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误差限怎么求
1. 仪表精度及误差的计算公式。
那你应该先知道什么叫绝对误差,和相对百分误差。绝对误差是测得仪表指回示值答X1和被测真实值X2的差值。即绝对误差=X1-X2.
最大绝对误差除(标尺上限值-标尺下限值)乘100%=最大相对百分误差。我国就是利用这一办法来统一规定仪表准确度(精确度)的。将仪表的最大相对误差去掉加减号和100%。就可以确定仪表的精度等级
1、仪表精度一般是厂家确定的,在表盘或铭牌上有的。
2、误差一般是指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3、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4、允许误差=+/- 精度%X(仪表的上限值-下限值)
还有很多,可以很多。
2. 已知仪器误差怎么求标准偏差
|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
绝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
相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真实值 (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另外还有:
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 误差
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x-a=ε
由于人 最小二乘俯仰角估计误差比较
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标称误差
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
指示式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示值-实际值;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标称值-实际值。例如:被检电流表的示值I为40A,用标准电流表检定,其电流实际值为Io=41A,则示值40A的误差Δ为 Δ=I-Io=40-41=-1A 则该电流表的示值比其真值小1A。如一工作玻璃量器的容量其标称值V为1000ml,经标准玻璃量器检定,其容量实际值Vo为1005ml,则量器的示值误差Δ为: Δ=V-Vo=1000-1005=-5ml 即该工作量器的标称值比其真值小5ml。
3. UJ36型电位差计的仪器误差如何估算电表在使用时如何估算其基本误差限在实际中,应如何根据要求选用电表
电位差计是用补偿原理构造的仪器。补偿方法的特点是不从测量对象中支取电流,因而不干扰被测量的数值,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电位差计用途很广,配以标准电池、标准电阻等器具,不仅能在对准确度要求很高的场合测量电动势、电势差(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而且配合以各种换能器,还可用于温度、位移等非电量的测量和控制。当没有电流流过时,电池的正负极间的电势差等于电池的电动势。如有电流流过,因在电池内阻上有一定电压降(用电压表测量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就是这种情形),这时测得的不再是电池电动势,而只能称作端电压。若能在无电流流过时进行测量,就可直接测量电动势了。补偿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以TX1100A型号为例:
1.TX1100A电子电位差计测量范围:
1uV~49.999mV与100uV~4.9999V与0.1Uv~19.999mA均带输出
八种热电偶温度直读(K,E,J,S,T,B,R,N)
2.准确度: 0.04%
3.电源:1.5V干电池8节
4.外型尺寸:310×240×170(mm)
电表容量的选择:
选择电表的容量应使用电设备在电表额定电流的20~120%之间,单相220V照明装置以每千瓦5安,三相380V动力用电以每千伏1.5安或2安计算为宜。
电表电流的大小:
一般家庭用电表额定电流不宜大于10安。这是因为:
电表的启动电流在功率因数为1时,大约为额定电流的0.5~1%,所以一只10A的电表要有0.05~0.1A的电流通过时才开始转动,在220V的线路上其功率相当于12~24瓦。电表虽然是一种精密仪器,但在转动的时候仍有无法避免的机械阻力存在。在开始转动的时候,由于原动力矩与机械阻力相差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电表的准确度是不高的。
一只校准了的电表只能保证在额定电压下,当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0~100%范围之内,功率因数为0.5~1时,它的误差才不超过1~2%。也就是说一只10A的电表只能在负载为110~2200瓦时,才能达到计量准确的目的。而目前一般家庭的用电瓦数均不超过这个范围,如果电表的铭牌电流超过10A时,就达不到计量标准的目的,故不宜采用。
4. 指出下列仪器的仪器误差限以及单次测量的不确定度 (1)量程为5v的0.1级电压表 △仪=
伟大的程哥来了
(1)量程为5v的0.1级电压表
△仪=0.005V △v=0.003V
(2)米尺
△仪=0.5mm △v=0.3mm
你是工大的童鞋么?
5. 仪器的允许误差怎么计算
多量程的仪器,按照各量程的准确度等级分别进行计算,如: “0~300mv 的精度为 0.025%+2digits ”的允差为300*0.025%+2个读数内(看实际分辨力而容定)mV “300mv~3V的精度为 0.025%+4digits”的允差为(3000-300)0.025%+4个读数mV其它量程的也是这样进行计算~~~
6. 热工检测中的最大允许误差怎么求
允许误差为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的最小分度应不小于最大允许误差。技术标准,检定规程等对计量器具所规定的允许的极限值。
最大允许误差:对给定的测量仪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指在规定的参考条件下,测量仪器在技术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技术规范上所规定的允许误差的极限值。这里规定的是误差极限值,所以实际上就是测量仪器各计量性能所要求的最大允许误差值。可简称为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称为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最大允许误差可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引用误差等来表述。
例如:测量范围为0~25mm,分度值为0.01mm的千分尺其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0级不得超过±2μm;1级不得超过±4μm。又如测量范围为25℃~50℃的分度值为0.05℃的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其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10℃。如准确度等级为1.0级的配热电阻测温用动圈式测量仪表,其测量范围为0~500℃,则其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为500×1%=±5℃,则用引用误差表述。如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料斗秤)在物料试验中,对自动称量误差的评定则以累计载荷质量的百分比相对误差进行计算,准确度为0.2级、0.5级的则首次检定其自动称量误差不得超过累计载荷质量的±0.10%和±0.25%。。
7. 仪器精度和仪器误差怎么换算
误差%=(标准值-仪器示值)/标准值,精度就是此仪器最大的误差。
8. 已知电压表量程3V,等级为0.5级,求它的仪器误差,该怎么算
一般的误差计算显示值*精度误差+尾数偏差
你的这个,就像是考试的题目,正确的应为3*0.005=±0.015V
应用中,还需要看,是满量程值,还是读数值精度百分比,还要计算一个尾数偏差
9. 仪器的允许误差怎么计算
多量程的仪器,按照各量程的准确度等级分别进行计算,如:
“0~300mv 的精度回为 0.025%+2digits ”的允答差为300*0.025%+2个读数(看实际分辨力而定)mV
“300mv~3V的精度为 0.025%+4digits”的允差为(3000-300)0.025%+4个读数mV
其它量程的也是这样进行计算~~~
10. 误差的计算公式谁有啊
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
绝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
相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真实值 (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10)仪器误差限怎么求扩展阅读
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误差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x-a=ε
误差分类
在数值计算中,为解决求方程近似值的问题,通常对实际问题中遇到的误差进行下列几类的区分:
模型误差
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要将复杂的现象抽象归结为数学模型,往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对问题作一些简化。因此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模型误差。
测量误差
在建模和具体运算过程中所用的数据往往是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的,由于精度的限制,这些数据一般是近似的,即有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截断误差
由于实际运算只能完成有限项或有限步运算,因此要将有些需用极限或无穷过程进行的运算有限化,对无穷过程进行截断,这样产生的误差成为截断误差。
舍入误差
在数值计算过程中,由于计算工具的限制,我们往往对一些数进行四舍五入,只保留前几位数作为该数的近似值,这种由舍入产生的误差成为舍入误差。
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别,例如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 、抽样成数与总体成数之差(p-P)等。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有两个来源,分别为:
(1)登记性误差,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引起的误差。
(2)代表性误差,即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特征而引起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