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仪器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有哪些
① 洗涤内壁附有难溶性碱的玻璃仪器的正确的方法是() A.用蒸馏水洗 B.用稀盐酸洗 C.先用
根据玻璃仪器的洗自涤:对附有难去除附着物的玻璃仪器,在使用合适的洗涤剂使附着物溶解后,去掉洗涤残液,再用试管刷刷洗,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内壁附有难溶性碱,先用先用稀盐酸洗使附着物溶解后,再用水洗; A、用蒸馏水洗,不易清洗干净,故A不正确; B、用稀盐酸洗,有残留物,影响下次使用;故B不正确; C、先用稀盐酸洗使附着物溶解后,再用水洗,可以清洗干净,故C正确;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不能使附着物溶解,不能清洗干净;故D不正确. 故选C. |
② 玻璃仪器应注意哪些
一玻璃仪器洗涤方面的差错
1.玻璃仪器的清洗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步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往往忽视了在检验前和完毕后,立即清洗所用玻璃器具,或对器具的清洁检验工作以至器具内壁严重挂有水珠污垢沉淀干涸粘附于内壁等,无法清洗净,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2.一般质量检验的品种多项目杂,不可能每测一个指标固定使用一套专用仪器,往往交替使用,而对使用的仪器又不经过严格清洗或清洁度检验必然引起试剂间的交替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另一方面,对容量量具与非容量量具性质和洗涤方法混为一起,均使用去污粉刷洗,这样造成容量量具的容量不准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玻璃容器加热方面的差错
1.加热过程是理化分析中常有的步骤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往往忽视或根本弄不清哪些仪器能否加热,以至出现差错事实上玻璃容器并非都能直接加热,如量筒量杯容量瓶试剂瓶等不能直接加热应酌情选用烧杯烧瓶三角瓶等反应容器实际工作中若不明了这些基本知识,必然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检验事故
2.加热玻璃容器时,不将容器放在石棉网上,而直接将容器置于电炉中,以至容器受热不均匀,甚至于爆裂
3.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或高温时骤冷或取下的灼热玻璃容器直接放置台面上,而不按规定放置在石棉网上,导致容器破裂,试剂散失,影响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4.实际工作中,有人怕麻烦,不习惯正确使用干燥器,对于需要准确称量的加热器具应烘干取出稍冷后(约30s),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进行称量(30min即可)温热的器具放入干燥器时,应先将盖留一缝隙,稍等几分钟再盖严;挪动干燥器时,不应只端下部,而应按住盖子挪动以防盖子滑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玻璃容器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差错
容量分析中准确地测量溶液的体积,是获得良好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正确使用容量器具,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实际操作时往往存在一些差错
1.不能正确区分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及其性能使用过程中往往将酸式滴定管误认为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误认为酸式滴定管这样一来便错误百出因为酸式滴定管下端带有玻璃活塞,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因为碱性溶液能腐蚀玻璃使活塞转动而碱式滴定管下端接有一橡皮管,不能盛放酸或氧化剂等腐蚀橡皮的溶液如:AgNO3KM-nO4I2等溶液
滴定管装入标准溶液前,不先用该标准溶液5mL~10mL将滴定管洗涤2~3次操作时两手平端滴定管慢慢转动使标准溶液流遍全管,并使溶液从滴定管下端流出,以除去管内残留水份再装入溶液进行滴定,否则引起标准溶液浓度稀释
不根据滴定时标准溶液的用量,正确选用不同型号的滴定管一般用量在10mL以下,选用10mL或5mL微量滴定管,用量在10mL至20mL之间,选用25mL滴定管,若用量超过25mL则选用50mL滴定管实际工作中,有人就不注意这方面的误差有的标液用量不到10mL仍用50mL滴定管,有的标液用量超过25mL仍用25mL滴定管,分几次加入等,这些情况都是错误的做法,引起较大误差
2.不按规则正确使用容量瓶容量瓶是常用的测量容纳一定溶液体积的一种容量器具,这主要用来配稀释一定量溶液到一定的体积的容量器具但实际中往往有人用它来长期贮存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它会侵蚀瓶壁使瓶塞粘住,无法打开配制好的溶液不能贮存在容量瓶中,而应及时倒入试剂瓶中保存,试剂瓶应先用配好的溶液荡洗2~3次
3.不按规定定期校正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等计量量具有时其标值与真实体积不相符合,造成体积误差,从而引起系统误差一般每半年校正一次
4.不熟悉各种量器的容量允差和标准容量等级,不同类型的容量允差不同,导致选择量器不当造成量器本身引起的误差通常要求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采用移液管和吸量管,而不能用量筒量杯等其他量具而引起误差
四有关玻璃仪器基本操作方面差错
1.盛放试剂时,不了解试剂瓶的性质用途及注意事项随意盛放,不遵循固体试剂盛放广口瓶,液体试剂盛放细口瓶,酸性物质用玻璃塞,碱性物质用橡皮塞,见光易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的原则(如AgNO3I2液等)这样引起杂质或式量变化导致错误
取用试剂时,不按照规定将瓶塞倒放在操作台上,致使试剂污染,从而影响测定结果
2.使用称量瓶称取试样时,不将称量瓶先在105°C烘干,冷却恒重后取用;干燥好的称量瓶用手直接拿来,而不是用干燥洁净的纸条套在称量瓶上来取用导致称量瓶附杂,影响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3.在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溶液时,借助漏斗或其他容器引起标准溶液浓度改变或污染
每次测定前不将液面调节在0.00的位置,滴定开始和结束后不按规定等1min~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溶液流下来以后才能读数,而马上就读数造成体积误差
滴定时速度过快,使溶液成流水状放出,甚至接近终点时,滴定速度也不减慢致使滴定过终点造成检验误差
读数时(无色或浅色溶液)不使眼睛的视线和滴定管内溶液凹月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有色溶液不使眼睛的视线与滴定管内溶液面两侧的最高点呈水平处等,造成体积误差
4.第一次用洗净的移液管吸取溶液时,未应先用滤纸将尖端内外的水吸净,然后用所移取的溶液将移液管洗涤2~3次,以保证移液的溶液浓度不变
移取溶液时,应用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拿住颈标线上方,将移液管插入溶液中,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深会使管外沾附溶液过多,影响量取溶液体积的准确性;太浅往往会产生空吸
放入溶液时,使管垂直管尘靠着容器内壁,让管内溶液自然地全部沿器壁流下,再等待10s~15s后,取出移液管,切勿把残留在尖的溶液吹出,因为在校正移液管时,已考虑末端保留液体体积,否则造成体积误差,影响结果准确度
③ 干燥玻璃仪器的方法有哪些
进行化学实验所使用的仪器除需清洗常常还需要干燥。水的存在有时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或产率,有时甚至使化学反应无法进行。对于一般无水要求的实验,只需将仪器倒置晾干便可使用;而对于无水的实验,则需将仪器置烘箱中或热气流烘干器上烘干。若需急用,可将洗净的仪器用少量乙醇或丙酮荡洗,再用吹风机吹干。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无论用何种方法干燥的仪器,都必须让仪器冷至室温时才能取出,否则热的仪器骡冷时,水气将在器壁上凝聚。
(1)热(冷)风吹干
硬质玻璃管可用乙醇灯加热烘焙,要从底部烤起,把管口向下,免得水珠逆流把玻璃管炸裂,烘到无水珠后把玻璃管口上进赶净水蒸气。
洗净的玻璃仪器控去水分,放在干燥箱内烘干,干燥箱温度为105~110℃烘1钟头左右。也可放在红外线干燥箱中烘焙。此法适合使用于普通玻璃仪器。称量瓶等在烘焙后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和放置。带实心玻璃塞的及厚壁玻璃仪器烘干时要慢慢升温而且温度不可以过高,免得出现裂缝。量器不可以放于干燥箱中烘焙。
(2)烘焙
不急等用的玻璃仪器,可在蒸馏水冲洗后在无尘处倒置处控去水分,让它然干燥。可用安有木钉的架子或带有透气眼的玻璃柜安放玻璃仪器。
(3)晾干
作为实验应常常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应在每次实验完结后洗净干燥备用。用于不一样实验对干燥有不一样的要求,普通定量剖析用的实验杯、锥形瓶等玻璃仪器洗净即可运用,而用于食物剖析的玻璃仪器众多要求是干燥的,有的要求无水痕,有的要求无水。应依据不一样要求施行干燥玻璃仪器。
④ 玻璃仪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玻璃仪器易碎,小心轻放是最基本的。
玻璃仪器的洗涤应该首先配制洗涤液,根据不同的使用,配置合适的洗涤液。
其次要遵守正确的清洗流程,选择合适的刷子,洗涤干净之后达到水滴不汇聚成滩,也不成股流下。
⑤ 实验室使用玻璃仪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使用玻璃仪器应抄注意:
(l)可以加热的璃仪器有试管,烧杯,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圆底蒸馏烧瓶,平底蒸馏烧瓶),锥形瓶。
(2)不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在垫上石棉网以后可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圆底蒸馏烧瓶,平底蒸馏烧瓶),锥形瓶。
(3)启普发生器,集气瓶,表面皿,干燥管这些玻璃仪器,在使用时不能加热,但可以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在这些仪器中进行化学反应。
(4)在使用时不能加热,也不能在其中进行化学反应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水槽,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干燥器,试剂瓶,滴瓶,冷凝管。
⑥ 带磨口塞的玻璃仪器使用完毕后长期不用,以下处理方法中最适宜的是()A.洗涤干燥后,在磨口处涂上
实验室中带磨口塞的玻璃仪器使用完毕后长期不用时,应洗涤干燥后,将一纸片夹于塞与磨口之间存放,以防下次用时打不开.
故选:C.
⑦ 实验室玻璃仪器有哪些和校正方法
玻璃仪器中的量器类,一般在使用前应该进行校准。因为国内的玻璃仪器参次内不齐,刻度容部分更是不准确。具体可以参照化科实验的玻璃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http://www.shhk.com.cn/article/show-25.htm 。校准时需要专门的器械的,比如电子天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找第三方的校准公司。
⑧ 如何正确使用玻璃仪器
一、玻璃仪器洗涤方面的错误
1.玻璃仪器的洗涤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步。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往往忽视了在检验前和完毕后,立即清洗所用玻璃器具,或对器具的清洁检验工作。以至器具内壁严重挂有水珠、污垢、沉淀干涸粘附于内壁等,因无法清洗净,将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2.一般质量检验的品种多、项目杂、不可能每测一个指标固定使用一套专用仪器,往往交替使用。而对使用的仪器又不经过严格清洗或清洁度检验,必然引起试剂间的交替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对容量量具与非常量量具性质和洗涤方法混为一起,均使用去污粉刷洗,这样造成容量量具的容量不准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玻璃容器附面的差错
1.加热过程是理化分析中常有的步骤。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往往忽视或根本弄不清哪些仪器能否加热,以至出现差错。事实上玻璃容器并非都能直接加热,如量筒、量杯、容量杯、试剂瓶等不能直接加热。应酌情选用烧杯、烧瓶、三角瓶等反应容器。实际工作中若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必然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检验事故。
2.加热玻璃容器时,不将容器放在石棉网上,而直接将容器置于电炉中,以至容器受热不均匀,甚至爆裂。
3.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或高温时聚冷或将取下的灼热玻璃容器直接放置台面上,而不按规定放置在石棉网上,导致容器破裂,试剂散失,影响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4.实际工作中,有人怕麻烦,不习惯正确使用干燥器,对于需要准确称量的加热器具应烘干取出稍冷后(约30s),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再进行称量(30min即可)。温热的器具放入干燥器时,应先将盖留一缝隙,稍等几分钟再盖严;挪动干燥器时,不应只端下部,而应按住盖子挪动,以防盖子滑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有关玻璃仪器基本操作方面差错
1.盛放试剂时,不了解试剂瓶的性质、用途及注意事项。随意盛放,不遵循固体试剂盛放广口瓶、液体试剂盛放细口瓶、酸性物质用玻璃塞、碱性物质用橡皮塞、见光易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的原则。取用试剂时,不按照规定将瓶塞倒放在操作台上,致使试剂污染,从而影响测定结果。
2.使用称量评称取试样时,不将称量评先在105℃烘干,冷却恒重后取用;干燥好的称量评用手直接拿来,而不是用干燥洁净的纸条套在称量瓶上来取用。导致称量瓶附杂,影响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3.在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溶液时,借助漏斗或其他容器引起标准溶液浓度改变或污染,每次测定前不将液面调节在“0.00”的位置,滴定开始和结束后不按规定等1mian~2mian附着在内壁上的溶液流下来以后才能读数,而马上就读数造成体积误差。
读数时(无色或浅色溶液)不使眼睛的视线和滴定管内溶液凹月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有色溶液不使眼睛的视线与滴定管内溶液面两侧的最高点呈水平处等,造成体积误差。
四、玻璃容器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差错
容量分析中准确地测量溶液的体积,是获得良好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正确使用容量器具,如滴定管、容量瓶等,实际操作时往往存在一些差错。
1.不能正确区分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误认为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误认为酸式滴定管。这样一来便错误百出。酸式滴定管下端带有玻璃活塞,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因为碱性溶液不能腐蚀玻璃,使活塞转动。而碱式滴定管下端接有一橡皮管,不能盛放酸或氧化剂等腐蚀橡皮的溶液。
2.不按规则正确使用容量瓶。容量瓶是常用的测量容纳一定溶液体积的一种容量器具,是主要用来配稀释一定量溶液到一定的体积的容量器具。但实际中往往有人用它来长期贮存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它会侵蚀瓶壁使瓶塞粘住,无法打开。配制好的溶液不能贮存在容量瓶中,而应及时倒入试剂瓶中保存,试剂瓶应先用配好的溶液荡洗2-3次。
3.不按规定定期校正容量瓶、滴定管等计量量具。有时其标值与真实体积不相符合,造成体积误差,从而引起系统误差。一般每半年校正一次。
4.不熟悉各种量器的容量允差和标准容量等级,不同类型的容量允差不同,导致选择量器不当造成量器不身引起的误差。
⑨ 化学实验室哪些不正确的操作可能会造成玻璃仪器损坏
我就来说下对于试管的几点吧,加热时最容易损坏
1.用酒精灯加热时,不是用外焰加热,版导致受热不均匀,权炸裂
2.加热前没有预热,导致炸裂
3.试管外壁有水滴,会导致受热不均,炸裂
4.在加热固体时 如加热高锰酸钾,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集气瓶的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若没有在集气瓶底加水或沙子,那么热的生成物掉落也会炸裂集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