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用什么仪器鉴定时间
Ⅰ 瓷器鉴别年代的方法
这个问题如果要详细来回答,是不太自可能的.得自己找书看.
但如果要简单一点说,还是可以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器型.
每个朝代和时期瓷器的器型都不同,有的甚至是独有的.所以器型是鉴定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2,胎釉.
胎指瓷胎,釉指瓷器表面的釉层.
不同时代,瓷胎是不一样的,而釉水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依据.
3,绘画纹饰.
每个时期绘画不同,宋元明清都有自己的风格,都会反映在瓷器上.
4,彩料.
彩料指画在瓷器上的颜色,比如青花,粉彩,五彩等.由于各时期工艺不同,用料也不同,所以彩料也不同.
以上是几种方法,如果全学会,还是得花上一定时间的,如果你什么都不懂,最好还从头学起.
实在不行,找当地专家看看.
要么就是把图片传到网上,让网友帮你看
Ⅱ 鉴定瓷器仪器
转载:
不论古代瓷还是现代瓷,都在瓷的釉下隐藏着许多极小的气泡。圆圆的、密密的布满釉下,非常好看。但是,不是所有的釉下都有一样多的气泡,有的气泡多,有的气泡少,有的甚至没有气泡。这是为什么呢?可否利用气泡的形态与分布来区别古瓷与现代瓷的不同,为古瓷断代辨真伪呢?
“气泡鉴定法”。
一、气泡的成因
气泡是釉中的水分子(H2O)变来的。
在烧制瓷器时,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故而形成釉下的气泡。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膜,在釉表面形成了不少坑凹—麻点。釉中水分子多,气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气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釉下可能就没有气泡。
每个朝代各窑口釉的配方和工艺不同,器物釉下气泡的情况也不相同。这正好为鉴定古瓷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
二、釉的分类和工艺特点
陶瓷生产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制作技术。中国古陶瓷技术十分成熟,具有很长的历史,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艺方法。
依照釉的熔融性和烧成温度,可分为易熔釉(又叫软釉)、中熔釉(又叫珐琅釉)和难熔釉(又叫硬釉)。
按制造方法可分为生釉、熔块釉和挥发釉。
按上釉方法可分为浸釉法(将坯浸入釉液中)、浇釉法(将釉往坯上浇)、喷釉法、振滴法(用毛刷浸满釉再滴在坯上)、涂刷法、挥发法和撒布法等。这些工艺特点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法。同时也与釉料的配方和粘度有关。
在古代常用釉粉撒布法,这是一种干法施釉,其中不含或很少含水分子。还有一种盐法施釉,是利用食盐加热后产生氯化钠蒸汽,挥发在制品上而成一种盐釉。
到明朝开始,这些干法施釉不采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釉浆施于器物上,再置于窑中烧成。
这一工艺的改变过程可以证明釉下气泡的形成是因为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表现。尤其在现代仿制技术上,基本是沿用清朝的工艺——湿式调釉法,必然会出现釉下气泡过多的现象。这一特点为鉴定古瓷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对宋元两朝古瓷的鉴定
宋金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的瓷窑特别多,品种以秘色瓷和青白瓷为主。诸多的瓷窑中以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为首,相继有龙泉、耀州、磁州、登封诸窑。大多为朝廷服务,烧制官器,进贡朝廷。釉色极美,玉质感强,瓷品很高,为世人所珍。后仿制者大有人在,费尽全力,欲求逼真,但至今无人仿造成功。
宋朝的五大名窑中尤以官、哥、汝三种瓷仿者众多,难度最大。即便明成化、清雍正时期,帝王命“官窑”以官仿官,不惜工本也难仿成。仿制出的哥瓷貌似神离,距离甚远。何况现代仿品以民间的个人实力去仿制,虽技术条件改进许多,但配方没有掌握,故制造不出成功之作。
五大名窑中有名望的高级精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玛瑙为釉”、“玉质光泽”、“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和“雨过天晴”等,但这些美的品质都是很难仿得出的。尽管现代技术高超,学会了以假乱真的能耐,但若用“气泡鉴定法”去辨别仿品,很容易识破庐山真面目。因为仿品尽管把外表做得与真品一样,但绝做不出釉下无一气泡的水平。撒布法釉料的配方今人更是没法挖掘出来。
笔者对汝、官、哥、钧、定几大窑的瓷品进行了全面测试(在50倍放大镜下观察),发现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釉下没有气泡,即便有也只是极小的一两个气泡,堪称“寥若晨星”。这一点对宋瓷最有说服力。
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50倍方可看到。
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钧釉、明代的“广钧”和现代的“仿钧”都充满了气泡,达不到“宋钧”的特点。
对于元青花也有如此特征。元青花一般人很少见到,什么是真品,什么是仿品也难区别。正因为元青花真品不多,世人所见又少,给制仿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从造型、工艺、绘画、釉色、修胎、火石红诸方面都难以辨别真伪,惟独从“气泡”方面可以容易区别。因为元代造瓷工艺还沿用宋代的主要工艺,上釉是用干粉配方,撒布法施釉,所以在所有青花瓷中惟独元青花釉下不存在气泡,仅凭这一点足以肯定是或不是元青花。
在青白釉厚的瓷品中其青花上的白色气泡特别多,当青白釉薄时便见到青花上有不少被气泡冲破的麻面小坑(也只能在放大50倍时才可见到),这也是它的特征。
四、明清两朝青花或釉里红的鉴别
这两个朝代的青花和釉里红特别多,仿品也多。在材料、工艺、绘画、书写款式诸方面都能仿得一模一样,惟一不好仿又没被人重视的还是釉下气泡的问题。
青花的色泽有的仿得很好,有的还有距离,辨色能力稍差就很容易“走眼”。除此之外抓住两点便可区别真伪了。
一是青花釉是否下沉?下沉入骨且有晕散现象即为真品;若漂浮而无晕散、显得死板则可能为仿品。
另一点是用50倍放大镜看气泡。若青花下沉则在青花上有许多白色气泡;若青花上浮则青花上全是麻面小坑,看不见白色气泡。在青白釉下气泡多且大,则证明青白釉层厚而肥润,此乃真品。反之,青白釉太薄则气泡很小应证明是仿品。
即使气泡鉴定很重要,但也该全面分析。笔者不主张“一点肯定论”,但赞同“一点否定论”。即有一点不对路,值得怀疑的地方就应该否决它,以免“走眼”。
看气泡,这几样仪器都可以用到。
Ⅲ 用仪器鉴定瓷器是怎么收费的
具体还是要看你想做的是什么仪器鉴定,各类收费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Ⅳ 我国有瓷器检测仪吗能检出多少年吗一个瓷器用仪器光扫一扫就知道养化了多少,就约知道多少年,就是那
目前国来际上公认的古文物年代鉴源定的仪器是热释放仪和碳-14测定,碳-14测定误差较大,热释放仪误差较小上下为50年的误差,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测定结果可靠,可以用于瓷器鉴定时重要参考,目前公认的测定单位是英国牛津大学和香港大学,国内的还需要一段时间得到认可。谢谢
Ⅳ 瓷器用仪器可以鉴定年代吗
目前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虽然仪器有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要做内出肯定的鉴别还是有一定的容困难的,只能起到一个重要的参考作用,最关键的是仪器的判定标准是什么,目前搞不清楚,争论非常大,所以瓷器的鉴定目前主要靠眼学鉴定、靠经验。谢谢
Ⅵ 请问用仪器检测瓷器的年代要多少费用
这个没有具体规定!主要还是看你跟鉴定公司的业务员怎样去谈!另外版也要看你手中的瓷权器价值如何?打个比方如果你手中是个元青花那鉴定费最少也得要你500元!若是个民国瓷器一般鉴定费也就是200-300元!同时权威一点的鉴定公司要价会高一些,普通的则便宜一些!
Ⅶ 检测瓷器年代的仪器有哪些 瓷器鉴定结果靠谱吗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古文物年代鉴定的仪器是热释放仪和碳-14测定,碳-14测定误差较大,热释放内仪误差较小上下容为50年的误差,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测定结果可靠,可以用于瓷器鉴定时重要参考,目前公认的测定单位是英国牛津大学和香港大学。谢谢
Ⅷ 用仪器检测瓷器断定年代正确可靠吗
用仪器检测瓷器断定年代,不一定正确可靠;取决于有人为操作性、检测部位标本等因素影响,一定要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