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怎么加工随型轮廓
如果是批量产品,每个零件都有加工工艺的,按照工艺处理即可。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更换夹具(如果需要的话)
2、更换刀具
3、更换(或重新编制)数控程序。
4、对刀。
⑵ 数控铣床简单的外轮廓编程以及图 !急!急!急!(20段以上的)
都有图了还不好办,用caxa编一下傻瓜式的
⑶ 如图,求加工中心发那科系统加工程序,(就是铣图纸中那四个圆弧接圆弧的轮廓)
你这图前几天不是在网络贴吧上的吗???还没解决????
就走一个圆弧调用下子程序,另外三个用G68旋转角度。
⑷ 数控铣床加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数控铣床一般操作步骤
(l)书写或编程加工前应首先编制工件的加工程序,如果工件的加工程序较长且比较复杂时,最好不要在机床上编程,而采用编程机或电脑编程,这样可以避免占用机时,对于短程序也应写在程序单上。
(2)开机一般是先开机床再开系统,有的设计二者是互锁的,机床不通电就不能在CRT上显示信息。
(3)回参考点对于增量控制系统(使用增量式位置检测元件)的机床,必须首先执行这一步,以建立机床各坐标的移动基准。
(4)调加工程序根据程序的存储介质(纸带或磁带、磁盘),可以用纸带阅读机、盒式磁带机、编程机或串口通信输入,若是简单程序可直接采用键盘在CNC控制面板上输人,若程序非常简单且只加工一件,程序没有保存的必要。可采用MDI方式逐段输人、逐段加工。另外,程序中用到的工件原点、刀具参数、偏置量、各种补偿量在加工前也必须输人。
(5)程序的编辑输人的程序若需要修改,则要进行编辑操作。此时,将方式选择开关置于编辑位置,利用编辑键进行增加、删除、更改。关于编辑方法可见相应的说明书。
(6)机床锁住,运行程序此步骤是对程序进行检查,若有错误,则需重新进行编辑。
(7)上工件、找正对刀采用手动增量移动,连续移动或采用手摇轮移动机床。将起刀点对到程序的起始处,并对好刀具的基准。
(8)启动坐标进给进行连续加工一般是采用存储器中程序加工。这种方式比采用纸带上程序加工故障率低。加工中的进给速度可采用进给倍率开关调节。加工中可以按进给保持按钮,暂停进给运动,观察加工情况或进行手工测量。再按下循环启动按钮,即可恢复加工。为确保程序正确无误,加工前应再复查一遍。在铣削加工时,对于平面曲线工件,可采用铅笔代替刀具在纸上面工件轮廓,这样比较直观。若系统具有刀具轨迹模拟功能则可用其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9)操作显示利用CRT的各个画面显示工作台或刀具的位置、程序和机床的状态,以使操作工人监视加工情况。
(10)程序输出加工结束后,若程序有保存必要,可以留在CNC的内存中,若程序太长,可以把内存中的程序输出给外部设备(例如穿孔机),在穿孔纸带(或磁带、磁盘等)上加以保存。
(11)关机一般应先关机床再关系统。
2.数控铣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l)每次开机前要检查一下铣床后面润滑油泵中的润滑油是否充裕,空气压缩机是否打开,切削液所用的机械油是否足够等。
(2)开机时,首先打开总电源,然后按下CNC电源中的开启按钮,把急停按钮顺时针旋转,等铣床检测完所有功能后(下操作面板上的一排红色指示灯熄掉),按下机床按钮,使铣床复位,处于待命状态。
(3)在手动操作时,必须时刻注意,在进行X、Y方向移动前,必须使Z轴处于抬刀位置。移动过程中,不能只看CRT屏幕中坐标位置的变化,而要观察刀具的移动,等刀具移动到位后,再看CRT屏幕进行微调。
(4)在编程过程中,对于初学者来说,尽量少用G00指令,特别在X, Y,Z三轴联动中,更应注意。在走空刀时,应把Z轴的移动与X、Y轴的移动分开进行,即多抬刀、少斜插。有时由于斜插时,刀具会碰到工件而发生刀具的破坏。
(5)在使用电脑进行串口通信时,要做到:先开铣床、后开电脑;先关电脑、后关铣床。
避免铣床在开关的过程中,由于电流的瞬间变化而冲击电脑。
(6)在利用DNC(电脑与铣床之间相互进行程序的输送)功能时,要注意铣床的内存容量,一般从电脑向铣床传输的程序总字节数应小于23kB。如果程序比较长,则必须采用由电脑边传输边加工的方法,但程序段号,不得超过N9999。如果程序段超过1万个,可以借助MASTERCAM中的程序编辑功能,把程序段号取消。
(7)铣床出现报警时,要根据报警号查找原因,及时解除报警,不可关机了事,否则开机后仍处于报警状态。
采用寻边器对刀,其详细步骤如下:
( 1 ) X 、 Y 向对刀
①将工件通过夹具装在机床工作台上,装夹时,工件的四个侧面都应留出寻边器的测量位置。
②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寻边器测头靠近工件的左侧;
③改用微调操作,让测头慢慢接触到工件左侧,直到寻边器发光,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的 X 坐标值, 如 -310.300 ;
④抬起寻边器至工件上表面之上,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测头靠近工件右侧;
⑤改用微调操作,让测头慢慢接触到工件左侧,直到寻边器发光,记下此时机械坐标系中的 X 坐标值,如 -200.300 ;
⑥若测头直径为 10mm ,则工件长度为 -200.300-(-310.300)-10=100 ,据此可得工件坐标系原点 W在机床坐标系中的 X 坐标值为 -310.300+100/2+5= -255.300 ;
⑦同理可测得工件坐标系原点 W 在机械坐标系中的 Y 坐标值。
( 2 ) Z 向对刀
①卸下寻边器,将加工所用刀具装上主轴;
②将 Z 轴设定器(或固定高度的对刀块,以下同)放置在工件上平面上;
③快速移动主轴,让刀具端面靠近 Z 轴设定器上表面;
改用微调操作,让刀具端面慢慢接触到 Z 轴设定器上表面,直到其指针指示到零位;
⑤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的 Z 值,如 -250.800 ;
⑥若 Z 轴设定器的高度为 50mm ,则工件坐标系原点 W 在机械坐标系中的 Z 坐标值为 -250.800-50-(30-20)=-310.800 。
( 3 )将测得的 X 、 Y 、 Z 值输入到机床工件坐标系存储地址中( 一般使用 G54-G59 代码存储对刀参数 )。
4、注意事项
在对刀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 1 )根据加工要求采用正确的对刀工具,控制对刀误差;
( 2 )在对刀过程中,可通过改变微调进给量来提高对刀精度;
( 3 )对刀时需小心谨慎操作,尤其要注意移动方向,避免发生碰撞危险;
( 4 )对刀数据一定要存入与程序对应的存储地址,防止因调用错误而产生严重后果。
二、刀具补偿值的输入和修改
根据刀具的实际尺寸和位置,将刀具半径补偿值和刀具长度补偿值输入到与程序对应的存储位置。
需注意的是,补偿的数据正确性、符号正确性及数据所在地址正确性都将威胁到加工,从而导致撞车危险或加工报废。
⑸ 西门子数控铣床怎么加工出来椭圆,只要画出来轮廓就行
图纸有问题这样是无法加工出来的,如果要加工椭圆需要借助UG或者mastercam软件编程!
⑹ 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怎么区分是内轮廓还是外轮廓为什么G41是逆时针G42是顺时针
外形即为外轮廓,内腔即为内轮廓,数控G代码规定:G41;铣外形顺时针,铣内腔逆时针.
G42;铣外形逆时针,铣内腔顺时针。
⑺ 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怎么区分是内轮廓还是外轮廓
数控铣床铣零件怎样区分内、外轮廓,但从抽象的概念看,工件里边的属内轮廓,工回件外表面的答属外轮廓,如果是一个方体(或圆体),在方体的外部最大尺寸处加工就是外轮廓,如果方体有内腔,那么加工内腔就是内轮廓。
有些不太好分,如,都是外轮廓,可形状怪异,外轮廓慢慢转到了最小尺寸的内部,但还是属于外轮廓,有的工件更怪异,内、外轮廓相连,无法区分内和外了,所以,单凭尺寸于形状是不好区分的,需要酌情处理,内、外轮廓只是一个概念了。
我个人感觉,不要刻意追求内、外轮廓,走刀方向是最关键的,顺铣和逆铣及G41、G42的刀补应用才是比较重要的。
⑻ 数控铣床在加工工件时,有几种对刀方法
数控铣床是在传统铣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控装备,与传统铣床相比,数控铣床的加工工艺基本不变,结构也基本相似。但是数控铣床因采用数控技术,因而能加工轮廓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相比传统铣床具有零件加工适应性强的特点,比如可以加工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还具备在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可以进行多道工序加工零件的功能;数控铣床加工精度高,数控装置的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不但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还可有效避免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数控铣床一般不需要使用专用夹具,在更换加工工件时只需调整数控装置中的加工程序、装夹工具和调整刀具数据,因此,数控铣床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2、数控铣床对刀的重要性
数控铣床分为带刀库和不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选用数控铣床刀具时,要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材料、表面质量要求、切削性能及加工余量等选择刚性好、耐用度高的刀具。铣刀的角度有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等,为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有多种角度组合型式。对于数控铣床加工而言,其加工步骤主要为工艺分析、数学计算、编程及模拟、对刀、试切、正式加工等环节。其中,保证数控铣床加工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对刀,这是由于数控铣床本身的加工过程是按照编制程序进行控制的,只有建立正确合理的坐标系,才能保证刀具运动轨迹的合理性,进而保证加工质量。数控铣床坐标系分为机床坐标系和机械坐标系两种,其中机床坐标系是以机床参考点作为坐标原点建立的坐标系,而机械坐标值才是判断刀具位置的重要依据。对于数控铣床来说,由于工件原点是一个“动”点,只有确定工件原点的机械坐标值才能够准确地将编制程序运用到数控铣床加工之中,而想要准确地确定工件原点的机械坐标值就必须通过对刀来实现。
3、数控铣床对刀前的准备工作
3.1对刀点的确定
对刀点是工件在机床上定位装夹后,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的准确性是保证数控铣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前提,因此对刀点的确定十分重要。“对刀点”又被称为“起刀点”和“程序起点”,其确定原则一般如下:(1)对刀点要有利于程序编程;(2)对刀点位置需容易被查看,进而方便机械加工;(3)对刀点位置需容易被检验,进而便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4)在一般情况下,对刀点采用的均是工件坐标系的原点。
3.2换刀点的确定
在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中难免遇到多刀加工,无论是自动换刀还是手动换刀,都需要确定换刀点的位置。因此,确定换刀点对于数控铣床多刀加工时的精度掌握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换刀点确定是以不允许碰伤刀具、夹具和工件为原则,换刀点在加工工件的轮廓外,并留有一定的安全空间。
4、卧式数控铣床多工位加工中的对刀问题
对于卧式数控铣床(设工作台沿X向、Y向移动,主轴沿Z向移动),当主轴和工作台分别回零后,工作台回转中心将与机床参考点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此时工作台回转中心到主轴轴线与主轴前端面的交点的距离为XC、YC;机床坐标系下显示的坐标值此时为零,当主轴或工作台移动后,机床坐标系下所显示的X、Y值就是工作台回转中心相对机床参考点的坐标值,主轴中心相对机床原点的Z坐标值。在确定的工位,移动主轴(沿Z向移动)和工作台(沿X、Y向移动),使所选的工件原点在X向、Y向与主轴轴线重合,在Z向与主轴前端面重合,即刀位点与工件原点重合,这时工作台回转中心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即为该工位时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将此值输入到零点偏置寄存器相应位置,就可使用G54-G59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若使用G92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则刀位点也为主轴轴线与主轴前端面的交点,主轴和工作台的起始位置(程序起点)都在零点,则输入到零点偏置寄存器的值的负值即为G92指令后的X、Y、Z坐标值。
5、数控铣床几种对刀方法的分析比较
数控铣床加工时,对刀一般以机床主轴轴线与刀具端面的交点为刀位点。因此,无论采用何种工具对刀,目的都是为了使机床主轴轴线与刀具端面的交点与对刀点重合。
5.1对刀点为圆柱孔的中心线
5.1.1采用千分表对刀。该种操作方法比较麻烦,效率较低,但对刀精度较高,对被测孔的精度要求较高,该方法适用于经过铰或镗加工的孔,对于粗加工后的孔不宜采用该方法。
5.1.2采用寻边器对刀。光电式寻边器一般由柄部和触头组成,两者之间存有一个固定的电位差。当触头装在机床主轴上时,工作台上的工件与触头电位相同,当触头与工件表面接触时就形成回路电流,使内部电路产生光、电信号。该方法与千分表对刀相比较,操作简单,但精度较低。
5.2对刀点为两相互垂直直线的交点
5.2.1采用碰刀方式对刀。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加工,可以采用加工时所使用的刀具直接进行碰刀对刀,该方法比较实用,但由于其产生碰刀就会在工件表面留下痕迹,进而影响到对刀精度。为避免损伤工件表面,可以在刀具和工件之间加入塞尺进行对刀,在编程计算时就应将塞尺的厚度减去。
5.2.2机外对刀仪对刀。机外对刀仪是用来测量刀具的长度、直径和刀具形状、角度的专业工具。用机外对刀仪还可测量刀具切削刃的角度和形状等参数,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在使用对刀仪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用前要用标准对刀心轴进行校准,每次使用前要对Z轴和X轴尺寸进行校准和标定;(2)静态测量的刀具尺寸和实际加工出的尺寸之间有一差值,静态测量的刀具尺寸应大于加工后孔的实际尺寸,因此对刀时要考虑一个修正量,一般该修正量依靠操作者的经验预选,一般要偏大0.01~0.05mm。
5.3刀具Z向对刀
Z向对刀一般有两种方法:
5.3.1机上对刀:该方法是采用Z向设定器依次确定每把刀具与工件在机床坐标的相互位置关系。
5.3.2机上对刀配合机外刀具预调,该方法对刀精度和效率高,但投资大。
6、结语
对刀是影响数控铣床加工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数控铣床对刀前必须做好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进而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位置的基准点。数控铣床的对刀方法有很多种,不同对刀方法有着不同特点,无论采用何种工具对刀,目的都是为了使机床主轴轴线与刀具端面的交点与对刀点重合,提高加工精度,促进机械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⑼ 数控铣床在内轮廓加工时,刀具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的数控系统,刀具补偿功能包括刀具半径补偿、夹角补偿和长度补偿等刀具补偿功能。
(1)刀具半径补偿(g41、g42、g40)
刀具的半径值预先存入存储器hxx中,xx为存储器号。执行刀具半径补偿后,数控系统自动计算,并使刀具按照计算结果自动补偿。刀具半径左补偿(g41)指刀具偏向编程加工轨迹运动方向的左方,刀具半径右补偿(g42)指刀具偏向编程加工轨迹运动方向的右方。取消刀具半径补偿用g40,取消刀具半径补偿也可用h00。
使用中需注意:建立、取消刀补时,即使用g41、g42、g40指令的程序段必须使用g00或g01指令,不得使用g02或g03,当刀具半径补偿取负值时,g41和g42的功能互换。
刀具半径补偿有b功能和c功能两种补偿形式。由于b功能刀具半径补偿只根据本段程序进行刀补计算,不能解决程序段之间的过渡问题,要求将工件轮廓处理成圆角过渡,因此工件尖角处工艺性不好,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能自动处理两程序段刀具中心轨迹的转接,可完全按照工件轮廓来编程,因此现代cnc数控机床几乎都采用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这时要求建立刀具半径补偿程序段的后续两个程序段必须有指定补偿平面的位移指令(g00、g01,g02、g03等),否则无法建立正确的刀具补偿。
(2)夹角补偿
(g39)
两平面相交为夹角,可能产生超程过切,导致加工误差,可采用夹角补偿(g39)来解决。使用夹角补偿(g39)指令时需注意,本指令为非模态的,只在指令的程序段内有效,只能在g41和g42指令后才能使用。
(3)刀具长度偏置(g43、g44、g49)
利用刀具长度偏置(g43、g44)指令可以不改变程序而随时补偿刀具长度的变化,补偿量存入由h码指令的存储器中。g43表示存储器中补偿量与程序指令的终点坐标值相加,g44表示相减,取消刀具长度偏置可用g49指令或h00指令。程序段n80
g43
z56
h05与中,假如05存储器中值为16,则表示终点坐标值为72mm。
存储器中补偿量的数值,可用mdi预先存入存储器,也可用程序段指令g10
p05
r16.0表示在05号存储器中的补偿量为16mm。
⑽ 数控加工编程,数控铣床加工凸台外轮廓,刀具补偿的应用
工件坐标系设置在工件工心,刀具为20的立铣刀。机床系统发那科,铣削加工
G17G21G40G49G90G94G80
G54G00X-60Y-60
M03S600M08
G43G00Z50H01
G43G01Z5F120
Z-5
G41G01X-45Y-35D01
G01X-45Y0
G02X-30Y15R15
G01X20Y15.578
G02X35Y0.578R15
G03X40Y你这个尺回寸没给R25
G01Y-17.5
X30Y-27.5
X-30
X-40Y-17.5
X-55Y-2.5
G40G00X-70
X-60Y-60
G49G28Z0M08
M30
AP太大,一刀答加工不完,第二次加工时,把下刀深度改成Z-7就可以了,如果需要精加工,刀补设置的时候大于10,但不要太大,根据你的精加工余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