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正中发明了什么仪器
1. 科学家利用仿生学发明了哪些仪器
科学家研究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发明各种仪器,是:仿生学。
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容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2. 中国古代发明有哪些器材
除了抄四大发明以外,还有蛮多的:
计时器、桥牌、马鞍。
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张衡的地动仪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祖冲之和圆周率
算盘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竹简和木简
帛书和帛画
丝棉纸——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汉代洛下闳的赤道式仪器
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
马钧——魏国人,发明了水龙骨车
丁缓(汉代)发明了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杜诗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3. 中国古代发明了哪些气象仪器
我国很早就使用气象仪器来观测天气状况了,是最早发明风向计和雨量器的国家。专东汉的张衡属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它立一根5丈(约16.7米)的高竿,竿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就可以看出是什么风向了。这同12世纪外国书籍上记载的候风鸡相似,比铜鸟的记载要晚1000年。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风向旗,在旗上系着小铃,挂在高竿上。看看旗被吹向的方向,就知道吹的是什么风。这同现代的风向袋相似。
我国最早使用了雨量器。在1247年宋代的《数书九章》中有记叙。雨量器大小统一标准,圆筒直径14厘米,并有铜制的量雨标尺。
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使用少数气象仪器外,主要依靠物象、天象来预报天气。
到了17世纪,科学家发明了气压计和温度计,而后又相继发明了温度计和风速仪,这样就可定量测定某地的天气状况了。
4. 仪器有些什么样的发明故事
仪器通常用于科学研究或技术测量、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生产等用途,一般来说专用于一个目的。仪器构造较为复杂,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仪器体积、重量、形状有各种各样,最小的可以直接拿在手中操作,较大体积的仪器一般被称为装置或设备。精密仪器隶属于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它能够改善、扩展或补充人的官能。人们用感觉器官去视、听、尝、摸外部事物,而时钟、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等仪器仪表可改善和扩展人的这些官能,让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新的认识。
19世纪到20世纪,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促进了新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仪器仪表因而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现代仪器仪表已成为测量、控制和实现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
5. 战国时的指南仪器称作什么四大发明除此之外其余的发明是什么
指南车相传是在黄帝大战蚩尤时,用来辨认行军方向的工具。指南车事实上是专一种机械的装置,指南车在行属进时,仙人的手都指着同一方向。 指南车的制作原理和指南针利用磁力指示方向不同。在战国的时候,才出现真正利用磁铁的磁力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造纸术约发明于 西汉雕版印刷谁是世界雕版印刷术的先驱?1968 年,韩国庆州发现唐代武周时期印刷的《无垢金刚经》,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一场“中国是不是雕版印刷鼻祖”的争论。我国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等证实,该印刷品印自中国长安,而且中国还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证明雕版印刷始自中国隋唐时期,中国是世界雕版印刷术当之无愧的先驱。科技史专家认为,中国早在宋代就有活字印刷术,但明清两代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出版,依然使用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可见雕版印刷在当时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中国出现活字印刷术和火药
6. 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那么这个仪器的名称叫什么
司南
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指南针。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
(
司南的“司”就是“指”的意思。
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书中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的记载,以及现代科学考石学家的考证和所制的司南模型,说明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古代称慈石,用慈爱来描述磁石吸铁现象)制成汤勺形,由其勺柄指示南方。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书中和《山海经》书中便有了关于慈石的记载,而在这一时期的《鬼谷子》书中和《吕氏春秋》书中还进一步有了慈石吸铁的记载。这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磁指南器,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博物馆都有司南的模型展出。这里要指出关于指南车的问题,历史上传说黄帝(约公元前47世纪)和西周周公(约公元前21世纪)曾制造和使用指南车,但是经过后来的文献考证和模型制作试验,都已证明指南车与指南针没有关系,汉代以后
的指南车是依靠机械结构,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也有指南车的模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