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用來加工的茶葉是什麼
1. 茶葉怎麼加工
1、綠來茶加工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源。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沐嵐茶業)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2、紅茶加工
紅茶有兩種:一種是條型茶又叫工夫紅茶,包括政和工夫和坦洋工夫;一種是紅碎茶。分為4個工序: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紅茶屬全發酵茶,揉捻後發酵使葉子變紅是工藝關鍵。中國紅茶分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類。
6、黑茶加工
黑茶的鮮葉原料多數比較粗老,揉捻後經過渥堆發酵,或製成綠茶後再經後發酵而使葉色變黑,湯色深濃。普洱茶是已經經過初步加工的綠茶,主要產於雲南省,普洱散茶的加工關鍵是發酵。普洱茶加工完成後,味道不苦不澀,咖啡鹼可以由4%升高到5.5%左右。
2. 茶樹什麼時間產茶葉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茶樹鮮葉加工茶葉。
茶樹長到3年就可以採摘。
一畝茶園能加工200KG茶葉。
3. 中國6大類茶葉是不是都出自一種茶樹6大類茶葉之間的區別是什麼純正的普洱茶樹是
茶葉品種繁多,其中中國最多。按照不同的標准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各種茶種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淺入深而將各種茶葉歸納為六大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紅茶。
1.綠茶類:鮮葉經殺青、揉捻、乾燥三個基本工序,經高溫破壞酶的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作用,保持綠葉清湯的品質特點。
2.黃茶類:基本工序與綠茶相同,但在其中加入悶黃處理,以促進多酚類輕微的褐變反應,形成黃湯葉的品質特點。
3.黑茶類:鮮葉經殺青、揉捻、握堆、乾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經握堆高溫濕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促進多酚類的酶類性褐變反映,形成黑褐色油潤的干茶色澤和黃紅的湯色。
4.白茶類:鮮葉經萎凋、乾燥兩個工序。在自然的條件下,多酚類發生緩慢的自動氧化,形成 毛披露、色湯杏黃明亮的品質特點。
5.烏龍茶類(青茶類):鮮葉經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等工序。做青過程中,多酚類的酶氧化到一定程度,再用高溫純化酶的活性,形成「綠葉紅想變」、湯色金黃、香高味醇,具有紅茶和綠茶品質特點的茶葉。
6.紅茶類:鮮葉經萎凋、揉捻、發 、乾燥等工序。發 工序是促進多酚類的酶促氧化,形成紅湯紅葉的品質特徵的主要工序。
而茶樹座位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按三個不同方面來分類。1.按植株的高度和分枝習性來份:喬木型、小喬木型、灌木型。 2.按茶葉分類:特大葉類、大葉類、中葉類、小葉類。 3.按樹種分類:特早芽種、早芽種、中芽種、遲芽種。不同種類的茶樹適合做不同種類的茶。
適合綠茶的品種:特早芽種有元宵綠,早芽種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龍大白茶、福雲595等品種。
適合製作烏龍茶,也就是青茶的品種:早芽種有黃旦、茗科一號、丹桂等品種。中芽種有鐵觀音、佛手、白芽奇蘭等品種。遲芽種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種。
適合製作烏龍茶,同時也適合用來製作綠茶的品種有:黃旦、黃奇、梅占等品種。
…………
也就是,不同種類的茶葉適合製作不同種類的茶,但是呢,有些茶種可以同時適用於製作好幾種茶,製作在製作的工藝不同而已。
普洱茶樹又名野茶樹,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普洱茶樹分為: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野生和半野生。這些都是普洱茶樹,不清楚你想問的最純種的茶樹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想說的話,千家寨上壩-古茶樹王,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普洱茶野生茶樹,樹齡為2700年。雲南南邊,茶樹齡高於800的都挺多的,以這些茶樹製作的普洱茶應該都算作還不錯的普洱茶。
希望對你有幫助。
4. 在中國農村中用來採茶葉時用來裝茶叫什麼
娟娟的爺爺最愛喝茶了,對有關泡茶的知識也懂得不少。有一天,他對娟娟講:「你知道嗎回?人們平常泡茶用的茶答葉,是用茶樹上採摘的葉子加工而成的。其實,還有別的植物的葉子也可以沏水喝,對人體也有好處呢!」娟娟不明白了,就說:「那為什麼?它們對人身體有什麼好處?」爺爺舉例子說:「像北方農村,常常用棗樹嫩葉炒干後當茶喝,喝起來也有清香甜味;另外像柿子、黑棗、山楂、山定子、胡枝子的鮮葉,採下來晾乾後也能當茶喝,這類茶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外,還能降血壓。還有甜葉菊、五裂葉懸鉤子,這兩種植物的葉子里都含有糖分,曬干後可作甜菜。北方山區和草原上生長的一種叫黃芩的植物,把它的葉片炒軟曬干後泡茶或做奶茶,也是很好的清熱解暑飲料。」
5. 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一、 新茶園建設
1,園地規劃:我鎮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鎮,新茶園規劃要因地制宜,一般選擇海拔高度1200—1800米之間、土地集中連片、土層深厚、肥沃,周圍植被良好,氣候溫和,坡度適中,交通便得的地方作為新茶園。
2、 園地開墾:沿等高線開挖水平台地,檯面寬2米,台距1.5米左右,道路、排灌系工程、綠化帶、場部(茶廠)要合理布局,園間有一定的植被。
3、茶樹良種繁育技術:一般採用短穗扦插和茶籽起直播兩種方法,短穗扦插法採用半木千質化的一年生枝條作插穗,穗長5厘米,帶一葉一腋芽,苗床採用黃壤衛生土,苗床保持濕潤、遮陰,於6—11月份扦插,一齡茶苗出圃定植;茶籽直播法即採用完成成熟的茶籽鮮果直播。
4,茶樹種植技術:挖種植溝深80厘米,寬60厘米,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或100公斤復合肥,採用單株定植方法,株距40厘米,畝植2000株左右,定植時間在6—8。
二、茶園管理
1、幼齡茶園管理:常耕鋤培土,防止牲畜踩踏,防治病蟲害,補植缺株缺塘,保證全苗,進行定型修剪,培養理想的茶蓬。
2、投產茶園的管理:冬季深翻,一般深翻15厘米左右,施足底肥,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或復合肥50公斤;進行整型修剪,使茶樹保持一定的樹型高度和茁狀的發芽面,巧施追肥,每結束一次採摘,及時進行葉面噴施,常用磷酸二氫鉀或其他葉面肥。加強病蟲草害防治,我縣採摘期發生蟲害較重的是小綠葉蟬,一般先用高效無毒茶葉專用農葯(如安納A0—18等),禁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葯(如六六六、DDT、甲胺磷、敵敵畏、樂果等),冬季噴施波爾多液進行封園,保持茶園豐產穩產。
3、採摘技術:採摘方法有留一葉採摘法、留二葉採摘法、留魚葉採摘法三種,鮮葉標准分為五級,即一級:多為一芽一葉及少數一芽二葉組成,芽葉整齊,鮮嫩度好;二級:主要由70%的一芽二葉和30%左右的一芽三葉組成;三級:由一芽二葉和一芽三葉各佔一半;四級:由較粗的一芽三葉和細嫩單片對夾葉各佔一半;五級:主要由粗老單片,對夾葉,芽葉比重極少,鮮葉貯運中要做到採下的鮮葉及時鬆散地放入茶蘿中,防止發熱變紅。
三、低產茶園的改造技術
低產茶園是批單位面積產量低的茶園,在我縣單產低於30公斤的茶園屬於低產茶園,應作為改造提高對象,造成低產的主要原因是:
①老茶園樹勢衰老,新茶園栽種質量差,幼期失管;
②生態條件不適宜;
③開墾質量差,肥培管理差;
④病蟲草害發生嚴重等。
四、改造技術要點為:
1、 改土:冬季深耕15—20㎝,進行客土培園,重施底肥,一般畝施1000—1500公斤農家肥或復合肥40—50公斤,套種綠肥。
2、改樹:包括樹冠改造和根系改良,樹冠改造一般採用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深修剪剪去樹冠表層的三分之一,重修剪剪去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台刈高度距地面15㎝左右,即根頸處;根系改良,以深耕方式斷傷部分衰老的茶樹根系,促其再發新根群,於根系旺盛生長前的9—10月間進行,或在樹冠改造的同時,結合增施有機肥或茶樹專用肥進行。
3、改園:重新補植缺株斷行部分,改換劣質品種,整修梯坎,套種綠化樹種,恢復成密植豐產園。
4、加強常規管理,提倡病蟲草害防治採用物理、生物、農藝等方面的措施,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葯(如六六六、DDT、草甘磷、甲胺磷、敵敵畏、樂果等)逐年向無公害茶園轉化。
五、無公害茶生產技術
無公害茶是指不含污染物質或即使含有少量污染物質,但低於規定的允許標准,對消費者沒有公害的茶葉的總稱,它包含低殘留茶、綠色食品茶(A級和AA級)、有機茶三類茶葉,這三種茶雖屬無公害茶,但三者的生產依據、標准不一樣,它們之間仍有較大的區別。
1、生產和加工的依據不同,綠色食品(茶)是根據我國綠色食品生產、加工標准進行生產和加工的,低殘留茶則是根據當前歐盟提出的農葯殘留標准而進行生產的;而有機茶的生產和加工標準是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的基本准則而制定的標准進行生產和加工。
2、 生產和加工的標准不同,綠色食品(茶)A級和低殘留茶的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高效低毒化學農葯,也允許使用化學肥料,但產品中的殘留必須符合我國農葯殘留標准,而有機茶和綠色食品(AA級)的生產過程中則禁止使用一切人工合成的農葯、化肥和生長調節劑,而只能使用有機肥或生物農葯,產品中不得含任何數量的農葯和化肥殘留。 3、管理方法不同,綠色食品的頒證是由我國農業部和各省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對生產基地環境檢測和質量認證,證書有效期為三年,低殘留茶目前尚無管理系統和頒證制度;有機茶的頒證是由IFOAM認定的單位才有資格進行。我國有機食品的最高管理部門是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有機茶的審批和檢測由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及其批準的有要開發分中心(杭州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根據IFOAM規定,有機食品茶AA級和有機茶證書有效期為一年,第二年必須重新進行檢查頒證。
無公害茶生產關鍵技術要點為:選擇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水源清潔、土壤未受污染,周圍無污染源的地方作為無公害茶生產與加工基地,茶園常規管理採用生物、物理、農藝等方面的措施,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物資。
6. 一種茶樹為什麼能生產出多種口味的茶葉呢什麼茶樹具有這樣的條件呢
以安溪鐵觀音為例,做法有正做的,消青,拖做的,味道不一樣。茶樹老的和新的,做起來的茶葉品種也不一樣。
7. 茶樹可以做任何茶葉嗎
可以抄的,
我國茶類是按加工工藝和發酵程度的劃分的。
同一種茶樹品種按不同的加工工藝製作出來的茶葉,所屬的茶類也是不同的。
如紫金蟬茶(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的傳統名茶),一種被小綠葉蟬咬過後製成的茶,有紅茶, 綠茶和烏龍茶三種。製做工藝不同,出來的茶類也是不同的。
8. 茶葉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茶是採摘茶樹的嫩芽或新葉當原料,經過一連串的製作過程而製成的。
制茶過程為:采青→萎凋→發酵→殺青→揉捻→乾燥→(初制茶) →精製 → 加工→包裝→(成品)這些過程對茶起哪些作用:
采青:茶只能採摘嫩葉,老葉無法用,這些細嫩的部分,採下來後稱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葉為一芯一葉;多采兩片葉為一芯兩葉。) 茶:芽茶類:以嫩芽做原料 茶性比較細致 葉茶類:以葉做原料 茶性比較粗獷
萎凋:茶青採下來後,首先要放在空氣中,讓它消失一部分的水份,這個過程稱為萎凋。 萎凋分:在室外進行的為室外萎凋;在室內進行的為室內萎凋。 萎凋的過程:水份的消失必須透過葉脈有秩序的從葉子邊緣或氣孔蒸發出來。每部分的細胞都必須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發酵作用。 失 水:葉子曬干曬死 造成味薄 積 水:沒有攪拌 造成苦澀 萎凋就是靜置與浪青交替進行。
靜 置:就是放置不動,讓水份補給到邊緣的地方,當然也讓已經可以發酵的部分慢慢發 酵。
浪 青:就是攪拌,先是促使水份平均消失,然後借葉子的互相摩摩擦,促進氧化。
發酵:指茶葉的面份與空氣起氧化作用,這個過程稱發酵。 發酵使茶發生變化:
香變:不怎麼發酵的,喝起來是股菜香;讓它輕輕發酵就會轉化成花香; 發酵變重後會轉化成果香;如果讓它盡情的發酵就會變成糖香; 香氣是發芽、開花、結果的變化。
色變:香氣的變化與顏色的轉變是同步進行的。 菜香的階段是綠色;花香的階段是金黃色; 果香的階段是桔黃色;糖香的階段是朱紅色。 味變:發酵越小,越接近植物本身的味道。 發酵越多,離自然越遠,加工的味道越重。
殺青:是用高溫殺死葉細胞,停止發酵,這個過程叫殺青。
炒青:就是下鍋炒,也可是滾筒式,炒的茶比較香。市場上的大部分茶都是炒出的。 蒸青:用蒸氣把茶青蒸熟,蒸的顏色比較翠綠,而且容易保留植物原來的細胞纖維。
揉捻:殺青過後,要將茶葉像揉面一樣的揉捻。 揉捻的功用:
第一、 揉破葉細胞,以利於沖泡。 第二、 成形。
第三、 塑造不同的特性。
1.揉捻包括:手揉捻、機揉捻、布揉捻 揉捻的次數越多,茶性就會變的越低沉。 揉捻分:輕揉捻,輕揉捻製成的茶成條形狀;
2.中揉捻,中揉捻製成的茶成半球狀; 重揉捻,重揉捻製成的茶成全球狀。
乾燥:揉捻完茶就算初步完成,這時要把水份蒸發掉,這個過程稱為乾燥。 乾燥分:火爐上烘乾、手搖式乾燥機、自走式乾燥機。
初制茶:乾燥過的茶就可以拿來沖泡飲用,可是這種茶外型不好看,品質也還不穩定,一般稱為初制茶。
銷售之前,最好再經過一番精製,它包括:
A、篩分:將茶篩分成粗細不同等位。
B、剪切:需要較細的條形時,可用切碎機將它切碎。
C、拔梗:將部分散離的茶質分離出來。
D、覆火:乾燥不夠時,再乾燥一次,也稱補火。
E、風選:將精製過的茶用風來吹,碎末和細片就會分離出來。 經過這些程序完成的茶,就是可以上市的精製茶。
為了使茶更加多樣化,可以拿它補試各種加工,加工包括:
A、薰花:把新鮮的花和茶拌在一起,經過八小時左右後,茶吸收了花的香,成了花茶,用什麼花薰什麼茶並沒有什麼規定,只是要考慮它倆是否合的來,如茉莉茶花與桂花,一個年輕一個成熟。所以茉莉常用在輕揉捻的茶上;桂花常用在中、重揉捻的茶上,如凍頂或鐵觀音上。
B、焙火:就是把製成的茶用火來烘焙。 焙火分:炭焙、電焙
焙火越重就成越熟,顏色也越深;否則就成越生。 制茶三把火有 焙火:目的在改變成茶的風味。 乾燥:將水份蒸發。 殺青:則是停止發醇。
雖然都是同樣的三把火,但使用的時間、目的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
C、摻和:把花和茶摻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調味茶,如洛神紅茶是把洛神和紅茶摻在一起。 要分辨調味茶的好壞,就要看它摻和的東西。
10、哪些過程造成了那麼些茶,也就是造成不同茶類的主因:
A、發醇:是最重要的一個過程,發酵程度不一樣,製成的茶就南轅北轍。
B、揉捻:是第二個重要的過程,揉捻的輕重是塑造茶葉不同的特性。
C、焙火:是另一個重要的過程,焙火的高低,是改變成茶的風味。
D、採摘時茶青的採摘的部位成熟度,是造成茶葉不同風格的第四個原因。
9. 茶葉的分類跟什麼有關繫到底是跟茶樹本身有關系還是跟製作工藝有關系
茶葉的分類和樹種有關,製作工藝只是盡量的最大性的表現不同樹種茶葉回的特性,做出最好答的香氣、口感、滋味。
比如龍井43#茶種的胚子,按鐵觀音的工藝做,還沒做好就已經揉成渣了。如果鐵觀音的紅心種按龍井的工藝做,是泡不出任何味道的,更不用說香氣、口感和滋味了。
黑茶類的邊銷茶用的是四川中葉種為原料製作的,雲南的普洱茶是用大葉種製作的,大多數綠茶是用小葉種製作的,白茶的茶種和其他綠茶的茶樹品種完全不同,都是根據不同樹種的特性用工藝將其發揮出來。因而產生了六大茶類各不相同的特性,如果小葉種做成普洱茶,鐵觀音做成龍井,白茶做成紅茶,哪還有六大茶類之分,哪還有樹種之分。
10. 茶葉是怎樣加工的
市場上銷售的茶葉產品種類繁多,按商品茶的分類和加工,我國市場上銷售的茶葉有七類:紅茶、綠茶、花茶、烏龍茶、緊壓茶、普洱茶和黃茶。所有這些茶葉都是用茶樹的鮮葉、嫩芽和嫩枝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出的茶葉類別也就不同。
1、綠茶加工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2、紅茶加工
紅茶有兩種:一種是條型茶又叫工夫紅茶,包括政和工夫和坦洋工夫;一種是紅碎茶。分為4個工序: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紅茶屬全發酵茶,揉捻後發酵使葉子變紅是工藝關鍵。中國紅茶分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類。
3、烏龍茶加工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它主要產於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區,其次是福建的閩南,再就是廣東省的潮汕地區。烏龍茶的採制方法與紅茶、綠茶大不相同,有以下幾方面要求:
(1)茶葉不能採摘過早過嫩;
(2)烏龍茶必須在陽光下進行曬青;
(3)採取「搖青」與「涼青」相結合的「做青」技術,使茶葉達到半發酵的程度;
(4)烏龍茶的烘焙技術特別講究。烏龍茶是介於綠茶(不發酵茶)和紅茶( 全發酵茶 )之間的一類半發酵茶。烏龍茶有條形茶與半球形茶兩類,半球形茶需經包揉。
4、白茶加工
基本工藝流程: 萎凋→烘乾
5、黃茶加工
黃茶加工分為殺青、揉捻、悶黃、乾燥四道工序,悶黃工序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工序,如果沒有悶黃這道工序,就稱不上黃茶。黃茶是殺青後包悶和烘炒後再包悶,使芽葉變黃而形成的,因此燜黃是工藝關鍵。
以蒙頂黃芽為例。基本工藝流程:殺青→初包→復炒→復包→三炒→堆積攤放
6、黑茶加工
黑茶的鮮葉原料多數比較粗老,揉捻後經過渥堆發酵,或製成綠茶後再經後發酵而使葉色變黑,湯色深濃。普洱茶是已經經過初步加工的綠茶,主要產於雲南省,普洱散茶的加工關鍵是發酵。普洱茶加工完成後,味道不苦不澀,咖啡鹼可以由4%升高到5.5%左右。
7、緊壓茶加工
緊壓茶是以綠茶或紅茶或黑茶作原料,經過蒸軟壓模製成不同形狀的茶葉,有磚形、餅形、碗形、柱形、方塊形等。中國生產的緊壓茶主要有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米磚茶、湘尖、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青磚茶、康磚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緊茶、圓茶、餅茶、固形茶等。
8、花茶加工
花茶,又稱香花茶、熏花茶、香片等。它以精製加工而成的茶葉(又稱茶坯),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茶葉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