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用什么仪器鉴定年代
① 鉴别古铜币一定要用仪器检测吗
我觉得仪器肯定太麻烦,而且反而不靠谱。鉴定行家又不是吹的
② 古钱币用仪器物理鉴定能鉴定出真伪吗
一、 仅仅单凭看照片,是不能正确的断定古钱币为真的。
二、判断一件藏品为假比说真要简单回。有的藏品属于“答一眼假”,如假古币的文字字体,外观颜色,穿口样式,图案细节,包浆…… 。可是高仿品外观没问题,掰开是夹馅儿的!可看照片是没问题的呀。伪造的古币的锈色、包浆一般也会做旧。
三、如何分辨“ 夹心菜”。假银元一般有 铜包银,铜镀银,铅芯……等这些如果直径、厚度正常,则重量不达标。如果增加厚度,则重量合格,而厚度稍大。有的是听声音(需经验)。最好是测密度,需用仪器测试。
四、用物理仪器能测出金属的成分,比例,密度、等等,可是测不出古钱的制造年代(年龄),要分辨是不是后代人仿制,没有办法。
五、如果用原时代的铜,仿制原时代的钱,就更难用物理仪器鉴别。
③ 什么样的仪器能测铜币年代长久
现在还没有这种仪器,有也没用,现在作假好多都是老铜新作。
④ 怎么鉴定铜币年代
我收藏古币时是这样鉴定年代
第一 先了解中国历史,及所有皇帝年号大概有印象.最好是背下来
第二 辨认真假,钱币这东西高仿的太多,有时候连专家都有看错眼的时候,我鉴定古币的方法就是先看磨损程度,在看这个钱的绣色是否新
第三 如你喜欢某个朝代你可以下从那个朝代钱开始收集,切记买钱币的时候要看仔细!
最好先从清代皇帝年号收藏.
清
--
清承明制,仍称本朝所铸铜钱为铜钱,顺治年间始定钱法。清廷和地方设局铸造铜钱,钱式在顺治末年以后固定正面汉字钱文,背面满文纪局。咸丰年间为筹措军饷,清廷改铸各式不足值的大钱,地方省局竞相仿铸,面值大小,轻重多不相同,制钱越于衰微,最后为机制币所逐渐取代。清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光背 40元
天命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80元 明万历四十四十年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头领努尔哈赤,改后金为大清,建元天命,其间铸天命通宝,面文为老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小平钱径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规整,赤铜,为女真族第一代贷币,距创有文字仅50余年。汉文钱,面文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米,重4.6--6克,传世汉文钱少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
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 1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5元 顺治元年铸。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清兵乘明乱入关,适逢吴三桂请兵书来,遂至山海关,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李败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铸顺治通宝,面文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为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局各于穿上下左右。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径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之十七字,径2.6厘米,重4.4克,五式为满汉文钱:临宁原同宣江东河蓟浙陕昌十二局,径2.8厘米,重4—5克。二式未见西广,一厘米同福江较少。另有合背钱,仿明制记重,记值当十大钱,径4.8厘米,重20克以上。顺治钱奠定了有清一代钱币基础,为嗣后各代所沿袭。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罗汉钱 10元 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尚有巩西二字,径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数背星、月纹及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大钱径4.7厘米,传世以背巩,西,当十大钱罕见,背大字广,南,面文双点通背东者亦少见。记地支钱更罕。.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四种监局 3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小“台” 4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台” 15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西” 3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巩” 2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漳” 1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 3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广” 1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清” 8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星月 4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子”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丑”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寅”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巳”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干支“福” 25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 12000元 世宗雍正年间铸,胤祯得隆科多,羹尧之助,以谋取得帝位。雍正通宝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满文记局,泉源浙武河昌云苏南安黥巩济晋台川。雍正钱按顺治四式,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清代诸钱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径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宝黔折二大钱,径3.1厘米,甚罕见,合背钱亦稀少。.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 150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3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安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晋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济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川局 8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南局 180元
雍正通宝楷书折二背宝黔局 2000元
--
清
名称书体特征币形 参考价 文字说明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1元 高宗乾隆元年始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穿左为宝,穿右为铸局名,新疆红钱穿左满文,穿右为维吾尔文。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济晋陕巩安云黔台伊,库车,叶尔羌,叶尔奇木,阿克苏,乌汁,喀会,和田。币材多用黄铜、青铜、新疆用红铜,一般径2.2--2.5厘米,重2.4--4.8克,分大样,小样,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吉语等钱。传世以雕母珍贵。...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右“福” 22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 5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陕局雕母 8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母钱 1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巩局 5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 38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元 仁宗嘉庆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穿左为宝,穿右为铸局名;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晋陕巩云东黔,伊,阿克苏,币材含铅锡各半,故钱质灰暗脆弱,一般径2.2---2.6厘米,重2--4克,少数钱可见星月纹,另有吉语钱,如福康寿宁,天下太平等。此时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传世元珍稀品。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5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 10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直局 4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宽缘 1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川局 3500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元 宣宗道光年间铸。形制同嘉庆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名:泉源直苏南昌武川浙福晋陕广桂云东黔,伊犁,阿克苏,库车,宝新。道光钱制作粗糙,大小不一,轻重悬殊,一般径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于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苏,库车,宝新三局始铸虚值析五,当十钱,亦是清钱虚值钱之始。传世几无稀罕之品。...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 3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八年” 2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精铸 500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三背阿克苏局 1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雕母 8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4500元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铁母 2000元 文宗咸丰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满汉文记局,汉文记值,记重,种类繁多,小平钱称通宝,当四,五,八十,五十,称重宝,当八十,百,二百,五百,千称元宝,其时军费大增,国库空虚,使物价飞涨,货币严重贬值。小平钱径2.2---2.6厘米,重2.4---4.2克。同是重宝钱,当五十大者径6厘米,重80克,小者径4.6厘米,重30克,当百元宝钱更是尽出洋相,重者296克,轻者36克,形制极其混乱。咸丰钱品类浩繁,仅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达917种,铸局有:泉源直蓟福陕昌河德晋云东武桂浙济台苏巩川黔南广,伊犁,迪化,叶尔羌,库车,阿克苏,喀会,传世以小平雕母,宝福局计值,计重钱少见,新疆宝迪局当八十为珍品。.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样背“伍文”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8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铁线珍宝背“当十” 2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雕母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星月“当五十”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 3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星月 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 10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当千” 9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当五” 2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五” 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5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源局“当百” 4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千” 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直局“当五十” 6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直局“当百”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五”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十”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蓟局“当十” 7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蓟局“当五十” 2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蓟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济局“当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济局“当五十” 1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济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德局“当十”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德局“五十”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五十” 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百”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陕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陕十” 2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陕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陕局“当千”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8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巩局“五十”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型背宝巩局“当百”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当千”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河局“当五百” 4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河局“当千”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浙局“当三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浙局“当二十” 1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浙局“当四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型背宝浙局“五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 20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浙当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特大型背“浙当百” 7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当头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 2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桂局“五十” 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昌局“五十” 2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安局“当五十”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云局“当五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八”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十” 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迪局“当五十”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伊局“当五十” 24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伊局“当四” 280元
(续上)
--
清
名称书体币形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 3800元 穆宗祺祥年间铸。其时穆宗初登帝位,由载垣,肃顺八大臣辅佐政,改元祺祥,并铸祺祥通宝,重宝钱。未久慈禧摄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钱未及通行。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计局,小平径2.5---2.8厘米,重宝当十钱径35厘米,重12.5克上下。又有合背钱,祺祥钱传世均甚少。...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 2800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 20000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 1000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型背宝巩局 35000元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3500元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6800元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35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元 穆宗同治年间铸。因咸丰大钱造成混乱,平钱用途日减,致使许多省局停铸,此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济云广桂巩川东武台陕南晋黔,伊犁,阿克苏,此钱铜差质轻,一般径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发现一枚背满汉文,宝东钱,径2.5厘米,重5.5克,以辅西氏古钱大辞典,套子钱20品描图之缺,重宝面文同小平钱,背有计值者,径2.3--3.8厘米,重6--12克,传世当十个别局较少见。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7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 2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金”、“宇” 8元 德宗光绪年间铸。通宝面文多为楷书,少数局亦有篆书,背满文记局名,汉文年叫记年钱。计有:泉源苏直浙昌福武南晋陕川广桂云黔津沽漳河吉宁东奉新,伊犁,库车,阿克苏。另有背记值,星月纹及合背钱,一般径2--2.4厘米,重1.8--3克。广东,福建,天津,吉林有机制钱,山西宝晋局铸大通宝钱径4.8厘米,重24.2克,吉语钱等。重宝面文较通宝钱清秀工整,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名,汉文记值,传世以雕母为珍品,贵州发现一枚通宝当百小钱,径2.4厘米,重2.73克,试问此钱何以流通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日”、“往”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来”、“列”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宙”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下“村” 1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苏”精品 1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白铜背上“福” 1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5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星月 2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5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雕母 65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当五”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当十” 12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机制 14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库平广一钱” 25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官板四分” 6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直局机制 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奉天紫铜机制币 180元
天子万年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 5000元
一统大清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 300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泉局 7元 清末代皇帝宣统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泉源福广,小平钱径1.2---2.4CM,当十径2.5--3.7CM,近期发现库车当十钱,宝新当十钱新疆红钱,为宣统通宝增加新品,径2.2CM,重3.6克传世较多。.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 2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巩局机制 1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福局机制 25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雕母宝泉局 6500元
天国通宝楷书折五背“通宝” 30000元 太平天国于癸好三年占领南京时鼓铸的折十大钱,面文“天国”楷书直读,背文“通宝”横读,径3.75CM,穿0.95CM重27克,通宝者,表示太平天国通用之宝,因此钱为过渡性钱币,发行时间十分短暂,后改称“圣宝”“通宝”钱销毁改铸圣宝钱,故流传至今,亦极罕见,发现地区仅限南京附近。..
天国通宝楷书折五背“圣宝” 230元
太平天国楷书小平宋体背“圣宝” 200元 太平天国铸。洪秀全于咸丰三年定都南京,并正式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金,银,铅铁俱有,然以铜币为主,形制分小平钱径1.9厘米,重2.2克,折五钱径2.85厘米,当十径3.8---4.2厘米,当五十径4.8--5.2厘米,钱文多为宋体字,次为楷书,国字方框内从王,名称不一,有太平天国,天国,背文有通宝,圣宝,初期与后期相比,差别很大,实与国力有关,大花钱径33.5厘米,重达4500克,太平天国钱因其制作精美,广受喜爱,传世以面文:太平天国,背文圣宝者最为长见。
太平天国楷书折五宋体背“圣宝” 60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十宋体背“圣宝” 110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五十宋体背“圣宝” 170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二背“圣宝” 12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五背“圣宝” 50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二十背“圣宝” 650元
太平天国楷书小平背“太平” 150元
太平天国楷书小平背“圣宝” 25元
太平天国楷书小平大样背“圣宝”母钱 7000元
太平天国隶书小平大样背“天国” 220元
太平天国隶书小平背“圣宝” 2000元
太平天国楷书特大型背“圣宝” 70000元
平靖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中” 1000元 清晚其天地会铸币,三合会首领李文茂攻占广西和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平靖胜宝钱,面文楷书直读,形制较通宝欠佳,背文按各军番号铸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及御林军,长胜军七种文字,径2.7厘米,重7--11克,此钱类似钱牌,以表明持有者所在单位。次年李文茂战败身亡。所铸不多,传世难得一见。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长胜军” 38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前营” 12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后营” 12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中营” 12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左营” 12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右营” 1200元
太平通宝楷书小平背月“明” 300元 上海小刀会咸丰四年铸,面文隶书,直读,背日、月、或穿下明字,日、月相合乃一明字,以示反清复明之目标,径2.4厘米,重3.2--4.5克,小刀会之太平通宝铸行仅一年,故传世不丰。
太平通宝楷书小平背“文” 500元
天朝通宝楷书小平背“永” 600元 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背穿上铭一永字或穿下永字,经2.3---2.4CM,重4克上下。传世少见。
皇帝通宝楷书小平小样背“浙” 400元 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背穿上圣,穿右圣,又有背满文宝汉文浙钱,径2.4CM,重5克。背满文者为混在清钱中携带,以避清军耳目。传世较多。
皇帝通宝楷书小平背“圣” 2000元
开元通宝楷书小平背“武” 1500元 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开元较通宝大,背穿铭一武字,或穿上,或背右,径2.3---2.5cm,传世难得一见。
嗣统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1000元 咸丰十年天地会系统,贵州张保山起义军铸币,他自托大明后裔,号秦王,建元嗣统。面文拙补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2.3--2.5CM,重4.5--7克传世不多。属罕见品。.
明道通宝楷书小平背“天” 1500元 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楷书混厚拙补,直读,背穿上天字,径约2.5cm,传世不多见。
⑤ 老一辈埋在地里的铜钱,银子,有什么仪器可以探知
那只能有金属探测器,但是成本很高的,如果埋的深,就要选灵敏度高的
所以不确定有没有或者不太多的话还是算了,告诉后世子孙不要遗忘即可
⑥ 仪器物理鉴定能鉴定出古钱币的真伪吗
总的来说,用物理方法尚不能鉴定古钱币的真伪。
当前的古币的鉴定方法是以人工鉴定为主,辅以机器检测材质、成分等等。用物理仪器可以测定古钱币的比重、密度,硬度,甚至古钱币的合金金属成分,含量,可是测不出古钱的制造年代(年龄),要分辨是不是后代人仿制,没有办法。
现代技术可以配制出各种不同比例的合金,甚至民间用熔化清钱铸清钱,熔化宋钱铸宋钱的方法作假,按金属成分、比重都不能分辨真假。
(6)铜钱用什么仪器鉴定年代扩展阅读
渊源与由来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
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
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⑦ 鉴定古董的仪器有哪些
如今现在行业内,尤其是字画行业都是通过辅助性的便携式视频显微镜来进行现场识别! 如Anyty的MSA200\WM401TV等显微镜识别可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在100-200倍率左右就可很清晰看到宣纸的材质、墨迹的深浅、印章的细节、力度等信息,在显微镜下一目了然,有经验的古画、字画爱好者,根据这些信息,就可判断字画的年代、出入及真伪。也因便携式视频数码显微镜的分享性比较强,适用于现场(拍卖会、客户现场、朋友间的分享);又可实时拍照摄像,可进行对比存储;且便携式数码显微镜一般都有对比及测量功能,是辅助文物鉴定分析时的必备工具。文物鉴定的方法文物的类别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在文物鉴定之前,必须对文物进行分类,以便根据不同类别的文物,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分类亦需鉴定,对文物辨伪、断代、评定价值等鉴定,更需要分类。在文物藏品鉴定中,一般以质地分类,有利于排比、辨别。在文物史迹鉴定中,一般按性质分类,这样更适合采用不同方法鉴定该类文物中不同种类的文物。
手持式无线数码显微镜401PCTV
数码视频显微镜MSV500
文物鉴定的具体方法很多,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
传统鉴定方法是自古以来,人们在研究、鉴定文物中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再总结的科学成果。其基本内容是在对文物分类的基础上,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辨识和综合考察。
①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古代和现代,都采用比较的方法鉴别文物。以文物藏品为例,对真伪年代、价值未作出辨识的文物,鉴定时,需选取已知其真伪、年代的同类文物的标准器,并将两者对比,进行分析,找出未辨识文物与标准器物之间在形制、质地、花纹、工艺等方面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②综合考察,通过对文物本身的调查,文献记载的考证,参考总结的鉴定同类文物的一般规律,对鉴定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判断,以达到鉴定文物的目的。此法对鉴定文物史迹尤为适用。
运用传统方法鉴定文物,除上述基本方法外,还要根据鉴定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尽相同的具体方法,如对青铜器、瓷器、书画等的鉴定 (见青铜器鉴定、瓷器鉴定、书画鉴定)都可说明这一点。之所以如此,是由不同种类文物的性质决定的。
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分析鉴定。有许多文物仍以运用传统鉴定方法为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和传统方法鉴定的进一步相结合,文物鉴定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文物鉴赏
⑧ 仪器鉴定古币
一、总的来说,用物理方法尚不能鉴定古钱币的真伪。
二、物理方法可以测专定 古钱币的属比重、密度,硬度,甚至古钱币的合金金属成分,含量。
三、现代技术可以配制出各种不同比例的合金。民间用熔化清钱铸清钱,熔化宋钱铸宋钱的方法作假,按金属成分、比重都不能分辨真假。
四、当前的古币的鉴定方法是以人工鉴定为主,辅以机器检测材质、成分等等。
⑨ 有哪些古玩古董文物的鉴定仪器
大部分的仪器都可以用来鉴定文物~毕竟我们现代科技不是盖得~
但是~取到数据以后,能看版懂的人不多。权
所以就造成了很多老文物收藏夹不相信仪器,而新人又没办法和老一辈交流的局面。但是不可否定的是,现代仪器是可以鉴定文物的。
比如拉曼光谱对青铜器的鉴定,
红外吸收光谱对丝绸的鉴定
还有C14测年技术
都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准确率要远高于经验性的判断
但是,搞仪器分析的不懂文物
搞文物的不懂仪器
所以就造成很多人认为仪器鉴定不了文物。
其实按均价来说,仪器鉴定比找人鉴定要便宜一点~
但是搞仪器的人只能给你数据,你必须找到能看懂数据的人才能知道自己文物的真假和年代。~等于同时找两个人~
还不如直接找马未都划算~~
你要真想学的话可以去各大博物馆看看~他们现在几乎都用的是仪器~
很省力的~
⑩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科学仪器有哪些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科学仪器有荧光光谱、热释光分析检测仪、脱玻化结构分析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
国家文物局科技鉴定有以下几种:
1、荧光光谱
物体经过较短波长的光照,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放出较长波长的光,放出的这种光就叫荧光。如果把荧光的能量--波长关系图作出来,那么这个关系图就是荧光光谱。荧光光谱当然要靠光谱检测才能获得。
高强度激光能够使吸收物质中相当数量的分子提升到激发量子态。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光谱的灵敏度。
以激光为光源的荧光光谱适用于超低浓度样品的检测,例如用氮分子激光泵浦的可调染料激光器对荧光素钠的单脉冲检测限已达到10-10摩尔/升,比用普通光源得到的最高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荧光光谱有很多,如原子光谱1905年,Wood首先报道了用含有NaCl的火焰来激发盛有钠蒸气的玻璃管,并得到了D线的荧光,被Wood称为共振荧光。在Mitchell及Zemansky和Pringsheim的著作里讨论了某些挥发性元素的原子荧光。
火焰中的原子荧光则是Nichols和Howes于1923年最先报道的,他们在Bunsen焰中做了Ca、Sr、Ba、Li及Na的原子荧光测定。
从1956年开始,Alkenmade利用原子荧光量子效率和原子荧光辐射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用于测量不同火焰中钠D双线共阵荧光量子效率的装置,预言原子荧光可用于化学分析。
1964年,美国的Winefordner和Vickers提出并论证了原子荧光火焰光谱法可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同年,Winefordner等首次成功地用原子荧光光谱测定了Zn、Cd、Hg。有色散原子荧光仪和无色散原子荧光仪的商品化,极大地推动了原子荧光分析的应用和发展,使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测得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也就是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成分的相对强度。
2、C14测年
C14测年: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法(Radiocarbondating):含C物质的C14含量在C元素中所含的比例几乎是保持恒定的,如果含C物质一旦停止与大气的交换关系,则该物质的C14含量不在得到新的补充。
而原有的C14按照衰变规律减少,每隔5730年减少一半,因此只要测出含C物质中C14的减少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它停止与大气进行交换的年代,这就是C14测年的原理。
3、脱玻化
古陶瓷的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是一种玻璃,而经研究发现,二氧化硅的均质体一直是处在亚稳定状态,有均质体向晶体转变,我们称这种过程为釉质的脱玻化转变,脱玻化技术,又称釉质脱玻化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同一种成分、同一个温度的前提下,烧成的釉,在自然状况下,时间越长,它的脱玻化程度越高。
通过光谱来分析,从而测算出陶瓷的年代。目前脱玻化是最好的物理鉴定方法,但是疑点:过量的消光剂,像氧化锌、氧化钡、氧化锆这类的,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瓶子肯定是假的。古瓷器的釉面肯定没有氧化锌氧化钡嘛?这点儿还是比较值得商榷的。
另外一个疑点,国家博物馆的样本量也是有限,比如宣德宝石红等也就一两件,以此作为鉴定依据还是有些局限。
4、拉曼光谱
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原理:拉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拉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结构的知识。用虚的上能级概念可以说明了喇曼效应。
通过对拉曼光谱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质的振动转动能级情况,从而可以鉴别物质,分析物质的性质。天然鸡血石和仿造鸡血石的拉曼光谱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地开石和辰砂的拉曼光谱,后者主要是有机物的拉曼光谱,利用拉曼光谱可以区别二者。
5、热释光测年法
热释光测年法():物质具有受热发光的性质,是电子在晶格问移动时释放储存能量的结果;在一定的时距内,放射性元素U、Th和K每年提供给晶体的核辐射总剂量是一个定量,释放的光子数,即热释光强度与贮能电子累积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定晶体的热释光强度和每年接受的辐射总剂量,可计算样品的年龄。这种测年技术称热释光测年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100万年。主要适用于受过烧灼或加热后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考古研究中。
在地质上对于测定因风化作用,分解和再沉积而形成的各种自然岩石,矿物的混合物也有效,特别是其中的石英,长石都能作为试样。在研究黄土地层的年龄方面,也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6、光释光测年法
光释光测年法():在热释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年技术。石英等矿物晶体里存在着“光敏陷阱”,当矿物受到电离辐射而产生的激发态电子被其捕获时就成“光敏陷获电子”。
它们可以再次被光激发逃逸出“光敏陷阱”,重新与发光中心结合再发射出光,这种光就是光释光信号;利用这种信号进行测年的技术即光释光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100万年。
(10)铜钱用什么仪器鉴定年代扩展阅读: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主要内容:
辨别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和等级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不可将它们孤立起来。
1、辨伪
在文物藏品中,特别是传世品,往往夹杂着伪品。在保管、研究、陈列时,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伪品辨别出来。辨别真伪主要是对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对文物史迹,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伪。
建筑物上的附属品石雕、木雕等毁坏之后,又按原状重新雕刻,与建筑物并非同时之物,其他构件的更换亦如此,如不辨别,把它定为原件,会引起混乱。
2、断代
辨别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确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文物的真伪,最根本的是时代不同,还有所用材料、工艺的差别。
文物断代对一切文物来说,都是必须的。在文物的断代研究中,除由于作伪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要鉴定辨别外,还有大量文物本身并无纪年,需要鉴定,判明年代。
一些传世文物在历史流传中,由于自然损坏,有意挖损等,给确定年代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文物史迹如古建筑,不同朝代屡次重修,更换构件,使一座建筑物具有多时代的构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纪年或关键字被砸去等,这些都需要通过鉴定,去判明年代。
3、评定价值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价值的遗存,不能称其为文物。在历史遗存被确定为文物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评定其是否有价值。在确定某历史遗存为文物之后,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过程中,应将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分析它的内容,鉴定它的制作工艺,揭示它的内涵及其在历史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确定它的价值高低,或它的价值的主要表现。
4、评定等级
评定等级是鉴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中国文物法规的规定,根据文物价值的高低,把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划分为一、二、三级,把文物史迹区分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大科鉴文物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