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米豆腐什麼加工
A. 要什麼米粉做貴州米豆腐
主料
大米1公斤
石灰50g
方法/步驟
1
選料。原料主要是大米和石灰。大米以早、中、晚稻秈型為好內,碎米也行容,但粳稻、糯稻米不行,
因為粘性太重,不易製作。石灰以新石灰為好。
2
浸泡。浸泡前除去米中的雜物,淘洗干凈,然後放入盛器中加水至淹米3.5厘米為宜。1公斤米放50
克粉狀石灰。石灰要先調成溶漿,加入淹水的米中,然後攪拌均勻。浸泡3——4小時,使米變成淺黃色,
口感帶苦味後,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為止。
3
.磨漿。磨漿的水和米的比例為一比二。
4
煮漿。在洗凈油污的鐵鍋里放入適量的水(1公斤米放2公斤水),然後倒入磨好的米漿。煮漿時邊
煮邊攪,開始用大火煮,至半熟時用小火,邊燒邊攪,煮熟為止,約需15分鍾。
5
成型。煮熟的米漿變成糊狀,趁熱裝入預先准備好的盛器內。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來選定,
一般以3-10厘米為宜。盛器內要鋪薄布,裝時要厚薄均勻。待冷卻後即可。
B. 貴州米豆腐怎麼做
用大米製作豆腐,每公斤大米可製作豆腐6——7公斤,價值成倍增加,而且別有一番風味。其製作方法如下:
1、選料。原料主要是大米和石灰。大米以早、中、晚稻秈型為好,碎米也行,但粳稻、糯稻米不行,因為粘性太重,不易製作。石灰以新石灰為好。
2、浸泡。浸泡前除去米中的雜物,淘洗干凈,然後放入盛器中加水至淹米3.5厘米為宜。1公斤米放50克粉狀石灰。石灰要先調成溶漿,加入淹水的米中,然後攪拌均勻。浸泡3——4小時,使米變成淺黃色,口感帶苦味後,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為止。
3、磨漿。磨漿的水和米的比例為1比2。
4、煮漿。在洗凈油污的鐵鍋里放入適量的水(1公斤米放2公斤水),然後倒入磨好的米漿。煮漿時邊煮邊攪,開始用大火煮,至半熟時用小火,邊燒邊攪,煮熟為止,約需15分鍾。
5、成型。煮熟的米漿變成糊狀,趁熱裝入預先准備好的盛器內。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來選定,一般以3.5厘米為宜。盛器內要鋪薄布,裝時要厚薄均勻,待冷卻後用刀劃成豆腐塊即可。
大米豆腐一般第一天晚上製作,第二天早晨上市出售。如當天售不完,可存放在通風處,下次煮漿時再一同煮。出售不完的米豆腐,存放不能用水泡,以免失去光澤。
C. 貴州米豆腐的技術做法 怎麼做米豆腐 辣椒醬怎麼做
方法/步驟
1
選料。原料主要是大米和石灰。大米以早、中、晚稻秈型為好,碎米也行內,但粳稻、糯容稻米不行,
因為粘性太重,不易製作。石灰以新石灰為好。
2
浸泡。浸泡前除去米中的雜物,淘洗干凈,然後放入盛器中加水至淹米3.5厘米為宜。1公斤米放50
克粉狀石灰。石灰要先調成溶漿,加入淹水的米中,然後攪拌均勻。浸泡3——4小時,使米變成淺黃色,
口感帶苦味後,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為止。
3
.磨漿。磨漿的水和米的比例為一比二。
4
煮漿。在洗凈油污的鐵鍋里放入適量的水(1公斤米放2公斤水),然後倒入磨好的米漿。煮漿時邊
煮邊攪,開始用大火煮,至半熟時用小火,邊燒邊攪,煮熟為止,約需15分鍾。
5
成型。煮熟的米漿變成糊狀,趁熱裝入預先准備好的盛器內。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來選定,
一般以3-10厘米為宜。盛器內要鋪薄布,裝時要厚薄均勻。待冷卻後即可。
D. 貴州米豆腐的做法和配方
准備材料:米豆腐一塊、青菜葉適量、剁椒適量、鹽適量、油適量
製作步驟:回
1、米豆腐答一塊,切成正方形的小塊
E. 貴州米豆腐怎麼做
用的是一種以前的米,不是雜交水稻,我們那裡叫做「貴槽」,不知道字是不是這樣寫,這種米內產量不容高,做飯不好吃,先把米磨成粉,然後用大鍋熬,像煮米糊一樣,等熬到黏稠的時候,要加入一點石灰水(也許是石膏水),攪拌均勻,然後晾著,等到米豆腐自己成型,就可以啦!
吃法就是將米豆腐切成小塊的,然後拌點酸辣椒,放點米醋;也可以煮好湯後,放入米豆腐去煮著吃,吃法很多的!
F. 貴州做的米豆腐(也就是米涼粉)是用什麼米做成的
做「米豆腐」的最好材料是隔年的「老米」。
G. 去哪學習貴州米豆腐的製作技術 怎麼做
貴州米豆腐屬於貴來州菜,其主要源特點是和辣椒有不解之緣,其製作要用辣椒調味,此外貴州米豆腐還有貴州菜的另一特點酸,酸湯在夏天可以消暑,提神,此外貴州米豆腐另一特色是講究蘸料的製作,辣椒、蒜泥、姜等等配料製作而成。貴州米豆腐比起一般的豆腐,口感滑,味道香,冷熱都可吃。貴州米豆腐對於心腦血管也有好處,它可以排毒,軟化血管,保持體內酸鹼平衡。
學做貴州米豆腐學擇專業小吃機構河北育英小吃培訓中心。
河北育英小吃培訓中心教做:貴州米豆腐、豉香豆乾、雞汁豆腐、火腿豆皮卷、麻辣豆腐乾、奧爾良烤豆乾、老豆腐、豆腐腦、素雞豆腐、雞蛋豆皮卷、千層豆皮卷、蔥香豆皮卷、麻辣香乾串、鮮肉豆皮卷、香薰豆腐條、油炸臭豆腐、鮮豆漿等等小吃
河北育英小吃培訓中心教學方法及簡單介紹:。河北育英小吃培訓中心正規國辦學校、隸屬河北省婦聯創辦、省先進單位,成立於1998年,十幾年來誠信育人,規范辦學,有高級技師授課,超前的技術,一流的口味,是你成功創業的好去向。歡迎想學技術的學員來參觀學習。(雪
H. 貴州米豆腐怎麼做 原料需要什麼 製作步驟
一、製作設備及工具:磨漿機(或石磨),煮鍋,篩子(鐵皮篩或竹篩),水缸,盆,勺等。
二、原料與配方:大米5公斤,生石灰100克。
三、工藝流程:原料→浸泡→磨漿→熬煮→過濾冷卻成型。
四、製作要點
1.備料:①用普通秈米即可。要求米質新鮮、無雜質。不能用糯大米,因其黏性大,不易製作。②石灰。要用新鮮生石灰,用量據原料數量而定,不宜過多或過少。石灰過多鹼性過重,製作出來的米豆腐澀口味重;石灰過少鹼性過弱,製作出來的米豆腐味淡。
2.浸泡:將備好的米在水桶中浸泡10小時~12小時。
3.磨漿:把浸泡好的米用磨漿機(或磨子)磨成米漿。漿液濃度一般以漿水能從磨漿機上流下來為宜。
4.熬煮:將米漿倒入先燒燙的溫水鐵鍋內,再摻入已溶解好的石灰液。要注意4點①熬煮水量要適當,一次性不宜加水過多。要視漿糊熬煮的軟硬程度確定添加水量(溫水),否則漿糊過稀,米豆腐不易成顆粒狀。如果漿糊過硬,會造成米豆腐不夠鮮嫩。②水溫不宜過燙。過燙米漿易起團子,不易煮熟。③要勤攪拌,以免煮焦。④要煮熟。將米漿熬煮至全部熟透不黏口時即可出鍋,否則米豆腐易糊,不夠軟滑。
5.成型:米豆腐按其形狀可分為蝦子型和方塊型兩類。蝦子型米豆腐是將煮熟的漿糊趁熱用篩子過濾到有水的水缸里迅速冷卻成蝦狀米豆腐,再用冷水漂洗一二次即可。方塊型米豆腐是將煮熟的漿糊趁熱倒入盆里,讓其自然冷卻後凝固,再把米豆腐用刀劃成若干方型塊。
I. 做米豆腐用什麼米
一、貴州米豆腐
米豆腐是貴州著名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大火熬制,做成「豆腐」。吃時切片放入盤內,再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放於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薑汁、蒜水等調料對成汁,澆淋於米豆腐上即可。 貴州菜又稱黔菜,由貴陽菜、黔北菜和少數民族菜等組成。大約在明代初期,貴州菜已經趨於成熟,許多貴州菜都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大家所熟悉的宮保雞丁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貴州名菜,它是清代咸豐年間,貴州平遠人丁保楨的家廚所創,以旺火油爆雞球加辣而食,如今已達到膾炙人口的境地。 辣香是貴州菜的主要特點,著名菜點大多與辣椒密切相關,如宮保雞丁、各類火鍋、腸旺面等,都需要用辣椒來調味,黔菜帶辣味的菜餚更是口感各異,又分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蒜辣等幾大系列,有的辣而酸、有的辣而香、有的辣得令人張口咋舌、大汗淋漓。 貴州菜餚突出酸。貴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民謠。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口舌生津、開胃消食,夏天食用更可解暑。酸湯則有爽口提神、殺菌消毒、去油膩化脂肪、健脾防結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為蘿卜、白菜、捲心菜等。酸湯的製作又分菜類酸、魚類酸、肉類酸、米類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發酵而成。 貴州菜餚講究蘸水。蘸水的調料主要是辣椒、蒜泥、薑末、蔥花、香菜、花椒等酌情添減。因辣椒的製法不同,蘸水又可以分為數種:糍粑辣椒蘸水——辣香濃厚;糊辣椒蘸水——干香濃郁;青椒西紅柿蘸水——清香爽口……還有更講究的,或在蘸水中加入油炸過的黃豆、花生;或調上腐乳撒上點脆臊、肉末;或拌上點折耳根、茴香、薄荷、苦蒜……又別具一番風味了。 在貴州省的江口縣北門巷內能夠找到正宗的米豆腐。
二、郴州米豆腐
米豆腐是湖南郴州的一種特色食品,和粉、面一樣被當作一種副食,也可以作為一種小吃但常常不當作菜。在郴州安仁縣更是隨處可見且人人會做。其製作工藝並不復雜(方法如下):
1、選料
原料主要是大米和石灰。大米以早、中、晚稻秈型為好,碎米也行,但粳稻、糯稻米不行,因為粘性太重,不易製作。石灰以新石灰為好。
2、浸泡
浸泡前除去米中的雜物,淘洗干凈,然後放入盛器中加水至淹米3.5厘米為宜。1公斤米放50克粉狀石灰。石灰要先調成溶漿,加入淹水的米中,然後攪拌均勻。浸泡3——4小時,使米變成淺黃色,口感帶苦味後,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為止。
3、磨漿
磨漿的水和米的比例為1比2。
4、煮漿
在洗凈油污的鐵鍋里放入適量的水(1公斤米放2公斤水),然後倒入磨好的米漿。煮漿時邊煮邊攪,開始用大火煮,至半熟時用小火,邊燒邊攪,煮熟為止,約需15分鍾。
5、成型
煮熟的米漿變成糊狀,趁熱裝入預先准備好的盛器內。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來選定,一般以3-10厘米為宜。盛器內要鋪薄布,裝時要厚薄均勻。待冷卻後即可。 其實米豆腐目前很多地方都有,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其食用方式,貴州常常把它當作一種菜來做,在電影《芙蓉鎮》里也看到過米豆腐,它又是另一種方式,湖南郴州的食用方式卻也不一樣: 1、把冷卻好的米豆腐用刀或網狀工具(專門用來切米豆腐的一種自製工具,把橫豎等分的細線織成網狀固定在木框架上而成)切成長寬高各1厘米左右的粒狀,放入置有清水的盆中,這樣它不易碎散。 2、配湯。在碗中放入鹽、味精、油、香油、豆豉油、辣椒粉、胡椒粉,用煮沸的水拌成湯,水不要太多,半碗就可。 3、把米豆腐放入燙水中加熱,2分鍾即可撈出,放入配湯中,再在米豆腐中加少量的蔥,使其香味更濃。 4、最後把製作好的配菜放入米豆腐之上,如:木耳肉絲、青椒瘦肉等。吃的時候用勺稍拌一下,其味更勻、色更佳。 這樣就製作完成了,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三、達州米豆腐
上面郴州米豆腐的原理同四川達州米豆腐有類似處。達州米豆腐,將大鹼或者柴灰(就是木柴燒掉後的灰,必須含鹼性,如黃荊棍、柏樹等)泡在水裡(可用一個小桶盛),然後將米裝進一個比較透水的口袋,再將口袋放在水裡。如果是鹼的話,泡一天時間足以;如果用柴灰的話,需兩天左右。當然柴灰的泡的做出來要香一些。也有技術好的用鹼做出來和柴灰做的沒有多大差別。 泡好後,就需要磨了,需要磨細,即漿糊。魔好後,就需要放在鍋里攪了,這個過程是需要有火的,開始的火葯猛一點,到後來,漿糊開始乾的時候,火候就要小一些了。熟透了之後,就開始和了,可以合成橢圓體,也可以合成像湯圓一樣,但要比湯圓大。和好之後,就開始蒸了。先往鍋里倒進幾大瓢水(防止蒸的過程中,鍋里的水幹了,把鍋燒壞)鍋里要墊上一塊蒸笆,在上面鋪上稻草,再在稻草上面鋪上一塊濕布,最後就是把和好的米豆腐放在上面,擺放時,要注意間距。然後就是猛火蒸了,上汽之後,再蒸半個小時,基本上就好了,可以用筷子戳一下,看看是否熟透。 在蒸的過程中,可以調好佐料。一般是用油辣子。用一個碗盛上辣椒面,在鍋里燒適量的油,燒好之後,將油舀進盛辣椒面的碗里(油舀能夠把辣椒面潤濕)。接下來就是調佐料了,另外用一個碗,將剛才的油辣子舀一些到這個碗里,另外可以在這個碗里放入花椒面或者其它佐料(注意適量)。再用適量的開水沖。 蒸好之後,當然就是吃了。將鍋蓋揭開,讓整蒸汽散一下之後,可取出食用了。再配上剛才做好的油辣子,那是絕對的美味啊! 不好意思,沒有找到圖片,以後補上。
四、沅陵米豆腐
沅陵傳統特產米豆腐米豆腐是沅陵的傳統特產,堪稱家常美食,長期以來深受人們喜愛。既可作為家常菜餚,又可以上市出售。其製作加工技術主要有選料、浸泡、磨漿煮漿等工序。 米豆腐以大米和石灰為原料。糯米、粳米因粘性大,不宜製作米豆腐。石灰則選擇生石灰或新鮮熟石灰為宜。 選好料以後,先將米淘洗干凈,然後裝入容器內和一定比例的石灰浸泡。一般浸泡3~4小時,當米粒呈淺黃色,用口嘗半粒略具苦澀味時取出,用清水沖洗潔凈,瀝干待磨。 磨漿。按大米與水1∶2的比例加水細磨,若讓米豆腐略帶黃綠色,可在磨漿時加入少許綠葉汁。 煮漿。米漿磨成後,即進行煮漿。煮漿時根據米漿的稀濃情況再加適量水,要用干凈鐵鍋煮。開始以小火煮,並充分攪拌,以防止燒鍋或成團,半熟後改大火煮至熟即可。 成形。米漿煮熟後,趁熱裝入預先准備好的盛器(蒸格),下面盛一噴涼水,將米漿進行擠壓,使之從蒸格中擠出,成大蝌蚪形狀即成。 吃時舀入碗中,再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放於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薑汁、蒜水等調料對成汁,澆淋於米豆腐上,吃起來口感清新舒爽,分外好吃
謝謝,望採納
J. 貴州米豆腐怎麼做
用的是一種以前的米,不是雜交水稻,我們那裡叫做「貴槽」,不知道字是不是這專樣寫,這種米產量屬不高,做飯不好吃,先把米磨成粉,然後用大鍋熬,像煮米糊一樣,等熬到黏稠的時候,要加入一點石灰水(也許是石膏水),攪拌均勻,然後晾著,等到米豆腐自己成型,就可以啦!
吃法就是將米豆腐切成小塊的,然後拌點酸辣椒,放點米醋;也可以煮好湯後,放入米豆腐去煮著吃,吃法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