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加工仿生樹
① 有什麼東西是根據仿生學造的
1。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鴨的蹼。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6.樹葉的排列和悉尼大劇院的建設。
17.潛水艇和魚的沉浮。
18.響尾蛇和空對空響尾蛇導彈。
② 告訴我幾個植物仿生學的例子,要具體,故事!
王蓮托起大跨度建築
在亞馬遜河的小河灣和支流里,生長著有「蓮花之王」盛譽的王蓮,東一簇,西一片。盛夏時節,從蓮葉之間探出直徑40厘米左右潔白的花朵,散發出淡淡的芳香。
王蓮的葉子很大,直徑有2米多,四周向上反卷,像一個大平底鍋。蓮葉向陽的一面淡綠色,非常光滑;背陰的一面土紅色,密布粗壯的葉脈和很長的刺毛。雖然只是一片巨大的葉子,但它的支撐和承重能力卻極不一般。在一片王蓮葉上,站一名35公斤的少年,它仍能像小船一樣穩穩地浮在水面上;即使是在葉面上均勻地平鋪一層75厘米厚的細沙,這個「大平底鍋」依然紋絲不動,決不會沉入水中。人們通過仔細研究發現,這異常強大的力量來自縱橫交錯、粗細不等的葉脈。蓮葉背面有許許多多粗大的呈放射狀的葉脈,之間還有鐮刀形的橫筋緊密聯結,構成了一種非常穩定的網狀骨架。蓮葉較強的承重能力由此而來。
自從1801年歐洲人發現王蓮以來,蓮葉的結構與功能便一直成為建築學家研究的課題,並試圖將其用於建築設計。經過努力,如今,這一美好的願望終於變為現實。我們時常見到的大跨度宏偉樓房建築工程,在房頂結構上處亥邊酵裝寂膘檄博漏都還能或多或少地看出王蓮葉片結構的輪廓。近年來,義大利工程學家以此還設計建造了一座跨度達95米的展覽大廳,既輕巧堅固,又造型大方,可謂仿生建築的傑作。
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③ 仿生學是什麼
仿生學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術裝置的科學,它是在上世紀中期才出現的一門新的邊緣科學。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工程技術之中,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造新技術。從仿生學的誕生、發展,到現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它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可觀。仿生學的問世開辟了獨特的技術發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藍圖的道路,它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顯示了極強的生命力。
自古以來,自然界就是人類各種技術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發明的源泉。種類繁多的生物界經過長期的進化過程,使它們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得到生存和發展。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以自己直立的身軀、能勞動的雙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語言,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促進了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獲得了高度發展。因此,人類無與倫比的能力和智慧遠遠超過生物界的所有類群。人類通過勞動運用聰明的才智和靈巧的雙手製造工具,從而在自然界里獲得更大自由。人類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觀察和認識生物界上,而且還運用人類所獨有的思維和設計能力模仿生物,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增加自己的本領。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隻航行自如。
鳥兒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飛翔。據《韓非子》記載魯班用竹木作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然而人們更希望仿製鳥兒的雙翅使自己也飛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人利奧那多·達·芬奇和他的助手對鳥類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鳥的身體結構並認真觀察鳥類的飛行。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撲翼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飛行器。
希望能幫到你。
④ 仿生材料有什麼
例1 最早開始研究並取得成功的仿生材料之一就是模仿天然纖維和人的皮膚的接觸感而製造的人造纖維。對蠶或者蜘蛛吐出的絲,人類自古就有很大的興趣,這些絲純粹是由蛋白質構成,特別是蠶絲,具有溫暖的觸感和美麗的光澤。二十世紀以來,人們模仿蠶吐絲的過程研製了各種化學纖維的紡絲方法,此後又模仿生物纖維的吸濕性、透氣性等服用性能研製了許多新型纖維,例如,牛奶蛋白質與丙烯晴共聚纖維(東洋紡) ,商品名為稀苤的高吸濕性纖維(旭化成) 等等。這些產品的出現顯示了人類仿造生物纖維表面細微形態與內部構造取得了成功 。另外人們還對蠶的產絲體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並且對蜘蛛絲也進行了研究(日本島根大學) ,研究者們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製造出與蠶絲完全一樣的人造絲。
例2 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有肺,能夠分離空氣中的氧氣,水裡的魚有鰓,能夠分離溶解在水中的氧氣,供給身體使用。人們仿造這種特性,製作了薄膜材料,用於製造高濃度氧氣、分離超純水等,以達到節省能源以及高分離率的目的 。目前人們正在研製具有動物肺和魚鰓那樣功能的材料,如果研製成功的話,人類在水底世界的活動將發生一場新的革命。
例3 生物為了維持生命,能夠非常高效地進行各種能量之間的相互轉換,這是在廣闊的生物界都能看到的現象。例如,人們對螢火蟲的發光機製作了研究,其發光原因是由於化學能高效率地轉化為光能。雖然人類在化學領域中已體驗了遺傳信息的鑰匙- 核酸的魅力,在試管中實現其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像螢火蟲的這種能量變換方法目前人類還做不到。隨著地球上現在所使用的能源逐漸枯竭,人類尋求新能源的任務已迫在眉睫,如果能夠找到象某些生物那樣能夠高效率地進行能量變換或者能量重組的材料與方法,將為人類的未來帶來希望和光明。
例4 卵是鳥類和爬蟲類生育在體外的動物的最大細胞。它的殼,是石灰質構成的,內部有卵白和卵黃。美國學者Finks 對此發表了非常有趣的假說,認為卵的結構無論從力學或者工學的觀點來思考,都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人類現在的包裝技術與之相比相形見絀。卵殼的形成過程與牙齒和骨頭的發育過程相同,被稱之為鈣化過程,與無機和有機的界面化學相關,據有關報道,人們正在研究一種人造骨。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通過對有機和無機復合材料形成技術的研究,不僅在包裝技術方面人們會學習和採用生物卵殼的形成方式,同時在醫學科學中也會開創新的領域。
例5 植物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有趣的現象,例如我們常見的西瓜是一種含水量極高的水果,在它的啟發下,人們研製了一種與西瓜纖維素構造相似的超吸水性樹脂,它是用特殊設計的高分子材料製造的,能夠吸收超越自身重量數百倍到數千倍的水份,現在已用於廢油的回收,既經濟又高效。這種材料如果進一步得到完善的話,將來液體的包裝和輸送就可能用一種全新的技術來代替。比如,將來的飲料就不再是用現在的杯子來裝,而是只要用一片薄膜即可。
例6 植物在復合材料力學性能方面,也有許多獨特的魅力。例如,從竹子的斷面來看,一種稱之為纖維束的組織密布在竹子的表皮,竹子的內部卻很稀少,這樣的結構形成了一種高強度的復合材料。但是當竹子還是竹筍的時候,這種纖維束在竹筍的斷面上是均勻分布的,隨著竹筍的生長,纖維束逐漸向外側移動,最終形成最佳構造。再例如,樹的年輪是由在冬天和夏天的生長不同而形成。這些能夠方向性生長,形成高強度復合材料的過程,使人們受到了啟示,最近,高分子世界已出現了研製這種方向型復合材料的動向,當然這並不是件易事。但這種成長型復合材料,也將是復合材料未來的研究方向之一。
例7 最後再舉一例,用手觸摸含羞草的葉片,它就會像動物那樣收縮。在這一種啟發下,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的植田康弘研製了一種可以伸到小腸里的內視鏡,他在內視鏡的筒狀部分使用了一種與含羞草葉片表面結構相似的彈性膜材料,它在腸道流體的壓力下,會沿著軸向自動伸長或彎曲,從而使內視鏡的筒狀部分與腸道保持同一形狀。
抱歉,樓主,從網上抄的,有點長
⑤ 什麼是仿生樹藤
安全環保無異味阻燃模擬樹藤條,產品效果逼真,內有鐵絲可隨意造型,施工方便,耐用且可持續使用。
⑥ 生活中有哪些仿生的物品
1樓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白蟻不僅使用膠粘劑建築它們的土堆,還可以通過頭部的小管向敵人噴射膠粘劑。於是人們按照同樣的原理製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塊干膠炮彈。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我國紡織科技人員利用仿生學原理,借鑒陸地動物的皮毛結構,設計出一種KEG保溫面料,並具有防風和導濕的功能。
根據響尾蛇的頰窩能感覺到0.001℃的溫度變化的原理,人類發明了跟蹤追擊的響尾蛇導彈。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1、球型宮殿:非洲文鳥用喙和腳巧妙編織而成的圓巢,它從一個圓支架做起,形成一個圓球最後再將其懸掛在樹枝上。
2、穩定的輕質結構:田蜂築造的紙盒型巢十分精緻,它雖然是一種輕質結構,但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穩定性。
3、完美的膠合:織網蟻的巢是用樹葉粘合而成。它們的幼蟲能夠吐出粘合劑,是理想的"膠水瓶"。
4、樹上圓塔住宅:樓群居雀的居所看起來就像架在樹上的一個搖搖欲墜的柴草堆,但其結構十分牢固,能夠維持幾十年,經常是到樹不堪重負被壓斷為止。
5、樹杈上的"灶"灶:鳥的巢是用粘土砌成的,一般選在較為安穩的樹杈上。一個巢大約需要2500粒粘土,都是灶鳥用喙銜來的。
6、平台建築群:熱帶無刺蜂用蜂蠟建築蜂巢,層層疊疊結合在一起,通常有40層,外表看起來就像是電影《星球大戰》中的航天飛船,能夠安置10萬戶"居民"。
7、帶空調的古堡:白蟻能夠通過一種匪夷所思的管道系統改善巢內的溫度狀況,白天製冷,夜裡供暖。
水母幾乎全部由水構成,它身體中的水分實際上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組成它身體的分子之間,有著大量的液體,經過提煉就能從中獲得日常用的聚合膠
⑦ 什麼是仿生學
仿生學是一門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利用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來研製機械或各種新技術的科學。
⑧ 仿生學(植物)
王蓮托起大跨度建築
在亞馬遜河的小河灣和支流里,生長著有「蓮花之王」盛譽的王蓮,東一簇,西一片。盛夏時節,從蓮葉之間探出直徑40厘米左右潔白的花朵,散發出淡淡的芳香。
王蓮的葉子很大,直徑有2米多,四周向上反卷,像一個大平底鍋。蓮葉向陽的一面淡綠色,非常光滑;背陰的一面土紅色,密布粗壯的葉脈和很長的刺毛。雖然只是一片巨大的葉子,但它的支撐和承重能力卻極不一般。在一片王蓮葉上,站一名35公斤的少年,它仍能像小船一樣穩穩地浮在水面上;即使是在葉面上均勻地平鋪一層75厘米厚的細沙,這個「大平底鍋」依然紋絲不動,決不會沉入水中。人們通過仔細研究發現,這異常強大的力量來自縱橫交錯、粗細不等的葉脈。蓮葉背面有許許多多粗大的呈放射狀的葉脈,之間還有鐮刀形的橫筋緊密聯結,構成了一種非常穩定的網狀骨架。蓮葉較強的承重能力由此而來。
自從1801年歐洲人發現王蓮以來,蓮葉的結構與功能便一直成為建築學家研究的課題,並試圖將其用於建築設計。經過努力,如今,這一美好的願望終於變為現實。我們時常見到的大跨度宏偉樓房建築工程,在房頂結構上都還能或多或少地看出王蓮葉片結構的輪廓。近年來,義大利工程學家以此還設計建造了一座跨度達95米的展覽大廳,既輕巧堅固,又造型大方,可謂仿生建築的傑作。
荷葉與自潔塗料:在顯微鏡下,科學家們發現原來荷葉面上有許多非常微小的絨毛和蠟質凸起物,雨水落在上面,鋪不開、滲不進,只化作粒粒水珠滾落下來,順道兒帶走了荷葉表面的灰塵,從而使葉面始終一塵不染。靈光一閃,科研人員模仿荷葉的自凈原理,開展防污產品的研究。這項技術將應用於生產建築塗料、服裝面料、廚具面板等需要耐臟的產品。美國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將這種自凈原理用於汽車製造,使駕車族不必再日日洗車。上海也已研製出具有自潔效應的納米塗料,其乾燥成膜過程中,塗層表面會形成類似茶葉的凹凸形貌,構築一層疏水層。這樣一來,灰塵顆粒只好在塗層表面「懸空而立」,並最終在風雨沖刷中流走了。
「波義耳」試紙:波義耳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化學家、物理學家。一次試驗時,波義耳不小心把鹽酸濺到紫羅蘭花上,頓時,花色由紫色變成了紅色。之後,他饒有興趣地取來各種酸做試驗,結果發現,各種酸類都能使紫羅蘭變成紅色。但是,紫羅蘭並不是一年四季都開花的,波義耳想了一個辦法,他在紫羅蘭開花的季節里收集了大量的紫羅蘭花瓣,將花瓣泡出浸液來。需要使用的時候,就往被試的溶液里滴進一滴紫羅蘭浸液。這就是他發明的「試劑」。之後,他又取來了各種植物進行酸鹼試驗。其中最有趣的是用石蕊泡出的浸液:酸和鹼本來像水一樣,是無色透明的,可是,如果在石蕊浸液里滴進酸性溶液,就顯出紅色;滴進鹼性溶液就能變成藍色。後來,他發明了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再把紙烘乾。要用時只需將一小塊紙片放進被檢驗的溶液里,根據紙的顏色變化就能知道這種溶液是呈酸性還是呈鹼性的了。波義耳把種石蕊紙叫做「指示劑」,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酸鹼試紙」。
水草與不粘鍋:魚缸里有些水草會長青苔,有些不會,原來有些水草具有自潔功能,其表面呈現非光滑形態。「生物非光滑基礎理論」是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科研人員通過對大量生物體表所具有的減粘、自潔功能研究,發現了生物體表防粘功能的重要原因,即:體表均呈非光滑形態。這種形態一方面能減少體表與粘性物質接觸面積;另一方面破壞了水膜的連續性,使體表與粘性物質表面間存在空氣膜,從而達到不粘的效果。吉林大學曾承擔「新型綠色仿生不粘鍋」研究開發。該成果是通過對自潔植物體表形態、結構及其不粘行為長期系統地研究提出來的仿生新思想,構建非光滑復合界面,從而實現仿生鍋不粘的性能。近些年來,市面上銷售的基本是「化學」不粘鍋,諸如美國聯邦公司生產的「特富龍」。它的不粘原理是在鍋表面塗上一層化學物質。而「新型綠色仿生不粘鍋」與傳統不粘鍋相比較,具有綠色環保、耐高溫、耐磨耐用、易清潔等優點,對於倡導綠色環保、健康的生活帶動廚房革命和創建節約型社會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仿生農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草木面對病蟲害的侵襲,並非束手就擒的無能之輩。新生的嫩芽是害蟲的美餐,但有些害蟲一經取食即自取滅亡,因為草木中潛藏著種種「秘密武器」,這被叫做「防衛素」;在業已長大的枝葉中,大量積存單寧,被叫做「拒食素」;在遭受病蟲攻擊後,樹木可生產種種抗生素,使病蟲喪失生育和生存能力;有些植物還能分泌「光敏素」,害蟲吃下這種含有光敏感素的枝葉會變得十分怕光,無法找到安身棲息的場所。和化學農葯比較,植物分泌的殺蟲物質不僅具有高效的殺蟲功能,而且不危及人畜,不損傷害蟲的天敵,不污染環境。可見,模仿植物殺蟲物質,開發仿生農葯,是有無可估量的效益和前景的。使用化學合成的方法,模擬植物殺蟲物質合成和分泌的基因切割出來,置入能高速增殖的單細胞生物體內,大量生產生物殺蟲物質,提煉仿生農葯,供應農業需求。
飛蓬草和車輪:飛蓬草屬於菊科,是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莖直立,可以高達60厘米。每逢夏季開花,花色呈淡紫色,頭狀花序排列,有的像傘房,有的像圓錐。它生長在山坡、草地、牧場或林帶邊緣,是野外常見的植物。它的莖、葉可以提煉芳香油,在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草葯書中都有記載。飛蓬草的學名是蓬,並不會飛,之所以得名飛蓬草,是由於在花枯萎之後,它的根便斷開,從而遇風便在空中飛旋,其形貌彷彿是哪吒的風火輪,傳說,四千多年前,我們聰明的祖先正是受到了飛蓬草的啟發,發明輪子的。有史為證,「見飛蓬轉而知為車」,即見到隨風旋轉的飛蓬草而發明輪子,從而做成裝有輪子的車。
⑨ 仿生學有哪幾種
仿生學
仿生學是1960年正式誕生的一門綜合的邊緣科學。它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性質、能量轉換和信息過程,並將所獲得的知識用來改善現有的或創造嶄新的機械、儀器、建築結構和工藝過程。因此,生物模擬就成為現代發展新技術的重要途徑之一。
仿生學需要生物學、生理學、神經學、神經病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流行病學、電子學、物理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化學、醫學、數學、空氣動力學、計算技術、通訊、自動學、控制論、航空和航海工程等領域的工作者進行合作;仿生學的發展,反過來又推動上述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仿生學的研究,著重了下列幾個方面。
感覺器官的訪生。根據生物的感覺器官,來研製能夠接受、記錄和測定信號的裝置。特別是各種有關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以及包括冷熱、酸痛、振動和平衡等等感覺方面的新穎感測器。生物的各種感覺器官,經過千萬年的錘練,無論在選擇性、適應性、靈活性、靈敏度、抗干擾性、微型化等方面,和我們目前各種自動裝置中的感測器相比較,都優越得多。
自組織系統和神經元的訪生。主要是為了研製新穎的自動控制系 統。生物控制器官的研究,重點是大腦系統,揭開它的秘密,對創造人工的信息發射、按收、傳送、加工和貯藏等裝置,是非常有益的。
生物運動器官的仿生。例如肌肉是一個高效率的發動機,它把化學能變換為機械能,其效率在80%左右,而近代汽輪發電機系統的效率—殿只在40%左右。據報道,一種用聚丙烯酸製成的「人造肌肉」已經問世,它的應用遠景是廣闊的,如用於宇航來控制宙飛船;通過人造肌肉,也可以利用河水與海水之間存在著的天然的化學能差,來獲得大量的廉價的機械能。
生物力學的仿生。科學工作者在研究鳥類、昆蟲、魚類等結構的 基礎人已經創造了模擬各種生物在陸上、空中、水裡的運動器官。如可供實用的撲冀機;模仿膝關節的液壓系統;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醫學的仿生。為延長人類的壽命和戰勝衰老、疾病而重點研究的人工器官、人工調節器以及用優生學治療疾病等,也已經開展了深入研究。動物定向和導航的仿生如海啄、蝙蝠等的超聲定位;響尾蛇、銅頭蛇的熱定位;電鰻和某些昆蟲的電磁定位以及研究鳥類的遷飛和魚、龜、鯨等的洄遊機理,從而在改進近程定位和導航及通訊技術等諸方面有的已經應用於生產、生活和軍事上,有的還在研製中。在「人-機」關系的仿生學方面,如何使機器「生物化」,已引起了 人們的極大興趣。
總之,仿生學的研究范圍相當廣范,其內容也已涉及到各種類型 的科學領域。無論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是整體的還是局部的,是結構的還是功能的,只要生物有優異的地方,都是仿生學所涉獵的目標,仿生學是一門方興未艾的科學技術,其前景是十分光輝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