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控仪器 » 数控机床提高什么灵敏度

数控机床提高什么灵敏度

发布时间: 2021-01-26 23:37:58

① 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

日常维护和保养必须做好,这里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采用优化的加工工艺,包括夹具、刀具、切削用量、走刀路线、切削液等。
环境温度、湿度等,
在操作机床的过程中掌握这台机床的特点,就像战士对待自己的枪一样。

② 如何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

如果您是用户,这个问题基本上很难再提高了,机床整机完成以后能达到什么精度基本算定型版了。如果设权备达不到说明书上的精度就属于不合格产品可以要求厂家售后服务已达到要求。
如果您要求的精度特别高只能选择高精度机床了。

③ 数控机床选用的几个主要参考指标

1.机床台面的刚性和稳定性
为了使机床有足够的稳定性、刚性避免振动许多厂商都采用大理石作为床身的材料,某些日本的厂商采用钢材做床身,由于钢材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变形比大理石大,不稳定,厂商会在软件中采用补偿来消除变形造成的精度损失。目前大多数厂商采用都是天然大理石或人造大理石作为床身,建议采用大理石床身的设备,大理石在平时维护使用洗洁精和水擦洗,不可用酒精。擦完以后用干布擦干,等水分完全挥发后才可以工作。
2.转轴的转速和稳定度
目前采用的转轴有两种一种为滚动轴承转速最高8万转,另一种为空气轴承转速最高可达12万转。如果是铣床应采用滚动轴承,因其纵向的承载较空气轴承好,其钻夹头也是采购是重点的考察范围,有些钻夹头不容易更换维护困难,有些钻夹头磨损很快成了耗材且更换费用很贵,有些则需每日维护浪费时间。转轴的压脚也是另一个,其寿命和设计不合理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如轴和压脚之间没有密封造成吸尘器要很大的功率造成吸尘器采购的资金浪费或中央吸尘的功率浪费,并有可能产生线路板孔内排屑不良的情况。
3.台面的移动精度和位移重复精度
这是选用时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无法通过图片或普通的运行可看见的,只有购买以后经测试才可认证,目前的设备在刚出厂时都可以达到设计标准,关键是运行一至二年以后的精度是否十分稳定,在这方面欧洲生产的机床做的较好。
4.X、Y、Z轴的进给速率
进给速率目前一般的用丝杆步进电机,速度为25米每分钟,而新的产品已采用伺服电机,高的进给速度可提高产能20%-40%,Z轴的速度受到钻头和所钻材料的影响进给速率,对生产效率影响不是很大。
5.台面的移动及固定装置
台面的移动承载以前许多以导轨为主,也有以气浮作为台面移动的承载,采用气浮台面移动灵活且维护方便,采购时因作为首选。台面固定线路板的装置一般为气动夹头,该夹头设计对以后设备的更换有重要影响,一般要求不易磨损,因该处磨损时设备中磨损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一旦磨损更换及调试要简便,包括对于机床定位精度的调试(对于做铣床用模板)。目前有许多厂商提供自动装夹装置,如果你没有好的设备维护工程师最好不要选用,因采用自动上下料装置对维护工程师的要求很高,而且目前的线路板钻一次有时要1个小时以上,国内一般没有必要选用。
6.最大加工尺寸
最大加工尺寸是根据需要来采购,目前大部分机床都能满足你的需要,除了某些单轴或双轴的用于试样或制作测试夹具的机床外。
7.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
现在许多机床采用通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十分友好,有的还采用中文,较容易上手学习和操作,但是其缺点会中计算机病毒稳定性稍差且管理较困难,有的采用工业系统或Unix系统,该种系统优点是稳定性好,不易出故障,管理方便。但操作界面都是英文,操作上手稍慢。从工艺和设备维护的角度来讲推荐采用后者。
8.刀具管理系统
以前的机床刀具较少有的只有8个刀具夹,现在大部分的数控机床刀具都可安放上百个钻头,有的系统还有断钻自动检测及直径检测长度和径向跳动系统,在选型的时候需注意的项目是,大部分数控床的钻头放在台面的前端,该设计方式有一个缺点,如果在工作时加工的线路板因固定出问题跳起逃出很容易打坏全部钻头包括钻头夹具。有些钻头夹具设计放在机床上方,如部分瑞士生产的机床则不会产生该问题,检测机构的灵敏度太高和太低对机床都不好一般以偏低一点好。
9.光尺系统的选购
目前大部分的数控机床的测量系统都采用了光尺作为位置与精度测量反馈系统,也有采用磁尺,采用光尺的系统稳定性及分辩率高,因光尺的读头与尺身没有接触摩擦,所以寿命很长,但平时要保持设备清洁尽量减少粉尘污染。
10.吸尘系统
如公司没有中央吸尘系统而采用普通工业吸尘器作为配套的话,要注意吸尘器功率要大,最好比原设计需要的功率大30%-50%,因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过滤器的堵塞功率会下降很多,其次吸尘器的粉袋要有足够的容量,如果容量太小会使工人经常停工处理粉尘影响生产效率。
11.保护系统
指设备的软件及设备上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及设备本身的遇到意外而设计的保护系统,如光栅保护红外线保护空气开关等等,如红外保护等需设计合理,有些保护设计对维修并不是很方便。所以要全面权衡。 相对推荐采购欧洲生产的设备如瑞士和德国,价格虽然可能比日本生产的机床稍高但是物有所值,且以后的维修费用较合理且出现问题较少,使用时间长。

④ 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作为新一代工作母机,在机械制造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精密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零件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对数控机床的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用户在选购数控机床时,都十分看重机床的位置精度,特别是各轴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但是这些使用中的数控机床精度到底如何呢?大量统计资料表明:65.7%以上的新机床,安装时都不符合其技术指标;90%使用中的数控机床处于失准工作状态。因此,对机床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对机床精度进行经常的测试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目前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验通常采用国际标准ISO230-2或国家标准GB10931-89等。同一台机床,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所得到的位置精度也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数控机床的精度指标时,也要注意它所采用的标准。数控机床的位置标准通常指各数控轴的反向偏差和定位精度。对于这二者的测定和补偿是提高加工精度的必要途径。
1、反向偏差
在数控机床上,由于各坐标轴进给传动链上驱动部件(如伺服电动机、伺服液压马达和步进电动机等)的反向死区、各机械运动传动副的反向间隙等误差的存在,造成各坐标轴在由正向运动转为反向运动时形成反向偏差,通常也称反向间隙或失动量。对于采用半闭环伺服系统的数控机床,反向偏差的存在就会影响到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从而影响产品的加工精度。如在G01切削运动时,反向偏差会影响插补运动的精度,若偏差过大就会造成“圆不够圆,方不够方”的情形;而在G00快速定位运动中,反向偏差影响机床的定位精度,使得钻孔、镗孔等孔加工时各孔间的位置精度降低。同时,随着设备投入运行时间的增长,反向偏差还会随因磨损造成运动副间隙的逐渐增大而增加,因此需要定期对机床各坐标轴的反向偏差进行测定和补偿。
反向偏差的测定
反向偏差的测定方法:在所测量坐标轴的行程内,预先向正向或反向移动一个距离并以此停止位置为基准,再在同一方向给予一定移动指令值,使之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再往相反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测量停止位置与基准位置之差。在靠近行程的中点及两端的三个位置分别进行多次测定(一般为七次),求出各个位置上的平均值,以所得平均值中的最大值为反向偏差测量值。在测量时一定要先移动一段距离,否则不能得到正确的反向偏差值。
测量直线运动轴的反向偏差时,测量工具通常采有千分表或百分表,若条件允许,可使用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测量。当采用千分表或百分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是表座和表杆不要伸出过高过长,因为测量时由于悬臂较长,表座易受力移动,造成计数不准,补偿值也就不真实了。若采用编程法实现测量,则能使测量过程变得更便捷更精确。
例如,在三坐标立式机床上测量X轴的反向偏差,可先将表压住主轴的圆柱表面,然后运行如下程序进行测量:
N10 G91 G01 X50 F1000;工作台右移
N20 X-50;工作台左移,消除传动间隙
N30 G04 X5;暂停以便观察
N40 Z50;Z轴抬高让开
N50 X-50:工作台左移
N60 X50:工作台右移复位
N70 Z-50:Z轴复位
N80 G04 X5:暂停以便观察
N90 M99;
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台不同的运行速度下所测出的结果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低速的测出值要比高速的大,特别是在机床轴负荷和运动阻力较大时。低速运动时工作台运动速度较低,不易发生过冲超程(相对“反向间隙”),因此测出值较大;在高速时,由于工作台速度较高,容易发生过冲超程,测得值偏小。
回转运动轴反向偏差量的测量方法与直线轴相同,只是用于检测的仪器不同而已。
反向偏差的补偿
国产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有不少>0.02mm,但没有补偿功能。对这类机床,在某些场合下,可用编程法实现单向定位,清除反向间隙,在机械部分不变的情况下,只要低速单向定位到达插补起始点,然后再开始插补加工。插补进给中遇反向时,给反向间隙值再正式插补,即可提高插补加工的精度,基本上可以保证零件的公差要求。
对于其他类别的数控机床,通常数控装置内存中设有若干个地址,专供存储各轴的反向间隙值。当机床的某个轴被指令改变运动方向时,数控装置会自动读取该轴的反向间隙值,对坐标位移指令值进行补偿、修正,使机床准确地定位在指令位置上,消除或减小反向偏差对机床精度的不利影响。
一般数控系统只有单一的反向间隙补偿值可供使用,为了兼顾高、低速的运动精度,除了要在机械上做得更好以外,只能将在快速运动时测得的反向偏差值作为补偿值输入,因此难以做到平衡、兼顾快速定位精度和切削时的插补精度。
对于FANUC0i、FANUC18i等数控系统,有用于快速运动(G00)和低速切削进给运动(G01)的两种反向间隙补偿可供选用。根据进给方式的不同,数控系统自动选择使用不同的补偿值,完成较高精度的加工。
将G01切削进给运动测得的反向间隙值A输入参数NO11851(G01的测试速度可根据常用的切削进给速度及机床特性来决定),将G00测得的反向间隙值B输入参数NO11852。需要注意的是,若要数控系统执行分别指定的反向间隙补偿,应将参数号码1800的第四位(RBK)设定为1;若RBK设定为0,则不执行分别指定的反向间隙补偿。G02、G03、JOG与G01使用相同的补偿值。
2、定位精度
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是指所测量的机床运动部件在数控系统控制下运动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是数控机床有别于普通机床的一项重要精度,它与机床的几何精度共同对机床切削精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对孔隙加工中的孔距误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台数控机床可以从它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判出它的加工精度,所以对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进行检测和补偿是保证加工质量的必要途径。
定位精度的测定
目前多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对机床检测和处理分析,利用激光干涉测量原理,以激光实时波长为测量基准,所以提高了测试精度及增强了适用范围。检测方法如下:
安装双频激光干涉仪;
在需要测量的机床坐标轴方向上安装光学测量装置;
调整激光头,使测量轴线与机床移动轴线共线或平行,即将光路预调准直;
待激光预热后输入测量参数;
按规定的测量程序运动机床进行测量;
数据处理及结果输出。
定位精度的补偿
若测得数控机床的定位误差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则必须对机床进行误差补偿。常用方法是计算出螺距误差补偿表,手动输入机床CNC系统,从而消除定位误差,由于数控机床三轴或四轴补偿点可能有几百上千点,所以手动补偿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容易出错。
现在通过RS232接口将计算机与机床CNC控制器联接起来,用VB编写的自动校准软件控制激光干涉仪与数控机床同步工作,实现对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自动检测及自动螺距误差补偿,其补偿方法如下:
备份CNC控制系统中的已有补偿参数;
由计算机产生进行逐点定位精度测量的机床CNC程序,并传送给CNC系统;
自动测量各点的定位误差;
根据指定的补偿点产生一组新的补偿参数,并传送给CNC系统,螺距自动补偿完成;
重复c.进行精度验证。
根据数控机床各轴的精度状况,利用螺距误差自动补偿功能和反向间隙补偿功能,合理地选择分配各轴补偿点,使数控机床达到最佳精度状态,并大大提高了检测机床定位精度的效率。
定位精度是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在用户购选时可以尽量挑选精度高误差小的机床,但是随着设备投入使用时间越长,设备磨损越厉害,造成机床的定位误差越来越大,这对加工和生产的零件有着致命的影响。采用以上方法对机床各坐标轴的反向偏差、定位精度进行准确测量和补偿,可以很好地减小或消除反向偏差对机床精度的不利影响,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使机床处于最佳精度状态,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⑤ 什么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机构刚度

合计筋布局

⑥ 数控机床精度靠什么装置保证

精度靠数控系统,驱动,和伺服电机。以及机床的机械精度。
先讲机械精度吧:那个只有造光机的零件加工的好一点,装配的的人牛一点。装配完了就注意保养。
系统的影响:系统负责插补的运算,还有位置环也在系统里面。当然对精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驱动的影响:直接控制电机的家伙,整个系统的电流环个速度环都在那里面。你说对精度有没有影响呢。
伺服电机:速度环和位置环的反馈元件都在上面呢(半闭环)。

能有那些类型呢。就两个类型,绝对式的和增量式。两者区别你应该知道,不知道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绝对式:一般用在床子上的就是光栅尺和绝对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现在的SIEMENS 802DSL好多都带绝对式旋转编码器。看过FANUC的一些系统带的绝对编码器?那些是不是要加个电池在驱动上面的啊,其实那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编码器,那种编码器的码盘其实还是增量式的码盘。
增量式:在床子上用的一般用的就是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这种编码器常用的有TTL,sin/cos两种型号在床子上用的比较多。
其实一个编码器的精度如何不能单看这个编码器的线数(就是跑一圈发多少个脉冲),还要看这个编码器的分频倍数。编码器的精度=线数*分频数。TTL只能四分频,而SIN/COS的能做到16分频。你见到的基本上就是TTL的,SIN/COS是在 SIEMENS 810D和840D用的较多。
把PWM的原理看看会,再实践下,你就能知道更多了。下午正好闲着没事,就给你讲这些了。其它的影响不多给你讲了。记得要加分。这些足够忽悠你的老师了。

⑦ 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措施有哪些

2.1. 通过数控机床的原始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
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是在所难免的,被加工零件与数控机床之间存在误差是必然的现象。这种一定存在的误差我们称其为元是误差。所以,要想提高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的精度,控制数控机床的原始误差是比较重要的对策。针对产生原始误差的可能性进行系统的评估与分析,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主要类型制定相对应的改进方法。机械零件在加工的过程中,数控机床的自身位置精度和几何精度是十分重要的。其对所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有非常大的影响。要通过位置控制和结合精度的控制,减少误差的产生以及几何误差的影响。同时,对于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形误差,要使用风冷和水冷等方法控制整个过程的热变形。减少由于热变形而产生的精度影响。
2.2. 设计合理的机床核心部件避免误差
机床的定位精度对零件的加工有非常大的作用,影响机床定位精度的核心部件,比如给进系统、导轨与工作平台的直线度、水平度等。在设计数控机床的过程汇总,要合理的选择核心部件。比如在选择机床中的滚珠丝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滚珠丝杠的精度,适当选取和安装比较成熟的滚珠丝杠技术。滚珠丝杠的支撑也要选择合理的,要与系统的传动精度密切配合。同时,滚珠丝杠的支撑主要来讲要由轴向载荷和回转速度决定。在此基础上,选择精度比较高的固定和支撑方式,并且再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的对滚珠丝杠的承载能力进行考核。
2.3. 使用实时监控技术提高加工精度
随着数控技术不断提高,对于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全程的监控,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及时的调整加工中的误差环节,并且要对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误差数据进行及时的采集和分析,并且及时反馈到控制终端,通过误差数据采取相应的误差补偿,进行及时的判断,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⑧ 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的精度对加工精度有什么影响

调整误差与调整方法有关。调整方法主要有:
①试切法调整
试切法调整,就是对被加工零件进行“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直至达到所要求的精度。它的调整误差来源有:测量误差;微量进给时,机构灵敏度所引起的误差;最小切削深度影响。
②用定程机构调整
③用样件或样板调整
(5)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残余应力是指当外部载荷去掉以后仍存留在工件内部的应力。残余应力是由于金属发生了不均匀的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其外界因素来自热加工和冷加工。有残余应力的零件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一旦其内应力的平衡条件被打破,内应力的分布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新的变形,影响加工精度。
①内应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毛坯制造中产生的内应力;冷校正产生的内应力;切削加工产生的内应力。
②减小或消除内应力的措施一是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序。二是给工件足够的变形时间。三是零件结构要合理,结构要简单,壁厚要均匀。
6)数控机床产生误差的独特性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最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数控机床具有“指挥系统”——数控系统;二是数控机床具有执行运动的驱动系统——伺服系统。
在数控机床上所产生的加工误差,与在普通机床上产生的加工误差,其来源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独特之处,例如伺服进给系统的跟踪误差、检测系统中的采样延滞误差等,这些都是普通机床加工时所没有的。所以在数控加工中,除了要控制在普通机床上加工时常出现的那一类误差源以外,还要有效地抑制数控加工时才可能出现的误差源。这些误差源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抑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机床重复定位精度的影响
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各坐标轴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运动的位置精度,引起定位误差的因素包括数控系统的误差和机械传动的误差。而数控系统的误差则与插补误差、跟踪误差等有关。机床重复定位精度是指重复定位时坐标轴的实际位置和理想位置的符合程度。
②检测装置的影响
检测反馈装置也称为反馈元件,通常安装在机床工作台或丝杠上,相当于普通机床的刻度盘和人的眼睛,检测反馈装置将工作台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反馈给数控装置,如果与指令值比较有误差,则控制工作台向消除误差的方向移动。数控系统按有无检测装置可分为开环、闭环与半闭环系统。开环系统精度取决于步进电动机和丝杠精度,闭环系统精度取决于检测装置精度。检测装置是高性能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刀具误差的影响
在加工中心上,由于采用的刀具具有自动交换功能,因而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刀具交换误差。用同一把刀具加工一批工件时,由于频繁重复换刀,致使刀柄相对于主轴锥孔产生重复定位误差而降低加工精度。
抑制数控机床产生误差的途径有硬件补偿和软件补偿。过去一般多采用硬件补偿的方法。如加工中心采用螺距误差补偿功能。随着微电子、控制、监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软件补偿技术。它的特征是应用数控系统通信的补偿控制单元和相应的软件,以实现误差的补偿,其原理是利用坐标的附加移动来修正误差。
(7)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减小原始误差法、补偿原始误差法、转移原始误差法、均分原始误差法、均化原始误差法、“就地加工”法。
①减少原始误差
这种方法是生产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查明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后,设法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例如细长轴的车削,现在采用了大走刀反向车削法,基本消除了轴向切削力引起的弯曲变形。若辅之以弹簧顶尖,则可进一步消除热变形引起的热伸长的影响。
②补偿原始误差
误差补偿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误差,去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当原始误差是负值时人为的误差就取正值,反之,取负值,并尽量使两者大小相等;或者利用一种原始误差去抵消另一种原始误差,也是尽量使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③转移原始误差
误差转移法实质上是转移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和热变形等。
误差转移法的实例很多。如当机床精度达不到零件加工要求时,常常不是一味提高机床精度,而是从工艺上或夹具上想办法,创造条件,使机床的几何误差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面去。如磨削主轴锥孔保证其和轴颈的同轴度,不是靠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来保证,而是靠夹具保证。当机床主轴与工件之间用浮动联接以后,机床主轴的原始误差就被转移掉了。
④均分原始误差
在加工中,由于毛坯或上道工序误差(以下统称“原始误差”)的存在,往往造成本工序的加工误差,或者由于工件材料性能改变,或者上道工序的工艺改变(如毛坯精化后,把原来的切削加工工序取消),引起原始误差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原始误差的变化,对本工序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
误差复映,引起本工序误差;
定位误差扩大,引起本工序误差。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采用分组调整均分误差的办法。这种办法的实质就是把原始误差按其大小均分为n组,每组毛坯误差范围就缩小为原来的1/n,然后按各组分别调整加工。
⑤均化原始误差
对配合精度要求很高的轴和孔,常采用研磨工艺。研具本身并不要求具有高精度,但它能在和工件作相对运动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微量切削,高点逐渐被磨掉(当然,模具也被工件磨去一部分)最终使工件达到很高的精度。这种表面间的摩擦和磨损的过程,就是误差不断减少的过程。这就是误差均化法。它的实质就是利用有密切联系的表面相互比较,相互检查从对比中找出差异,然后进行相互修正或互为基准加工,使工件被加工表面的误差不断缩小和均。 在生产中,许多精密基准件(如平板、直尺、角度规、端齿分度盘等)都是利用误差均化法加工出来的。
⑥就地加工法
在加工和装配中有些精度问题,牵涉到零件或部件间的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如果一味地提高零、部件本身精度,有时不仅困难,甚至不可能,若采用就地加工法(也称自身加工修配法)的方法,就可能很方便地解决看起来非常困难的精度问题。就地加工法在机械零件加工中常用来作为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有效措施。

⑨ 数控机床要求在什么进给运动下不爬行,有高的灵敏度

这需要看加工啥材质、转速、还有机床的使用保养多因素。不过正常进给误差版很小《每转f0.2》误差基本权为零,很微观。
快速定位的话会有冲撞误差(编程快速定位,用um级表测量可得知)
不过谁会用快速定位到位精车呢
系统研发人员已经考虑到这问题,所以机床在快速末端会提前减速
这可以设置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