
股權結構:WPP的股權結構相當分散,截至2002年5月,其主要股東與持股額為:WPPESOP佔4.17%、Putnam Investment Management佔4.10%、Legg Mason佔3.77%、摩根士丹利佔3.14%、巴克萊銀行佔3.00%
年收入58億美元的WPP集團迫於市場壓力,積極開展對外並購。繼2000-2001年接連吞並揚雅(Young&Rubicam,世界排名14位,2002年收入4.42億美元)和Tempus廣告集團後,2003年又以極低的代價買下Cordiant。WPP旗下擁有60多家傳播服務公司,業務囊括了市場研究、公共關系、互動行銷、視覺管理和咨詢等領域。
集團首席財務官PaulRichardson表示,Cordiant(2002年收入7.88億美元)的並入將給公司2004年的銷售收入增加3億英鎊。集團CEO馬丁·索瑞爾(MartinSorrell)認為,此次收購將有助於加強WPP與國際大客戶的聯系,實現公司在亞洲與拉美的業務拓展戰略目標。
繼2002年6月集團旗下的奧美公關購並中國公關公司北京西岸,組成西岸奧美信息咨詢服務公司(此舉使奧美成為在中國最大的公關公司)後,WPP又於同年11月收購上海廣告有限公司(曾是中國最大的廣告公司)25%股權。上海廣告公司總經理郭麗娟指出,根據WTO協議,2003年後合資廣告企業將可以由外資控股;2005年後外商可建立獨資公司,這必將吸引更多的跨國集團進入,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
2003年3月,WPP下屬廣告公司之一,即擁有「亞洲最佳創意公司」美譽的新加坡百帝廣告(BateyAds,1997年加入WPP)中國辦事處在上海開業;WPP同期在華開業的子公司還有上海同盟廣告公司。看來,WPP集團正以「鬆散」的管理模式全力推進其中國業務。
智威湯遜:品牌創建為先
中國業務主管:唐銳濤(TomDoctoroff)
唐銳濤履歷:現任智威湯遜東北亞區域總監兼大中國區CEO。1998年起負責上海分公司業務,2000年提升為大中國區CEO,此前曾擔任智威湯遜亞太區業務總監。唐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系,並獲得芝加哥大學MBA學位。
作為全球最老的一家廣告代理公司,智威湯遜擅長大眾品牌的創建與傳播。2002年公司以9.97億美元收入排名全球廣告代理公司第4名。
唐認為,同屬WPP集團的奧美廣告是公司在中國(尤其是北京地區)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此該公司近期已將香港分公司創意總監調往北京,以加強北京公司實力。憑其對廣告行業的理解與「信仰」及在打造大眾品牌方面的優勢,智威湯遜對客戶的收費標准一般比同行高30%左右。目前,該公司正准備以收購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在廣州市場的業務能力。唐銳濤指出,智威湯遜中國業務的發展目標是進一步擴大本地客戶的同時,實現收入來源多元化。
傳立媒體:
後來居上的在華媒介購買商
中國業務主管:華可風(ChrisWalton)
華可風履歷:現任傳立媒體中國區執行董事。1996年加入智威湯遜-中喬上海分公司,1997年調任傳立媒體;自2001年4月起擔任現職。華可風1992年畢業於英國利茲城市大學,獲商業研究學位和CIM文憑。
傳立媒體在2002年以180億美元的承攬額成為全球第二大媒介購買公司,而由上海奧美和智威湯遜-中喬媒介部門合並而成的傳立媒體(MindShare)中國公司成立於1997年11月,統管奧美、智威湯遜、尚揚媒介(MediaEdge:CIA)、靈立媒體與Maximize的媒介購買。在創建後的最初4年,該公司本土客戶不多,目前則有交大昂立、冠生園、中國移動和燕京啤酒等,自身開發的客戶占總額的70%以上。
2002年5月,傳立台灣公司主管李倩玲調往上海分公司出任董事總經理。身為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傳播學碩士的李倩玲在台擁有12年媒體經驗,在其努力下,傳立於2003年6月以頗具競爭力的價格奪得摩托羅拉在華的媒介業務,預計今年收入將超過實力媒體。
為避免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WPP分別成立了尚揚媒介(由電揚媒介部發展而成,2002年全球承攬額155億美元)、靈立媒體與Maximize專做廣告策劃,由傳立媒體統一負責媒體購買。李倩玲認為,與其他購買商相比,傳立的優勢在於注重員工培訓及開發適應中國市場的媒體專用軟體:該公司使用AdNetwork與戲劇收視率分析軟體DramaDatabase,以減少人為誤差。她表示傳立在對本地客戶和消費者的理解及掌握上目前仍不如本土競爭對手,公司准備加快設立在華分支機構,實現每年業務增長超過10%的目標。
奧美整合傳播:
業務眾多的「360度品牌管家」
中國業務主管:宋秩銘
宋秩銘履歷:現任奧美廣告大中國區董事長,具20餘年傳媒領域經驗,曾在國華廣告公司任AE,之後的6年曾在華威、聯廣等廣告代理公司任職。1985年協助國泰和O&M共同創立台灣第一家合資廣告代理商「台灣奧美廣告」。1992年擔任奧美中國區董事長,1994年起升任大中國區董事長。
奧美環球(Ogilvy&MatherWorldwide)於1948年由「現代廣告之父」大衛·奧格威(DavidOgilvy)在紐約始創。在中國、韓國和越南市場,奧美是第一家成立分支機構的外資廣告代理商,並擁有亞太區最大的關系行銷集團。2002年奧美以5.89億美元的總收入排名全球第11位。
過去50年來,奧美幫助許多跨國企業建立了品牌,如美國運通、西爾斯(Sears)、福特、殼牌、芭比、旁氏、多芬(Dove)、麥斯威爾、IBM、摩托羅拉、聯合利華和柯達等。
1991年,奧美與中國內地最大的國有廣告公司上海廣告公司合資成立了「上海奧美」。目前,「奧美中國」已在上海、北京、廣州、香港、台灣等地開設辦事處,員工達1500餘名。「奧美中國」已成為全方位區域網路的組成部分,為客戶提供廣告、公共關系、顧客關系行銷、互動行銷、電話行銷、視覺管理、市場調研、促銷規劃和美術設計等全方位傳播服務,目前其在中國的客戶包括IBM、摩托羅拉、寶馬、殼牌、中美史克、柯達、肯德基、上海大眾、聯合利華和統一食品等。
為更好地向奧美的國際客戶提供中國策略咨詢,2003年2月,奧美公關國際集團在香港聘請麥健陸(JamesMcGregor)為亞太區資深顧問。16年來,麥健陸在中國內地、台灣地區和印度擔任過記者、編輯和高級管理職務並從事過個人投資業務,他曾出任《華爾街日報》中國分社負責人、道瓊斯公司中國區首席代表及在華美國商會主席等職。
2003年3月,原台灣奧美集團董事長庄淑芬出任北京奧美集團董事長。庄於1985年加入奧美,1990年赴奧美倫敦分公司工作,2000年升任台灣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宋秩銘期望庄淑芬的加入,能對奧美在北京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在杜邦委任奧美為其全球整合市場行銷與品牌管理代理商不久,奧美顧客關系行銷(OgilvyOneWorldwide)於2003年5月在亞太區的印度、中國、泰國和印尼推出新服務OneReach,以開拓當地城鎮市場。OneReach將奧美顧客關系行銷在電子媒體及資料庫行銷方面的技能與Outreach(隸屬於奧美集團)在二、三級城市及鄉鎮的行銷網路相結合,在這一個新市場中開發新的高端客戶。據悉,OneReach已在印度服務於聯合利華。
奧美顧客關系行銷亞太區總裁JohnGoodman指出,近年來,亞洲很多代理商分別在農村地區行銷、互動與顧客關系管理技術等方面取得進展,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家代理商整合和拓展這兩方面的服務。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范慶南表示,中國的一級及沿海城市不論從媒體投放、渠道開發還是促銷活動來看都相當擁擠,二、三級城市及城鎮區域的「消費新星」已成為許多客戶的新目標,奧美希望憑借新推出的服務來協助客戶開發這些新市場。
全球規模最大的廣告與傳播集團
全球廣告業收入排名:第1位
下屬主要公司:天聯廣告、恆美廣告、李岱艾、浩騰媒體
創建於1986年的奧姆尼康集團(OmnicomGroup)是全球性營銷傳播業的戰略性控股公司,業務涉及廣告、營銷服務、專業傳播、互動數字媒體與媒體購買服務等,旗下擁有BBDO、恆美廣告(DDBWorldwide)、李岱艾(TBWA)和浩騰媒體(OMD)等著名廣告業服務品牌。2002年集團以75億美元的總收入居全球業界首位。
BBDO:以創意為導向
中國業務主管:劉勝義
劉勝義履歷:現任BBDO之天聯廣告首席執行官。具8年以上中國市場營銷經驗,曾在麥肯·光明、電通、揚雅和李奧貝納任職。他合作過的跨國公司包括雀巢、寶潔、拜爾、百事食品、波特曼、貴都和威斯汀等。
在全球76個國家擁有323家辦事處的BBDO,主要國際客戶有拜耳、百事、聯邦快遞、漢高、VISA和ICI等。2002年,它以11億美元的收入成為全球第3大廣告代理公司。
劉勝義坦承,天聯的中國業務與同屬奧姆尼康的恆美廣告(由廣告界知名人士BillBernbach創辦,系2002年全球第8大廣告代理公司,年收入8.15億美元)及李岱艾(1998年收購GGTBDDP後規模迅速發展,系2002年全球第10大廣告代理公司,年收入6.66億美元)存在競爭,但機率很小。他認為公司在華業務需要加強與本地客戶溝通,拉近雙方觀念上的距離;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塑造成功的本地品牌;此外,公司還需更多高素質的本地人才加入。
浩騰媒體: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中國業務主管:白金龍
(RobertFitzgerald)
白金龍履歷:現任浩騰媒體中國董事總經理。白金龍在讀大學前是英國國家曲棍球隊隊員,1987年移居倫敦後曾在靈獅廣告、媒介分析公司CIA和實力傳播公司任職,主要客戶有麥當勞、西門子、花王、米其林、聯邦快遞、港龍航空和樂事食品等。白畢業於埃克塞特大學,主修法律。
成立於1996年的浩騰媒體(OptimumMediaDirection,OMD),總部位於紐約,是全球最大的媒體購買公司之一,服務於奧姆尼康下屬的天聯、恆美和李岱艾三大廣告代理商,2002年承攬額超過180億美元。
1999年,浩騰媒體中國公司在天聯、恆美和李岱艾3家廣告公司媒介部門的基礎上合並而成;近2年來,浩騰在華業務增長迅速,2002年收入較上年上升65%,2003年至今又較2002年同期提升了50%。
白金龍表示,公司現只有20-25%的客戶來自三大廣告代理公司,其餘75-80%的客戶則是直接聯系獲得。為便於業務開展,浩騰媒體在華以北京恆美廣告聯營機構的身份設立。他認為,與主要市場競爭對手實力傳播及傳立媒體相比,浩騰媒體的優勢是員工素質高,公司重視員工與所有的客戶。而目前中國廣告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高素質員工流動頻繁,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機會太多,所以媒介公司需不斷挽留與尋找優秀員工,運營成本趨於上升。
他指出,浩騰擅長於2-5億美元業務量的中型客戶。盡管規模較實力傳播和傳立媒體為小,但浩騰並不急於擴大規模,「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Inter public
美國第二大廣告與傳播集團
全球廣告業收入排名:第2位
下屬主要公司:麥肯·光明、靈獅、博達大橋、盟諾、萬博宣偉公關、高誠公關
Inter public Group of Companies(IPG)自1999年以來為與奧姆尼康和WPP競爭,對外頻繁收購。2002年11月,Inter public下屬的全球最大專業從事媒體廣告談判的盟諾公司(Magna)成立中國公司,這家掌控著400億美元年廣告投放量的公司預計在中國市場投放約20億元。
盟諾把自己定位成一家4A級廣告公司的服務商,集中麥肯·光明、靈獅和博達大橋手中掌握的廣告投放,利用三合一的規模優勢和各類媒體談判,以獲得更好的價格、時間段、版面和優惠。和業界專事媒體購買的機構不同,盟諾在完成框架性談判後,具體的下單購買仍由3家廣告公司自己完成。
盟諾的另一項職能是綜合各媒介公司的資訊,完成調查和模型,並提供相應的分析報告。這些報告除供給自己的3家公司外,也提供給其它公司。此外,他們還參與電視節目製作,在節目中適當地讓客戶的產品出現。
麥肯·光明:崇尚「苦幹精神」
中國業務主管:莫康孫
莫康孫履歷:現任北京麥肯·光明總經理,亞太區重點項目創意總監。莫在廣告圈已工作29年,其中服務麥肯22年,曾任麥肯香港、新加坡、紐約總部國際創意組及台灣創作總監;1994年在中國內地負責國際客戶項目。莫康孫為紐約廣告節常任理事、龍璽環球華文廣告獎發起人之一。
作為全球僅次於電通的第二大廣告代理公司,麥肯·光明世界集團(McCann-Erickson World Group)是Inter public集團內第一傢具備明確國際拓展政策、率先收購二線代理公司品牌以實現市場業務多元化的廣告商。不包括專業市場公司,麥肯2002年收入12億美元,排名全球第2大廣告代理公司。
1991年,麥肯與光明報業集團在北京合資成立麥肯·光明廣告有限公司,次年在上海、廣州成立分公司,構成了其在131個國家191家廣告代理網路中的一個重要結點。麥肯以「巧傳真實,善詮涵義」(Truth Well Told)的精神服務於客戶,現已成為中國第二大廣告公司。麥肯是第一家為中國廣告業贏得第一個國際獎項「戛納國際廣告節銅獅獎」的廣告公司,也是首家進入中國的國際廣告公司。
擁有強生、高露潔、雀巢、摩托羅拉、歐萊雅等客戶的麥肯,一般都是做客戶的全面代理。麥肯所屬的「優勢麥肯媒體」(Universal McCann),對媒介投放自有一套監測方法。2003年3月,「優勢麥肯媒體」被《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和《廣告周刊》(Ad week)推選為2002年「年度最佳媒體代理商」。
靈獅:源於聯合利華廣告部的「藍色」
中國業務主管:沈贊臣
靈獅環球(Lowe&PartnersWorldwide)的前身是Lintas,原為聯合利華的廣告部門。Lowe由FrankLowe創立,以顛覆性創意聞名歐洲。2001年,Lintas與Lowe合並,新Lowe目前是全球第4大廣告代理網路,在全球81個國家設有191個機構,在亞太區排名前5位。不包括專業市場公司,靈獅2002年收入3.64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7大廣告代理公司。
靈獅於1993年設立上海辦事處,1996年8月,該公司與光明日報社在上海合資組建上海靈獅廣告有限公司。目前,靈獅在北京與廣州各有一個辦事處。國際鉑金協會(PGI)與靈獅廣告在中國的合作始於2001年。從雙方合作的第一年起,中國就一躍成為鉑金首飾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目前靈獅擁有強生、聯合利華、奧迪、匯豐銀行等客戶。該公司認為應找到廣告對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吸引因子」,用廣告吸引力沖破消費者的「廣告免疫力」。靈獅還為其所服務的品牌制定體檢表,以檢查品牌生存的重要指標,確定下一步行動方針。靈獅可謂本土資深人才最集中的4A公司,目前正在創建中國市場的運作模式。
法國最大的廣告與傳播集團
全球廣告業收入排名:第4位
下屬主要公司:陽獅中國、盛世長城、李奧貝納、實力傳播、星傳媒體
股權結構:公司創始人MarcelBleustein-Blanchet的女兒、監事會主席ElisabethBadinter控制了陽獅35%的股份;電通持股15%。
1926年創建的陽獅集團(PublicisGroupeSA)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通過一系列並購迅速躋身全球性廣告與傳播集團之列。2000年6月該集團以價值19億美元的股票平穩收購盛世長城(Saatchi&Saatchi),加強了集團的美國業務;2002年3月,對廣告集團Bcom3(由李奧貝納和達美高於1999年合並成立)30億美元的收購及入股電通17%,使陽獅進一步鞏固了在美、日的市場份額。然而此項交易也導致了達美高(D』arcy)在華客戶光明乳業、上海家化、多普達手機(DOPOD)和南孚電池等轉投奧美、天聯和電通等4A公司懷抱。實力傳播與星傳媒體(StarcomMediaVestGroup,2002年以全球217億美元的承攬額位居最大的品牌傳播公司之列,在76個國家設有110個辦事處)的組合,使陽獅成為世界第一大媒體策劃與購買商(如表4、5)。2002年,陽獅以27億美元的總收入排名全球第4大廣告與傳播集團。
鑒於Cordiant被WPP收購,陽獅集團董事長兼CEOMauriceLevy2003年6月表示有意收購Cordiant在媒體策劃與購買公司實力傳播25%的股份(目前市值約為7500萬英鎊)。
陽獅中國:率先介入商業咨詢
中國業務主管:何緯(NeilHardwick)
何緯履歷:現任陽獅中國總裁。何緯於1984年加入盛世長城倫敦分公司開始廣告生涯,之後在達比思和陽獅台灣分公司任董事總經理和總裁。何畢業於蘇格蘭葛拉斯哥大學。
1998年,陽獅集團通過收購在華港資廣告公司恆威(Ad-Link),在國際廣告與傳播集團中最晚進入中國市場,近年來在華業務年增長率超過25%。陽獅中國董事總經理謝宏略表示,該公司與隸屬同一集團的盛世長城(系2002年全球第13大廣告代理公司,收入4.76億美元)和李奧貝納在業務拓展上盡可能避免競爭;雖然陽獅的海外客戶未必會成為其中國客戶,但會有優先競爭的機會。與WPP、Interpublic等同行不同,陽獅旗下沒有獨立的公關公司,只在集團內部設有公關部門。
謝宏略指出,陽獅最大的優勢在於獨特的定位:「HolisticNetwork」不僅向客戶提供本地化的廣告與傳播服務,更深入參與客戶的商業運作,致力於成為企業全方位的商業顧問,與麥肯錫、波士頓顧問集團等戰略咨詢公司展開競爭。
展望中國市場,謝宏略預計陽獅的機會在於中國入世後逐步對外開放的煙草、零售等行業領域;此外,內地廣大農村與中小城鎮市場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實力傳播:
在華規模最大的媒體購買公司
中國業務主管:李志恆
李志恆履歷:現任實力傳播中國CEO,此前曾工作於麥肯·光明、李奧貝納及精信台灣分公司。1996年,李志恆創建中國第一家專業媒體代理機構「實力媒體」;2001年,他晉升為實力大中華區CEO,帶領實力媒體從專業的媒介代理走向整合行銷傳播代理,並榮膺亞太年度最佳媒介代理大獎。
整合了Zenithmedia與Optimedia兩大網路的實力傳播(ZenithOptimediaGroup)是全球第4大媒體購買公司,由陽獅集團持股75%,2002年全球承攬額達170億美元;該公司同時還管理著陽獅集團的30多億美元承攬額。實力傳播主要國際客戶有阿爾卡特、AlliedDomecq、Verizon、英美煙草、英國電信、Campbell』s、Continental、DardenRestaurants、埃克森-美孚、Europcar、GeneralMills、匯豐銀行、翠豐集團(Kingfisher)、卡夫食品、Mars、Pharmacia、寶潔、飄馬、MGRover、SalvatoreFerragamo、精工、豐田/凌志及聯合航空公司等。中國本土客戶有上海通用汽車、廣州寶潔、中?/ca>
D. 廣告公司該如何經營
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為人
們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提供了大好機遇。大力提倡創業精神,積極營造成事氛
圍,則是實現宏偉目標的重要保證。
搞建設、幹事業、謀發展,離不開創業精神。歷史經驗證明,無論一個人
還是一個民族或國家,不思進取,貪圖安逸,都不可能發展和進步;惟有埋頭
苦幹,艱苦創業,才能自立自強,興旺發達。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創業過程,尤其需要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千千萬萬有理想抱負、有才華智慧的中華兒女,積極投
身改革和發展的熱潮,在廣闊的舞台上大顯身手,既實現了個人價值,又推動
了社會發展。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
機遇期。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創業是民富國強的根本途徑。對於一
切立志於創業的人來說,應當百倍珍惜這一歷史機遇,通過創業、立業、興業,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搞建設、幹事業、謀發展,離不開成事氛圍。如果說創業精神是內因的話,
那麼成事氛圍就是外因。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告訴我們,內因、外因統一於事物
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無論對於個人的成功進步,
還是對於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創業精神與成事氛圍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的。前者要求創業者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勇創新業,在創業中實現自我價值
和社會價值;後者要求社會為創業者提供必要的條件,使創業精神受到尊重和
鼓勵。缺乏創業精神,談不上幹事、成事;沒有成事氛圍,創業精神就會被挫
傷。正如十六大報告指出的,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
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
創業精神與成事氛圍,緊密相連,但又不是同步發展的。應該說,近年來
各地的創業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
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創業精神,
營造良好的成事氛圍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營造成事氛圍,特別需要在三個方面
著力:
營造開明開放的人文環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了寬廣眼界和寬
闊胸襟,才會重視、歡迎、支持人們創業。這就需要解放思想,打破陳規,掃
除障礙,樹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提倡「
人人是創業的主體,人人是創業的環境」的觀念,形成溫馨和諧、公平一致、
內外一律的環境,從而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
營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一個地方的政策環境,對創業者能不能幹成事
往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吸引和鼓勵人們創業,必須強化服務意識,優化政
策環境。這就需要清除不利於公平競爭的本位主義、地方保護主義,既要克服「
外來和尚好念經」的成見,也要拋棄歧視和排斥外來人員的偏見,在人員流動、
生活居住、工商注冊、投資融資等方面為各類創業者提供公平公正的機會和條
件,使他們務工經商、興科從文皆能各得其所、自由自便。
營造周到周全的服務環境。創業興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方方面面的
協調配合,形成良好的服務環境。這就需要改變「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
和雁過拔毛、竭澤而漁的劣習,努力改進工作作風,轉變管理職能,簡化辦事
程序,並提供信息、培訓、生活等方面的指導幫助和便利服務,以解創業者的
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安心做事。
E. 做廣告加工行業,怎樣才能提升業績呀
多跟同行交流
F. 自己開廣告製作加工店如何才能讓廣告公司的訂單放我這里做呢
這個來最重要的是後期服務,我自個人是做廣告設計的,我覺得接觸很多製作商,多數就是後期服務,然後就是及時報價,材質要好,廣告公司比較在意他們設計的東西最終呈現的效果。
再就是可以採取充值消費,充多少送多少,這樣讓客戶產生依賴性。但是優惠力度要有。
G. 現在做廣告加工這一行業前景怎麼樣
很不錯 尤其是 江浙一帶
H. 怎樣做好廣告這個行業
現在的廣告行業基本都是商業化,要想做好做大,除了好的創意,人才,還需要你有商業頭腦! 我一直相信,做不做的好廣告主要靠的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 像戰爭、政治、文化、藝術這一類的行業或職業,尤其考驗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大家都明白這個理兒,說容易,做出來可沒那摸簡單。要不,市面上那摸多垃圾廣告,是怎摸出來的?哪有那摸多創新人才?一4A公司的朋友,說他們做的東西這家跟那家其實都差不多,無非還是那摸一些人從這家跳到那家,跳來跳去,做的東西能不一樣嗎? 因此關鍵是資質,有了資質,就去多學習基本理論,了解市場,熟悉產品,然後出奇制勝。即使為非科班出身也不要緊。沒有資質,一輩子也很難在這行混出頭來,跟學武的道理一樣。 有了這樣的思維,無論你做什莫生意或產品,你都一定能想出勝出你競爭對手的辦法,使自己脫穎而出。沒有這方面的資質,也要多注意培養和鍛煉這樣的思維,也能做好。 大家知道毛澤東不是黃埔軍校出來的,也不是經濟學院畢業,更不是廣告專業出身,他為什麼可以創造那麼多偉大的軍事和經濟奇跡? 有2句話說:所有成功的廣告一定是創新的廣告,所有偉大的品牌一定來自人性!我非常認可這2句話,後面一句說了做好廣告的第二個條件:做人。 做事先做人。我相信一個不懂做人的老總是一定做不好企業的,也一定做不好廣告。 我只說:做人的道理只存在於生活中,書本上沒有。
I. 現在廣告加工業務怎麼做,沒關系是不是很難做本人今年22了老闆叫我外面去跑業務,請問該怎樣去發展新
這方面的行業前景非常好,你需要不斷的積累客源,尋找精準客源,再提煉他們版的需求,滿足他們的權商業需求,最大限度給他們提供有價值的廣告業務,這個行業不難做,每個做生意的老闆,哪怕小一點的生意都會有這方面的需求。
J. 關於廣告行業的業務該怎麼做
廣告行業開發客戶的新模式
目前我們廣告行業開發客戶往往採取的是一種主動進攻方式,直接聯系客戶(有時甚至找不到負責人),直接談合作。這種做法在態度值得贊揚,但在方法上值得思考。
我們這樣做存在以下幾個常見問題:
1.找不到相關負責人:假設我們需要找某公司洽談業務,肯定得找人家負責宣傳或者企劃的部門,沒有這些部門,就找辦公室或者行政部。而在公司對外宣傳的資料上面一般不會有相關部門的資料,最多的就是公司總機(前台)電話。
2.過不了前台:我們有些業務員打電話時,對方接聽電話的一般都是前台。前台的工作就是過濾一些騷擾或者談業務的電話。首先前台一般會問,找誰,這時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找誰,這種情況下前台不會跟我們轉的。談的機會都沒有,這個業務還怎麼開展。
3.直奔主題:你好我是某某廣告公司的。我們的業務是什麼,請接某某部門,話還沒說完,對不起,我們不需要,電話就掛了。廣告行業的業務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有一個鋪墊,水到渠成的過程。
碰到了這些問題,我們的業務開展肯定會受到一些影響。如果是一些新來的業務員,前面三個月的試用期肯定過不了就被炒了。公司也因為沒有單做,照樣受到損失。那麼我們就沒有一種好的方法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迎來一絲轉機嗎?方法還是有的,就看我們怎麼去發現,去把握。
首先明白以上幾個問題以後我們就要有應對的措施。我們知道做廣告不是一次就談成的,前前後後沒有幾個回合,根本談不成。放長線掉大魚就是我們的策略。
放長線掉大魚策略:我們要講究情投意合,投其所好,滿足客戶的心裡,下面的工作就好開展了。當然要回到我們廣告公司的主業上面來。我們平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涉及客戶公司的正面地、有價值、有意義的宣傳、報道資料,經過我們精心編輯加工,加以整理,在恰當的時候,我們給客戶送過去。客戶收到資料後,首先是高興,然後是對我們的感激之情。有了這份情,我們接下來的合作,問題應該不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