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仪器叫做地震仪
Ⅰ 地震勘探仪器
(1)工程地震仪
地震勘探仪器一般由地震检波器﹑放大系统﹑记录系统三部分组成。地震检波器主要有感应检波器﹑压电检波器﹑激光检波器等几类。它可直接拾取地震振动,并将振动转换成能为仪器记录的能量形式。放大系统的作用是对检波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滤除干扰和增益放大控制。记录系统以不同方式将信号记录下来。检波器﹑放大系统﹑记录系统三个基本环节组成一个地震道,地震仪一般是多道的。
工程地震仪是勘探深度近数百米范围内的地震勘探仪器。按其工作原理分计数型﹑波形表示型和信息增强型三大类。常见的有瑞典TERRALOCMK6新型24通道工程地震仪(附图13)、美国Seistronix公司RAS-2424通道数字地震仪、WZG-24A、48A、96A工程地震仪、瑞典MK6工程地震仪、美国GSR-3D数字地震仪、德国SUMMITⅡPlus地震仪、SE2404系列工程地震仪、SRS-24工程地震仪、GPS授时地震仪、法国sercel(塞舍尔)公司的428XL地震仪等。
⊙主要技术指标: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2)瑞利波仪瑞利波仪(附图14)是利用在一个波长深度范围内传播的瑞利波来进行测试,它分为稳态瑞利波法和瞬态瑞利波法。稳态法由稳态信号激振器激发出不同频率表面波,形成频散曲线(速度频率或波长),可以得出剪切波速度和
各种弹性模量。在土壤中测深100m,在岩层能达到200m。瑞利波仪有以下特点:抗干扰性强,在城市内进行物探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信号采集高效性,通过提高接收仪通道数量,加长测线长度,加密测线测点数量,使用多种规格检波器,信号数据文件多样点保存;信号采集时间短,达到信号高效采集的目的;探测有效深度加大,提高激发瑞利波信号强度,降低激发瑞利波信号频率;探测精度加大,通过加密激发瑞利波
信号频率和加密检波器间距,达到提高探测精度的要求。瑞利波仪可用于多道瞬态面波勘探、地震折射波勘探、地震反射波勘探、贴壁式纵横波波速测井、可用于悬挂式剪切波波速测井、可用于桩基检测。
⊙主要技术指标: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3)超声波仪
超声波仪(附图15)是通过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来测试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并从而计算出传播速度。超声波是超声频率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频率超过20000Hz的便称为超声波。非金属超声仪主要用于混凝土等非金属结构质量无破损检测,可用于超声透射法基桩完整性检测,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构混凝土缺陷探查,非金属产品(如石材、陶瓷、耐火砖等)内在质量检测,岩体动力学参数测定。
⊙主要技术指标
屏幕:10.4寸超大TFT高亮度、彩色触摸屏。
当前波形放大显示,自动快速判读声参数,测区或桩基全部波形显示,便于结果对比。
Window系列下全中文操作,开机即会,方便快捷。
USB接口数据传输,打印快速、可靠。
一发双收或一发单收任选。
声时测读精度:0.05μs。
测时测读范围:0.1~629000μs,可通过延时量程可无限大。
幅值测读范围:0~174dB。
采样周期:0.05~400μs可选。
采样长度:0.5~16k可选。
信号采集:自动和手动可选。
接收灵敏度:<10μv。
显示器:10.4″,640×860。
内存:128MB,数据(波形)储存:40GB。
支持三种供电方式:内置聚合物锂电池供电6h。
外供:DC12V,AC100~220V50/60Hz。
打印机:支持HP,EPSON系列打印机。
使用环境:温度-5~40℃,湿度:<85%。
Ⅱ 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是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世界上第一台地版震仪是中国东汉时代的权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但此地震仪与现今各国使用的地震仪不同,只能称之为“验震器”。
候风地动仪是中国古代侦测地震的仪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由东汉时期,南阳天文学家张衡在汉顺帝永建七年(132年)发明。
张衡(78年[1]-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中国东汉天文学家。
后汉书记载该仪器曾经测出陇西方向有地震,官员立即上奏皇上,但当时并无地震讯息,立时遭众臣诽议。三日后六百里加急来报:“甘肃发生大地震”,众人乃信服。
美国地质调查局使用的强震仪
Ⅲ 地震仪是记录什么的仪器
一, 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它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震中距。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仪只能用于测量地震的强度、方向,并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二, 古地震仪又叫地动仪是中国古代汉族科学家创造的一传世杰作,由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发明,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震仪。
三,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地震仪由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吉·帕尔米里于1855年发明,它具有复杂的机械系统。这台机器使用装满水银的圆管并且装有电磁装置。当震动使水银发生晃动时,电磁装置会触发一个内设的记录地壳移动的设备,粗略地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
第一台精确的地震仪,于1880年由英国地理学家约翰·米尔恩在日本发明,他也被誉为“地震仪之父”。在帝国大学的同事詹姆斯·尤因和托马斯·格雷的帮助下,约翰·米尔恩发明出多种检测地震波的装置,其中一种是水平摆地震波检测仪。这个精妙的装置有一根加重的小棒,在受到震动作用时会移动一个有光缝(一个可以通过光线的细长缝)的金属板。金属板的移动使得一束反射回来的光线穿过板上的光缝,同时穿过在这块板下面的另外一个静止的光缝,落到一张高度感光的纸上,光线随后会将地震的移动“记录”下来。今天大部分地震仪仍然按照米尔恩和他助手的发明原理进行设计。科学家将继续通过研究地壳的移动和摆锤的摆动的关联性来探测地球的震动。
1906年俄国王子鲍里斯·格里芩发明了第一台电磁地震仪,在这台机器的设计中,他利用了19 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的感应原理认为磁铁磁力线密度的改变可以产生电荷。在此基础上,格里芩制造出一种仪器,可以在感受到震动时将一个线圈穿过磁场,产生电流并将电流导入检流计中,检流计可以测量并直接记录电流。电流随后移动一面镜子,如同米尔恩所制作的引导光线的金属板一样。这个电子装置的优点在于记录器可以放置在实验室里,而地震仪可以被安放在比较偏僻的的可能会发生地震的地点。
20世纪时,核能测试检测系统的出现促进了现代地震仪的发展。尽管地震会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直到地下核爆炸的威胁促使世界性的地震监测仪网络(WWSSN)于1960年建立后,地震仪才被大规模地投入使用,在60多个国家共设立了120多台地震仪。
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雷斯·尤因地震仪使研究者能够记录长周期地震波--波在相对较慢的速度下传递很长时间。这种地震仪使用的摆与米尔恩模型中所使用的类似,不同的是使用一条有弹性的金属线代替枢轴支撑加重的小棒以减少摩擦。战后还对地震仪进行了以下改进,引进自动计时器使计时更加准确,使用狮子读出器,可以将数据放入计算机中进行分析等。地震仪现代地震仪最重要的发展是应用地震检波器组合。这种组合,有些由几百个地震仪组成,都连接到一个单独的中心记录器上。通过对不同地点产生的地震波图的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确定震中位置。
Ⅳ 地震了,为啥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
地震仪都连接有许多灵敏的地震波接受装置(检波器),可以检测到微弱的地震波变化.当有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会发生明显的异常反映.通过地震仪和其它仪器的综合分析,就可以确定出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了.
Ⅳ 地震仪器是什么
答:一、地震仪器的含义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
二、地震仪器的用途
地震仪只能用于测量地震的强度、方向,并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三、地震仪器的类别
在地震研究中使用的地震仪主要有三种,每一种都有与它们将要测量的地震震动幅度(速度和强度)相应的周期(周期指的是摆完成一次摆动所需的时间长度,或者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1、短周期
一般用于研究初次和二次震动,测量移动速度最快的地震波。
2、长周期
使用的摆锤一般需要20秒左右的时间完成一次摆动,可以用来测量跟随在地壳初次和二次震动后的较缓慢的移动。
3、超长或宽波段
具有最长摆锤摆动周期的地震仪叫超长型或宽波段地震仪。
Ⅵ 张航发明的地震仪是世界上什么测定方向的仪器
应该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
Ⅶ 工程地震仪器
(一)功能原理
地震仪是将埋置于介质表面的检波器所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放大、显示并记录下来的专门仪器,一般皆具有滤波、放大、模数转换以及数字记录和微机处理等功能。其功能原理如图3-31所示。
(二)常用仪器及性能指标
从实际勘探考虑,目前对地震仪的要求主要有下述几点:
1)可选样、可扩展的仪器道数和激发方式;
2)较宽的通频带以及灵活多样的滤波方式;
3)采用瞬时浮点增益放大器的主放,前置放大倍数可选;
4)较大的动态范围,A/D转换器最好在24位以上,并具有信号增强功能;
图3-31 数字地震仪的方框图
5)范围较广的采样率,即从μs级至ms级;
6)灵活多样的存储、记录和显示方式;
7)带微机或微处理器及实时处理系统;
8)具有一机多用的性能。
(三)辅助设备
1.检波器
检波器是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大地震动的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它实质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现代地震仪器主要有:动圈式地震检波器、压电式检波器和涡流地震检测器。
2.震源
炸药震源:一般工程地震勘查常用的震源为圆柱状成型TNT或铵梯炸药震源,它具有能量强、所激发的地震波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等优点。激发时,由瞬发电雷管引爆,延迟时间最多2ms,以雷管线断开作为起爆计时信号。一般可在浅坑、浅井或水中激发。
为了提高激发效果,使得爆炸能量集中下传,人们研制了震源枪、聚能弹、土火箭等各种炸药震源。一般球状成型药包的效果最佳,长柱状药包的效果差一些。
非炸药震源也是工程地震常用震源,有:锤击、夯锤击板、电火花等。
3.其他配套设备
在地震勘查工作中,除需要有地震仪、检波器和震源外,还需有用于检波器和地震仪之间信号传输的多芯电缆,用于引爆电雷管的爆炸机和供仪器用的电源(一般工程地震仪所用电源为12V直流电源),用于定点的测量仪器等。
Ⅷ 工程地震仪器
(一)功能原理
地震仪是将埋置于介质表面的检波器所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放大、显示并记录下来的专门仪器,一般皆具有滤波、放大、模数转换以及数字记录和微机处理等功能。其功能原理如图2-21所示。
图2-21 数字地震仪的方框图
(二)常用仪器及性能指标
从实际勘探考虑,目前对地震仪的要求主要有下述几点:
(1)可选样、可扩展的仪器道数和激发方式;
(2)较宽的通频带以及灵活多样的滤波方式;
(3)采用瞬时浮点增益放大器的主放,前置放大倍数可选;
(4)较大的动态范围,A/D转换器最好在12位以上,并具有信号增强功能;
(5)范围较广的采样率,即从μs级至ms级;
(6)灵活多样的存储、记录和显示方式;
(7)带微机或微处理器及实时处理系统;
(8)具有一机多用的性能。
(三)辅助设备
1.检波器
检波器是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大地振动的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它实质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现代地震仪器主要有:动圈式地震检波器、压电式检波器和涡流地震检测器。动圈电磁式主要用于陆地工作,压电式检波器主要用于海洋和沼泽工作。
2.震源
炸药震源:一般工程地震勘探常用的震源为圆柱状成型TNT或铵梯炸药震源,它具有能量强、所激发的地震波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等优点。激发时,由瞬发电雷管引爆,延迟时间最多仅2ms,以雷管线断开作为起爆计时信号。一般可在浅坑、浅井或水中激发。
为了提高激发效果,使得爆炸能量集中下传,人们研制了震源枪、聚能弹、土火箭等各种炸药震源。一般球状成型药包的效果最佳,长柱状药包的效果差一些。
非炸药震源也是工程地震常用震源,有锤击、夯锤击板、电火花等。
3.其他配套设备
在地震勘探工作中,除需要有地震仪、检波器和震源外,还需有用于检波器和地震仪之间信号传输的多心电缆,用于引爆电雷管的爆炸机和供仪器用的电源(一般工程地震仪所用电源为12V直流电源);用于定点的测量仪器等。
Ⅸ 强震仪是什么东西
地震勘探中用人工爆炸或用其他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它在地面引起的振动位移的仪器。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规律,确定地震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
地震勘探仪器一般由地震检波器、放大系统、记录系统 3部分组成。地震检波器主要有感应检波器、压电检波器、激光检波器等几类。它可直接拾取地震振动,并将振动转换成能为仪器记录的能量形式。放大系统的作用是对检波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滤除干扰和增益放大控制。记录系统以不同方式将信号记录下来。检波器、放大系统、记录系统 3个基本环节组成一个地震道。地震仪一般是多道的。
按地震波的记录方式,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已经历了 3代。第一代是模拟光点记录地震勘探仪。这代地震仪大多数由电子管制成。由于光点感光方式的限制,其动态范围小,仅有20分贝,频带宽约10赫兹,采用自动增益控制,记录结果不能作数字处理。第二代为模拟磁带记录地震勘探仪。大多数采用晶体管电路,利用磁带记录,可多次回放,并可作多次叠加和数据处理。动态范围达50分贝,频带宽为15~120赫兹,采用公共增益控制或程序增益控制。第三代为数字记录地震勘探仪器。这代地震仪采用二进制增益控制方式和瞬时浮点增益控制。它把检波器输出的信号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记录在磁带上。其动态范围为120~170分贝,频带宽为3~250赫兹以上,记录的振幅精度高达0.1~0.01%。
按使用范围,地震勘探仪器分为3类:
石油地震勘探仪器。种类很多,一般常用的是数字地震仪。这种仪器是把检波器输出的信号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信息按一定格式记录在磁带上。这种仪器的特点是动态范围大、频带宽、精度高等。仪器的主体包括3个箱体:模拟箱体、逻辑箱体和磁带机。另外还有两个辅助箱体:覆盖开关(包括电台)和照相记录仪。60道或120道地震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信号,经过滤波前置放大器,模拟滤波,再经多路转换开关对各道地震信号进行采样,瞬时浮点放大和模数转换,送至控制箱体,经过记录逻辑系统再送入磁带机最后记录在磁带上。
用于工程地质领域的浅层地震仪。又称工程地震仪。一般是指勘探深度近数百米范围内的地震勘探仪器。按其工作原理分计数型、波形表示型和信息增强型 3大类。广泛用于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浅层地震仪常见的有传真式地震仪。它的记录方式是只记录幅度超过一定阈值电平的信号,并用归一的“短划”形式记录在电敏纸上。一方面通过地震波的非线性变换,将连续的地震信号用幅度比较器转换为脉冲讯号;另一方面用逻辑门对双信号道的信号利用相关波长滤波技术进行处理,可得到记录良好的浅\层反射波。计数型浅层地震仪是通过地震波由检波器1到检波器2的传播时间来得知振动速度的。即把地震波到检波器1、2产生的信号分别作为启停控制脉冲,并用时钟电路提供的计时脉冲,将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数字化,用数字的计时单位直接给出观测值。波形表示型浅层地震仪主要有光线示波器型和紫外线示波器型、阴极射线管指示器型和传真摹写型等。它的波形显示方式具有直观显示特点,能进行续至波记录,还能提供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增强型浅\层地震仪是一种采用信号叠加的处理方法来改善检出信号的信噪比,以增大探测深度或便于在干扰严重地区进行有效工作。它测量在同一锤击点多次激发的地震波,将其到达检波器的时刻与各地震界面相对应的相同信号叠加在一起,从而使信号得到增强,而相位紊乱的随机干扰信号随锤击次数增加而趋于互相抵消。
用于近场地震研究的强震仪。地震工程中获得定量数据的仪器。它能记录较为强烈的地震,由拾震记录系统、触发控制系统、时标等部分组成。频带为 0~15赫兹或0.06~50赫兹,均采用自动触发、启停工作方式。
Ⅹ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叫什么
地震仪。
简介:
世界最早地震仪是张衡发明的。地震仪是铜铸的,形状像一个酒樽,四周有八个龙头,龙头对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龙嘴是活动的,各自都衔着一颗小铜球,每一个龙头下面,有一个张大了嘴的铜蛤蟆,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悬垂摆”,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经过公元134年的甘肃西南部的地震试验,完全证实了它检测地震的准确性。它比欧洲创造的类似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东汉地动仪早已失传,我们看到的地动仪都是后人根据史籍复原的。
地震仪制成后,安置在洛阳。在公元138年的一天,京都和往常一样,周围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小钢球却异乎寻常地从龙口里吐了出来,落到蛤蟆嘴里。激扬的响声,惊动了四周,人们纷纷议论,大地并没有震动,地震仪为什么会报震呢?大概是地震仪不灵吧?谁知过了没有几天,陇西(今甘肃省西部)发生地震的消息便传来了,事实生动地证明了地震仪是何等的灵敏、何等的准确!
由于地动仪只是记录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记录地震波,所以相当于是验震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对此,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能探测地震波的主冲方向。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和国外类似的地震仪相比,早了1千多年。
近代的地震仪在1880年才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但在时间上却晚了1700多年。
中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1930年由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国地震台由一个发展到几百个,已拥有全国基本台网,大地震速报台网,都可以由地震仪记录下来,并报送到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使中国地震观测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希望帮助到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