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焊接实训室中有哪些是危险源
⑴ 电焊工的危险源是什么
1、焊工的工作往往会使工作服完全湿透,慢性锰中毒主要见于长期吸入锰的烟尘的工人。
2、焊接中焊工常受到的辐射危害有强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焊接中的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会影响焊工的身体健康。
3、由焊接火花引发的燃烧爆炸事故。
4、由焊接火焰或烛件引起的烧伤、烫伤事故。
5、焊接过程中发生的触电事故及高空坠落事故。
6、焊工在作业中会引起血液、眼、皮肤、肺部等发生病变。
7、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金属的焊接部位、焊条、污垢、油漆等蒸发或燃烧,形成烟雾状蒸气粉尘,引起中毒。
8、焊接中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会使人头晕疲乏。
焊接作业的危害,并非不可避免 。只要每位焊工在作业中都严格遵守焊割作业安全规程,这些危害都可以得预防初级焊工,经常会得电光性眼炎。
(1)在焊接实训室中有哪些是危险源扩展阅读
一、电焊时应使用电焊面罩
1、眼睛保护
双重滤光,避免电弧产生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有害辐射,以及焊接强光对眼睛造成的伤害,杜绝电光性眼炎的发生。
2、面部防护
有效防止作业出现的飞溅物和有害体等对脸部造成侵害,降低皮肤灼伤症的发生。
3、呼吸防护
气流导向,有效减少焊接释放的有害气体和灰尘等对体内造成伤害,预防尘肺职业病的发生
二、预防电焊工尘肺
1、预防措施主要是改善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加强通风降尘,使工作场所烟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
2、做好个体防护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健康监护措施。
3、大力提倡采用自动焊接工艺代替手工电弧焊,以低毒危害小的电焊条取代毒性较大的高锰焊条等是预防电焊工尘肺根本措施。
⑵ 焊接工作岗位有哪些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1、焊工的工作往往会使工作服完全湿透,慢性锰中毒主要见于长期吸入锰的烟尘的工人。2、焊接中焊工常受到的辐射危害有强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焊接中的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会影响焊工的身体健康。3、由焊接火花引发的燃烧爆炸事故。4、由焊接火焰或烛件引起的烧伤、烫伤事故。5、焊接过程中发生的触电事故及高空坠落事故。6、焊工在作业中会引起血液、眼、皮肤、肺部等发生病变。7、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金属的焊接部位、焊条、污垢、油漆等蒸发或燃烧,形成烟雾状蒸气粉尘,引起中毒。8、焊接中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会使人头晕疲乏。焊接作业的危害,并非不可避免 。只要每位焊工在作业中都严格遵守焊割作业安全规程,这些危害都可以得预防初级焊工,经常会得电光性眼炎。一、电焊时应使用电焊面罩1、眼睛保护双重滤光,避免电弧产生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有害辐射,以及焊接强光对眼睛造成的伤害,杜绝电光性眼炎的发生。2、面部防护有效防止作业出现的飞溅物和有害体等对脸部造成侵害,降低皮肤灼伤症的发生。3、呼吸防护气流导向,有效减少焊接释放的有害气体和灰尘等对体内造成伤害,预防尘肺职业病的发生二、预防电焊工尘肺1、预防措施主要是改善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加强通风降尘,使工作场所烟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2、做好个体防护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健康监护措施。3、大力提倡采用自动焊接工艺代替手工电弧焊,以低毒危害小的电焊条取代毒性较大的高锰焊条等是预防电焊工尘肺根本措施。
⑶ 在焊接中的安全操作应注意哪些方面
(1)焊接前,先检查焊机设备和工具是否安全
(2)在设备上进行焊接前,先把设备的接地或接零线拆掉,焊接完后再恢复。
(3)检查作业环境,清除危险有害因素和设置监护人员。需在高处焊接作业时,必须挂好安全带。
(4)更换焊条时,焊工应戴绝缘手套。
(5)在金属容器内、金属结构上及其他狭小工作场所焊接时,触电的危险性最大,必须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如采用垫橡皮垫,戴皮手套,穿绝缘鞋等,以保障焊工身体与焊件间绝缘。禁止使用简易无绝缘外壳的电焊钳。
(6)改变焊机接头,更换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时,应选择转移工作地点、焊机检修暂停工作或下班等,且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操作。
(7)焊机应设置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焊接现场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8)交流弧焊机一次侧电源线必须绝缘良好,不得随地拖拉,长度应不大于5m,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
(9)焊机二次接线宜采用YHS型橡皮护套、铜芯多股软电缆,电缆的长度应不大于30m。
(10)根据施工需要,电焊机宜按区域或标高层集中设置,并应编号。
(11)布置在室外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场所,并设棚遮蔽。
(12)电焊机的外壳应可靠接地,不得多台串联接地。
(13)电焊机各线卷对电焊机外壳的热态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0.4MΩ。
(14)电焊机的裸露导电部分和转动部分应装安全保护罩,直流电焊机的调节器被拆下后,机壳上露出的孔洞应加设保护罩。
(15)电焊机的电源开关应单独设置,直流电焊机的电源应采用启动器控制。
⑷ 汽车生产企业焊接车间有哪些危险源
现代汽车制造业,已经完全实现了焊接工艺的全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工作的全电脑程序化自动控制管理制造。
于是,几乎全部的危险,是集中在:
工业设计直至实现的工程设备的负载各项目上。
国歌
⑸ 汽车生产过程中焊接工艺典型危险源是什么
焊装承担车身总成及其分总成的焊接装配生产任务。它具体包括车身总成内、左/右侧围总成、地板总容成、发动机舱总成、中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左/右前车门总成、左/右后车门总成、行李箱盖总成和发动机罩总成。
主要设备有电焊机(悬挂点焊机、手动螺柱焊机和自动螺柱焊机等)、焊钳、机器人、涂胶机、滚边系统、搬运及输送系统、焊装车间二氧化碳汇流排。
焊装车间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焊接烟尘中主要成分是铁、硅、锰等的氧化物
⑹ 简述焊工班组内存在哪些重大安全危险源
1、焊工复的工作往往会使工制作服完全湿透,慢性锰中毒主要见于长期吸入锰的烟尘的工人。
2、焊接中焊工常受到的辐射危害有强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焊接中的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会影响焊工的身体健康。
3、由焊接火花引发的燃烧爆炸事故。
4、由焊接火焰或烛件引起的烧伤、烫伤事故。
5、焊接过程中发生的触电事故及高空坠落事故。
6、焊工在作业中会引起血液、眼、皮肤、肺部等发生病变。
7、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金属的焊接部位、焊条、污垢、油漆等蒸发或燃烧,形成烟雾状蒸气粉尘,引起中毒。
8、焊接中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会使人头晕疲乏。
焊接作业的危害,并非不可避免 。只要每位焊工在作业中都严格遵守焊割作业安全规程,这些危害都可以得预防初级焊工,经常会得电光性眼炎。
⑺ 你认为焊接实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实际操作训练存在的安全隐患有:
1.每个学员都必须遵守安全用电规范,防止触电安全事专故。
2.场地安全要按属照相关规定做好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管理,以及焊接施工区域易燃易爆物品的清理,防止火灾发生和爆炸事故。
3.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规范佩戴,如:焊接面罩、防护服、劳保鞋、皮手套等用品。
4.场地应该按照规范保持通风,排烟与降低噪音。并且按照规范设置焊接训练工位,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原则。
⑻ 二氧化碳焊接有哪些危险源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危险源主要有:触电、爆炸。
二保焊(二氧内化碳气体容保护电弧焊的简称)触电分为高压触电、低压触电。
高压触电:焊机输入电压最常见的是单相220V交流电,三相380V交流电,输入电压远远大于36V的人体安全电压。逆变式焊机内有滤波电容,关闭焊机也会有电容放电使人触电的可能,且电容放电电压远远高于单相220V,以及三相380V的高压电。操作不当或焊机碰壳极易造成焊接人员触电危险几率。
低压触电:某些大功率焊机空载电压高于70V,最低的小型二保焊焊机空载电压也在45V左右,同样高于人体安全电压36V。引弧瞬间同样存在触电危险性的可能。
爆炸:二氧化碳气瓶充灌压力过高,同时在高温暴晒环境下使用,周围温度越高气瓶内气体压力就会越大,达到一定极限就会气瓶爆炸。
气瓶三年必须进行一次安全检测,合格后可以继续使用,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气瓶,也会引起气瓶的爆炸。
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属于一种常见的灭火剂。因此二保焊所用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存在引起火灾的危险性。
⑼ 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及危险来源有哪些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风险
1.相互有影响的仪器设备放置在一起,相互干扰,数据不准;
2.仪器设备长期不校准/检定,准确性无保障;
3.仪器设备不做期间核査,性能不撑控;
4.仪器设备无状态标识或标识混乱,容易错用;
5.仪器设备无安全保护装备,对操作员有安全风险;
6.气瓶没有分类贮存,无固定和防漏设施,有爆燃隐患;
7.仪器设备气路交叉杂乱,有火灾安全隐患;
8.仪器设备使用无记录,出现异常无法追溯;
9.仪器设备档案信息不全,对维护造成困扰;
10.仪器设备无强排风装置,对操作人员有伤害。
实验室环境控制存在风险
1.操作间与仪器间无温湿度仪,实验环境条件不清楚;
2.无“三废”收集处理装置,对环境造成威胁;
3.房间墙壁脱落,地面粗糙不,杂物乱放,台面凌乱,环境感官不佳,有粉尘污染实验的危险;4.实验室无强制通风设备,无防火、防水、防腐和急救设施,有人身安全感风险;
5.废旧和长期停用设备未清出检测现场,有误用风险;
6.检测工作时无环境条件记录,检测结果无法复现;
7.微生物学实验室物流与人流未分开,一更、二更和三更不规范,有交叉污染风险;
8.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无生物安全装置,对操作人员有病菌感染风险;
9.相互有影的工作空间没有有效隔离,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10.办公室、检测室、仪器室混用,相互交叉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和结果准确性风险。
实验室标准和标准物质存在风险
1.标准无受控编号,标准变更后无法全部追溯变更,有错用废旧标准的风险;
2.标准长时间无查新,标准废替新发不掌握,有错用废旧标准的风险;
3.废旧标准无收回或无加盖“作费”章,有误用可能;
4.现行有效标准没有购买正式板本,有文本错误的可能;
5.新标准无宣贯记录,无法保证所有相关人员准确掌握;
6.新标准启用无审批程序和记录,技术负责人责任不到位;
7.标准物质与其它试剂混存,有交叉污染的风险;
8.标准物质无期间核查记录,标准质量不掌控,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9.标准物质无法定证书,标准质量不保证,有结果失真风险;
10.用容量瓶贮存标准物质,有测量准确性下降的风险。
实验室化学药品及耗材存在问题
1.没有合格供应商名录,耗品质量无保障;
2.剧毒药品未实现双人双锁和使用跟踪监督制度,有剧毒药品外泄风险;
3.易制毒药品未实现双人双锁,有易制毒药品外泄风险;
4.试剂药品无领用登陆记录,试剂药品管理不到位;
5.试剂贮存与操作间同室,对检验员健康有害;
6.试剂瓶标识信息不足,试剂过期失效不掌控;
7.标准试剂配制时未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量具热涨冷缩,标准溶液无法配准;
8.批量采购或用量大试剂未再检验验证,试剂不合格会造成巨大损失;
9.耗材质量无风险分析评估,耗材质量不合格会造成巨大损失;
10.试剂没分类贮存,有交叉污染风险,试剂室或试剂柜无强排设施,对操作员健康有害。
实验室样品管理存在十大问题
1.样品编号混乱,无统一唯一性编号,易混淆;
2.收样时无进样品状态描述和风险评价,出现结果异常无法追溯;
3.样品没有流转卡,样品责任不明确;
4.样品无待检、在检、己检和留样状态标识,有漏检和重检的可能;
5.样品和留样无分类贮存和监控,存在交叉污染和霉变风险;
6.检毕样品回收和处置不规范,技术负责人责任不到位;
7.样品室与办公室混用,有安全风险;
8.样品处理室与检测室混用,有交叉污染风险;
9.样品贮存无环境监控记录,有样品损毁风险;
10.样品采集过程中代表性不强,抽样记录不祥,影响检测结果。
实验室人员管理存在的十大问题
1.关键岗位人员无任命文件,职权不明确;
2.检验项目无人员上岗证,能力不确认;
3.各类人员岗位交叉,岗位职责不明确;
4.关键人员无监督计划或记录,监控不到位;
5.技术和管理人员无培训计划或记录,技能不能持续提高;
6.人员技术档案与人事档案混淆,对准则理解不准确;
7.授权鉴字人职称和学历达不到要求,不能担任该职;
8.技术负责人职称学历达不到要求,不能担任该职;
9.检测人员无大型设备操作证,对设备和结果度不利;
10.人员的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跨度太大,必须继续教育和考核。
实验室检测报告中存在十大问题
1.报告信息量不足,不符合《准则》要求;
2.报告结论不正确,授权签字人责任不到位;
3.报告数据与原始记录不一致,报告审核人责任不到位;
4.报告无三级审批签字,报告管理混乱;
5.报告格式多变,不严肃谨慎;
6.报告中加盖的“检验检测专用章”不符合《准则》要求,必须更换;
7.报告无骑缝章,有报告调换内页的风险;
8.报告或原始记录有不规范的涂改,由作假的可能;
9.分不清检验报告、检测报告、鉴定报告的区别;
10.报告的发送程序执行不严,有涉密风险。
答案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