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粉怎麼加工
『壹』 蔬菜粉怎麼做好吃
用料
地瓜 適量
自製果蔬粉的做法
熟地瓜切片自製果蔬粉的做法 步驟1
烘乾機烘乾自製果蔬粉的做法 步驟2
粉碎機打碎自製果蔬粉的做法 步驟3
過篩自製果蔬粉的做法 步驟4
『貳』 如何製作蔬菜粉呢
今天分享【自製蔬菜粉】的做法。做麵食糕點的時候,加兩勺蔬菜粉,又香又好看,營養健康。夏天用來做涼粉涼糕,或者沖調飲品都非常不錯哦!還特別適合給寶寶當輔食。
① 先把胡蘿卜和菠菜洗干凈。胡蘿卜去蒂,菠菜去掉根部。
② 先把菠菜處理一下。鍋里燒一大鍋開水,水開後把菠菜焯一下水。因為菠菜含大量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用開水燙一下能去掉大部分的草酸,吃著更加放心。不要煮太久,稍微燙軟一點就可以撈出,晾冷,瀝干水。
③ 胡蘿卜切薄片,然後上蒸鍋,把胡蘿卜片蒸熟,做成熟粉,用途更廣泛。蒸到用筷子能輕輕戳爛就可以了。
④ 把胡蘿卜和菠菜都拿到太陽底下去暴曬。菠菜要提前攥干水分,幹得快一點。如果天氣不允許的話,也可以用烤箱烤乾,但溫度不宜太高,控制在100度以下。
⑤ 曬干以後的胡蘿卜和菠菜就是這個樣子的,已經大幅度縮水,用手摸著非常乾燥了。
⑥ 把菠菜的根部,顏色不好的地方剪掉,然後剪成小段,放破壁機,打成粉末。
⑦ 打完菠菜粉,把破壁機洗干凈,擦乾。然後把胡蘿卜也打成粉。
⑧ 初步打好的蔬菜粉,還有些粗糙,用篩子過篩一遍,得到的粉更細膩。篩出來的粗粉還可以再粉碎一遍,盡可能充分利用。
得到的蔬菜粉,密封起來,不受潮的話,能放好幾個月不壞。很多美食都能用到,方便又營養。
『叄』 蔬菜粉怎麼能做成固體
可以用特殊的機器把蔬菜加工成粉,然後再用機器加工成固體的狀態,這樣就可以了
『肆』 菜葉怎麼變菜粉,有加工的設備嗎求教
各種蔬菜通過人工加熱脫去大部分水份後,再經過磨機成粉狀,即成菜粉。
『伍』 蔬菜如何做成乾粉
蔬菜主要成分還是水,
做成乾粉還是很困難,
一般都是用脫水的辦法,
脫水蔬菜還是比較常見。
『陸』 如何加工蔬菜乾
蔬菜乾制罐藏加工技術 一般情況下,由於滯銷、腐爛等原因,蔬菜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的損失在30%以上。現在的單項新技術要使蔬菜的產量提高30%十分困難,而通過蔬菜的加工就能夠降低損失,從而相對地提高蔬菜數量。 從蔬菜加工的品種來看,我國目前生產出口的主要有保鮮蔬菜、腌制蔬菜、脫水蔬菜、速凍蔬菜、蔬菜罐頭等。在這些加工品種中,以保鮮蔬菜、腌制蔬菜、傳統技術進行脫水的干制菜等加工品種為主。 干制蔬菜 一、原料要求 絕大多數蔬菜都可以用於干制加工。那些肉質厚、組織緻密、粗纖維少的蔬菜,最適合進行干制。例如馬鈴薯、蘑菇、胡蘿卜、青豌豆、四季豆、茄子、辣椒、洋蔥、竹筍、甘藍、黃花菜、百合等。同種蔬菜,有的品種更適宜干制,如鱗莖為白色的洋蔥和固形物含量高的綠色甘藍。少數蔬菜因其特有的化學成分或組織結構而不適合干制。如石刁柏干制後會失去脆嫩品質,組織變得堅韌而不堪食用;黃瓜含水多,脆嫩清香,不宜干制;萵筍干制後口感風味不佳;番茄也因水分含量太高,在加工過程中汁液損失很大,即使用噴霧乾燥法製造番茄粉,成品也會因吸濕性強而影響質量。因此,要使干製品品質優良,必須選用適宜的蔬菜種類和品種。 干制蔬菜對原料有一定的要求。現就幾種常見干制蔬菜的原料要求及適宜品種介紹如下: 1、黃花菜。原料要求橙黃色,長約10厘米,花蕾充分發育,花朵未開放時採收,糖分達10%以上。適宜的品種有河南荊州花、茶子花、山西大荔花、江蘇大烏嘴。 2、胡蘿卜。原料要求表面光滑,須根少,心髓部不明顯,干物質大於11%,糖分不低於4%,胡蘿卜素含量高。適宜的品種有上海南京紅、陝西柿子紅。 3、洋蔥。原料要求鱗莖大,結構緊密,頸部細小,鱗片全白或淡黃色,辛辣味要濃,外皮充分乾燥時採收。適宜的品種有南京黃皮。 4、甘藍。原料要求結球大而緊密,心部小,皺葉、干物質和糖分高。適宜的品種有黃綠色的大、小平頭品種好。 5、蘑菇。原料要求菇體色白、肉厚,帶韌性,菇蓋直徑3厘米以內,菇蓋邊緣內卷,略見菌褶或不見菌褶時採收。適宜的品種有白蘑菇。 6、刀豆。原料要求青綠色、鮮嫩、肉質肥厚無筋,莢內種子尚未形成或僅現雛形。適宜的品種有白花白籽、紅花黑籽。 7、竹筍。原料要求色澤潔白,肉質柔軟、肥厚、無顯著苦澀味,竹尖外露地面17厘米左右時採收。適宜的品種有毛竹筍。 二、工藝流程 1、原料選擇。蔬菜乾制對原料的要求是干物質含量高,粗纖維和廢棄物少,可食率高,成熟度適宜,新鮮,風味好,無腐爛和嚴重損傷等。 2、清洗。用人工清洗或機械清洗,清除原料表面附著的泥沙、雜質、農葯和微生物,使原料基本達到脫水加工的要求,保證產品的衛生。 3、整理。除去皮、根、老葉等不可食部分和不合格部分,並適當切分。去除原料的外皮可提高產品的食用品質,又有利於脫水乾燥。切分採用機械或人工作業,將原料切分成一定大小和形狀,以便水分蒸發。常切成片、條、粒和絲等狀,其形狀、大小和厚度應根據不同種類與出口的規格要求。對某些蔬菜,如蔥、蒜等在切片過程中還需用水不斷沖洗所流出的膠質汁液,直至把膠質液漂洗干凈為止,以利於乾燥脫水和使產品色澤更加美觀。 4、護色。脫水蔬菜以燙漂處理護色。有些原料還在燙漂後或在乾燥後再用硫處理護色。 5、乾燥。最佳乾燥方法有冷凍乾燥、真空乾燥及微波乾燥。但綜合考慮成本、經濟效益等因素,目前蔬菜乾燥使用最多的是風乾燥設備。當然也可採用自然乾燥方法。 6、後處理。蔬菜原料完成乾燥後,有些可以在冷卻後直接包裝,有些則需要經過回軟、挑選和壓塊等處理才能包裝。 回軟也稱均濕,由於乾燥過程熱風分布不均勻或原料切分、鋪料不均勻,往往使產品的含水量略有差異。所以待產品稍稍冷卻後,立即裝入有蓋密閉的馬口鐵桶或套有塑料袋的箱中,保持一定距離,便於製品的水分平衡,質地柔軟,方便包裝和儲運。 挑選即在回軟後或回軟前剔除產品中的碎粒、雜質等,然後倒入揀台上,揀除不合格產品,挑選操作要迅速,以防產品吸潮和水分回升。挑選後的成品還需進行品質和水分檢驗,不合格者需進行復烘。 壓塊主要是針對脫水菜。葉菜類脫水後呈蓬鬆狀,體積大,不利於包裝運輸,所以有的需經過壓縮。一般在蔬菜乾燥剛結束時趁熱壓塊。 在包裝儲藏的工作方面,一般採用瓦楞紙箱包裝,箱內套襯防潮鋁箔袋和塑料袋密封,對於易氧化褐變的產品,需用復合塑料袋加鋁箔袋包裝,零售包裝以100克、250克等包裝,再用紙箱外包裝,每箱凈重20公斤或25公斤。產品包裝好後最好保存在10℃左右的冷庫中。儲藏庫必須乾燥、涼爽、無異味、無蟲害。儲藏期間要定期檢查成品含水量及蟲害情況。 罐藏蔬菜 一、原料要求 大部分蔬菜原料雖然都可以加工,但加工適應性差別很大,原料選擇不當,會使產品質量受到影響。選擇罐藏蔬菜原料時,應從產量、供應期、儲藏期、可食部分的比例、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及感官質量等方面來考慮。 罐藏用的蔬菜要求肉質豐富,質地柔嫩而細致、粗纖維少、可食部分多及色澤良好的種類和品種。以下介紹幾種罐藏蔬菜對品質方面的要求。 1、刀豆。原料新鮮飽滿,綠色或淺綠色,豆莢圓棍形、不彎曲,成熟適度(乳熟期),無病蟲害及機械傷.不得使用扁形、畸形、銹斑、霉爛、帶有粗筋、開紅花及豆粒突出的豆莢。 2、青豌豆。豆莢新鮮飽滿,呈青綠色,成熟適度(即青莢飽滿),無病蟲害及機械傷,豆莢青綠柔嫩,含糖多,含澱粉少。使用白花種,不用紅花種。每莢含豆仁5粒以上,原料從採收至生產不得超過24小時。 3、蘑菇。苗體新鮮、菇色潔白,無機械傷和病蟲害,允許傘略帶小斑點、小畸形和輕微薄菇,無開傘,無異味,菌柄切口平整、無太空心、不帶泥根,長度不超過1.5厘米。 4、番茄。果實新鮮飽滿,無病蟲害及機械傷,無嚴重畸形霉爛變質現象,果肉厚、種子少,組織堅實,可溶性固形物在4%以上的鮮紅番茄。整番茄用果橫徑在30- 50毫米,番茄醬用果橫徑35毫米以上。 5、竹筍。冬筍新鮮脆嫩,肉質乳白色或淡黃色,無病蟲害,允許嫩莖的粗老部分有輕微損傷,但不得傷及筍肉;春筍新鮮良好,肉質白或黃白,允許輕微拔節,筍身無明顯空洞,無畸形、不幹縮。 6、蘆筍。要求長12- 16厘米,莖部長短莖平均l O - 36毫米。一級品要求鮮嫩整條,形態完整良好,呈白色,尖端緊密,少量筍頭允有不超過5毫米的淡青色或紫色,不帶泥沙,無空心、開裂、畸形、病蟲害、銹斑和其他損傷。 如果頭部淡青色或紫色部位超過5毫米,但小於40毫米者;或整條帶頭,長度不到12厘米,但在5厘米以上者;或有輕微彎曲,裂紋、小空心者;或尖端40毫米以下部位有輕度機械損傷者,則都為二級品。 7、萵筍。要求新鮮、幼嫩,無腐爛、黑心、空心、硬心及發霉,去凈皮筋,經鹽浸後肉質脆嫩,無顯著生青及苦澀等不良氣味,呈淡黃色或淺綠色。 二、加工工藝 1、原料選擇。罐藏用的蔬菜品種極其重要,不同的產品均有其特別適合於罐藏的品種,如蘑菇、番茄、青刀豆、豌豆等均有它們的罐藏專用種。而每種原料均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不同的種類品種要求的成熟度不同,如青刀豆、豌豆、甜玉米等要求嫩熟,番茄則要求完全成熟。原料越新鮮,加工品的質量越好,因此蔬菜從採收到加工,一般不要超過24小時,有些蔬菜如豌豆、甜玉米等應在6小時內加工。 2、挑選分級。剔除腐爛、病蟲害、畸形、成熟度不足或過熟等不合格原料。為保證罐頭成品的質量,便於加工操作,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原料消耗,必須按原料大小、成熟度、色澤等分級,以便每批原料品質基本一致。若按形狀、大小等分級,可採用機械分級,分級機有震動式和滾筒式等。若按原料的質量好壞來分級,一般是在工作台上或傳送帶上用人工分級。 3、清洗。目的是除去原料表面附著的塵土、泥沙、污物、殘留農葯及部分微生物,用人工清洗或機械清洗。對不同種類或不同性質的原料,應採用不同的洗滌方法。一般先在流動清水中浸泡,使表面的泥沙等雜質易分離除去,然後在水中鼓風的條件下洗刷或用高壓水淋洗。
對於表面有殘留農葯或污染微生物較多的蔬菜原料,可先在0.5%- 1.0%鹽酸溶液或0.1%- 0.2%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06%漂白粉溶液中浸泡3- 5分鍾,再用流動水洗凈。 4、整理。除去不可食用的外皮部分,保持去皮後果實外表光潔,防止去皮太厚,增加原料消耗。一般的去皮方法有手工、機械,熱力、鹼液等四種去皮方法。不同的果蔬品種,去皮的方法各不同,如馬鈴薯等用鹼液去皮。經鹼液處理的原料,去皮後必須馬上用流動水清洗干凈,防止變色。 5、護色。有些蔬菜去皮後暴露在空氣中會迅速發生褐變,去皮後必須立即投入0.1%檸檬酸液或1%- 2%食鹽水的酸鹽混合液中護色。 6、切分。根據原料種類和製品要求的不同將原料切片、切塊或切段。 7、預煮。大部分蔬菜原料,裝罐前均須經預煮處理;其目的主要是軟化組織,便於裝罐,排除原料組織中的空氣;破壞酶的活性,穩定色澤,改善風味和組織,脫除部分水分,保持開罐固形的穩定;殺滅部分附著於原料中的微生物。 8、分選裝罐。按質量要求進行分選,將不同色澤、大小態的蔬菜分開裝罐。每罐裝入的蔬菜量根據產品要求的開罐固形含量及原料品種、老嫩、預煮程度、殺菌後脫水率等因素進行調整,裝罐時湯汁一定要加滿,防止罐內頂隙度過大,引起氧化圈,或蔬菜露出液面變色。 9、排氣封口。注入湯汁後的罐頭,必須迅速加熱排氣或抽氣密封。加熱排氣者,應注意排氣時間和溫度,使罐頭中心度達80℃以上;熱傳導慢的品種,裝罐前復煮後越熱裝罐並加入沸水再排氣;排氣後立即密封;排氣過程要防止蒸汽冷凝水滴入罐內,採用抽氣密封或預封後排氣密封。真空封口時真空度應當符合要求。 10、殺菌冷卻。封口後的罐頭立即進入殺菌鍋殺菌,其具體殺菌條件因各品種而異。蔬菜類罐頭大部分屬低酸性或接近中性的食品,由於原料在土壤中被耐熱性芽孢菌污染的機會多,大部分用高溫殺菌。 罐頭殺菌後必須快速冷卻,防止繼續受熱影響內容物色、形、味,井嚴防嗜熱性芽孢苗的發育生長。一般反壓降溫5分鍾左右,冷卻至罐內中心溫度37℃為宜。 11、檢驗。按果蔬罐頭的質量標准及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要求等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