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中心对刀方法程序怎么写
A. CNC加工中心中如何对刀调程序分中如题 谢谢了
一, 直接用刀具试切对刀 1. 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记住当前 X 坐标,测量外园直径后,用 X 坐标减外园直径,所的值输入 offset 界面的几何形状 X 值里。 2. 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端面,记住当前 Z 坐标,输入 offset 界面的几何形状 Z 值里。 二, 用 G50 设置工件零点 1. 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 Z 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X 轴坐标减去直径值)。 2. 选择 MDI 方式,输入 G50 X0 Z0 ,启动 START 键,把当前点设为零点。 3. 选择 MDI 方式,输入 G0 X150 Z150 ,使刀具离开工件进刀加工。 4. 这时程序开头: G50 X150 Z150 …… . 。 5. 注意:用 G50 X150 Z150 ,你起点和终点必须一致即 X150 Z150 ,这样才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 6. 如用第二参考点 G30 ,即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这时程序开头 G30 U0 W0 G50 X150 Z150 7. 在 FANUC 系统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在参数里设置,在 Yhcnc 软件里,按鼠标右键出现对话框,按鼠标左键确认即可。 三, 用工件移设置工件零点 1. 在 FANUC0-TD 系统的 Offset 里,有一工件移界面,可输入零点偏移值。 2. 用外园车刀先试切工件端面,这时 Z 坐标的位置如: Z200 ,直接输入到偏移值里。 3. 选择“ Ref ”回参考点方式,按 X 、 Z 轴回参考点,这时工件零点坐标系即建立。 4. 注意:这个零点一直保持,只有从新设置偏移值 Z0 ,才清除。 四, 用 G54-G59 设置工件零点 1. 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 Z 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2. 把当前的 X 和 Z 轴坐标直接输入到 G54----G59 里 , 程序直接调用如 :G54X50Z50 ……。 3. 注意 : 可用 G53 指令清除 G54-----G59 工件坐标系。 如果其它系统: 1. 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 MITSUBISHI 50L 数控系统的 RFCZ12 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 X 坐标不变移动 Z 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 X 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 X 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 Z0 ,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 Z 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 Z 原点的位置。 例如, 2# 刀刀架在 X 为 150.0 车出的外圆直径为 25.0 ,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 X 值为 150.0-25.0=125.0 ;刀架在 Z 为 180.0 时切的端面为 0 ,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 Z 值为 180.0-0=180.0 。分别将 (125.0 , 180.0) 存入到 2# 刀具参数刀长中的 X 与 Z 中,在程序中使用 T0202 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 (0 , 0) 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2. 对刀仪自动对刀 现在很多车床上都装备了对刀仪,使用对刀仪对刀可免去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对刀精度。由于使用对刀仪可以自动计算各把刀的刀长与刀宽的差值,并将其存入系统中,在加工另外的零件的时候就只需要对标准刀,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刀仪对刀一般都设有标准刀具,在对刀的时候先对标准刀。 下面以采用 FANUC 0T 系统的日本 WASINO LJ-10MC 车削中心为例介绍对刀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刀尖随刀架向已设定好位置的对刀仪位置检测点移动并与之接触,直到内部电路接通发出电信号 ( 通常我们可以听到嘀嘀声并且有指示灯显示 ) 。在 2# 刀尖接触到 a 点时将刀具所在点的 X 坐标存入到图 2 所示 G02 的 X 中,将刀尖接触到 b 点时刀具所在点的 Z 坐标存入到 G02 的 Z 中。其他刀具的对刀按照相同的方法操作。 事实上,在上一步的操作中只对好了 X 的零点以及该刀具相对于标准刀在 X 方向与 Z 方向的差值,在更换工件加工时再对 Z 零点即可。由于对刀仪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总是一定的,所以在更换工件后,只需要用标准刀对 Z 坐标原点就可以了。操作时提起 Z 轴功能测量按钮“ Z-axis shift measure ”面。 手动移动刀架的 X 、 Z 轴,使标准刀具接近工件 Z 向的右端面,试切工件端面,按下“ POSITION RECORDER ”按钮,系统会自动记录刀具切削点在工件坐标系中 Z 向的位置,并将其他刀具与标准刀在 Z 方向的差值与这个值相加从而得到相应刀具的 Z 原点,其数值显示在 WORK SHIFT 工作画面上
B. 加工中心怎么对刀
1、回零(返回机床原点)
对刀之前,一定要进行回零(返回机床原点)的操作,以便于清除掉上次操作的坐标数据。注意:X、Y、Z三轴都需要回零。
(2)数控加工中心对刀方法程序怎么写扩展阅读:
基本事项
1、进入车间实习时,要穿好工作服,大袖口要扎紧,衬衫要系入裤内。女同学要戴安全帽,并将发辫纳入帽内。不得穿凉鞋、拖鞋、高跟鞋、背心、裙子和戴围巾进入车间。注意: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床。
2、注意不要移动或损坏安装在机床上的警告标牌。
3、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4、某一项工作如需要俩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时,应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
5、不允许采用压缩空气清洗机床、电气柜及NC单元。
6、应在指定的机床和计算机上进行实习。未经允许,其它机床设备、工具或电器开关等均不得乱动。
准备事项
1、操作前必须熟悉数控铣床的一般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及控制程序,掌握各操作按钮、指示灯的功能及操作程序。在弄懂整个操作过程前,不要进行机床的操作和调节。
2、开动机床前,要检查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润滑系统是否畅通、油质是否良好,并按规定要求加足润滑油,各操作手柄是否正确,工件、夹具及刀具是 否已夹持牢固,检查冷却液是否充足,然后开慢车空转3~5分钟,检查各传动部件是否正常,确认无故障后,才可正常使用。
3、程序调试完成后,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方可按步骤操作,不允许跳步骤执行。未经指导老师许可,擅自操作或违章操作,成绩作零分处理,造成事故者,按相关规定处分并赔偿相应损失。
4、加工零件前,必须严格检查机床原点、刀具数据是否正常并进行无切削轨迹仿真运行。
C. 加工中心对刀步骤 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
对刀是加工中心对刀步骤最重要的操作内容,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对刀方法一定要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相适应。该文较系统地讲述了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的使用及其优缺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刀的目的是通过刀具或对刀工具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程序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并将对刀数据输入到相应的存储位置或通过G92指令设定。它是数控加工中最重要的操作内容,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一、加工中心对刀步骤-工件的定位与装夹(对刀前的准备工作)
在数控铣床上常用的夹具有平口钳、分度头、三爪自定心卡盘和平台夹具等,经济型数控铣床装夹时一般选用平口钳装夹工件。把平口钳安装在铣床工作台面中心上,找正、固定平口钳,根据工件的高度情况,在平口钳钳口内放入形状合适和表面质量较好的垫铁后,再放入工件,一般是工件的基准面朝下,与垫铁面紧靠,然后拧紧平口钳。
二、加工中心对刀步骤-对刀点、换刀点的确定(1)对刀点的确定对刀点是工件在机床上定位装夹后,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可选在工件上或装夹定位元件上,但对刀点与工件坐标点必须有准确、合理、简单的位置对应关系,方便计算工件坐标系的原点在机床上的位置。一般来说,对刀点最好能与工件坐标系的原点重合。
(2)换刀点的确定
在使用多种刀具加工的铣床或加工中心上,工件加工时需要经常更换刀具,换刀点应根据换刀时刀具不碰到工件、夹具和机床的原则而定。
三、加工中心对刀步骤-数控铣床的常用对刀方法对刀操作分为X、Y向对刀和Z向对刀。对刀的的准确程度将直接映影响加工精度。对刀方法一定要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相适应。
根据使用的对刀工具的不同,常用的对刀方法分为以下几种:(1)试切对刀法;(2)塞尺、标准芯棒和块规对刀法;(3)采用寻边器、偏心棒和Z轴设定器等工具对刀法;(4)顶尖对刀法;(5)百分表(或千分表)对刀法;(6)专用对刀器对刀法。另外根据选择对刀点位置和数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单边对刀、双边对刀、转移(间接)对刀法和“分中对零”对刀法(要求机床必须有相对坐标及清零功能)等。
D. 数控加工中心怎么对刀
1)操作手动状态
2)启动主轴(G
M3
S2
T1
回车)
3)手动移刀切削一段外圆或内径,版X方向不动,z方向退出
4)停止权主轴,测量车削处直径
5)按“X”(出现X记忆)
6)按“OFST”刀具偏置键(出现刀补页面)
7)输入测量值到相对的X刀补上
8)按回车(出现请存盘)
9)按存盘
10)按操作或加工
对Z方向11)启动主轴
12)手动移刀切削工件端面,Z方向不动,X方向退出
13)停止主轴,测量Z值
14)停“Z”(出现“Z记忆”)
15)按“OFST”刀具偏置键(出现刀补页面)
16)输入测量值到相对Z刀补上
17)按回车(出现请存盘)
18)按存盘
19)按操作或加工
注:对第二把刀和第一把刀相同。
E. 数控机床对刀详细的过程
方法是多种的,而且互有联系,没办法只介绍一种。
1、对刀方法:数控加工的对刀,对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还会影响数控机床的操作。
所谓对刀,就是在工件坐标系中使刀具的刀位点位于起刀点(对刀点)上,使其在数控程序的控制下,由此刀具所切削出的加工表面相对于定位基准有正确的尺寸关系,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在数控加工中,对刀的基本方法有试切法、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
2、试切法:根据数控机床所用的位置检测装置不同,试切法分为相对式和绝对式两种。在相对式试切法对刀中,可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用量具(如钢板尺等)直接测量,对准对刀尺寸,这种对刀方法简便但不精确;
二是通过刀位点与定位块的工作面对齐后,移开刀具至对刀尺寸,这种方法的对刀准确度取决于刀位点与定位块工作面对齐的精度;
三是将工件加工面先光一刀,测出工件尺寸,间接算出对刀尺寸,这种方法最为精确。在绝对式试切法对刀中,需采用基准刀,然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测出其他刀具的刀位点与基准刀之间的偏差,作为其他刀具的设定刀补值。以上试切法,采用“试切——测量——调整(补偿)”的对刀模式,故占用机床时间较多,效率较低,但由于方法简单,所需辅助设备少,因此广泛被用于经济型低档数控机床中。
3、对刀仪对刀:对刀仪对刀分为机内对刀仪对刀和机外对刀仪对刀两种。机内对刀仪对刀是将刀具直接安装在机床某一固定位置上(对车床,刀具直接安装在刀架上或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此方法比较多地用于车削类数控机床中。
而机外对刀仪对刀必须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车床),连同刀夹一起,预先在机床外面校正好,然后把刀装上机床就可以使用了,此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镗铣类数控机床中,如加工中心等。
采用对刀仪对刀需添置对刀仪辅助设备,成本较高,装卸刀具费力,但可节省机床的对刀时间,提高了对刀精度,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数控机床中。
4、ATC对刀:AIC对刀是在机床上利用对刀显微镜自动计算出刀具长度的方法。由于操纵对刀镜以及对刀过程还是手动操作和目视,故仍有一定的对刀误差。
与对刀仪对刀相比,只是装卸刀具要方便轻松些。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
与前面的对刀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减少了对刀误差,提高了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但需由刀检传感器和刀位点检测系统组成的自动对刀系统,而且CNC系统必须具备刀具自动检测的辅助功能,系统较复杂,投入资金大,一般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中。
5、自动对刀: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自动对刀亦称刀尖检口功能。
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安装工件后,需用刀库中的多把刀具加工工件的多个表面。为提高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一般采用机外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方法,其中机外对仪对刀一般广泛用于中档铿铣类加工中心上。
在采用对刀仪对刀时,一般先选择基准芯棒对准好工件表面,以确定工件坐标原点,然后选择某一个方便对刀的面,采用动态(刀转)对刀方式。
(5)数控加工中心对刀方法程序怎么写扩展阅读
例子如下:
例如,当加工零件时,如果按φ38㎜→φ36㎜→φ34㎜的次序安排车削,不仅会增加刀具返回对刀点所需的空行程时间,而且还可能使台阶的外直角处产生毛刺(飞边)。
对这类直径相差不大的台阶轴,当第一刀的切削深度(图中最大切削深度可为3㎜左右)未超限时,宜按φ34㎜→φ36㎜→φ38㎜的次序先近后远地安排车削。
F. 请简述数控加工中心(铣)“对刀”的方法和步骤
简单
在工件上表面轻轻碰一下主轴停转
然后在坐标系里面点操作
在G54
Z轴上输入Z0点击测量
其他两轴的方法一样
G. 加工中心怎么对刀请说步骤
加工复中心对刀可分为直接对刀及制采用对刀工具来对刀2种方法:
1)直接对刀法:即直接通过摇手轮控制刀具与工件直接接触,当然在下工件快接触时,要将进给倍率降低,采用丝级进给,通过目测或纸片、塞规来确认刀具与工件的接触位置,记录接触位置实现对刀。
2)采用对刀工具对刀方法:现在对刀工具很多,有哈尔滨先锋公司生产的自动对刀仪或手动对刀产品,不论哪一种是由于对刀器高度固定,对刀器可以自行向下移动,与直接对刀法相关,不是直接硬碰硬,即当刀具将对刀器压到一个固定位置,对刀器的高度是固定的,从而确认刀具的长度或直径。
H. 数控加工中心常用的对刀方法都有哪些
一、数控加工中心常用的对刀方法
简单来说,数控加工中心常用的对刀方法主要有对刀仪对刀、自动对刀及试切法对刀等几种。由于一个工件完整的加工工序可能会涉及几把甚至几十把刀具,因试切法较为原始,并且对刀精度较差,因而很少采用。我们着重看一下前两种较为典型的对刀方法:
1、自动对刀法
自动对刀是利用数控加工中心配置的刀具检测功能实现的,这一装置可以自动精确地测出每把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并可以自动修正刀具误差值,整个检测及修正过程可在机床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现。这种对刀方法完全靠电子控制装置实现的,排除了人为对刀的误差,因而对刀精度更高,对刀效率也更好。
2、对刀仪对刀法
采用对刀仪进行对刀,因其经济型较高,是现在数控加工中心对刀的主要方法。对刀分为机内对刀仪对刀和机外对刀仪对刀两种。机外对刀仪对刀需要预先在机床外面校正好,然后把刀装上机床上就可以使用了;机内对刀仪对刀是将刀具直接安装在机床某一固定位置上进行测量的方法。
二、对刀误差的预防措施
由于数控加工中心所使用的刀具各种各样,刀具尺寸也极不统一,故对刀时应根据实际加工情况,选择好对刀方法,确定程序指令,输入好对刀参数和刀具补偿值。即便如此,不同的对刀方法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从而影响工件加工的精度。
当使用对刀仪、对刀镜对刀和自动对刀时,误差主要未源于仪器的制造、安装和测量误差,另外使用仪器的技巧欠佳也会造成误差。因此,要注意仪器的安装和测量精度,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使用仪器的正确方法,只有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才能将误差降到zui低。同时,刀具的质量和刚性以及机床自身的精度也是影响对刀误差的原因,因此选择质量合格的刀具和定期检查数控加工中心零点漂移的情况也很重要。
I. 加工中心对刀的时候怎么操作
加工中心对刀步骤;
加工中心的Z向对刀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 根据以上操作得到的对刀数据,即编程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X、Y、Z值,要用手动方式输入到G54~G59中存储起来。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MENU OFFSET】键。
②按光标移动键到工件坐标系G54~G59。
③按【X】键输入X坐标值。
④按【INPUT】键。
⑤按【Y】键输入Y坐标值。
⑥按【INPUT】键。
⑦按【Z】键输入Z坐标值。
⑧按【INPUT】键。
(2) 刀具补偿值一般采用MDI(手动数据输入)方式在程序调试前输入机床中。一般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MENU OFFSET】键。
②按光标移动键到补偿号。
③输入补偿值。
④按【INPUT】键。
J. 数控法兰克加工中心怎么对刀具体怎么输入到G54中
一、主轴转速的设定
○1、将工作方式置于“MDI”模式;
○2、按下“程序键”;
○3、按下屏幕下方的“MDI”键;
○4、输入转速和转向(如“S500M03;”后按“INSRT”);
○5、按下启动键。
二、分中
1、意义:确定工件X、Y向的坐标原点。
2、X、Y平面原点的确定。
○1、四面分中
○2、两面分中,碰单边
○3、单边碰数
3、抄数
○1、意义:将分中后的机械值输入工件坐标系中,借以建立与机床坐标原点的位置关系。
○2、方法:
→ 切换到工件坐标系:OFS / SET → 坐标系 → 选择具体的工件坐标系(如G54、G55、G56、G57、G58、G59等)→ 输入“X0”后按屏幕下方的“测量”键(或直接输入机械坐标值)。
4、分中的类型
○1、四面分中
○2、单边碰数
○3、X轴分中,Y轴碰单边
○4、Y轴分中,X轴碰单边
○5、有偏数工件原点的确定,如X30Y20
5、分中的方法
试切分中
如果分中的要求不高,或工件为毛坯料,而且外形均可铣去,为了方便操作,可采用加工时所用的刀具直接进行碰刀,从而确定工作原点,其步骤如下(一四面分中为例):
○1、将所要用到的铣刀装在主轴上,并使主轴中速旋转;
○2、手动移动铣刀沿X方向靠近工件被测边,直到铣刀刚好切削刀工件材料即可;
○3、保持X、Y不变将Z轴沿+Z方向升起,并在相对值处将X轴置零;
归零方法:
按下X后按屏幕下方的“起源”或“归零”;
○4、将X轴移动到工件另一边,同样用刀具刚好切到工件材料即可;
○5、将主轴沿+Z方向升起;
○6、将X轴移到此时X轴相对值的1/2处(口算、心算或计算器);
○7、利用相同的方法测Y轴;
○8、抄数。
注:试切分中虽然比较简单,但会在工件表面留有刀痕,所以常用于铝和铜等毛坯料的分中。
6、分中棒分中:
○1、原理:采用离心力的原理。
○2、方法及步骤:
◎、将分中棒装在主轴上,初测端在下方;
◎、将主轴转速设定在350~600r/min左右;
◎、手动将分中棒沿X轴方向慢慢靠近工件侧面,而分中棒逐渐由摆动较大变小到重合,继续移动到分中棒刚到重新分开时并要回到合拢,将手轮倍率调至0.01mm处,并靠近工件移动至刚好重新分开即可;
◎、将主轴沿+Z方向升起,并移到工件另一侧,用同样的方法触碰工件;
◎、将主轴沿+Z方向升起,并将X轴移至相对值1/2处,归零;
◎、同样的方法测得Y轴;
◎、抄数。
○3、分中棒分中注意事项:
分中棒分中时主轴转速只能设定在350~600r/min之间,绝对不能超过600r/min,一般应在500r/min左右。
三、对刀
1、对刀方式
○1、直接对刀:刀具直接触碰工件零面,从而获得零面机械坐标值(适用于工件零面外形基本存在,零面划伤不影响产品成型);
○2、工件外对刀(对刀棒):刀具在工件外部对刀并测出对刀面与工件零面的高度差,从而确定零面位置。
2、选择工件外部对刀的原因
○1、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外形发生改变不便对刀;
○2、为避免直接对刀划伤工件。
3、对刀原理:
工件零面值 = 对刀数(G54)+ 高度差(EXT)G60 = 工件坐标 + 补偿
4、对刀种类(对刀棒以10mm为例)
○1、单把刀对顶为零A
○2、单把刀对顶为零B)
○3、多把刀对顶为零A
○4、多把刀对顶为零B
○5、対底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