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程序输出怎么操作
1. 数控车床操作步骤
数控车床分很多种,不同的机器有不同的操作,我只能说它们的共同的步奏:
1、在开机前,应先做一些安全检查,如卡盘上是否有工件,托板是否在安全位置上,电线有无短路的可能等。
2、检查完毕,打开机器的外部进电总闸,(有气动装置的打开风机开关先充气,充气完毕后再做下一步比较稳妥)再打开机器的内部的进电开关,(如果常时间未开,最好开着预热半个小时)然后打开系统电源。
3、电源都打开后,首先就是要做回零操作,建立机床坐标系。
前三部就是机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下面是加工的步奏:
4、 准备好加工的零件毛坯,刀具,测量工具,工具等。
5、按照加工工艺编写程序,并输入系统。并空转运行程序检查有无错误。
6、 装好刀具,并对刀。
7、 按程序进行加工。
8、加工完毕测量尺寸等。
这里里面的步奏是根据先安全,后加工的思想来安排的。
我不知道你具体的数控车床型号,具体按哪个键什么的,你自己该知道的吧。
2. 数控怎么操作
第一步: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工艺员
数控机床集钻、铣、镗、铰、攻丝等工序于一体。对工艺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很高。数控程序是用计算机语言来体现加工工艺的过程。工艺是编程的基础。不懂工艺,绝不能称会编程。其实,当我们选择了机械切削加工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从业早期是艰辛的,枯糙的。大学里学的一点基础知识面对工厂里的需要是少得可怜的。机械加工的工程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验师。因此,很多时间必须是和工人们在一起,干车床、铣床、磨床,加工中心等;随后在办公室里编工艺、估材耗、算定额。你必须熟悉各类机床的性能、车间师傅们的技能水平。这样经过2-3年的修炼,你基本可成为一个合格的工艺人员。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建议刚工作的年轻大学生们,一定要虚心向工人师傅们学习,一旦他们能把数十年的经验传授与你,你可少走很多弯路。因为这些经验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工艺的选择是综合考虑设备能力和人员技术能力的选择。没有员工的支持和信任,想成为优秀的工艺员是不可能的。
第二步:精通数控编程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这一点,我觉得比较容易,编程指令也就几十个,各种系统大同小异。一般花1-2个月就能非常熟悉。自动编程软件稍复杂些,需学造型。但对于cad基础好的人来说,不是难事。另外,如果是手工编程,解析几何基础也要好!读书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最适应的。
第三步: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这需要1-2年的学习,操作是讲究手感的,初学者、特别是大学生们,心里明白要怎么干,可手就是不听使唤。在这过程中要学:系统的操作方式、夹具的安装、零件基准的找正、对刀、设置零点偏置、设置刀具长度补偿、半径补偿,刀具与刀柄的装、卸,刀具的刃磨、零件的测量(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卡、百分表、千分表、内径杠杆
表)等。最能体现操作水平的是:卧式加工中心和大型龙门(动粱、顶梁)加工中心。
操作的练习需要悟性!有时真有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意境!
在数控车间你就静下心来好好练吧! 一般来说,从首件零件的加工到加工精度合格这一过程都是要求数控编程工艺员亲自完成。你不能熟练操作机床,这一关是过不了的。
3. 数控机床怎样进行编程序
数控编程方法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又称数控机床编程)是指编程者(程序员或数控机床操作者)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编制出可在数控机床上运行以完成规定加工任务的一系列指令的过程。具体来说,数控机床编程是由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开始到程序检验合格为止的全部过程。
数控机床编程步骤
1.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计划,以及确认与生产组织有关的问题,此步骤的内容包括:
- 确定该零件应安排在哪类或哪台机床上进行加工。
- 采用何种装夹具或何种装卡位方法。
- 确定采用何种刀具或采用多少把刀进行加工。
- 确定加工路线,即选择对刀点、程序起点(又称加工起点,加工起点常与对刀点重合)、走刀路线 、程序终点(程序终点常与程序起点重合)。
- 确定切削深度和宽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切削参数。
- 确定加工过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冷却液、是否需要换刀、何时换刀等。
2.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图样几何尺寸,计算零件轮廓数据,或根据零件图样和走刀路线,计算刀具中心(或刀尖)运行轨迹数据。数值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数控机床编程所需要的所有相关位置坐标数据。
3.编写加工程序单
常用数控机床编程指令
一组有规定次序的代码符号,可以作为一个信息单元存贮、传递和操作。
坐标字:用来设定机床各坐标的位移量由坐标地址符及数字组成,一般以X、Y、Z、U、V、W等字母开头,后面紧跟“-”或“-”及一串数字。
准备功能字(简称G功能):
指定机床的运动方式,为数控系统的插补运算作准备由准备功能地址符“G”和两位数字所组成,G功能的代号已标准化,见表2-3;一些多功能机床,已有数字大于100的指令,见表2-4。常用G指令:坐标定位与插补;坐标平面选择;固定循环加工;刀具补偿;绝对坐标及增量坐标等。
辅助功能字:用于机床加工操作时的工艺性指令,以地址符M为首,其后跟二位数字,常用M指令:主轴的转向与启停;冷却液的开与停;程序停止等。
进给功能字:指定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速度进给功能字以地址符“F”为首,后跟一串字代码,单位:mm/min(对数控车床还可为mm/r)三位数代码法:F后跟三位数字,第一位为进给速度的整数位数加“3”,后二位是进给速度的前二位有效数字。如1728mm/min指定为F717。二位数代码法:F后跟二位数字,规定了与00~99相对应的速度表,除00与99外,数字代码由01向98递增时,速度按等比关系上升,公比为1.12。一位数代码法:对速度档较少的机床F后跟一位数字,即0 ~9来对应十种预定的速度。直接指定法:在F后按照预定的单位直接写上要求的进给速度。
主轴速度功能字:指定主轴旋转速度以地址符S为首,后跟一串数字。单位:r/min,它与进给功能字的指定方法一样。
刀具功能字:用以选择替换的刀具以地址符T为首,其后一般跟二位数字,该数代表刀具的编号。
模态指令和非模态指令 G指令和M指令均有模态和非模态指令之分模态指令:也称续效指令,一经程序段中指定,便一直有效,直到出现同组另一指令或被其他指令取消时才失效。见表2-3、表2-6 N001 G91 G01 X10 Y10 Z-2 F150 M03 S1500; N002 X15; N003 G02 X20 Y20 I20 J0; N004 G90 G00 X0 Y0 Z100 M02; 非模态指令:非续效指令,仅在出现的程序段中有效,下一段程序需要时必须重写(如G04)。
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之后,即可根据已确定的加工方案(或计划)及数值计算获得的数据,按照数控系统要求的程序格式和代码格式编写加工程序等。编程者除应了解所用数控机床及系统的功能、熟悉程序指令外,还应具备与机械加工有关的工艺知识,才能编制出正确、实用的加工程序。
4.制作控制介质,输入程序信息
程序单完成后,编程者或机床操作者可以通过CNC机床的操作面板,在EDIT方式下直接将程序信息键入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也可以根据CNC系统输入、输出装置的不同,先将程序单的程序制作成或转移至某种控制介质上。控制介质大多采用穿孔带,也可以是磁带、磁盘等信息载体,利用穿孔带阅读机或磁带机、磁盘驱动器等输入(输出)装置,可将控制介质上的程序信息输入到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
5.程序检验
编制好的程序,在正式用于生产加工前,必须进行程序运行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做零件试加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检查--修改--再检查--再修改……这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直到获得完全满足加工要求的程序为止。
上述编程步骤中的各项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这样的编程方式称为“手式编程”。在各机械制造行业中,均有大量仅由直线、圆弧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形状并不复杂的零件需要加工。这些零件的数值计算较为简单,程序段数不多,程序检验也容易实现,因而可采用手工编程方式完成编程工作。由于手工编程不需要特别配置专门的编程设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均可掌握和运用,因此在国内外,手工编程仍然是一种运用十分普遍的编程方法。
数控机床编程中的代码
数控机床编程编制过程
把图纸上的工程语言变为数控装置的语言,并把它记录在控制介质上。
数控机床编程的主要内容
- 分析图样、确定工艺过程:进行零件工艺分析,确定加工路线、切削用量等工艺参数。
- 数值计算:对形状简单的零件(如直线和圆弧组成的零件)的轮廓加工,计算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两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等;对形状复杂的零件(如非圆曲线、曲面组成的零件),用直线段或圆弧段逼近,由精度要求计算出节点坐标值,这种情况可用计算机完成数值计算。
- 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编程人员根据数控系统规定的功能指令代码及程序段格式,逐段编写加工程序单。
- 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在有CRT图形显示屏的数控机床上,用模拟刀具与工件切削过程的方法进行检验,此方法只能检验出运动轨迹是否正确,不能查出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要进行零件首件试切。
数控机床编程程序段格式
每个程序段是由程序段编号,若干个指令(功能字)和程序段结束符号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数控机床的指令格式在国际上有很多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而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其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和使用方便,在不同数控系统之间,程序格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进行某一数控机床编程时,要仔细了解其数控系统的编程格式,参考该数控机床编程手册。
数控代码
国际标准化组织码:ISO代码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标准码:EIA代码
两者表示的符号相同,但编码孔的数目和排列位置不同。其特点为:
- EIA码为补奇代码,第5列为补奇列;ISO代码为补偶码,第8列为补偶列。
- ISO代码有特征可寻,数字码在第5、6列都有孔,字母码在第7列都有孔;EIA代码无特征。
- ISO比EIA代码信息量大。
常用的数控标准有以下几方面:
- 数控的名词术语;
- 数控机床的坐标轴和运动方向;
- 数控机床的字符编码(ISO、EIA)
- 数控编程的程序段格式;
- 准备功能(G代码)和辅助功能(M代码);
- 进给功能、主轴功能和刀具功能。
我国许多数控标准与ISO标准一致。
数控程序结构
数控程序由程序编号、程序内容和程序结束段组成。例如:
O 001 程序编号
N001 G92 X40.0 Y30.0 ;
N002 G90 G00 X28.0 T01 S800 M03 ;
N003 G01 X-8.0 Y8.0 F200 ;
N004 X0 Y0 ; 程序内容
N005 X28.0 Y30.0 ;
N006 G00 X40.0 ;
N007 M02 ; 程序结束段
程序编号
采用程序编号地址码区分存储器中的程序,不同数控系统程序编号地址码不同,如O、P、%等。
程序内容
由若干个程序段组成,每个程序段由一个或多个指令字构成,每个指令字由地址符和数字组成,它代表机床的一个位置或一个动作,每一程序段结束用“;”号。
程序结束段
以程序结束指令M02或M30作为整个程序结束的符号
4. 简述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内容与步骤
数控机来床程序编制的自内容:零件加工顺序,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轨迹的尺寸数据,工艺参数以及辅助操作等加工信息。
编程步骤:分析零件图纸及工艺处理,数学处理,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制作介质,进行程序检验。
数控机床主要由输入/输出设备、数控装置、伺服系统、辅助控制装置、检测反馈装置和机床本体组成。
(4)数控机床程序输出怎么操作扩展阅读:
编程特点
(1) 可以采用绝对值编程(用X、Z表示)、增量值编程(用U、W表示)或者二者混合编程。
(2) 直径方向(X方向) 系统默认为直径编程,也可以采用半径编程,但必须更改系统设定。
(3) X向的脉冲当量应取Z向的一半。
(4)采用固定循环,简化编程。
(5) 编程时,常认为车刀刀尖是一个点,而实际上为圆弧,因此,当编制加工程序时,需要考虑对刀具进行半径补偿。
5. 数控车床(FANUC系统)程序如何输出,为啥我把数控车床和电脑连接之后,在电脑上没有设备连接的提示啊
FANUC系统数据输出备份与恢复 :
FANUC数控系统中加工程序、系统参数、螺距误差补偿、宏程序、PMC参数,是依靠控制单元上的电池进行保存的。如果发生电池断电,会导致这些数据的丢失。为此有必要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一旦发生数据丢失,可以通过恢复这些数据的办法,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
FANUC数控系统数据备份方法一:
使用存储卡,在引导系统画面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控系统的启动会有一个引导过程。在通常情况下,使用者是不会看到这个引导系统。但是使用存储卡进行备份时,必须要在引导系统画面进行操作。在使用这个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时,首先必须要准备一张符合FANUC系统要求的PCMCIA存储卡(工作电压为5V)。操作步骤如下:
1、数据备份:
(1)、将存储卡插入存储卡接口上(NC单元上(0I-A ,或0I-B系统),或者是液晶显示器的左边(0I-C ,或OI-D系统));
(2)、进入引导系统画面;(按住显示器下端最右面两个软键不放,给系统上电);
(3)、出现系统引导画面;
(4)、在系统引导画面选择所要的操作项第4项,进入系统数据备份画面;(用UP或DOWN键)
(5)、在系统数据备份画面有很多项,选择所要备份的数据项,按下YES键,数据就会备份到存储卡中;
(6)、按下SELECT键,退出备份过程;
2、数据恢复:
(1)、如果要进行数据的恢复,按照相同的步骤进入到系统引导画面;
(2)、在系统引导画面选择SYSTEM DATA LOADING;
(3)、选择存储卡上所要恢复的文件;
(4)、按下YES键,所选择的数据回到系统中;
(5)、按下SELECT键退出恢复过程;
FANUC数控系统数据备份方法二:
通过RS232接口使用笔记本计算机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
操作步骤如下:在EDIT状态下,
1、数据备份:
(1)、准备外接个人PC机和RS232传输电缆;
(2)、连接个人PC机与数控系统的RS232接口;
(3)、在数控系统中,按下SYSTEM功能键,进入ALLIO菜单,设定RS232通讯参数
(4)、在个人PC机里的通讯软件里设置通讯协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串口号,奇偶效验位)(要和数控系统通讯参数一致);
(5)、在个人PC机上打开通讯软件,选定存储路径和文件名,进入接收数据状态;
(6)、在数控系统中,进入到ALLIO画面,选择所要备份的文件(有程序、参数、间距、伺服参数、主轴参数等等可供选择)。按下“操作”菜单,进入到操作画面,再按下“PUNCH”软键,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
2、数据恢复:在EDIT状态下,
(1)、外数据恢复与数据备份的操作前面四个步骤是一样的操作;
(2)、在数控系统中,进入到ALLIO画面,选择所要备份的文件(有程序、参数、间距、伺服参数、主轴参数等等可供选择)。按下“操作”菜单,进入到操作画面,再按下“read”软键,等待PC将相应数据传入;
(3)、在PC机中打开通讯软件,进入数据输出菜单,打开所要输出的数据,然后发送。
以上的操作。
具体参看FANUC的维修说明书,有介绍。
6.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步骤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步骤如下:
1、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计划,以及确认与生产组织有关的问题。
网络——数控机床程序编制
7. 如何将数控机床数据导出
那个接口是一个25芯RS232接口.
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接口传到计算机中
你可以到南京内巨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容网站下载一个万用通讯软件
就可以下载数控系统的机床数据,加工程序,PLC程序.
另:你的线的连接万用通讯软件中也有.你可用关于FANUC的那部分.
8. 数控机床怎么操作
如果能在这里说得明白,这数控机床也就和骑自行车一样简单啦.
有很多数控机床操作培训中心,花点钱去学一下喽.
9. 数控机床如何操作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回制系统能够逻辑地答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数控机床的控制单元
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监控全部在这个数控单元中完成,它是数控机床的大脑。
10. 数控机床如何进行程序编制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一般步骤: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又称数控编程)是指编程者(程序员或数控机床操作者)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编制出可在数控机床上运行以完成规定加工任务的一系列指令的过程。具体来说,数控编程是由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开始到程序检验合格为止的全部过程。一般数控编程步骤如下: 1.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计划,以及确认与生产组织有关的问题,此步骤的内容包括:1)确定该零件应安排在哪类或哪台机床上进行加工。2)采用何种装夹具或何种装卡位方法。3)确定采用何种刀具或采用多少把刀进行加工。4)确定加工路线,即选择对刀点、程序起点(又称加工起点,加工起点常与对刀点重合)、走刀路线、程序终点(程序终点常与程序起点重合)。5)确定切削深度和宽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切削参数。6)确定加工过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冷却液、是否需要换刀、何时换刀等。 2.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图样几何尺寸,计算零件轮廓数据,或根据零件图样和走刀路线,计算刀具中心(或刀尖)运行轨迹数据。数值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编程所需要的所有相关位置坐标数据。 3.编写加工程序单: 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之后,即可根据已确定的加工方案(或计划)及数值计算获得的数据,按照数控系统要求的程序格式和代码格式编写加工程序等。编程者除应了解所用数控机床及系统的功能、熟悉程序指令外,还应具备与机械加工有关的工艺知识,才能编制出正确、实用的加工程序。4.制作控制介质,输入程序信息: 程序单完成后,编程者或机床操作者可以通过CNC机床的操作面板,在EDIT方式下直接将程序信息键入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也可以根据CNC系统输入、输出装置的不同,先将程序单的程序制作成或转移至某种控制介质上。控制介质大多采用穿孔带,也可以是磁带、磁盘等信息载体,利用穿孔带阅读机或磁带机、磁盘驱动器等输入(输出)装置,可将控制介质上的程序信息输入到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 编制好的程序,在正式用于生产加工前,必须进行程序运行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做零件试加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检查-修改-再检查-再修改……这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直到获得完全满足加工要求的程序为止。上述编程步骤中的各项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这样的编程方式称为“手式编程”。在各机械制造行业中,均有大量仅由直线、圆弧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形状并不复杂的零件需要加工。这些零件的数值计算较为简单,程序段数不多,程序检验也容易实现,因而可采用手工编程方式完成编程工作。由于手工编程不需要特别配置专门的编程设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均可掌握和运用,因此在国内外,手工编程仍然是一种运用十分普遍的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