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怎麼加工
『壹』 蛇皮怎麼加工
這個在這里說不明白的,請您最好咨詢專業人士。
以免被誤導。
『貳』 動物皮毛加工過程是如何軟化的
上板後的干皮處理方法:
首先,把皮張放在裝有半池水的水槽中,再加上適量的鹽、保毛劑和回鮮劑,浸泡24小時後,從水槽中撈出濕皮開始驗毛,看皮張有沒有掉毛的地方,如臍、脊、前後腿、尾、頭等部位。檢驗完後,把沒有出現掉毛的皮板內外翻轉,然後看一看皮板是否有破損的地方。用纏板機把皮板上所攜帶的油漬、干肉全部刮凈。處理完後,再把皮張轉移到削勻機上,把皮張的頭、前後腿、尾用削勻機削薄、處理干凈;然後再把整理好的皮張放到換好清水的水槽中,加上酸中和一下,再放甲醛,使皮張由生變熟;最後用增藍劑、漂白劑把皮張進行再加工,等到程序做完,再看水槽中的皮板是否達到成熟的程度,然後用甩干機把水槽中的皮張甩干後就成半成品了。
濕皮的處理:
扒下活獸的皮後用刮刀把油去凈,然後送到鏟房進行削勻處理。在處理過程中要把尾巴挑開,頭部、前後腿都清理干凈後,就可以送到加工槽了。
利用干皮製作獸類標本
技術分類:加工技術 > 特種養殖 > 其它
作者:趙雨雲 發布時間:2006年6月6日 10:29:10 閱讀次數:193 次
利用干皮製作獸類標本,是一項創新工藝製作方法,它解決了長期以來干皮不能製作獸類標本的制約。利用干皮製作的獸類標本,既可以用於生物學教學,也可以作為藝術品觀賞。 1 用具及葯品 1.1 用具 獸類干皮、部分骨骼、解剖刀、鑷子、剪刀、鋼絲鉗、銼刀、榔頭、鋸、釘子、鉛絲、溫度計、棉花、飲料瓶、木材、針、線等。獸類干皮、骨骼來源於購買或獸類死亡後不能立刻製作姿態標本而製作成的干皮。鉛絲用於製作動物標本支架。棉花作標本體內填充物。飲料瓶用來製作動物的義跟。木材用來製作台板和雕刻獸類骨骼。針線用於縫合標本解剖口時用。 1.2 葯品 滑石粉、清漆、膠粘劑、砒霜、明礬、樟腦、苯酚、肥皂、氯化鈉、碳酸鈉和顏料等。滑石粉與清漆混合,可用於修補獸毛皮上的破洞及嘴唇加長和修飾。膠粘劑用於粘貼獸毛。砒霜即三氧化二砷為白色無嗅無味粉末,劇毒,有防腐功能。明礬即硫酸鋁鉀,具有防腐作用,用於皮革鞣製。樟腦具有防止蟲蛀標本的作用。苯酚(也稱石炭酸)、來蘇水,有消毒防腐作用,可防止殘留肌肉變質。 1.3 砒霜防腐粉的配製 砒霜、明礬、樟腦均研成粉末,按2∶7∶1混勻即可使用。 1.4 脫脂液的配製 將100g肥皂切成小薄片,投入400g沸水中煮,肥皂溶解後加入碳酸鈉30g,溶解後冷卻待用。 1.5 鞣液的配製 明礬、食鹽和水按5∶3∶100的比例配製,方法是先將明礬溶於水中,然後加食鹽,攪拌均勻。 2 干皮鞣製 2.1 干皮放入冷水中泡軟 水溫控制在12~18℃,溫度過高則獸皮脫毛,有條件的可放在空調室內,溫度控制在15℃左右。 2.2 刮獸皮肉面 肉皮厚處要適當削薄些,颳去殘肉與脂肪;但要適當,不能太薄,不要刮破獸皮。 2.3 脫脂去腥味 將配製好的脫脂液冷卻,再放入大浴盆,加入10倍水(水溫18℃),將獸皮浸入,間隔半小時翻1次,約7小時後取出獸皮,用自來水沖洗干凈,瀝於水分。 2.4 鞣製 採用明礬鞣製法,將脫脂後的獸皮浸入裝有鞣液的浴盆中,每天早、晚各翻動1次,並輕揉獸皮,每次約半小時,浸泡8天左右即可。 3 防腐 把毛皮下的脂肪去凈後,在獸類骨骼及毛皮內塗上1層防腐葯品。要注意不能使防腐葯侵入人體傷口或誤入口內,以防中毒,塗葯後要立即將手洗干凈。 3.1 獸皮防腐 將獸皮兩面擦乾,在毛皮內肉面塗上砒霜防腐粉。 3.2 獸骨防腐 用長鑷子夾脫脂棉,將石碳酸塗在獸骨外及骨內腔各處。 4 假體製作 根據標本大小選用一定尺碼的木板製作成標本台板,用油漆或外包綠色金絲絨布裝飾板面。選用適當大小的木材製作獸類的骨骼。製作頭顱骨時用軟雜木料根據顱骨外形、大小雕制。下頜骨另做,按張口的適度連接於顱骨底下面。牙用樹脂膠翻模製成,裝於上、下頜骨上。製作頸椎骨時兩端用鋼鋸鋸成斜面(有利於製成的標本獸頭部前傾),上端用道釘或鉛絲連接顱骨,根據獸類自然形態向前傾斜。用木板和鉛絲根據獸類軀干、四肢和獸尾的外形製作假體其餘部分,四肢下端鉛絲應長於外形足底15cm以上,便於將標本固定在標本台板上,標本即成站立姿態,安裝時應注意獸類自然動態姿勢。用棉花包在假體表面,利於假體裝入皮內後更好地與毛皮結合,並能防止裝填包皮時某些硬處損傷毛皮,使標本有彈性感。 5 義眼製作 查閱相關資料,仔細觀察獸類眼睛的形態特徵,做好製作獸類義眼的准備。用五色、透明的飲料瓶,選向外稍凸的球形部位,用剪刀剪成兩個橢圓形,比獸類眼睛略大。先用黑色水彩顏料塗一個圓圈表示獸類瞳孔,晾乾後用白顏料塗其餘部分,表示眼虹彩,晾乾後,兩面塗上清漆則長期保存顏料不會脫落,且眼神逼真,宛若活物。 6 縫合、整理與修飾 將義眼和假體裝入獸皮內,使獸皮包被整個假體。用針線縫合解剖切口,根據獸類外形,用棉花填充其餘空間,邊縫合邊填塞棉花,保持獸類原來的自然形態。縫合完畢後將標本固定於標本台板上。若有脫毛露出皮肉或表面能看到破洞及縫合損傷導致的毛不均勻,可先用滑石粉與清漆混合物修補破洞,然後在毛稠密處取些毛色相同的毛,用膠粘劑粘貼於損傷或少毛處。根據獸類自然皮色,用顏料塗飾相關裸露部位,例如口唇,使之具有生命活性的真實感,再在顏料上塗清漆,以保顏料不脫落。經數十天風干後,獸皮縮短,口唇部位會露出齒骨,可用滑石粉與清漆混合物加長口唇,同時塗上口唇肉色的顏料和清漆,然後整理皮毛,可用梳子根據獸毛的自然走向進行理順。到此,形態逼真的獸類標本就製作成功了。
『叄』 人皮能不能做皮包做出來的質量怎麼樣
西藏農奴主,曾用人皮製鼓,質量很好。只是這種殘忍罪惡的事情不應該再發生了。
『肆』 原料皮怎麼加工
從現代知來識庫里我源們知道,原料皮即生皮的組織結構可以分為3層:表皮、真皮和結締組織。它們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和脂肪。
在加工中,表皮很薄,不能成革,故要將其除去。結締組織是動物皮與身體之間的一種疏鬆組織,包括人們熟悉的皮下脂肪等。
這部分對於皮革也是有害無用的,在加工中也應除去。皮革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真皮,鞣製加工的主要對象就是該真皮層。
真皮又可以分為兩層。上層是皮革的表面層,呈粒狀的結構,它是衡量皮革質量的重要指標;下層是網狀的纖維層,革製品的物理強度主要取決於它。
『伍』 新鮮的鹿皮怎麼加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皮革加工的方法也越來越先進,並且不斷發展。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淹制毛皮的方法十分科學,值得借鑒。
部分人是把剛剝下來的鮮鹿皮放在轉鼓裡,按比例加鹽,加水、加防腐、轉動、靜止,二十四小時以後撈出存放,可以保持三年不變質。但是,最實際的方法還是利用現有的簡便條件,使皮革製造業更上一層樓。注意:剝下來的鹿皮如不及時勻灑足量細鹽淹透,會捂爛掉毛,想做帶毛皮墊終成泡影。去毛的皮子在鞣製中變成碎塊隨水漂走,殘存部分名日「腐爛板」毫無價值。捲起、折疊一揉脆響的干皮由於真皮層已被嚴重損傷,經過鞣製也是殘次品,小斑痕、大皺紋,用做服裝失去美感。即或挑選小塊剪裁,浪費太多,實堪惋嘆。
腌制須知:
要想淹制盡善盡美,首先必須有個合適的比例,一般來說,一張梅花公鹿皮,需在肉里上勻灑細鹽五六斤左右。一張大馬鹿皮以同樣方法灑細鹽十斤左右。總之,鹽量多少根據皮張大小有所區別。鄭重叮囑:千萬不要用大粒鹽,因它會硌傷真皮層。
腌制方法:
如果想做毛皮必須製成「鹽淹板」淹制方法如下,例如一張梅花鹿公鹿皮(必須是剛剝下來的停放不能超過10分鍾)用十斤細鹽,灑在肉里上,再把皮毛朝外疊起,把鹽包在裡面,然後放進大桶或缸中,接著加水沒過皮面,同時加點防腐劑更好。每日勤攪動,讓鹽溶化,毛皮吃透,這樣才能保持不掉毛。一周以後撈出或不撈出都行。此法與淹鹹菜的方法類似。
鹿皮淹制要求:
場地要通風良好、不漏雨、不潮濕、皮子擺放離地面半米左右,如若壘起水泥池更好,要防止蟲嗑鼠咬。
淹完要求擺放整齊,以臀部皮邊對齊,毛朝下,肉朝上。夏天,可在一兩月中搗一次垛,換一個地方。冬天則不必搗垛。
『陸』 牛皮怎麼加工
牛皮加工技術:
一、消毒與浸泡。消毒液的配製:每100公斤水中加入50克壓砷酸鈉,攪勻即成。將鮮牛皮泡進消毒液中1-2分鍾防蟲消毒。如牛皮已經曬干硬,先用清水浸泡1-2天,在防蟲消毒。
二、刮肉刮毛。備好兩個水泥池,其中一個是石灰水池,一個是硫化池。石灰池中放進25公斤石灰和硫化鈉1.5公斤攪勻,調至漿糊狀的料液。將已消毒的濕皮從中間對等割成兩塊,放進石灰池裡浸一晝夜,取出用刮毛刀刮掉牛皮毛。池裡的石灰、硫化鈉溶液可連續使用,直至牛皮毛颳去為止。硫化銨水池,每張牛皮用硫化銨0.15公斤,清水適量,將刮毛的牛皮放進池中踩踏,以脫掉石灰水。然後將牛皮釘在寬0.5米,長0.7米的木版上,用刀颳去牛皮上的殘肉,再用清水洗干凈。
三、葯水處理。葯水由重鉻酸鈉0.5公斤、濃硫酸500毫升,水20公斤、白糖2公斤組成。配製方法:將濃硫酸邊倒邊攪拌緩緩注入水中,再加入重鉻酸鈉,撒入白糖。將配成的葯水分成兩份,每份加清水4-5公斤稀釋,先將一部分倒進葯水缸里攪拌10分鍾後,再將餘下的葯水倒在缸中攪勻,浸泡皮料,經處理的皮面不在皺紋。
四、過熱水。從葯水缸取出牛皮,放進有適量軟皮油的40-50℃的熱水中,人工踩即成。加工出的牛皮可達國家收購標准。即濕皮淺藍色柔軟,毛孔清楚,豐滿有彈性,白皮無鉻斑,染色皮不脫色。
『柒』 牛皮怎麼加工的
皮革生產工序:削磨,分層,水洗,中和,染色,加脂,壓整,乾燥,振盪,塗飾,打光,壓平,壓花,。
.皮革生產各工序介紹:主要成分為水場和干場。
(1) 水場:自然與水脫離不了關系,製造場所也到處是水。
A. 生皮從動物身上取下後要用鹽腌防腐,再有貨櫃車運至皮革廠。
B. 削邊整理----分類—然後浸水(使生皮因加鹽防腐而喪失的水分還原。方法:讓生皮在水槽中劃動,讓其充分吸水)
C. 削肉,經過削肉機上的滾刀,除去生皮上殘余肉類。
D. 除毛—利用強性硫酸鈉和鹼石灰,以消除毛發,化解皮面上色角質層,並除去一些可溶性蛋白質。
E. 脫灰—除去除毛時殘留在皮里的鹼性石灰。
F. 酵解—除去一切不需要的非皮質纖維。
G. 浸酸—以降低皮身的PH值,只有酸性皮身才能吸收蹂革劑(鉻鹽)
H. 鉻鞣—皮身在鉻鹽等鞣革劑中浸泡,轉鼓中運轉4—6小時。
I. 擠水,削皮—擠出皮在生產中吸收的水分,後削皮(即皮革分層:由麵皮切開而剩下的部分叫二層皮或榔皮。二層皮可生產反毛榔皮和仿似麵皮的壓花榔皮)
J. 染色和加脂:染色是生產苯染皮的必經過程,即皮身在染料劑中浸泡劃動。
加脂:不同的油脂和油脂量的多少來決定皮革軟硬程度。
K. 張皮,乾燥—用夾子將皮料崩開,拉開,晾乾或用真空乾燥(此時的半成品皮可直接生產反毛榔皮和絨麵皮)
(2) 干場部分(塗飾):此階段的皮身基本不含多少水份。
A. 回濕:經過乾燥的皮身會變得較硬,噴少許水回濕。
B. 摔軟或打軟:1,用軟鼓(同洗衣機甩干原理)將皮料摔軟
2,用機器上下拍打將皮料打軟。
C. 磨皮:磨去皮表面的斑痕,傷疤。
D. 表面塗飾,壓花:皮表面噴塗料或印花紋以達到客戶所要求的色澤,手感及軟硬度。
E. 成品皮革須通過各項測試1脫色程度,2抗拉力強度,3抗撕裂強度,4耐高溫,5耐寒,6耐曲折等。
脫色程度的測試:白布裹上固定重量的法碼,壓在皮表面用機器做來回往復勻速運動,規定往復次數來看白布被污染程度。
皮革的脫色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不脫色之皮料。因此皮革脫色程度是指規定重量和規定往復次數下白布被污染的顏色深淺度和皮革工業所定標准脫色度色卡相對比。如白布被污染的顏色和標准色卡相比偏淺或相同則為合格。
『捌』 怎麼加工動物的皮子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硝皮子」,很早的時候人們用草灰泡水後,把曬乾的皮子「燒」熟,這再把皮子陰干後皮子就軟了,毛在皮子上也就比較結實了。
當然現在工廠里批量生產的工藝和這也大同小異。
以兔子皮為例:
兔皮甲醛手工鞣製方法
1、材料、葯品和用具
1.1鮮或乾的獺兔生皮或肉兔生皮。
1.2葯品:工業用甲醛(福爾馬林)、硫酸、食鹽、餐洗精、芒硝(元明粉)、碳酸鈉(白鹼)、洗衣粉、滲透劑JFC、軟皮白油或合成加脂劑、甲酸、硫酸銨、硫代硫酸鈉。
1.3用具:溫度計、酸鹼試紙、刮刀、半圓形木、瓦缸、玻璃量筒、量杯、燒杯、粗天秤等。
2、方法以步驟
2.1生皮分批和稱量:將生皮按厚薄、面積大小、鮮或干生皮及乾燥程度、保存時間等進行分批,盡量把性質相似的生皮組成一個生產批次,手工操作以20—30張一批為宜,並稱重,生皮重量作為用水量的依據。
2.2浸水:目的使皮板中水分接近鮮皮狀態,改善其軟度,加水量以乾重的20倍或鮮皮的10倍,水溫為常溫以不低於20度為宜,每公斤水加餐洗精3毫升、JFC0.5毫升。
浸水時間24—36小時,在浸水過程中要間歇地翻動毛皮,並防止皮板露出水面。
2.3脫脂:目的是除去毛皮上的污物、血跡及油脂等,用水量同上,水溫35—40度,水中加適量餐洗精或洗衣粉浸泡,搓洗1—2小時。
2.4復浸:目的是使皮板進一步回鮮,皮纖維鬆散便於揭里去肉,加水量同上,每公斤水加濃硫酸1毫升,硫代硫酸鈉1克。
復浸時間2—5小時,以皮板腫亮、柔軟為度,復浸過程中亦要經常攪拌、翻動。
2.5揭里去肉:復浸後要用碳酸鈉溶液中和,把PH值調至7.5左右並維持2小時以上,再進行揭里去肉,方法是從尾部開始,向頭部方向揭,用鈍刀或鏟刀剖鏟,也可用手撕,但要防止揭破皮板。
2.6浸酸:目的是使皮板纖維組織軟化膨脹、為鞣製工序作準備,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水溫35度左右。每公斤水加食鹽50克、芒硝50克、濃硫酸3毫升、甲酸1毫升、JFC0.5毫升。
浸酸時間24小時左右,也可適當延長並經常翻動皮張,浸酸效果檢查是將毛皮對折、板皮向外,在對折處用手擠壓,若形成白色壓痕、皮張很軟即可,再將皮撈起擠水,待基本不滴水後即可放入鞣液中鞣製。
2.7鞣製:目的是使皮板纖維鬆散穩定,並使毛與真皮結合更加牢固。鞣液配製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每公斤水中加入甲醛8—10毫升、食鹽40克、芒硝40克。水溫最好保持在35—37度。將浸酸後的皮投入並攪拌半小時後,用碳酸鈉慢慢分3—4次將鞣液的PH值調至8—8.5。鞣製時間不得少於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