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3数控车床r怎么计算
U是最大加工余量,加工的最大直径减去最小直径除2。U值的大小只决定第一刀的切削内深度,U值给大容了,第一刀或前几刀切不到工件,给的小了,第一刀切很多。一般算完后再减去2-3mm。
R是切割次数,他是根据你算出的U值来定的。如:U选20mm,R选7。那么每刀的切削深度是20/7=2.8571。注意:R是切割次数,后面不能加小数点。
B. 数控车床G73切削刀数R是怎么算的
毛坯最大加工余量(半径值)除以你每刀的切削量就是R的数值。
取整值。小数点后的执取不舍。
C. 数控车床G73里的U.W.R是怎么取值的呀
第一个程序段的U值等于每次粗加工循环中的切削总量减去第一次的切削深度和精加内工的切削深度,为容半径值。W等于每次粗加工循环中的切削总量减去第一次的切削厚度和精加工的切削厚度。R为所需要的粗车走刀次数。
第二个程序段的U值为X轴留给精车的余量,直径值。W为Z轴的精车余量。
D. 数控车床G73中的U,W是怎样算出来的
U和W不需要计算,是根据刀具,工件和机床的实际情况操作员设置的。
主要内定义程序号,调出容零件加工坐标系、加工刀具,启动主轴、打开冷却液等方面的内容。主轴最高转速限制定义G50 S2000,设置主轴的最高转速为2000RPM,对于数控车床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令。
坐标系定义如不作特殊指明,数控系统默认G54坐标系。返回参考点指令G28 U0,为避免换刀过程中,发生刀架与工件或夹具之间的碰撞或干涉,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机床先回到X轴方向的机床参考点,并离开主轴一段安全距离。
(4)g73数控车床r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选用原则
1、前期准备
确定典型零件的工艺要求、加工工件的批量,拟定数控车床应具有的功能是做好前期准备,合理选用数控车床的前提条件,满足典型零件的工艺要求。
2、机床附件及刀具
机床随机附件、备件及其供应能力、刀具,对已投产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机床,需仔细考虑刀具和附件的配套性。
E. 谁能讲解下数控车床G73的每个步骤详细的说下,谢谢
数控车床G73的步骤:
1、X、Y 轴快速定位。
通常使用的有两个坐标系:一个是机械坐标系 ;另外一个是工件坐标系,也叫做程序坐标系。
(5)g73数控车床r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指令格式:
G73 UΔi WΔk Rd
G73 Pns Qnf UΔu WΔw Ff Ss Tt
指令功能:适合加工铸造、锻造成形的一类工件。
指令说明:
Δi 表示X轴向总退刀量(半径值);
ΔK 表示Z轴向总退刀量;
d 表示循环次数;
ns 表示精加工路线第一个程序段的顺序号;
nf 表示精加工路线最后一个程序段的顺序号;
Δu 表示X方向的精加工余量(直径值);
Δw 表示Z方向的精加工余量。
G指令及其作用:
G71:外径/内径车削复合循环
G72:端面车削复合循环
G73: 闭环车削复合循环
G76:螺纹切削复合循环
F. 数控车床G73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孔加工固定循环(G73,G74,G76,G80~G89),应用孔加工固定循环功能,使得其它方法需要几个程序回段完成答的功能,在一个程序段内完成。一般地,一个孔加工固定循环完成以下6步操作:
1、X、Y 轴快速定位。
6、Z轴快速返回初始点。
G. 数控车床编程G73指令中的U(i)、W(k)、其中的i、k怎么计算出来的
i=x直经减去第一次车削深度减去精车余量除以2 。
K=Z轴总长减去第一次吃刀量减去精车余专量。
数控车床编属程G73 封闭车削复合循环,也叫仿形车削。
当毛坯和成品的形状比较类似的时候使用,比如铸件和锻件毛坯的车削。
FANUC系统G73的格式如下:
G73 U(X向粗车总余量) W(Z向粗车总余量) R(d粗车次数)。
G73 P(10) Q(20) U(X向精车余量) W(Z向精车余量) F(粗车进给量) S(粗车转速) T(粗车刀具)。
H. 数控车床指令G73怎么理解每次的吃刀量
这个就由我来帮你解释一下好了。
第一:你要 明白为什么要用G73,还有就是G73的特性特点。
第二:你要知道你要加工毛料的余量是多少,而不是你所说的简单的大径-小径那么简单。大径-小径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还有其他情况的存在。
第三:根据上述的两点,的出合理的参数。
第四:根据这些让你了解G73真正的意义。
我们就围绕这几点,跟你分析一下。
G73会在什么情况用呢?由于在加工一下凹圆弧或者中间低两头高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使用G71的复合粗加工循环 指令进行加工,所以我们会采用G73仿型加工指令。为何叫仿型加工,那是因为它每刀走的路线就是你最终需要的工件的样子,按着最终的那种样子慢慢的逼近,最终完成加工。还有两种情况是需要用到G73,一种是毛料很脆,用G71的时候会产生台阶,在使用G70精加工的时候,零件由于很脆容易蹦裂,造成零件的不完整。一种情况是铸造出来的零件,表面的余量非常的少,用G71肯定不划算,但是一刀又搞不定,这时呢我们就要用到G73仿型加工了,但是这时得余量是大径-小径吗?肯定不是,这时就要看余量是多少,是多少写多少了。在根据需要几刀来写出相应的R值。现在呢我们也了解到u就是余量,当在你用的是完整的毛料时你的余量刚好是D-d。但是如果是铸造成型的材料时,那不是D-d了,这时就要看余量是多少了。同样是余量,但是不一定都是D-d。
现在呢我来帮你分析一下你的程序。
N10 G00 X89.65 Z67.81; (大径,89.65)
G02 X79.28 Z56.47 R15.0;(小径,79.28)
G01 Z56.0 ;
在你这里肯定用的是完整的一根材料,最终要将直径89.65加工到79.28那么余量应该是10.37按这种思路来看确实是没问题,但是你要看下你的毛料确实是89.65吗?如果真的是89.65的话,那车89.65这刀还有意义吗?肯定没有 !
反过来说你车了89.65这刀,就说明毛料肯定大于89.65可能是90的料或者更大。
那么你的余量还应该拿89.65-79.28来算吗?肯定不能,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拿你的毛料(假设你的毛料时90的)那么你就应该拿90-79.28来算余量U了。
还有就是注意u是半径值要除2
最后根据你的余量,应该分几刀来搞定呢?这个看你的刀具还有材料的性能,好加工的话少几刀来搞定,难加工的材料就多分几刀搞定。
暂时不谈你的的编程参数对不对,先来回答你的这几个问题。
假设毛料确实是89.65(假设)
你最终要加工到79.28.
你的程序是:
G73 U4.8 R11.0 F0.08;
G73 P10 Q20 U0.2 W0
那么第一个u4.8表示的是余量是半径值4.8
第二个0.2表示的是最终要留0.2进行精加工。
你的问题是第一刀的吃到量是:
89.65-((79.28+0.2)+4.8x2)=0.57
本来如果你的第一个u是正确的话应该是0的。
后面的就是(4.8x2)/11=0.87
第一刀就是0.87+0.57=1.44
后面9刀就是0.87
还有留给精加工的最后一刀就是0.2,这里你没写,应该是在最后加上G71 p10 Q20来完成G73最后留下的0.2的余量。
你这里由于把第一个u写小了,所以第一刀不会和后面的9刀一样都是0.87
如果要结果都是10刀都是一样的话。
计算方法是(你毛料的直径-最小直径)现在默认为毛料的直径是90.
90-(要加工到的尺寸79.28+0.2)注意要考虑到最后G71精加工留个余量。G73只是粗加工的循环命令。
90-79.3=10.7
10.7/2=5.35
这样按90的外圆毛料算,每刀就是一样的了。
如果你一直认为你的毛料是89.65,那么你就拿89.65-79.3.
最后结论:其实大一点小一点的u没有关系,如果小一点的u,最多开始一刀多切到点。如果u写的比本身的大,最多开始一刀切得少一点,或者第一刀根本走的是空刀。影响不是很大。
最终就是你要了解G73的工作原理,不管U怎么样,你一样可以了解其中的吃刀问题。
u简单的说就是你假设你可以一刀切到最终的尺寸,但是由于你毛料比较大(肯定余量大,打刀),你可以通过u把刀轨往后退,一直退到刚好切到毛料的位置,在根据你的这个u通过几刀R切完他。在一刀刀切回去!这是我的理解,有不懂的还可以问我。说的太多了,慢慢理解了!
I. 数控车床中的G73指令怎样使用,该指令中的U W R数值怎样计算
G73中U 值计算:你毛坯的最大直径减去你成品的最小直径再去除以二,R为你的走刀次数
J. 数控车床 G71和G73 U、W、R 怎样确定
确定U,W,R主要看你的加工余量和你的刀具的承受能力,加工余量大,刀具再好,U就能大,R就很少点,不过W叶可不退,
不过G71中的U和G73中的U不一样的,你要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