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公转自转怎么区分
❶ 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地球每时每复刻都在自转,自制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年(365天6时9分10秒)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现象。
以地球为例,自转是地球自身在转动,而公转则是按某一方向绕太阳转动。
❷ 物理题目中如何判断是自转还是公转
重心天体是否复自转对于制环绕的物体没有影响,而只与卫星和重心天体质量以及球心距离(质量分布均匀)有关,只有一种情况考虑重心天体的自传,就是物体放在天体表面随天体一起自传(角速度相同)这种情况才考虑中心天体自传,此时不是重力提供向心力,而是由万有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若是物体绕天体转(没有放在中心天体上),这时中心天体是否自转无关紧要,此时只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因为没有地面支持了)(此时也可看作重力提供向心力).
❸ 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自转速度的变化20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人们已经发现的地球自转速度有以下3种变化:
①长期减慢。这种变化使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2000 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学家发现在3.7亿年以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大约一年400天左右。
②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从天文测时的分析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③不规则变化。地球自转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其原因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转减慢还与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其反作用力让地球自转直接变慢,根据动量守恒的原理,这种因素应该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转变慢的最主要原因了。所以人类为了地球的安全,发射的卫星不应该再借助地球自转的动量。
自转意义
1、出现昼夜交替
2、地方时和区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
❹ 公转自转区别
1、转向中心不同
自转:物体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体会沿着一条穿越物体本身的轴进行回旋转,这条轴被答称为自转轴,也是自转的中心。
公转:一物体以另一物体为中心,沿一定轨道所作的循环运动。
2、转向的周期不同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月亮自转一周的时间跟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都是27天7小时43分11.5秒。
地球公转一圈是365天6小时9分9秒。
(4)仪器公转自转怎么区分扩展阅读:
公转速度:
公转速度是指物体旋转的速度。由于旋转通常是圆周运动,因此可以参考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公转速度。
天文学中的公转速度是指行星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速度。一般以地球年为时间单位,以绕日轨道长度里程为公转距离。
❺ 公转和自转是什么意思什么区别
公转是地球饶太阳转动~
自转是地球在饶太阳转的同时 自己也在自西向东的转动~
明白?
❻ 怎么解释公转和自转
自转和公转都是自然规律 都是自西向东 记住就可以了
❼ 什么叫做公转和自转
地球公转 : 地球公转以太阳为中心, 围绕着太阳旋转, 称为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迹是椭内圆形, 而地球公转一次, 大约需时一容年。
地球自转 : 地球每天由西向东不停地转动, 因此我们会看到太阳由 东方升起, 从西方落下。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划分为二十四小时。
❽ 自转和公转有何区别
如何讲清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这一部分内容,历来为教学重点、难点。虽然课本用图1.22说明黄赤交角,但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概念的建立仍然是一个难点。而黄赤交角的概念建立不起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则无从谈起。
结合我校教学条件,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部分内容采用了Flash动画,借用精美、准确的动画直观形象的把知识传授于学生。但就我区情况,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有这样的条上课,我在教学中还采用了另外一种实验教学方法,效果不错。
实验器材:自制“十”字架一座,地球仪一座。(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1、将“十”字置于桌面中央,将地球仪置于桌面边缘。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明确告诉学生,地球的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在这个实验中要也要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2、让地球仪自转,指出地球自转的平面为赤道平面,它经过地心,并和地轴垂直。
3、让地球仪公转,指出地球公转的平面为赤道平面,它也可以看作是日心和地心连线在地球公转时所扫过的平面。那么在这个实验中“十”字架所在的平面即为黄道平面
4.让学生观察,地轴和黄道平面有没有夹角,是多少。
5.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
通过以上实验再配已详细的讲解,则能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简,把知识准确、形象的传授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