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控仪器 » 抗震减灾的仪器有哪些

抗震减灾的仪器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2-17 08:46:48

⑴ 抗洪救灾器材都有哪些

抗洪抢险个人保护措施

⑵ 防震减灾的内容是什么

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诸方面。

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力。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下的岩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岩层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断层处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断裂之处就是震源,岩层断裂所产生的振动就是地震。

(2)抗震减灾的仪器有哪些扩展阅读:

烈度、震级和震源深度之间的关系震级和烈度,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对于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地区,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可以这样比喻,地震好比一颗炸弹爆炸,炸弹的炸药量,相当于地震的震级,炸弹对各处的破坏程度,相当于地震烈度。在距炸弹爆炸地点近的地方,破坏就大;远的地方,破坏就小。

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仅跟震中距的远近有关,而且与震级、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虽然较小但极震区破坏较严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比较大,而震中烈度则不高。

⑶ VR防灾减灾教育馆科普性比较强的设备有哪些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地震都有一定的研究,版古有地震仪的权研究成果,而现今有普乐蛙VR地震体验馆,通过VR体验馆可以系统地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前兆、地震自救、互救知识等。所以普乐蛙VR防灾减灾教育馆华夏VR地震仪、台风检测仪等设备。

⑷ 山东省有哪些防灾减灾以及先进的设备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死亡,直接 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至1/6。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 强,自然灾害的损失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进入90年代已达到每年上千亿元的水平,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的灾害现 状,我国的部分学者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减灾工作状况后, 提出了建立减轻自然灾害系 统工程的意见(马宗晋等,1990,1992),并对建立这样 一个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了分析,对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马宗晋等,1991;马宗晋 等,1998),指出我国的减灾系统工程应包含十个方面:监测、预报、评估、防灾、 抗灾、救灾、灾后安置与重建、教育与立法、保险与基金、规划与指挥,并对这十个 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 但是,目前关于在我国建立减灾系统工程的问题上尚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1)国 际上已有的减灾系统工程有那些特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那些启迪? 2)建立减灾系 统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解决那些最为紧迫的问题?本文将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讨论这 两个问题。 一、我国减灾系统工程现状

图1、我国减灾系统工程示意图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极为重视减灾事业,先后成立了七大类的减灾管理部门,此外 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通过40余年的努力,使我国的减灾能 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前40多年的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国每年的灾害损失还在逐年上升 ,仅1996年就达到2800多亿元,1998年预计将会超过3000亿元。这说明自然灾害已成为 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减灾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的减灾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减灾立法尚不完善,缺少一个规 范全国减灾工作的综合性法律;没有一个长远的减灾机构及减灾物质储备;减灾通讯建 设滞后;减灾、救灾体制不完善;抗灾、救灾资金短缺;各种抗灾工程老化问题严重; 减灾工作未能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各种减灾监测、预报等系统分散管理, 重复建设,效益较低;各地区没有制订与减灾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这 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要依靠建立减灾系统工程,并在立法的基础上,由国家统一领导 这一系统工程。 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的,单靠某一种减灾措施是无法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灾害 问题的,特别是巨灾。要想更好地搞好减灾工作,必须强调由单项减灾走向综合减灾, 建立全国统一的减灾系统工程。减轻自然灾害的各种措施,包括监测、预报、评估、防 灾、抗灾、救灾、安置与新建、教育与立法、保险与基金、规划与指挥,都可以作为减 灾系统工程的一部分统筹考虑、综合实施(马宗晋,1991、1993、1998)。图1是我国 减灾系统工程的基本框架。 下面简要介绍防灾减灾系统工程各部分的含义:

1.1 监测 监测就是监视成灾预兆,测量变异参数,及灾后对灾情进行监视和评估等。对自然 灾害的监测是减灾的先导性措施,通过对自然灾害的监测提供数据和信息,从而进 行示警和预报,因而灾害监测的作用和任务是相当明确的,也是抗灾、减灾工作所 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40年来,中国已建成7大类自然灾害的单项监测网络, 这些监测网一般由国家综合台站、区域监测台站和各地方台站等几级组成。目前的 监测系统网主要处于单项发展,以通信手段为主的现状。各监测系统的发展极为不 平衡,这无疑影响了中国的灾害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有 着有机的联系,因而今后的灾害监测系统的建设应该是在继续完善各单类监测系统 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性的综合监测网方向发展。首先进行灾害信息的交叉使用, 并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数据库,然后以遥感、遥测数值记录、自动传输为基础, 建立空、地、人的立体监测网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1.2 预报 预报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报,及临灾预报,它是减灾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各级减 灾行动的科学依据。对预报工作,目前主要是强调灾害的群发性及链发性,突出研 究灾害的综合特点。在对综合自然系统的变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 单项自然灾害的预报工作,并逐步走向系统性、综合性的预报,这是当前灾害预报 科学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在中国,虽然各单项灾害预报均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但总的预报水平却极不 均衡,如地震灾害的预报成功率仅为20%,而在短期天气预报方面则可达70%以上。 如果我们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数据分析方法上不进行重大改进的话,则 短期内是难以提高综合预报水平的,在这方面,大力引进先进的监测预报系统及手 段,扩大国际交往,加速信息交流与消化,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⑸ 常见的物理仪器有哪些

物理仪器有很多啊,分类的话,可以从电学,力学,光学,热学等方内面来说。
电学容: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
力学:杠杆、滑轮、测力计、……
光学: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热学:量筒、烧杯、烧瓶、酒精灯、……
到高中还要学习原子物理,用到的仪器还有很多、很多啊!
买本物理方面的工具书看看?

⑹ 防震减灾 内容

防震减灾知识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在全国建有400多个台站,网点2000多个。广西建有观测台站29个,观测网点50多个,观测项目39项。筑起了一道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护网。
同时,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和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工作是我们克尽职守的天职。一旦地震发展,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会很快实施地震紧急求援工作,全力抢救受害的群众,保一方平安。
家庭防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
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 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 耽误宝贵时间。
3) 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 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 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 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 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 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 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
护理方法等。
7) 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 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
建筑物要有坚固的地基
如果某些动物反常在道路上狂奔,这是地震的预兆,要即使让人们离开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去
要做到预测到以后以最快的速度让人民知道,及时疏散开,减小人的损失
1.大震前有何前兆?
1. 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 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2. 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燥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燥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 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 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 鱼儿惊慌水面跳。
3. 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 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防止
地震前如何准备?
要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
和避震场所;清除楼道和门前的杂物;妥善处置室内易燃易爆物
品;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子火等;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
单、工作单位、通讯号码等。有确切血型的要写明血型。
地震时怎样求生?
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此时要保持冷静,
(1) 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
(2)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
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
(3) 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4) 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书包顶在头上,用双手护住头部。

⑺ 防震减灾的主要种类

震源:地下发生振动的发源地。
震中: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的地方。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
震中区:震中附近的地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震级:是度量地震大小的等级,即衡量震源释放出能量的大小。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1级,能量就相差30多倍。震级的大小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目前记录到的最大地震的震级是8.9级。
远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每次地震,离震中越近,破坏性越大,烈度就越高。
4.烈度、震级和震源深度之间的关系震级和烈度,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对于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地区,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可以这样比喻,地震好比一颗炸弹爆炸,炸弹的炸药量,相当于地震的震级,炸弹对各处的破坏程度,相当于地震烈度。在距炸弹爆炸地点近的地方,破坏就大;远的地方,破坏就小。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仅跟震中距的远近有关,而且与震级、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虽然较小但极震区破坏较严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比较大,而震中烈度则不高。
5.活动断裂带上什么部位容易发生地震?(1)活动断裂带曲折最为突出的部位(简称拐弯处或拐点),往往是震中所在地点。
(2)活动断裂带的两头(简称端点),有时是震中往返跳动的地点。
(3)一条活动断裂带和另一条活动断裂带交叉的地方(简称交叉点),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点。

⑻ 医疗应急救灾设备有哪些

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便携式超声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给氧设备、洗胃机;床旁X线机等

⑼ VR防灾减灾科普体验馆有哪些设备

现在VR不仅仅用在游戏、娱乐上,还在VR科普上鱼很大的用处,比如普乐蛙VR防灾减灾科普体验馆包含了灾难应急逃生知识长廊、灾难应急逃生标志互动区、灾难影院、地震VR体验区、台风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可以引导体验者在感受到地震、台风、泥石流等突发灾害紧张、急迫的同时,通过冷静判断,找到逃生的正确方式。增强体验者对于此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模拟场景中更真切地感受传统教育中难以实现的场景。

⑽ 防灾减灾有哪些“黑科技”

块头不大的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防爆消防灭火机器人;时时监测气候变化的气象站和遍布湖泊的信息员;海洋卫星、浮标等海天一体的监测网……

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防灾减灾设备装备发展和灾害应对处置过程都蕴含着大量的新科学新技术,科技在防灾减灾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一大批防灾减灾的“黑科技”也在各大灾害现场大显身手。

风暴潮、海浪、海啸、赤潮、溢油、海岸侵蚀……海洋灾害不容忽视。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有关专家介绍,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目前已经逐步建立起海天一体的观测手段,包括海洋卫星、地面海洋环境监测站,雷达、移动观测平台、海啸地震台、视频观测系统、浮标、志愿测报船舶等,为各类海洋气象、海洋灾害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在我国南海海域,渔民和船员时常能见到一座座漂浮在蔚蓝海面的 “线轴”,别看这些“线轴”貌不惊人,却是在海天一体观测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浮标系统。它由海底和海面两部分共同构成,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直接铺设到4000多米的海底,能够为我国南海海域沿岸提供海啸预警。

在我国海洋灾害防治体系中,还有“专门自找麻烦”“总是迎难而上”的防灾利器--移动雷达测波监测车。据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专家介绍,台风、海啸来临之际,当其他车辆、人员都远离海港、海岸,而这台看上去如同小型货车的检测车仍停留在海岸线上,将监测到的数据和视频传输到指挥中心,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关键信息支撑。

据了解,目前南海区已经业务化运行海洋环境监测站点、系统和卫星一起,构筑起了一张覆盖多种类型海洋灾害监测与预报的“海陆空大网”。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