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如何確保食品加工安全

如何確保食品加工安全

發布時間: 2021-02-16 22:06:07

㈠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轉載文獻,共同學習】
第一,落實企業和政府責任。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經營者負有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的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堅持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認真履行職責,搞好監督指導。
第二,要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責任制度與問責制度,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順利進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必須敬業盡責,以對百姓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對食品市場加大檢查頻率,拓寬覆蓋范圍,最好做到常規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保證食品安全市場的「零死角」。要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打擊食品安全領域各種違法生產經營的行為,嚴肅查處並追究監管不力的行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第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整合食品衛生監督、質檢、工商為主的政府職能部門資源,使各有關部門的監管工作有機銜接起來,讓市場監管到位。同時以食品行業協會為主導,帶領企業堅定不移的執行與參與政府發布的各種類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及活動。
第四,還需努力提升社會的道德良心水準。不為自身獲利而去害人,這是最底線的道德標准,然而在利益至上的喧囂時代,道德底線總是被輕易地放棄。在市場經濟的建設中,我們顯然更多強調市場的逐利性,而忽略了其道德性,很多時候,道德性的呼籲甚至被認為與市場的經濟性格格不入,這不能不說是個認識上的偏差。
總之,食品安全問題要得到有效遏制,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真正調動起廣大老百姓監督食品市場安全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

㈡ 如何保證食品原料生產過程中的質量與安全

考試時隨便寫點吧
(1)原料的危害分析:首先要清楚使用的是什麼原料或主要成分;這些原料表面和原料中是否可能存在有關的微生物,如果有,是什麼微生物;原料是否有毒性或含有毒性物質,如果有,可能是什麼毒性物質。具體應根據原料的品種、來源、規格、質量指標等情況作具體分析,一般從細菌性(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和相關的致病菌等)、化學性(農葯、殺蟲劑、抗生素、洗消劑、激素、化學污染物等)和物理性(玻璃碎片、小石子、金屬碎片等雜質)方面進行危害分析。此外,企業對生產所用的水和輔料的衛生狀況也應加以危害分析。

(2)加工過程的危害分析:在加熱或消毒過程中,有關微生物或毒性物質是否能被滅絕;經加熱或消毒後是否會被有關的微生物或毒素進一步污染;如果使用防腐劑,防腐劑濃度是否足以能防止有關的微生物生長。在製作和貯藏過程中,有哪些有害微生物會存在,是否有繁殖和產生毒素的可能性;每一製作,加工和貯存過程需要多少時間,這些時間是否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產生毒素。為產品需要而加入的有關成分(如硒、鉻、亞硝酸鈉等)是否超過規定限量。產品的水分活度是否有助於微生物的生長;產品的PH值是否能防止微生物生長或滅活特殊致病菌。產品的包裝材料、包裝方式能否防止微生物污染、細菌侵襲及毒素物質形成(有氧或無氧包裝)。產品的貯存方式及環境條件是否會給某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創造條件。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產品是否會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生產工藝是否能確保最終產品的功效成分不損失、不破壞、不轉化和不產生有害中間體。產品的運輸條件和運輸過程是否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上述有害成分是否可能在流通、貯藏時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安全的因素。

(3)從業人員的危害分析:在操作過程中,從業人員是否明確自己的健康和個人衛生會影響加工產品安全的重要性;自己是否患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它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是否有感染病灶(如咽喉部、鼻腔部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者)。是否經常洗頭、洗澡、剪指甲、換衣服;工作服是否保持每天清潔;是否穿上清潔的工作服、帽,鞋後才上崗;暫時離開與自己工作崗位無關的場所(會議室、食堂、盥洗室等)是否脫掉工作服;是否能做到在任何時候都會洗凈雙手上崗,接觸直接入口的食品是否洗凈並消毒雙手;消毒水的濃度是否保持一直有效;雙手的消毒是否能達到要求;從業人員是否清楚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危害及嚴重後果。

(4)設計、設備與設施的危害分析:廠房設計、設備與設施的配置是否符合GBl4881的要求;工藝流程布置是否將原材料與成品分開;人流與物流是否有交叉污染存在;產品是否按照生產工藝和衛生、質量要求,劃分潔凈級別;潔凈級別是否能滿足生產加工保健食品對空氣凈化的需要;生產片劑、膠囊、丸劑以及不能在最後容器中滅菌的口服液等產品是否採用十萬級潔凈廠房;十萬級潔凈級區是否安裝了具有過濾裝置的相應的凈化空調設備;潔凈廠房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是否與生產工藝要求相適應;下水道、洗手間及其它衛生清潔設施是否會對保健食品的生產帶來污染。此外,生產過程是否會產生不安全因素,如玻璃容器的破碎、維修機械設備時落下的碎金屬和機油滲漏等;設備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要求;洗滌劑、消毒劑是否會產生不安全因素;包裝區域是否具備正壓條件,設備及各種儀器儀表(如溫度、時間)運行是否穩定。

㈢ 食品加工各環節中如何有效進行食品安全控制

食品檢測一般就2個指復標:衛生和理制化
衛生就是細菌和致病菌的檢測
理化就是水分、蛋白質等食品成分含量的檢測
所以食品安全控制主要是時間、溫度、環境還有外來污染的控制
1、不同食品原料在各加工環節停留的時間
2、各加工環節的環境溫度
3、加工設備、器皿、工具及環境衛生
4、加工人員的個人衛生

㈣ 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解決食品安全:
一、 加強食品源頭質量監管,嚴格市場准入制度。搞好食品安全,必須從源頭抓起,切實抓好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和消費四個環節,做到環環相扣,全方位監管。目前,我市食品生產經營方式分散,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種植也好,養殖也好,作為食品加工業主體原料的農產品,絕大多數都是以個體生產為主,對這個數目龐大,形式分散的群體,要對其產品質量實行嚴格的監控,難度可想而知。所以,一定要在現有的生產方式上,逐步引入集約化、規范化管理,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才能確保農產品不受污染,進而保證食品安全。同時,搞好源頭治理,必須結合實行食品安全市場准入制度,推進監管關口前移。利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食品進貨索證索票、商品台帳登記和食品衛生質量購銷檔案管理,建立商品標簽標識、質量追溯、封存報告、依法銷毀等一系列制度,嚴把市場准入關。
二、加強食品流通、消費領域的監管,提高上市食品衛生質量安全水平。食品質量是食品安全的關鍵所在,加強對食品質量的監管是確保流通、消費領域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務。一是充分利用抽查、巡查和專項檢查等形式,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對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的監測制度,並作為強化對食品質量監管的重要手段。三是積極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推廣食品產銷「場廠掛鉤」,「場地掛鉤」等管理方法和模式。實現從「以打為主,打防結合」,到「以防為主,防打結合」的轉變,建立全方位的流通領域監管體系,不斷提高上市食品衛生質量安全水平。
三、 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業自律機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信用自律對保證食品安全也是尤為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食品流通企業行業信用標准,建立健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質量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強化食品加工企業、食品市場經營者第一責任人意識,實施上市銷售食品安全責任制,推動食品市場建立經營者和商品「黑名單」、「黃牌警告」制度。制定和完善行業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加強對經營者的法制和誠信教育,督促企業提高誠信意識、質量意識和守法經營的自覺性,從而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業自律機制,更好地對消費者負責。
四、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檢測體系。全面建立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產品和衛生標准,構建食品安全標准體系,在全社會進行公示。不僅使執法部門之間標准一致,信息共享,執法有章可循,而且增強全社會公民的防範監督意識。同時,充分發揮農業、質檢、衛生、商務等部門檢測機構的作用,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嚴格資質審核,逐步面向社會,實現資源共享。不搞重復建設,實現檢測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測。從而保證上市銷售食品的衛生質量符合健康標準的要求。
五、建立一個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逐步實現責、權、利相統一的現代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當前食品安全執法主體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執法監督體系尚未完全理順,職責分工不明;二是各部門在食品安全體制建設,檢驗、監測體系建設,風險控制體系建設中,缺乏統一協調和統籌規劃。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認為要從管理源頭做起,盡早成立一個部門或者一個機構專門行使食品安全監管職能,統一組織、協調、管理與食品安全有關各部門的工作,逐步建立現代食品安全控制體系,通過實施科學的協調一致的監測、監控、執法、科研、教育計劃,就可以對食品從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和進出口等多個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管。

㈤ 該如何有效保障食品加工過程中產品安全

產品安全關鍵在於管控好每一個環節的殺菌消毒,從原材料的清洗殺菌,直至最後的包裝殺菌,關鍵是選用殺菌產品,既要有效,還要安全,無毒、無殘留,可選擇丹麥DCW殺菌系統,有效保障食品加工過程中無菌化,安全綠色環保。

㈥ 如果你是食品的生產者將如何保證食品的安全性

隨機取樣,強制性抄讓襲各部門的主管吃,還有涉及生產質檢等方面的技術負責的人吃。這是比較簡單有效的辦法。現在很多生產黑芝麻糊的,自己都不吃,所以市面上那些黑芝麻糊也不太信得過了。不過這種方法在美國更行得通,就像降落傘的安全保證那樣做。

㈦ 怎麼保證食品的安全性

生產一切食品都要按照食品衛生標准生產,食品衛生標準是國家提出的各種食品都必須達到的統一衛生質量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對食品有關的強制性標准,包括食品衛生標准,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中的有害物質的容許量標准按食品毒理學的原則和方法制定的。
生產食品要有食品安全性評價,食品安全性評價的適用范圍包括:
①用於食品生產、加工和保藏的化學和生命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用微生物等。
②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和保藏等過程中產生和污染的有害物質和污染物,如農葯、重金屬和生物毒素以包裝材料的溶出物、放射性物質和食品器具的洗滌消毒劑等。
③新食品資源及其成分。
④食品中其他有害物質。
食品安全性評估程序適用於所有的食品危害因素的安全性評價。按照CAC規定,危害風險評估按以下4個步驟進行:危害識別、危害描述、暴露評估和風險描述。危害識別採用的是定性方法,其餘三步採用定量方法。

㈧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關乎國計民生,是頭等大事,食品加工,也是良心工程,如何做好食品的安全,建議如下:
1.食品加工一定要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2.禁止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
3.禁止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4.禁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者生產經營其製品;
5.禁止經營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生產經營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製品;
6.禁止生產經營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7.禁止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8.禁止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經營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劑;
9.禁止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10.禁止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11.禁止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如果做好以上,食品安全就會得以保障。

㈨ 淺談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食品安全監測。

2.完善食品安全相關內標准。

3.構建容食品安全信息體系。

4.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能力。

5.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應急體系建設。

6.建立食品安全評估評價體系。

7.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

8.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9.完善食品安全相關認證。

10.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11.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9)如何確保食品加工安全擴展閱讀

食品安全既包括生產安全,也包括經營安全;既包括結果安全,也包括過程安全;既包括現實安全,也包括未來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章附則第九十九條規定: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㈩ 國家和企業應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一、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總體思路
要切實提高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盡快完善我國有關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及其實施辦法,完善與國際接軌的食品標准;通過提升企業的技術裝備、改進工藝操作和檢驗手段,加強食品原料、製造加工、儲運和流通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從原料生產到餐桌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加強市場和海關的監管;加強有關食品安全的科技研究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加強食品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道德准則,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放心食品。

二、保障我國食品安全應達到的目標
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規、條例、標准和管理辦法,尤其是要建立明確和統一的農產品國家規范和標准,使對直接進入消費領域和作為食品加工原料的農產品進行監督與管理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建立有效的食品原料加工製造、儲運和流通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
逐步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飼料、農產品和食品添加物生產許可制度和市場准入制度。包括不合格產品和不安全食品的返回制度。
加大對食品企業技術改造的力度,加強技術創新和國外技術的引進工作,進一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
通過採用先進的檢驗手段和儀器,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和食品安全研究水平,逐步接近國際先進國家的水平。
逐步建立我國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包括適應我國現狀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追溯制度。

三、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措施建議
提高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全力提高全社會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把食品安全問題作為保障人民健康、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證社會穩定的大事來抓。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認真做好食品安全相關工作,並要總結以往食品安全工作的經驗和不足,加強各地區、各部門的協調工作。
抓好農產品源頭的監督和管理。將食品安全的監督和管理延伸到對農業生產過程和農產品初加工的監管上,通過明確的農產品標准,規范對上市農產品的檢驗和執法力度,杜絕不安全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和用於食品加工,嚴厲打擊在飼料中和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違規使用化肥、農葯和違法使用、添加禁止使用的化學品的行為。大力提倡發展有機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
加強對食品生產過程的控制。建立、完善並嚴格執行食品生產規程,將其貫徹到從原料進入、加工製造直至產成品出廠的全過程中,保證產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強化對食品的質量控制。根據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加強食品安全的需要,組織力量對現有食品標准進行進一步的清理、修訂和補充。力求在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標上盡快與國際水平接軌。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對產品檢驗增加投入,更新檢驗手段。
建立食品企業的示範工程。逐步實行「從農場到餐桌」的綜合管理。當前應選擇食品行業中影響食品安全較突出的產品,建立一套從原料到消費者食用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體系。在不同的地區不同根據特點建立不同的食品安全示範工程。
提高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水平。在全面提高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科技水平的同時,加強對涉及食品安全的共性和普遍性問題的研究;要加強與國際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研究,提高快速、准確鑒定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技術和能力;進一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抗性、病原的控制等預防技術和食品的現代加工、貯藏技術等。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與監測體系。建立統一的全國性食品安全信息與監測體系,使之能系統而全面地收集、整理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種信息資料。這些信息資料是向社會公開的,使全社會都能及時、方便地獲取各種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資料。同時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用網路或其他形式與世界各國從事食品安全工作的同行建立廣泛而密切的聯系。
加強食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必須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嚴格監督執法,加大對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企業和責任人的懲罰打擊力度。健全市場管理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產成品市場准入制度管理。借鑒國外相關制度,盡快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不安全食品的強制返回制度並付諸實施。為提高對市場的監管力度,應在社區廣泛提倡建立規范化的超市,降低個體攤點的數量,保證和方便群眾購買放心食品。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