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常规仪器参考值
『壹』 血常规检测仪器差别很大吗
你好,如果两次检查结果不一样,和很多原因有关系。如果你的设备是在专控的,标本采集没啥问题,应属该不是检验的问题,而是病人本人的结果就是如此。比如痛疼发作、精神紧张白细胞数会增高的。如果发现两次结果相差太大,最好再把第一次的标本拿来重做一次,看结果若何,如果依然有差别,那就说明两次检测时仪器的状态都没问题。
『贰』 请教医生:为什么不同医院的血常规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不一样
不会不一样,有时候只是单位不同,参数都采用相同标准,再就是有些参考值跟性别有关,明白吗
『叁』 什么样的因素影响血常规各类数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在针尖大小的一点血中,可有几百万个,形状扁圆,中央稍呈凹陷。细胞内含有一种红色的能携带氧和二氧化碳的特种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功能就是输送气体。红细胞数量增减与血红蛋白增减基本一致,两者计数、计量低于正常,就是通常俗称的贫血。贫血涉及许多因素,做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就是最基本的检查,这两项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警惕,及时发现与营养、消耗、遗传以及贫血有关的因素。 白细胞有围剿入侵微生物的能力。白细胞基本检验为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俗称“白分”。白细胞数量仅为红细胞的0.l%一0.2%,如果把大量的白细胞收集起来,呈乳白色。白细胞在外周血中分五类——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都参与不同的防御免疫任务。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也是白血病的一项基本检查,一般更重视白细胞的分类,特别注意是否出现各种有关的尚未成熟的幼稚细胞。当然不是所有白血病都有白细胞增加,并见幼稚细胞。有一种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通常白细胞数反而减少,且不见幼稚细胞。白细胞减少似乎不大令人注意,其实这一项目持续低于正常也是某种危险的信号,最严重的是因化学或药物诱发的白细胞缺乏,可使身体失去防御功能。通常肿瘤病人接受化疗要定期检测白细胞计数,一旦低至某一水平,就不可继续化疗。所以,白细胞计数是一种最简单的监控手段。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尤其是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比例明显减少,应考虑免疫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嗜酸粒细胞是参与变态反应的白细胞,其量增加可见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病、皮肤病等,其量减少则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伤寒、传染病病情严重者等,也见于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等。随着生食海鲜热的兴起,一些罕见的寄生虫病时有报道。发现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增多,应是一条重要线索。 血小板计数一般不包括在血常规之内,而半自动或全自动仪器检查则包括这一项。它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重要细胞,一旦某处血管破损出血,首先赶来参与堵漏的是血小板,它本身含有多种与止血,凝血有关的因素,故现在越来越重视对血小板的研究,并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及一些血液疾病的治疗预后情况等。 大家都知道血液病患者要经常的采血,了解血液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以前由于靠人工检查分类,效率低,工作量大,又将血液常规的检查分为甲规或乙规进行,但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检验基本是由机器检测。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可达十几项之多。很多患者朋友有时会问血常规准不准?影响血常规的因素又有哪些呢?首先是病人个体因素:体温过低,严重溶血,循环不良等。再者是采血部位:静脉血计数最接近真值,且重复性好;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可升高(+8%)而血小板计数可降低(-9%)。因耳血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差。第三是操作因素:采血时用力挤压或采血时间过长。第四是仪器因素:上机未充分混均,仪器本身故障,仪器型号不同等。最后抗凝剂的选择也会影响血常规的结果。
『肆』 血常规各个指标的正常值
你好:
鉴于您的问题不是很详细,我只好列举答案了,希望对您有帮助~~
血液常规检查专涉及的数据有属:
A、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红细胞正常值:
男性为4.0~5.5×10 /L
女性为3.5~5.0×10 /L
B、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10~115g/L
C、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 /L
D、血小板(PLT)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值为100~300×10 /L。
『伍』 血常规各项指标代表什么如何分析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陆』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红细胞计数(RBC)
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
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HCT)
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6、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100~300)×109/L
『柒』 血常规各项指标怎么看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HCT)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6、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100~300)×109/L
(7)为什么血常规仪器参考值扩展阅读: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血常规
『捌』 为什么血常规指标会出现不同
血常规指标不是统一的,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标准范围。 不同的年龄,性别,人种也有版所不同。看教科书用处不权大,两本教科书上写的标准范围也会不同。这和法律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哪个标准范围一定是多少。所以临床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定结果是否反映了病理。稍微偏出标准范围一点一般问题不大。 反之, 就是血常规每项都在范围之内也不表明就一定没病。
『玖』 医院的血常规参考值为什么和在学校里学的不一样
题主您好:复
一般数值的话制是需要根据仪器的不同来定制的,但是上下波动不会超过15%,部分仪器之间因为测量的方法不同多少也会出现参考值不同肝的情况。
如肾功能:
因年纪的不同,其参考数值不同;
脑钠肽,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个数值也会发生变化。
建议可咨询当地的检验科医师,仅供参考。
『拾』 血常规检查各项正常值
三系化验报告 正常值范围 语言描述
白细胞WBC 计数 4--10 4千----1万
血红蛋白HGB 110--160 10克---16克
血小板PLT计数 100---300 10万----30万 一切正常身体好的
一个人一天的不同时间 血常规数值都可能有不同, 同一时间不同的医院不在同一设备检验也有差异, 主要看三系 其他微低高没什么意义.过一段可以在查一下. 每次检查报告单留存好,作为自己的身体检查档案,好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