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怎麼加工
1. 請問剛挖出來的地黃,怎麼才能做成生地黃謝謝
生地黃和熟地黃都黑的,鮮地黃挖出來樣子跟胡蘿卜差不多,整個的需要烘焙八成干,切成片的話曬干就行了,幹了就成了黑黑的了。熟地黃需要再加酒伴蒸。
2. 生地和熟地怎樣加工地黃
在栽培當年10~11月上旬地黃停止生長後即可收獲。挖出塊根,除凈泥土內即為鮮地黃,每667米2可收容鮮地黃1000千克左右,高產的可達3000~4000千克。
將鮮地黃放在火炕的蓖子上慢慢烘焙,至內部逐漸乾燥、顏色變黑、全身柔軟、外皮變硬時即可取出,堆放1~2天,使其回潮後,再焙至干即為生地。烘焙火候要均勻,火太大會起泡,中途滅火或焙溫太低,內部汁液流出,都會影響質量。生地黃加黃酒50%,使酒沒過生地黃,於罐內或其他容器內封嚴,放入水浴鍋內加熱燉至酒被吸盡,取出曬至外皮稍干即為熟地。
3. 乾地黃的制備方法
[商品規格]商品地黃由於加工方法不同分生地、熟地。熟地均為統貨。干生地按專每千克的支數多少分為五等。屬一等:每千克16支以內。二等:每千克32支以內。三等:每千克60支以內。四等:每千克100支以內。五等:每千克100支以外,最小直徑1cm以上。
出口生地以每千克的支數分以下等級:8支、16支、32支、50支、小生地和生地節。麻袋包裝,每件凈重25kg。 甘苦,涼。
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苦,無毒。 入心、肝、腎經。
①李杲:入手、足少陰,手、足厥陰。
②《湯液本草》:入手太陽、少陰經。
③《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經。
4. 中葯生地炭是怎麼製成的
中葯生地和抄熟地是同一味葯襲,熟地是生地製成的。
黑色的是熟地,土黃色的是生地熟地黃為生地黃經加黃酒拌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切厚片用。
中葯地黃為玄參科植物的根莖,每年10—11月採集,曬干即成生地。將生地以砂仁、酒、陳皮為輔料,反復蒸曬至顏色變黑,質地柔軟即為熟地。生地與熟地葯理作用是不同的,臨床醫生和消費者切記不可將兩葯互相替用。
生地性寒,功能為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於治療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症。由生地為主製成的六味地黃丸,就是著名的補腎良葯,臨床還常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神經衰弱、肺結核等病的治療。
生地製成熟地後,葯性由寒變微溫,其功能也發生變化,成為補血葯。熟地配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湯」,常用於治療血虛症。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可養心,配龍眼肉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但熟地滋膩滯脾,有礙消化,故脾虛少食、腹滿便溏者不宜服用。
5. 生地製作中葯是怎麼做的
看你要這么用了,鮮的,生的,熟的各不同。生的曬干就好,熟的要反復蒸9次。
6. 野生地黃挖來怎麼加工成生地黃
7. 生地是怎麼製成熟地的
方法有多種,一般地——
生地100:黃酒50,蒸至酒盡,取出,曬至外皮粘液稍干,切厚片,乾燥,即成。
8. 地黃要怎樣加工
地黃的來加工:(1)鮮地黃:源採收後除去莖葉,去凈須根,沙藏備用。
(2)生地:有烘乾和曬干兩種方法。曬干,是將根莖去泥後攤曬一段時間,再收回室內堆悶幾天,然後再曬至質地柔軟、乾燥為止。但曬乾的油性小,分量輕,質量差,一般較少採用。烘乾,亦將根莖先去凈泥土、莖葉和須根,然後在火坑或烘爐上慢慢烘烤,直到內部逐漸乾燥,顏色變黑,全身柔軟,外皮變硬時取出即成。
(3)熟地:將生地浸入黃酒中(黃酒要沒過地黃),用火燉干黃酒,然後將地黃曬干即得熟地。
一般667米2產量兩季可收800~1000千克,按時8~9元/千克,產值6400~9000元。
加工的成品以個大、無蘆頭、無雜質、無蟲蛀發霉,油性好、不焦、皮細、質糯,斷面棕黑色、味甜者為質優。鮮生地以粗壯、色紅黃者為佳。
9. 熟地是怎麼加工的
取生地,去雜質,拌黃酒,蒸至黑色,即可.(攻效: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不會有毒.放心使用.
10. 生地怎樣加工成熟地
「熟地」指適抄宜植物生長發育的土地。「生地」主要指缺乏有機質的土地,這類地里的土以前一般很少見過太陽,又很少接觸到有機肥料,是不適宜植物生長發育的土地。要想把生地加工成熟地,除太陽暴曬土地外,最重要的是多上有機肥。如果能在上面鋪一層雞糞或者豬糞等等,當年就能種植莊稼,盡管產量可能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