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線路怎麼辦
擬訂工藝路線是設計工藝規程最為關鍵的一步,需順序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選擇定位基準
定位基準包括粗基準和精基準。粗基準是指用未加工過的毛坯表面做基準。精基準是指用已加工過的表面做基準。
1、粗基準的選擇原則:
1)合理分配加工餘量的原則
a、應保證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夠的加工餘量:如外圓加工以軸線為基準;
b、以加工餘量小而均勻的重要表面為粗基準,以保證該表面加工餘量分布均勻、表面質量高;如床身加工,先加工床腿再加工導軌面;
2)保證零件加工表面相對於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則
一般應以非加工面做為粗基準,這樣可以保證不加工表面相對於加工表面具有較為精確的相對位置。當零件上有幾個不加工表面時,應選擇與加工面相對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
3)便於裝夾的原則:選表面光潔的平面做粗基準,以保證定位準確、夾緊可靠。
4)粗基準一般不得重復使用的原則: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準通常只允許使用一次,這是因為粗基準一般都很粗糙,重復使用同一粗基準所加工的兩組表面之間位置誤差會相當大,因此,粗基一般不得重復使用。
2、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
(1)各種加工方法的經濟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不同的加工方法如車、磨、刨、銑、鑽、鏜等,其用選各不相同,所能達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大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種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加工條件下所得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大不一樣,這是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將有各種因素對精度和粗糙度產生影響,如工人的技術水平、切削用量、刀具的刃磨質量、機床的調整質量等等。
某種加工方法的經濟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工作條件下(包括完好的機床設備、必要的工藝裝備、標準的工人技術等級、標準的耗用時間和生產費用)所能達到的加工精度。
(2)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的選擇
根據加工表面的技術要求,確定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這種方案必須在保證零件達到圖紙要求方面是穩定而可靠的,並在生產率和加工成本方面是最經濟合理的。
要考慮被加工材料的性質;
例如,淬火鋼用磨削的方法加工;而有色金屬則磨削困難,,一般採用金剛鏜或高速精密車削的方法進行精加工。
要考慮生產綱領,即考慮生產率和經濟性問題。如:大批大量生產應選用高效率的加工方法,採用專用設備。例如,平面和孔可用拉削加工,軸類零件可採用半自動液壓仿型車床加工,盤類或套類零件可用單能車床加工等。
應考慮本廠的現有設備和生產條件:即充分利用本廠現有設備和工藝裝備。
在選擇加工方法時,首先根據零件主要表面的技術要求和工廠具體條件,先選定它的最終工序方法,然後再逐一選定該表面各有關前導工序的加工方法。
3、機床設備與工藝裝備的選擇
1、所選機床設備的尺寸規格應與工件的形體尺寸相適應;
2、精度等級應與本工序加工要求相適應;
3、電機功率應與本工序加工所需功率相適應;
4、機床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應與工件生產類型相適應。
工藝裝備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生產效率和製造成本,應根據不同情況適當選擇:
1、在中小批生產條件下,應首先考慮選用通用工藝裝備(包括夾具、刀具、量具和輔具);
2、在大批大量生產中,可根據加工要求設計製造專用工藝裝備。
機床設備和工藝裝備的選擇不僅要考慮設備投資的當前效益,還要考慮產品改型及轉產的可能性,應使其具有足夠的柔性。
4、加工階段的劃分
1)根據零件的技術要求劃分加工階段。
分以下幾個階段:
粗加工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盡量切除大部分餘量,主要考慮生產率。
半精加工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准備,並完成次要表面的終加工(鑽孔、攻絲、銑鍵槽等)。
精加工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保證各主要表面達到圖紙要求,主要任務是保證加工質量。
光整加工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為了獲得高質量的主要表面和尺寸精度。
2)將零件的加工過程劃分為加工階段的主要目的是:
(1)保證零件加工質量(因為工件有內應力變形、熱變形和受力變形,精度、表面質量只能逐步提高,);
(2)有利於及早發現毛坯缺陷並得到及時處理;
(3)有利於合理利用機床設備。
(4)便於穿插熱處理工序:穿插熱處理工序必須將加工過程劃分成幾個階段,否則很難充分發揮熱處理的效果。
此外,將工件加工劃分為幾個階段,還有利於保護精加工過的表面少受磕碰損壞。
5、工序的劃分
在制定工藝過程中,為便於組織生產、安排計劃和均衡機床的負荷,常將工藝過程劃分為若干個工序。劃分工序時有兩個不同的原則:即工序的集中和工序的分散。
工序集中原則
按工序集中原則組織工藝過程,就是使每個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內容盡量多些,將許多工序組成一個集中工序。
最大限度的工序集中,就是在一個工序內完成工件所有表面的加工。採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按工序集中原則組織工藝過程,生產適應性反而好,轉產相對容易,雖然設備的一次性投資較高,但由於有足夠的柔性,仍然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
工序分散原則
按工序分散原則組織工藝過程,就是使每個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內容盡量少些。
最大限度的工序分散就是每個工序只包括一個簡單工步。:傳統的流水線、自動線生產基本是按工序分散原則組織工藝過程的,這種組織方式可以實現高生產率生產,但對產品改型的適應性較差,轉產比較困難。
6、工序順序的安排
1)機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則
1、先基準面後其它表面:先把基準面加工出來,再以基準面定位來加工其它表面,以保證加工質量。
2、先粗加工後精加工:即粗加工在前,精加工在後,粗精分開。
3、主要表面後次要表面:如主要表面是指裝配表面、工作表面,次要表面是指鍵糟、聯接用的光孔等。
4、先加工平面後加工孔:平面輪廓尺寸較大,平面定位安裝穩定,通常均以平面定位來加工孔。
2)熱處理工序及表面處理工序的安排:根據熱處理的目的,安排熱處理在加工過程中的位置。
1、退火:將鋼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隨後由爐中緩慢冷卻的一種熱處理工序。其作用是:消除內應力,提高強度和韌性,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應用:高碳鋼採用退火,以降低硬度;放在粗加工前,毛坯製造出來以後。
2、正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的一種熱處理工序。註:加熱到的一定的溫度,其與鋼的含C量有關,一般低於固相線200度左右。:其作用是: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使工件具有合適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應用:低碳鋼採用正火,以提高硬度。放在粗加工前,毛坯製造出來以後。
3、回火:將淬火後的鋼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置於空氣或水中冷卻的一種熱處理的方法。:其作用是:穩定組織、消除內應力、降低脆性。
4、調質處理(淬火後再高溫回火):其作用:是獲得細致均勻的組織,提高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應用:安排在粗加工後,半精加工前。常用於中碳鋼和合金鋼。
5、時效處理:其作用:是消除毛坯製造和機械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應用:一般安排在毛坯製造出來和粗加工後。常用於大而復雜的鑄件。
6、淬火:將鋼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冷卻介質中迅速冷卻,以獲得高硬度組織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其作用是:提高零件的硬度。應用:一般安排在磨削前。
7、滲碳處理: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可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前或之後進行。
8、為提高工件表面耐磨性、耐蝕性安排的熱處理工序以及以裝飾為目的而安排的熱處理工序,例如鍍鉻、鍍鋅、發蘭等,一般都安排在工藝過程最後階段進行。
3)檢驗工序的安排,為保證零件製造質量,防止產生廢品,需在下列場合安排檢驗工序:
1、粗加工全部結束之後;
2、送往外車間加工的前後;
3、工時較長和重要工序的前後;
4、最終加工之後。
除了安排幾何尺寸檢驗工序之外,有的零件還要安排探傷、密封、稱重、平衡等檢驗工序。
4)其它工序的安排
1、零件表層或內腔的毛刺對機器裝配質量影響甚大,切削加工之後,應安排去毛刺工序。
2、零件在進入裝配之前,一般都應安排清洗工序。工件內孔、箱體內腔易存留切屑,研磨、珩磨等光整加工工序之後,微小磨粒易附著在工件表面上,要注意清洗。
3、在用磁力夾緊工件的工序之後,要安排去磁工序,不讓帶有剩磁的工件進入裝配線。
⑵ CNC的加工路線是怎麼樣的
對點位控制的數控機床,只要求定位精度較高,定位過程盡可能的快,回而刀具相對答於工件的運動路線是無關緊要的,因此這類機床應按空程最短來安排走道路線。除此之外還要確定刀具軸向的運動尺寸,其大小主要由被加工零件的孔深來決定,但也應考慮一些輔助尺寸,如刀具的引入距離和超程量。對於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孔系加工,特別要注意孔的加工順序的安排,安排不當時,就有可能將坐標軸的反向間隙帶入,直接影響位置精度。如圖2-23所示,圖a為零件圖,在該零件上鏜六個尺寸相同的孔,有兩種加工路線。當按b圖所示的路線加工時,由於5、6孔與1、2、3、4孔定位方向相反,Y方向反向間隙會使定位誤差增加,而影響5、6孔與其他孔的位置精度。
⑶ 線路板加工廠,如遇到質量問題怎麼辦
看是什麼樣的問題.有些檢出後可補救的.如外層線路斷路可燒焊接上,如露CU的可重補綠油....如遇到不可補救的就只能重做或因廠能問題與客戶磋商
⑷ 偉宏雕刻機的加工軌跡怎麼會這樣加工線路圖不在視圖框里!!
加工路線圖可以點右鍵進行縮放移動
⑸ HL線切割畫完圖怎麼確定不了加工路線,還存不了檔,怎麼解決,
繼續找正規軟體資料加油學習,你們廠的模具材料是自己買還是客戶提供,平時會遇到材料不好用的難題嗎?這些我們可以幫忙解決,這是我們的專業。路過,順便說說
⑹ 線路板加工,客戶投訴怎麼處理
線路板廠的客戶投抄訴有專門襲的客訴人員處理的,只需轉給對應的處理人員即可。
處理投訴時的思路就是按照8D報告的要求,先應急處理,然後查根本原因,再提出改善措施並對改善措施的實際執行進行驗證,確實問題已經解決後形成8D報告發給客戶。投訴就處理完成了。
⑺ hl線切割的加工路線怎麼設定 一個工件上有好幾個地方要加工 可不能一刀走完 要分開切割
可以把需要切割的各個形孔畫出,各孔之間用過渡連線連接起來。選擇加工路徑,每切完一個型孔後,把鉬絲卸下來,使機床空著走到下一個型孔的切割位置,然後再接著穿絲切割。
⑻ 車床車削加工加工路線一般怎麼選擇
車削加工路線的確定原則是保證加工質量的前提下,走刀路線最短。回
(1)粗車時走刀路線可以答根據切削的位置進行改變,如粗車外圓時,可以採用減少徑向分層數的走刀方式,車端面時可以用減少軸向分層次數的方式;
(2)精車時,要以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的最終加工精度是最後一次加工後的精度,進刀及退刀的位置要考慮清楚,並且最後一次的加工要一次連續加工完成。
(3)換刀位置應在工件和夾具的外面,換刀時保證碰到其部件,並且換刀路線要短。
(4)退刀路線要依據所加工的位置而定,外圓表面的加工可以採用斜線退刀方式;切槽的加工可以採用徑-軸向的退刀方式;鏜孔的退刀可以採用軸-徑向退刀方式。
在加工中心上車螺紋時,要保證沿螺距方向的進給和機床主軸的旋轉保持嚴格的速比,所以加工時避免機床加速或減速切削。
⑼ 小齒輪的加工路線怎麼安排
知道磨齒的費用要有多高嗎? 只捨得用45鋼這種材料做的齒輪能要求有多高精度? 如果去磨齒肯定連本都收不回來。 查看原帖>>
⑽ 數控加工路線怎麼確定
在現代數控加工過程當中,合理的加工路線不僅可以保證加工工件的質量,同時還可以內提高加工的容效率,提高生產量。因此數控加工中心在選擇加工路線時,必須全面考慮工序的正確劃分及合理的順序安排,設計出零件最合理的最優的加工路線。
在確定加工路線時,要考慮的到工件的加工精度以及加工的效率,先進行粗加工,然後是半精加工再精加工工件;如果工件表面有孔,要先對面進行加工然後再加工孔;加工時要保證相同的設計基準,從而減小加工誤差;可以根據刀具來劃分加工的步驟;由於加工過程中可以改變裝夾定位,因此在一次裝夾中能加工的形位要全部加工完,避免重復。確定的加工路線要保證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達到要求,減少刀具的換刀數,減少重新裝夾的次數,程序段要簡化。除此之外,加工路線的確定還要考慮工件的加工餘量,以及機床的一些自然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