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T0105怎么对刀
㈠ 数控车床对刀操作步骤
数控车削加工中,应首先确定零件的加工原点,以建立准确的加工坐标系,专同时考虑刀具的不同尺寸对属加工的影响。这些都需要通过对刀来解决。(1)一般对刀
一般对刀是指在机床上使用相对位置检测手动对刀。下面以z向对刀为例说明对刀方法,见图5-24。
刀具安装后,先移动刀具手动切削工件右端面,再沿x向退刀,将右端面与加工原点距离n输入数控系统,即完成这把刀具z向对刀过程。
手动对刀是基本对刀方法,但它还是没跳出传统车床的“试切--测量--调整”的对刀模式,占用较多的在机床上时间。此方法较为落后。(2)
机外对刀仪对刀
机外对刀的本质是测量出刀具假想刀尖点到刀具台基准之间x及z方向的距离。利用机外对刀仪可将刀具预先在机床外校对好,以便装上机床后将对刀长度输入相应刀具补偿号即可以使用,如图5-25所示。(3)自动对刀
自动对刀是通过刀尖检测系统实现的,刀尖以设定的速度向接触式传感器接近,当刀尖与传感器接触并发出信号,数控系统立即记下该瞬间的坐标值,并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
㈡ 谁知道数控车床对刀时用T指令对刀的步骤
1、开始前需要进行回零操作,完成后把需要用的刀具装到刀塔上,如下图。
(2)数控T0105怎么对刀扩展阅读:
回零的必要性
回零准点是数控机床的重要功能之一,能否正确地返回基准点,将会影响到产品的加工质量。简单地说,回参考点是为了每次上电开机后,在机床上建立一个唯一的坐标系。
回零失败的原因:
1、接近开关坏了。在回参考点的过程中,虽然机床撞了回零挡块,但无信号变化,则回零失败。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接触开关。
2、回零时未在该停的位置上停下来,则位控环或零脉冲有问题。围绕零脉冲的接收问题,检查接收故障所在。
3、回零不准参考点。这主要是由于回零的接触开关挡块松动变化了。检查紧固接触开关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回零
㈢ 操作数控车床怎样对刀
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圆直径。
用外圆车刀先试内车一外容圆,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圆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圆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与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还在原来的位置。
(3)数控T0105怎么对刀扩展阅读:
操作数控车床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在对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值个加上100后写入其对应刀补,每一把刀都如此,这样每一把刀的刀补就都是相对于参考点的。
2、G92起点设为X100 Z100,试验后可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一次加工的起点都是参考点,刀具移动距离较长,但由于这是G00 快速移动,还可以接受。
3、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及对刀直径都记录下来,系统一旦重启,可以手动的将刀具移动到G92 起点位置。
㈣ 广州数控车床的980T系统对刀步骤是怎样的
名词解释:
一、980T对刀过程
1、对1号刀(把一号刀设为基准刀),远离工件换刀
[程序]——录入方式——T0100——按[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对Z轴:[手动]方式——车Z轴端
一、980T对刀过程
1、对1号刀(把一号刀设为基准刀),远离工件换刀
[程序]——录入方式——T0100——按[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对Z轴:[手动]方式——车Z轴端面,X轴方向退出Z方向不变——[录入]方式——G50[输入]键——Z0.0[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对X轴:[手动]方式——车X轴端面,Z轴方向退出X方向不变,移动到安全位置停主轴,测量外径——[录入]——G50[输入]键——X外径值 [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2、对2号刀:
[程序]——[录入]——T0200——按[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对Z轴:[手动]方式——刀尖碰Z轴端面,碰到即停,——[刀补]——[录入]——光标移止102处,——输入Z0.0按[输入]键。
对X轴:[手动]方式——刀尖碰X轴端面,碰到即停,——[刀补]——[录入]——光标移止102处,——输入X轴外径值,按[输入]键。
3、对3、4号刀的过程与2号刀相同,只是要把光标移至103,104处。
4、检查对刀是否正确:
[程序]——[录入]——T0202——按[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输入X30,Z0.0——按[输入]键——再按[循环启动]键
注意: 1、在对2、3、4号刀时,输入值时要加小数点,如测量X外径是28,但输入时要输入28.0,否则对刀失败。
2、对螺纹刀时,先对X轴,再将Z轴退出,向X轴进1个丝,再对Z轴,这样对刀较准确。
3、对刀后不能使用手动换刀键,否则对刀失败,刀补被清除。
二、980T中途崩刀,重新对刀和中途加工是办法。
1、重新对刀:磨好刀具安装好后,清除刀补再一次对刀即可,若为基准刀崩刀,在程序里改成T0101在[刀补]101处输入方法同非基准刀。
2、中途加工方法:在编辑方式下,把光标移到所要加工的程序下,然后再手动方式下转动主轴,开冷却液,最后进入自动方式,按[循环启动]加工。
三、980T刀补的修改
由于第一次对刀误差,可通过修改刀补使工件达到要求尺寸,修改方法:
1、绝对坐标输入法:根据大减小,小加大的原则,在“001~004“处修改,如:2号切刀切槽直径大了0.1mm,而在002处是 X3.8,可输入X3.7,减少2号刀补。
2、相对坐标法:如上例:2号刀X轴刀补可输入U-0.1,即可。
说明书上的,写得比较清楚
㈤ 数控车床如何对刀
有三个方法可以进行钻头对刀(我想主要是X方向上的对刀问题吧!!版)
第一:就是用肉眼权来看准工件的中心,主轴不动,然后让钻头靠近!!
第二;就是先用中心钻先对工件中心钻个小孔!中心钻是数控加工中心上用来钻端面孔的一种
刀具,在数控中心上吧钻好小孔的工件装夹在数控车床上,然后就将车床上用的麻花钻
慢慢靠近小孔用这种方法可以做到!这种方法比第一种对刀精度要高很多
第三:就是车床上面还有其他刀具,如车外圆车刀,就以外圆车刀为基准,车外圆端面,保持X
方向不变,Z方向退刀,这时看一下这把刀X方向的机械坐标为X1(一定是机械坐标),
你用卡尺测量的外圆车刀的X值为X2(直径值),就计算钻头在工件中心的机械坐
标,计算方法:X=X1-X2/2,然后在用手轮的方式将钻头移动刀这个机械坐标值,在钻
头进行对刀的刀具号里面直接输入0,再点击软键盘上的“测量”,这样就对好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希望你采纳我的答案
㈥ 数控车床怎么对刀
数控车床对刀有关的概念和对刀方法
(1)刀位点:代表刀具的基准点,也是对刀时的注视点,一般是刀具上的一点。
(2)起刀点:起刀点是刀具相对与工件运动的起点,即零件加工程序开始时刀位点的起始位置,而且往往还是程序的
运行的终点。
(3)对刀点与对刀:对刀点是用来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点,是确定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关系的点。
对刀就是将刀具的刀位点置于对刀点上,以便建立工件坐标系。
(4)对刀基准(点):对刀时为确定对刀点的位置所依据的基准,该基可以是点、线、面,它可以设在工件上或夹具上
或机床上。
(5)对刀参考点:是用来代表刀架、刀台或刀盘在机床坐标系内的位置的参考点,也称刀架中心或刀具参考点。
用试切法确定起刀点的位置对刀的步骤
(1)在MDI或手动方式下,用基准刀切削工件端面;
(2)用点动移动X轴使刀具试切该端面,然后刀具沿X轴方向退出,停主轴。
记录该Z轴坐标值并输入系统。
(3)用基准刀切量工件外径。
(4)用点动移动Z轴使刀具切该工件的外圆表面,然后刀具沿Z方向退出,停主轴。用游表卡尺测量工件的直径,记录该
X坐标值并输入系统。
(5)对第二把刀,让刀架退离工件足够的地方,选择刀具号,
重复(1)—(4)步骤。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Z轴对刀器
Z轴对刀器主要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的Z轴坐标,或者说是确定刀具在机床坐标系中的高度。Z轴对刀器有光电式()和指针式等类型,通过光电指示或指针,判断刀具与对刀器是否接触,对刀精度一般可达
100.0±0.0025(mm),对刀器标定高度的重复精度一般为0.001~0.002(mm)。对刀器带有磁性表座,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工件或夹具上。Z轴对刀器高度一般为50mm或lOOmm。
Z轴对刀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将Z轴对刀器吸附在已经装夹好的工件或夹具平面上。
(2)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刀具端面靠近Z轴对刀器上表面。
(3)改用步进或电子手轮微调操作,让刀具端面慢慢接触到Z轴对刀器上表面,直到Z轴对刀器发光或指针指示到零位。
(4)记下机械坐标系中的Z值数据。
(5)在当前刀具情况下,工件或夹具平面在机床坐标系中的Z坐标值为此数据值再减去Z轴对刀器的高度。
(6)若工件坐标系Z坐标零点设定在工件或夹具的对刀平面上,则此值即为工件坐标系Z坐标零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也就是Z坐标零点偏置值。
3.寻边器
寻边器主要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X、Y零点偏置值,也可测量工件的简单尺寸。它有偏心式()、迥转式()和光电式()等类型。
偏心式、迥转式寻边器为机械式构造。机床主轴中心距被测表面的距离为测量圆柱的半径值。
光电式寻边器的测头一般为10mm的钢球,用弹簧拉紧在光电式寻边器的测杆上,碰到工件时可以退让,并将电路导通,发出光讯号。通过光电式寻边器的指示和机床坐标位置可得到被测表面的坐标位置。利用测头的对称性,还可以测量一些简单的尺寸。
㈦ 数控机床对刀详细的过程
方法是多种的,而且互有联系,没办法只介绍一种。
1、对刀方法:数控加工的对刀,对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还会影响数控机床的操作。
所谓对刀,就是在工件坐标系中使刀具的刀位点位于起刀点(对刀点)上,使其在数控程序的控制下,由此刀具所切削出的加工表面相对于定位基准有正确的尺寸关系,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在数控加工中,对刀的基本方法有试切法、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
2、试切法:根据数控机床所用的位置检测装置不同,试切法分为相对式和绝对式两种。在相对式试切法对刀中,可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用量具(如钢板尺等)直接测量,对准对刀尺寸,这种对刀方法简便但不精确;
二是通过刀位点与定位块的工作面对齐后,移开刀具至对刀尺寸,这种方法的对刀准确度取决于刀位点与定位块工作面对齐的精度;
三是将工件加工面先光一刀,测出工件尺寸,间接算出对刀尺寸,这种方法最为精确。在绝对式试切法对刀中,需采用基准刀,然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测出其他刀具的刀位点与基准刀之间的偏差,作为其他刀具的设定刀补值。以上试切法,采用“试切——测量——调整(补偿)”的对刀模式,故占用机床时间较多,效率较低,但由于方法简单,所需辅助设备少,因此广泛被用于经济型低档数控机床中。
3、对刀仪对刀:对刀仪对刀分为机内对刀仪对刀和机外对刀仪对刀两种。机内对刀仪对刀是将刀具直接安装在机床某一固定位置上(对车床,刀具直接安装在刀架上或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此方法比较多地用于车削类数控机床中。
而机外对刀仪对刀必须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车床),连同刀夹一起,预先在机床外面校正好,然后把刀装上机床就可以使用了,此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镗铣类数控机床中,如加工中心等。
采用对刀仪对刀需添置对刀仪辅助设备,成本较高,装卸刀具费力,但可节省机床的对刀时间,提高了对刀精度,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数控机床中。
4、ATC对刀:AIC对刀是在机床上利用对刀显微镜自动计算出刀具长度的方法。由于操纵对刀镜以及对刀过程还是手动操作和目视,故仍有一定的对刀误差。
与对刀仪对刀相比,只是装卸刀具要方便轻松些。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
与前面的对刀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减少了对刀误差,提高了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但需由刀检传感器和刀位点检测系统组成的自动对刀系统,而且CNC系统必须具备刀具自动检测的辅助功能,系统较复杂,投入资金大,一般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中。
5、自动对刀: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自动对刀亦称刀尖检口功能。
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安装工件后,需用刀库中的多把刀具加工工件的多个表面。为提高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一般采用机外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方法,其中机外对仪对刀一般广泛用于中档铿铣类加工中心上。
在采用对刀仪对刀时,一般先选择基准芯棒对准好工件表面,以确定工件坐标原点,然后选择某一个方便对刀的面,采用动态(刀转)对刀方式。
(7)数控T0105怎么对刀扩展阅读
例子如下:
例如,当加工零件时,如果按φ38㎜→φ36㎜→φ34㎜的次序安排车削,不仅会增加刀具返回对刀点所需的空行程时间,而且还可能使台阶的外直角处产生毛刺(飞边)。
对这类直径相差不大的台阶轴,当第一刀的切削深度(图中最大切削深度可为3㎜左右)未超限时,宜按φ34㎜→φ36㎜→φ38㎜的次序先近后远地安排车削。
㈧ 数控车床对刀的操作过程
数控车床对刀的操作有试切对刀和机外对刀仪这两种对刀方法。
1、试切对刀的操作步骤:
(1)选择机床的手动操作模式;
(2)启动主轴,试切工件外圆,保持X方向不移动;
(3)停主轴,测量出工件的外径值;
(4)选择机床的MDI操作模式;
(5)按下“off set sitting”按钮;
(6)按下屏幕下方的“坐标系”软键;
(7)光标移至“G54”;
(8)输入X及测量的直径值;
(9)按下屏幕下方的“测量”软键;
(10)启动主轴, 试切工件端面, 保持Z方向不移动;
(8)数控T0105怎么对刀扩展阅读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参考链接:数控工作室-数控机床网络-数控机床(自动化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