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仪器为什么要去同轴等高
㈠ 在测定薄透镜焦距的实验中为什么要调节等高共轴
为了保证光源中心 透镜中心 成像光屏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光轴上)
㈡ 在薄透镜焦距测定的实验中,为什么在实验开始之前要进行等高共轴的调节
因为如果不等高共轴,光源发出的光就很难准确经过透镜在像屏上成像,对实验会造成误差或者无法实验
㈢ 调节平行光管与望远镜同轴等高时,可以调节望远镜光轴倾斜度调节螺钉吗为什么
其实望远镜跟平行光管是大同小异,只是只用方式不同而已
二者都是望远系统,都是发射或接收平行光的光学仪器,所以可以用相同的标准来作为调试指标。
㈣ 如何判断光学系统各部件满足同轴等高要求
先利用水平尺将光具座导轨在实验桌上调节成水平,然后进行各光学元件同轴等到高的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具座导轨平等为止。如不满足则会带来像差,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也可拿一个小钢板尺用胶带固定在一个重物底座上,尺保持竖直,尺的零刻度对齐光学平台,然后就移动这个简易“测高器”,调整光学元件的俯仰等,使光学系统空间中每一处的光斑中心均为同一高度。
有时候为了更准,可以在小钢板尺上粘张纸,纸上划个标记高度的直线,线上用针戳个眼儿,这样让光从小孔光阑里透过去,比用纸挡光更精准。
(4)光学仪器为什么要去同轴等高扩展阅读:
对称共轴的性质:
1、光轴上的物点,像点也在光轴上;
2、过光轴的截面内的物点,与其像共面;
3、过光轴的任意截面性质都是相同的;
4、垂直于轴的平面,同一面内具有相同的放大率;
5、已知两对共轭面位置及放大率,或已知一对共轭面位置及放大率,加上光轴上的两对共轭点,可以确定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
㈤ 同轴等高是什么意思
你的问题不明确 意思应该是蜡烛 光屏 在透镜 主光轴上 (3个物体在同一高度 同一直线上) 由于你的问题不完整 所以我的答案正确率不一定是 100%
㈥ 同轴等高调节有什么要求
这个试验的基础是基于几何光学的,如果不把元件的中心调节到同轴,测出的像就是偏离光轴的平面上的,与真正的焦距就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差。
㈦ 凸透镜焦距测量实验中为什么要对光学元件进行同轴等高调节
这个试验的基础是基于几何光学的,如果不把元件的中心调节到同轴,测出的专像就是偏离光轴属的平面上的,与真正的焦距就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差。
由于我们照相时,被照的物体与相机(镜头)的距离不总是相同的,比如给人照相,有时,想照全身的,离得就远,照半身的,离得就近。
(7)光学仪器为什么要去同轴等高扩展阅读:
标准镜头的视角约50度左右,这是人单眼在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从标准镜头中观察的感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景物基本相同。
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多为40mm,50mm或55mm。120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一般为80mm或75mm,相机片幅越大则标准镜头的焦距越大。而数码相机由于其成像介质(CCD或CMOS)有大有小,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致。
为了方便直观,说起DC镜头时经常采用等效于35mm相机的所谓等效焦距,这个等效就是指视角上的等效。以下就只说35mm相机的镜头,其他片幅的相机以及数码相机可以类推。
㈧ 光学仪器如何调节到共轴等高
共轴等高这个概念一般是对激光束而言有意义,首先让激光水平出射(在不同位置比较高度),把各个仪器先目测调等高,放入光路,调节反射光点和入射光重合,微调使得出射光线方向不变
㈨ 光学系统的共轴等高调节是什么
是对于透镜光轴和光学系统光轴的偏差,称为中心偏光学系统设计时,是按照每块透镜的版光轴权和光学系统光轴重合来计算仿真的,只要该值小于一定值,都可以满足系统设计要求,但是超过了这个值,系统传函将一塌糊涂。
调节光学系统各元件的共轴等高,是光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很好掌握,一般的调节可分粗调和细调两步进行。
(9)光学仪器为什么要去同轴等高扩展阅读:
线均交于同一点的光束称为同心光束。入射的同心光束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出射光束必定也是同心光束。入射和出射同心光束的交点分别称为物点和像点。理想光学系统具有下述性质:
①交于物点的所有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出射光线均交于像点。反之亦然。这一对物像可互换的点称为共轭点。
②物方的每条直线对应像方的一条直线称共轭线;相对应的面称共轭面。
③任何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其共轭面仍与光轴垂直。
④对垂直于光轴的一对共轭平面,横向放大率为常量。研究理想光学系统上述物像两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论称为高斯光学。首先由德国科学家C.高斯在1841年的著作中阐明。实际上不存在真正的理想光学系统。共轴球面系统在近轴条件下可近似满足理想光学系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