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频率是什么意思
1. 电焊机的电源频率60HZ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60的频率是不能使用的,只能用50hz
有些是50/60的,那时为了适应更多国家的电源,比如小日本就是110V/60赫兹的,
2. 什么是高频焊
高频焊是指利用高频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所产生的电阻热,并施加压力(或不施加压力),使工件金属形成连接的一种焊接方法。高频焊与电阻焊不同。高频焊接时,焊接电流仅在工件表面平行接触;电阻焊的电流是垂直于焊接界面流动。一般,高频焊的频率选在300~450kHz:电阻焊则是使用50kHz的工频电。
高频焊根据高频电流在工件中产生热的方式可分为接触高频焊和感应高频焊。接触高频焊时,高频电流通过与工件机械接触而传入工件。感应高频焊时,高频电流通过工件外部感应圈的耦合作用而在工件内产生感应电流。高频焊是专业化较强的焊接方法,要根据产品配备专用设备。生产率高,焊接速度可达30m/min。主要用于制造管子时纵缝或螺旋缝的焊接。
原理
高频焊原理——借助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可以使高频电能量集中于焊件的表层,而利用邻近效应,又可控制高频电流流动路线的位置和范围。当要求高频电流集中于焊件的某一部位时,只要将导体与焊件构成电流回路并使导体靠近焊件上的这一部位,使它们相互之间构成邻近导体,就能实现这个要求。高频焊就是根据焊件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殊要求,主要运用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焊件待焊处的表层金属得以快速加热而实现焊接。
高频焊的高频电流的两大效应的内容为:
集肤效应——当导体通以交流电流时,导体断面上出现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密度由导体中心向表面逐渐增加,大部分电流仅沿导体表层流动的一种物理现象。导体的电阻率越低、磁导率越大、电流的频率越高,其集肤效应越显著。
邻近效应——当高频电流在两导体中彼此反向流动或在一个往复导体中流动时,电流会集中于导体邻近侧流动的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
高频焊通常使用的电流频率范围为300~450kHz,有时也使用低至10kHz的频率。
3. 高频焊频率
通常是300-450KHZ 有时也使用低至10KHZ的频率
4. 铝焊机上的频率是什么意思
焊接铝材, 一般需要采用到 WSE 焊机; 即, 方波交直流焊机;
为直么只能用WSE焊机呢? 因为铝有两个特性:一是,导热快; 二是,高温易氧化;
那么在焊接进行时, 因铝导热快,在对铝材的某区域进行焊接时,会导至其周边区域也随之升温, 那么该区域就快速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层; 这个薄膜层很是讨厌,它会阻碍进一步的焊弧形成, 从而造成焊接失败或焊接品质下降;
那么WSE 为什么能适应这种特性呢?
首先 WSE 输出是可设定成, 交流输出; 并且焊机的输出频率 以及 正向电流输出与反向电流输出大小和正反向输出的时间占比亦是可以调节;(焊机电流的正向输出与反向输出 以及 两者在输出时间上的比例都是有用的,都是用来应对(适应)那些有色金属在焊接过程中的氧化程度的, 焊机的这个作用,在下面两点中有给出了说明)
另外,氩气的保护也有效阻止了空气中的氧分子进一步与铝材形成的氧化反应;
大体的细节过程是这样的: 在焊接过程中, 焊机时儿输出一个反向的电流脉冲用来"破坏"掉铝材表面的氧化膜层; 时儿输出一个正向电流脉冲进行"焊接熔结成形"动作; 这样的一正一反互相配合,就可以形成(维持)一个持续稳定的焊接过程;
以下图形可以帮助您理解第4点中提到的各个专业名词:
5. 什么是高频电焊
高频焊接,它是利用高频电流所产生的集肤效应和相邻效应,将钢板和其它金属材料对接起来的新型焊接工艺。高频焊接技术是直缝焊管(ERW)生产的关键工序。高频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焊管产品的整体强度,质量等级和生产速度。
所谓高频,是相对于50Hz的交流电流频率而言的,一般是指50KHz~400KHz的高频电流。高频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会产生两种奇特的效应: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高频焊接就是利用这两种效应来进行钢管的焊接的。那么,这两个效应是怎么回事呢?
集肤效应 是指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流通过同一个导体时,电流的密度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导体的所有截面的,它会主要向导体的表面集中,即电流在导体表面的密度大,在导体内部的密度小,所以我们形象地称之为:“集肤效应”。集肤效应通常用电流的穿透深度来度量,穿透深度值越小,集肤效应越显著。这穿透深度与导体的电阻率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频率和磁导率的平方根成反比。通俗地说,频率越高,电流就越集中在钢板的表面;频率越低,表面电流就越分散。必须注意:钢铁虽然是导体,但它的磁导率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就是说,当钢板温度升高的时候,磁导率会下降,集肤效应会减小。
邻近效应 是指高频电流在两个相邻的导体中反向流动时,电流会向两个导体相近的边缘集中流动,即使两个导体另外有一条较短的边,电流也并不沿着较短的路线流动,我们把这种效应称为:“邻近效应”。
高频电焊与普通电焊相比,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高频电焊的主要优点是调谐简单、使用方便,尽管频率高(后开发出超音频),应用范围还是较宽的(在不讲究加热效率的情况下)。它的主要缺点是电效率低,约为50%左右;工作电压太高,安全性差;单机功率小等。普通电焊反之。
6. 焊接频率怎么换算成焊接速度
DDS技术概述
DDS(DirectDigitalSynthesizer)即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 ,它是一种新型的频率合成技术 ,它的出现引发了频率合成领域的一次革命。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集成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器件的不断涌现 ,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它已被视为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方向 ,成为各
国频率合成领域的研究重点。
DDS技术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应用于频率合成领域 ,从相位的概念出发进行频率合成 ,其机理在根本上有别于传统的频率合成技术。图 2为DDS的基本实现原理结构图。
在上图中 , fc 是参考时钟频率 ,K是频率控制字 , fo 是输出频率。参考标准频率源是一个高稳定度的晶体振荡器 ,用来同步合成器的各个组成部分 ;相位累加器可以看作是加法器与输出寄存器的功能合成 ,它把频率控制字变为相位增量 ,从而可以控制输出信号的频率 ;模数转换器用来完成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 ;低通滤波器用来获取“纯净”的输出频率。
经分析不难得知 ,DDS中输出频率与输入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
fo=K·fc/ 2 N.根据频率控制字的不同 ,输出频率的取值范围是 :
fc/ 2 Nfc/ 2 .由Nyquist采样定理可知 ,fomax≤ fc/ 2 ,但由于实际中受到LPF的限制 ,一般 :fomax≈ 0 . 4fc.与传统的频率合成技术相比较 ,DDS具有以下优点 :
·频率稳定度高 ,DDS的频率稳定度和标准时钟频率源是同一量级 ;
·频率转换速度快 ,其转换速度主要由数字集成电路的开关时间和输出滤波器 (LPF)的响应时间决定 ,可达到 1 0 -6 甚至 1 0 -9秒 ;
·输出相对带宽宽 ,频率分辨率高 ,频率分辨率由相位累加器位数和时钟频率决定 ,增加相位累加器的位数可以获得任意小的变频步进 ,当前已有 0 . 0 0 1Hz的芯片出现 ;
·输出相位连续 ,可输出的频率点多 ,若相位累加器的位数为N ,则可输出的频率点为 2 N -1 个 ;
·输出的相位噪声低 ,DDS对参考频率源的相位噪声有改善作用 ,它的输出相位噪声一般要比时钟的相位噪声低 ;
·开环系统及无反馈环节的全数字结构使其具有易集成、功耗低、体积小等特点。
但是由于DDS的全数字机理所决定 ,它的输出频谱中含有丰富的杂散分量以及输出带宽受限 ,因而频谱纯度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有关如何降低DDS杂散的论文与研究现已有许多 ,在此就不另叙述了。
参考资料:http://www.mc21st.com/techsubject/subjects/softradio/softradioart/2001/sg07.HTM
7. 焊接频率30Hz怎么理解
1.1 主回路常见故障分析
主回路主要由三相或单相整流桥、平滑电容器、滤波电容器、IPM逆变桥、限流电阻、接触器等元件组成。其中许多常见故障是由电解电容引起。电解电容的寿命主要由加在其两端的直流电压和内部温度所决定,在回路设计时已经选定了电容器的型号,所以内部的温度对电解电容器的寿命起决定作用。电解电容器会直接影响到变频器的使用寿命,一般温度每上升10 ℃,寿命减半。因此一方面在安装时要考虑适当的环境温度,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措施减少脉动电流。采用改善功率因数的交流或直流电抗器可以减少脉动电流,从而延长电解电容器的寿命。
在电容器维护时,通常以比较轻易测量的静电容量来判定电解电容器的劣化情况,当静电容量低于额定值的80%,绝缘阻抗在5 MΩ以下时,应考虑更换电解电容器。
1.2 主回路典型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变频器在加速、减速或正常运行时出现过电流跳闸。
首先应区分是由于负载原因,还是变频器的原因引起的。假如是变频器的故障,可通过历史记录查询在跳闸时的电流,超过了变频器的额定电流或电子热继电器的设定值,而三相电压和电流是平衡的,则应考虑是否有过载或突变,如电机堵转等。在负载惯性较大时,可适当延长加速时间,此过程对变频器本身并无损坏。若跳闸时的电流,在变频器的额定电流或在电子热继电器的设定范围内,可判定是IPM模块或相关部分发生故障。首先可以通过测量变频器的主回路输出端子U、V、W, 分别与直流侧的P、N端子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来判定IPM模块是否损坏。如模块未损坏,则是驱动电路出了故障。假如减速时IPM模块过流或变频器对地短路跳闸,一般是逆变器的上半桥的模块或其驱动电路故障;而加速时IPM模块过流,则是下半桥的模块或其驱动电路部分故障,发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多是由于外部灰尘进入变频器内部或环境潮湿引起。
1.3 控制回路故障分析
控制回路影响变频器寿命的是电源部分,是平滑电容器和IPM电路板中的缓冲电容器,其原理与前述相同,但这里的电容器中通过的脉动电流,是基本不受主回路负载影响的定值,故其寿命主要由温度和通电时间决定。由于电容器都焊接在电路板上,通过测量静电容量来判定劣化情况比较困难,一般根据电容器环境温度以及使用时间,来推算是否接近其使用寿命。
电源电路板给控制回路、IPM驱动电路和表面操作显示板以及风扇等提供电源,这些电源一般都是从主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开关电源再分别整流而得到的。因此,某一路电源短路,除了本路的整流电路受损外,还可能影响其他部分的电源,如由于误操作而使控制电源与公共接地短接,致使电源电路板上开关电源部分损坏,风扇电源的短路导致其他电源断电等。一般通过观察电源电路板就比较轻易发现。
逻辑控制电路板是变频器的核心,它集中了CPU、MPU、RAM、EEPROM等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本身出现故障的概率很小,但有时会因开机而使全部控制端子同时闭合,导致变频器出现EEPROM故障,这只要对EEPROM重新复位就可以了。
IPM电路板包含驱动和缓冲电路,以及过电压、缺相等保护电路。从逻辑控制板来的PWM信号,通过光耦合将电压驱动信号输入IPM模块,因而在检测模快的同时,还应测量IPM模块上的光耦。
1.4 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主要包括散热片和冷却风扇。其中冷却风扇寿命较短,临近使用寿命时,风扇产生震动,噪声增大最后停转,变频器出现IPM过热跳闸。冷却风扇的寿命受限于轴承,大约为10000~35000 h。当变频器连续运转时,需要2~3年更换一次风扇或轴承。为了延长风扇的寿命,一些产品的风扇只在变频器运转时而不是电源开启时运行。
1.5 外部的电磁感应干扰
假如变频器四周存在干扰源,它们将通过辐射或电源线侵入变频器的内部,引起控制回路误动作,造成工作不正常或停机,严重时甚至损坏变频器。减少噪声干扰的具体方法有:变频器四周所有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上,加装防止冲击电压的吸收装置,如RC浪涌吸收器,其接线不能超过20 cm;尽量缩短控制回路的配线距离,并使其与主回路分离;变频器控制回路配线绞合节距离应在15 mm以上,与主回路保持10 cm以上的间距;变频器距离电动机很远时(超过100 m),这时一方面可加大导线截面面积,保证线路压降在2%以内,同时应加装变频器输出电抗器,用来补偿因长距离导线产生的分布电容的充电电流。变频器接地端子应按规定进行接地,必须在专用接地点可靠接地,不能同电焊、动力接地混用;变频器输入端安装无线电噪声滤波器,减少输入高次谐波,从而可降低从电源线到电子设备的噪声影响;同时在变频器的输出端也安装无线电噪声滤波器,以降低其输出端的线路噪声。
1.6 安装环境
变频器属于电子器件装置,对安装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在其说明书中有具体安装使用环境的要求。在非凡情况下,若确实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尽量采用相应抑制措施:振动是对电子器件造成机械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振动冲击较大的场合,应采用橡胶等避振措施;潮湿、腐蚀性气体及尘埃等将造成电子器件锈蚀、接触不良、绝缘降低而形成短路,作为防范措施,应对控制板进行防腐防尘处理,并采用封闭式结构;温度是影响电子器件寿命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非凡是半导体器件,应根据装置要求的环境条件安装空调或避免日光直射。
除上述几点外,定期检查变频器的空气滤清器及冷却风扇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非凡的高寒场合,为防止微处理器因温度过低不能正常工作,应采取设置空气加热器等必要措施。
1.7 电源异常
电源异常大致分以下3种,即缺相、低电压、停电,有时也出现它们的混合形式。这些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输电线路因风、雪、雷击造成的,有时也因为同一供电系统内出现对地短路及相间短路。而雷击因地域和季节有很大差异。除电压波动外,有些电网或自行发电的单位,也会出现频率波动,并且这些现象有时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变频器供电电源也提出相应要求。
假如四周有直接启动的电动机和电磁炉等设备,为防止这些设备投入时造成的电压降低,其电源应和变频器的电源分离,减小相互影响。
对于要求瞬时停电后仍能继续运行的设备,除选择合适价格的变频器外,还应预先考虑电机负载的降速比例。当变频器和外部控制回路都采用瞬间停电补偿方式时,失压回复后,通过测速电机测速来防止在加速中的过电流。
对于要求必须连续运行的设备,应对变频器加装自动切换的不停电电源装置。像带有二极管输入及使用单相控制电源的变频器,虽然在缺相状态,但也能继续工作,但整流器中个别器件电流过大,及电容器的脉冲电流过大,若长期运行将对变频器的寿命及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应及早检查处理。
1.8 雷击、感应雷电
雷击或感应雷击形成的冲击电压,有时也会造成变频器的损坏。此外,当电源系统一次侧带有真空断路器时,短路开闭会产生较高的冲击电压。为防止因冲击电压造成过电压损坏,通常需要在变频器的输入端加压敏电阻等吸收器件。真空断路器应增加RC浪涌吸收器。若变压器一次侧有真空断路器,应在控制时序上,保证真空断路器动作前先将变频器断开。
2 变频器本身的故障自诊断及预防功能
老型号的晶体管变频器主要有以下缺点:轻易跳闸、不轻易再启动、过负载能力低。由于IGBT及CPU的迅速发展,变频器内部增加了完善的自诊断及故障防范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变频器的可靠性。
假如使用矢量控制变频器中的“全领域自动转矩补偿功能”,其中的“启动转矩不足”、“环境条件变化造成出力下降”等故障原因,将得到很好的克服。该功能是利用变频器内部的微型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计算出当前时刻所需要的转矩,迅速对输出电压进行修正和补偿,以抵消因外部条件变化而造成的变频器输出转矩变化。
此外,由于变频器的软件开发更加完善,可以预先在变频器的内部设置各种故障防止措施,并使故障化解后,仍能保持继续运行,例如:对自由停车过程中的电机进行再启动;对内部故障自动复位并保持连续运行;负载转矩过大时,能自动调整运行曲线,能够对机械系统的异常转矩进行检测。
8. 焊接时断弧频率的长短是什么意思
可以简单理解为:焊接电弧燃烧熄灭每分钟(或每秒钟) ∕ 次数。
9. 焊机控制频率是什么意思
你那是什么焊机
10. 什么是焊接时间
焊接时间是指螺柱焊接时,螺柱焊机完成一次放电所需要的时间。按照焊接方式的不同,焊接时间的长短也有不同,这主要取决于焊机的区别。
储能式螺柱焊机的焊接时间为1-3ms,故熔池较浅,适合焊接薄板。
拉弧式螺柱焊机的短周期焊接的焊接时间为5-100ms,适合在厚板上焊接直径较小的螺柱焊钉。
拉弧式螺柱焊机的长周期焊接的焊接时间一般为100-3000ms,适合在厚板上焊接直径较大的焊钉或栓钉。
焊接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焊接螺柱焊钉的次数,主要包括装钉时间,焊接时间,充电时间三个部分。
对于储能式螺柱焊机,影响焊接频率的主要是装钉时间和充电时间,手动装钉的速度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完成一次焊接过程大约需要3-10秒的时间,充电时间则与充电量的大小有关,如果焊接比较大的焊钉,则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但最长不会超过5秒,即充电时间一般小于装钉时间,不影响焊接效率。
如果使用自动输料螺柱焊机则将大大提高焊接频率,省去了装钉所需的时间,实际效率约可达40个/分钟。
对于拉弧式螺柱焊机,则无充电时间,影响焊接频率的主要是装钉时间和焊接时间,如果焊接直径较大的螺柱或螺栓,需要焊接瓷环保护,装钉时间较长,焊接时间一般短于3秒,对效率影响不大,一般完成一次焊接过程大约需要5-20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