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数控怎么车蜗杆
㈠ 数控车床怎么车蜗杆啊
把深度和两边的棱边作为3个变量来编宏程序!
㈡ 数控车怎样车蜗杆
采用宏程序加复工最灵制活,适应能力强。
但是宏程序比较难编。
你可以用autocad画出蜗杆齿形,把刀具画进去,
然后复制刀具轮廓到下一刀的位置,得到下一刀的坐标值,
依次得到每一刀的坐标值,
然后用轴向分头的方法编程即可。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及时采纳为最佳答案,谢谢!
㈢ 数控车床怎样车削蜗杆
程序其实和普通螺纹一样的,关键是做法,应为蜗杆的螺纹形状类似专T螺纹而且牙高深属,这种螺纹的螺纹刀是三面吃刀的一般的机器刚性都达不到要求会产生振刀。所以一般是先用挖槽刀加工深度,在用螺纹刀(最好宽度小于蜗杆牙宽)单边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光洁度尺寸都比较好!
㈣ 数控怎么车蜗杆!!!
蜗杆车削过程:下料→粗车→粗车蜗杆螺纹→调质→精车蜗杆→表面处理
㈤ 数控车床车蜗杆怎么编程序
T01 为35度左右粗车刀(白刚刀或硬质合金)
T02 为35左右精车刀(硬质合金)
最快不到10分钟
要是用白刚刀粗车
不到20分钟
cot=20°=1:0.364,既当X方向进给0.1mm时,Z向比上一刀变化0.0364mm,这个0.0364mm是左右方向上的,即先从中间吃一刀,然后左右分别比上一刀的Z向减少及增加0.0364mm,可以先列出如下表所示的数值,以利编程时使用。
N110GOOX55Z10快速定位到车螺纹起点 、N120G92X49.8Z-60F8 车X49.8处第一刀 、N130GO1W-1.42F1改变车螺纹的起点 、N140G92X49.8Z-60F8车左边 、N150G01Z10F1回到起点 。
N160W1.42改变车螺纹的起点 、N170G92 X49.8Z-60F8 车右边 、N180G01Z10F1回到Z向起点 、N190G92X49.6Z-60F8车X49.6处第一刀。
(5)普通数控怎么车蜗杆扩展阅读:
数控机床编程的主要内容
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数学处理、编写程序清单、制作控制介质、进行程序检查、输入程序以及工件试切。
数控机床的步骤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处理,根据图样对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明确加工的内容及要求,决定加工方案、确定加工顺序、设计夹具、选择刀具、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及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等。
同时还应发挥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数控机床本身的能力,正确选择对刀点,切入方式,尽量减少诸如换刀、转位等辅助时间。
数学处理
编程前,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先建立一个工件坐标系,数控系统的功能根据零件图纸的要求,制定加工路线,在建立的工件坐标系上,首先计算出刀具的运动轨迹。
对于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如直线和圆弧组成的零件),只需计算出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两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
编写零件程序清单
加工路线和工艺参数确定以后,根据数控系统规定的指定代码及程序段格式,编写零件程序清单。
㈥ 请教高手经济型数控车床能够车制蜗杆吗具体怎样编程和操作。谢谢
40度半制窝杆吧!
可以车 具体要看你刀磨得怎么样了
因为窝杆牙比丝杆深
数控车窝杆不怎么好车 转速不稳定就会打刀
转速变动不能超过一圈
可以用G92 车
㈦ 数控车床车蜗杆怎么车
T01 为35度左右粗车刀(白刚刀或硬质合金)
T02 为35左右精车刀(硬质合金)
最快不到10分钟
要是用白刚刀粗车
不到20分钟
cot=20°=1:0.364,既当X方向进给0.1mm时,Z向比上一刀变化0.0364mm,这个0.0364mm是左右方向上的,即先从中间吃一刀,然后左右分别比上一刀的Z向减少及增加0.0364mm,可以先列出如下表所示的数值,以利编程时使用。
N110GOOX55Z10快速定位到车螺纹起点 、N120G92X49.8Z-60F8 车X49.8处第一刀 、N130GO1W-1.42F1改变车螺纹的起点 、N140G92X49.8Z-60F8车左边 、N150G01Z10F1回到起点 。
N160W1.42改变车螺纹的起点 、N170G92 X49.8Z-60F8 车右边 、N180G01Z10F1回到Z向起点 、N190G92X49.6Z-60F8车X49.6处第一刀。
(7)普通数控怎么车蜗杆扩展阅读:
数控机床编程的主要内容
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数学处理、编写程序清单、制作控制介质、进行程序检查、输入程序以及工件试切。
数控机床的步骤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处理,根据图样对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明确加工的内容及要求,决定加工方案、确定加工顺序、设计夹具、选择刀具、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及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等。
同时还应发挥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数控机床本身的能力,正确选择对刀点,切入方式,尽量减少诸如换刀、转位等辅助时间。
数学处理
编程前,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先建立一个工件坐标系,数控系统的功能根据零件图纸的要求,制定加工路线,在建立的工件坐标系上,首先计算出刀具的运动轨迹。
对于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如直线和圆弧组成的零件),只需计算出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两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
编写零件程序清单
加工路线和工艺参数确定以后,根据数控系统规定的指定代码及程序段格式,编写零件程序清单。
㈧ 在数控上能否车蜗杆怎么车在普通车床上怎样挂轮
好一点的数控加工个蜗杆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精度估计不会太高吧,表面估计得挺粗糙.光洁度不够.不知道什么叫挂轮
㈨ 数控车怎么车三头蜗杆
一般用径向分头的方法,如果空间允许,还可以用轴向分头的方法。
㈩ 普通车床加工蜗杆的方法
如今伴随着数控车削工艺的盛行,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操作效率更高,节省劳动力,但在精车时也有一定的难度,且对刀也没有专用车床快捷,且相较于专用车床其操作性也较差,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预见性的问题,使得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且很难控制,故始终无法完全取代普通车床加工,该文结合蜗杆的结构特点,通过对车削蜗杆加工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大模数蜗杆和多线蜗杆的加工技巧分析,旨在探讨保证蜗杆质量的同时,提高车削速度和技术的方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660053.htm
关键词:普通车床 车削蜗杆 加工技巧
中图分类号:f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35-01
在对蜗杆进行车削加工时,由于线数相对较多且模数相对较大,所以在加工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多线和大模数的蜗杆的mx通常保持在3 mm以上,若需要进行大切削深度或大走刀的强力切削,势必对夹具、机床或操作技术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且切削时掌握起来也非常难[1]。鉴于此,本文重点对大模数蜗杆和多线蜗杆的车削技巧以及工艺重难点进行探讨,分析通过有效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能够大大提高车削技术和操作效率。
1 车削蜗杆的技术难点
1.1 螺旋升角对车刀侧刃后角的影响
在车削蜗杆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螺旋升角的问题,故非常左右切削的基面和平面位置,使得在进行车刀操作时其前后角与静止时前后脚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如图1。
1.2 螺旋升角对车刀两侧前角的影响
车削蜗杆加工时,当出现螺旋升角时,使得基面位置因此出现变化,进而导致静止前角与车刀两侧前角的角度数值出现变化,进而导致两者之间出现误差,若车道两侧切削刃均为0 °,那么切削过程就非常容易(如图2)。因蜗杆的牙槽非常深且较宽,故在加工时,往往通过左右分层车削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例如:在切削加工中,当工作前角成为负前角,这就加大了切削难度,同时也使得排屑工作受到了较大影响,特别在遇到螺旋升角较大的情况时,该问题更为突出。为了使上述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应在刃磨粗车刀时,对车道两侧前角以及排屑进行充分考虑,使切削右侧面的车刀工作前角尽可能趋近于0 °,以便于切削和排屑操作的开展(如图3)。
2 车削蜗杆的工艺分析
在普通车床上进行车削蜗杆的加工,车床必须保持非常充足的刚性,同时刀具也应以强度适合的为最佳,由于蜗杆牙齿相对来说较深,故保证工件的刚性也非常重要,可通过一端夹一端的方式来进行工件的安装,工件表面则应当采用薄铜片进行包裹,再运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将其夹紧。而在对刀前则应对中滑板的间歇、床鞍以及小滑板的间歇进行调整,在刃磨车刀时,需注意螺旋升角对车刀角度所造成的影响。刃磨精车刀进行时,需对刃磨两把车刀分别对左右两侧面进行车削,例如:精车右侧面车刀可将其刃磨为20 °前角,而左侧面车刀则可将其刃磨为15 °的前角,这就解决了切削和排屑的难题,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左右侧面工作前角的一致性,尤其是遇到蜗杆螺旋升角较大的情况时,其给车削加工前后角造成的影响更大,主要是由于车削加工的过程中,螺旋升角使得车刀沿进给方向一侧的后角逐渐变小,故导致另一侧的后角不断变大,要控制该情况,就应当尽可能地控制牙侧和车刀后面受到干涉,使切削开展更加顺利,让车刀沿进给方向一侧的后角加上螺旋升角,与此同时,要保证车刀强度,则应对车刀背着进给方向一侧的后角加上螺旋升角。
我们知道在对蜗杆进行加工时,由于切削的深度不同其难度也有所不同,且难度随着深度的深入呈正比发展,同时切削深度越大其切削的量也越大,空间就非常容易被这些残留的切屑堵塞,而此时若切削力突然增加,势必会导致“扎刀”现象的发生[2]。通过分层切削法来进行处理,则完全避开了这一情况,例如:以m3=3 mm的模数,三头蜗杆为例,由于蜗杆牙型的高度达到了6.6 mm,故可将其分为四层来进行加工,第一层深度为2~3 mm;第二册的深度则为1.5~2 mm,第三层则深度则控制在0.5~1mm,第四层为0.5~0.8 mm,若操作者的技术有限,且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则还可适当调整层数,选取以技术相近的加工深度和层数。分段切削则主要是指通过粗车、半精车和精车三大环节来进行蜗杆的加工,例如:将第一层、第二层作为粗车,第三层作为半精车,而第四层则作为精车,再结合不同层,取与之相符的切削用量,使切削的操作效率和加工质量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3 多线蜗杆的车削技巧
笔者认为多线蜗杆车削加工技巧主要是车削步骤与分线方法之间的充分协调,并认为分层分段切削法是可大大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难度,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按照牙型的高度将其分为基层,再通过逐层处理的方法来开展,在整个蜗杆加工的过程中,分别通过粗车、半精车和精车三大环节来进行加工。粗车多线蜗杆加工的过程中,严禁出现拧紧一个螺旋槽车后,再进行另一个螺旋槽的拧转,主要是由于先将一个螺旋槽拧紧,然后再通过粗、精车去拧紧另一条螺旋槽,这非常容易导致分线精度受到影响,致使工件因此报废,故在粗车时,必须保证全部粗车。在粗车完成后精车开展前,应通过左右切削法和直进法切削法开展一次螺旋槽半精车,这就需要在粗车时,为半精车保留0.3 mm的牙形两侧与槽底的余量,使槽的两侧余量能够保持均匀,而半精车过程中,则需要为精车保留0.3 mm的牙形两侧与槽底的余量,该环节对各线精车时的加工余量非常关键,同时也有助于蜗杆精度的提升。在经过半精车的处理后,蜗杆螺纹基本已初见模型,只要再稍微保留小量的余量为精车所用即可,此时可通过斜进法、直进法、左右进给法相互配合来完成精车处理。在进行多线蜗杆精车处理前,对先精车某一个侧面需要有所选择,在确定先精车哪个侧面之前,首先对牙型进行测量,找出齿顶宽最小的那个,再通过测量找到相对较宽的螺旋槽,将齿顶宽最小且螺旋槽最宽的侧面作为精车的侧面,也就是以余量较小的牙型侧面作为精车的开始。在确定了这个牙型侧面,使其能够满足粗糙度,再对螺距(周节)进行精确移动,通过这种方法可有效避免余量不足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