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防雷焊接多少公分
㈠ 屋顶怎样防雷
一般高层建筑设计时都考虑防雷接地装置,建筑物顶端设置避雷针、避雷环,内并引入地下设置的金属平板容。
低层一般不考虑。
空旷地带的低层房屋也要考虑设置避雷针,可用普通钢筋制作。高于屋顶四角或两角向上设置,从房屋背向引入地下即可,注意与房屋本身结构钢筋绝缘。
㈡ 屋顶防雷扁铁支架多高,用大的还是小的,一般情况下
按照GB50057-2010的规定,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150mm,至于大小的问题,可以参看图集,一般只要达到牢固固定的目的即可。希望能帮助到你。
㈢ 屋面防雷支架要求多高
按照《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GB50057-2010)的要求,明敷接闪导体固定之间的高度不应小于150mm,间距要符合规范的要求
㈣ 屋顶防雷需要计算那些
屋顶防雷需来要计算那些自?
1、屋顶所属建筑物,用途、危险程度,根据长宽高,并计算建筑年预计雷击次数,最后确定防雷类别。不同防雷类别,滚球半径分别取3类60米,2类45米,一类30米。
2、采用的保护方式,选用避雷针,避雷带、或者混合接闪器、用滚球法计算,
3、主要计算能不能保护,以及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3米)
㈤ 屋顶防雷怎么算
看你工程图纸要求属于几级防雷。
㈥ 屋顶避雷带施工规范,,
1、在一般工程施工中,明装避雷带(网)采用¢8或¢10镀锌圆钢。使用前应对避雷线进行冷拉调直。安装时,特别注意防止避雷线在提升过程中的人为弯曲。
2、避雷线在固定支架上应平直、牢固,其顶部距建筑物应为100mm,不应有高低起伏、弯曲、下垂等现象。其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不宜大于3/1000,全长不宜超过10mm。
3、明装避雷带(网)随建筑物造型弯曲,弯曲处均作成圆弧,其圆弧半径为100mm,严禁作成90°直角弯或小于90°死弯。
4、避雷线搭接焊是其安装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要求所有避雷线同心敷设,“s”弯方向一致,其次,在避雷线、防雷引下线焊接中应采用双面焊接,焊接应饱满、平整、牢固、无虚焊,焊接后不应产生气孔、夹渣、咬肉、裂纹等现象,如发现应及时予以补焊,并将药皮敲净,刷上防锈漆及银粉。搭接长度要一致,长度≥6d,最好统一定位100mm。
5、避雷带(网)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处,应作防雷跨越处理。将避雷带向外侧面弯成半径R=100mm的圆弧形,支持卡子固定点距建筑物边缘距离300mm。
6、引自圈梁内的防雷引下线镀锌圆钢与避雷带(网)焊接处,均应弯成R=100mm的圆弧形,搭接焊长度为100mm,且与镀锌圆钢双面焊接。若防雷引下线为镀锌扁钢,应弯成R=250mm的圆弧,焊接长度亦为100mm,双面焊接。
7、避雷带(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体。如建筑物物顶上的透气管、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网)焊接成一体,也可采用抱卡形式。
(6)屋顶防雷焊接多少公分扩展阅读
避雷带可以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或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
高层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强调坚持采用明敷接闪器的基本原则,规定在建筑物的屋脊、屋角、屋檐、檐角边沿和女儿墙、屋顶构架、飘板、屋面梯屋顶、水池顶四周等所有易受雷击的部位全部采用敷设金属接闪器的方式。
避雷带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6mm,扁钢不小于24mm×4mm。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
三类防雷建筑应在整个屋面组成小于1T或等于20mx20m或24mxl6m的闭合网格。
㈦ 什么情况下屋顶要做防雷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第四节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3.4.1条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l6m的网格。
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第3.4.2条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本规范第2.0.4条二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
第3.4.3条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3.5条二、三、六款和下列的规定:
一、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
S≥1.89kc (3.4.3)
式中 S —-钢筋表面积总和(m)。
二、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尺寸不应小于表3.4.3的规定。
第3.4.4条 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300Ω·rn时,其接地体应符合本规范第3.3.6条的规定,但其二、三款应改为在符合本规范
第3.4.3条规定的条件下及其三款3项所规定的钢筋表面积总和改为大于或等于0.37m。
第3.4.5条 突出屋面的物体的保护方式应符合本规范第3.3.2条的规定。
第3.4.6条 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多支避雷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
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的避雷针。
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和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当符合本规范第3.4.3条的要求时,宜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可不另设专用引下线。
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时应设两根引下线。可利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
金属烟囱应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
第3.4.7条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
第3.4.8条 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线路的反击,应符合本规范第3.3.8条的要求,但表达式(3.3.8-1)、(3.3.8-2)、(3.3.8-3)相应改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当 lx<5Ri时,
sa3≥0.2kc(Ri+0.1lx ) (3.4.8-1)
当lx≥5R 时,
sa3≥0.05kc(Ri+lx ) (3.4.8-2)
sa4≥0.05kclx (3.4.8-3)
第3.4.9条 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三、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第3.4.10条 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其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3.3.10条一、二、四款的规定,并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第五节 其它防雷措施
第3.5.1条 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二、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以下,且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均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但其面积之和又大于30%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三、当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且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该建筑物可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各自类别的保护措施;当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第3.5.2条 当一座建筑物中仪有一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防雷建筑物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二、当防雷建筑物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可不采取防直击雷揩施,可仅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三、当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50%以上时,该建筑物宜按本规范第3.5.1条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
第3.5.3条 当采用接闪器保护建筑物、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的2区爆炸危险环境可不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第3.5.4条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宜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不宜布置在避雷网之外,并不宜高出避雷网。
二、从配电盘引出的线路宜穿钢管。钢管的一端宜与配电盘外壳相连;另一端宜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宜就近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当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宜设跨接线。
三、在配电盘内,宜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壳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第3.5.5条 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当其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时,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防直击雷。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保护范围的滚球半径hr可取100m。
在计算雷击次数时,建筑物的高度可按堆放物可能堆放的高度计算,其长度和宽度可按可能堆放面积的长度和宽度计算。
第3.5.6条 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㈧ 屋顶防雷的电阻在多少范围内允许使用
根据建筑等级的不同而不同
1.第一类
凡在建筑物中存放爆炸物品,或经常发生瓦斯、蒸汽、尘埃与空气的混合物,因电火花 发生爆炸,致使建筑物损坏或人员伤亡者。
这一类建筑
(1)防止直接雷
1)低于15m的建筑物,用独立避雷针保护,接地电阻小于10Ω,引下线距离墙面 及接地装置距地下金属管道或电缆不小于3m。
2)高地30m的建筑物,避雷针可装于建筑物屋顶,接地电阻小于5Ω,建筑物的钢 筋及室内的金属设备,均应彼此连接接地。避雷针应高出爆炸性管道3m,离开5m。
(2)防止感应雷
1)非金属屋面用明装避雷网保护,金属或钢筋混凝土屋面可直接接地作防感应雷。
2)接地电阻小于5Ω,接地装置应沿建筑物四周环形敷设。
3)室内一切金属管道和设备应接地。
(3)防止高电位引入
1)采用不短于50m的电缆进线和低压避雷器保护时,电缆两端及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小于10Ω。
2)采用架空进线时,进户线电杆的接地电阻小于10Ω,进户杆前500m内电杆均应接地,电阻小于20Ω,低压避雷器装在进户杆上,接地电阻小于10Ω。
3)架空引入的金属管道,在室外每隔25m接地一处,进户处接地电阻小于15Ω。
除防止直接雷,其余接地装置均可连成一体,接地电阻应满足最小值。
2.第二类
凡在建筑物中贮存大量易燃物品的房屋;或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民用建筑物。
(1)防止直接雷
1)在建筑物上用避雷带和短针(0.3~0.5m)作混和保护,或用避雷针保护,接地电阻小于10Ω。
2)厚度不小于4mm的金属屋面,可作为雷电接闪装置。
3)钢筋混凝土物面,内钢筋可作暗装避雷网,在山墙、屋脊、屋角等凸出部分应加装 避雷针。
4)焊接的混凝土内钢筋可作引下线。
(2)防止感应雷
1)室内一切金属管道和设备应接地。
2)室内相距100mm以下的平行或交叉管道每隔25m应接地,接头、弯头等处应用导线跨接后接地,不允许有开口环节。
(3)防止高电位引入
1)用电缆进线时,同第一类建筑物。
2)采用架空进线时,进户线电杆的接地电阻小于10Ω,进户杆前150m内电杆均应接地,接地电阻小于20Ω,低压避雷器接地电阻小于10Ω。
3)引入室内的金属管道在进户处接地电阻小于20Ω。
所有接地装置允许连成一体。
3.第三类
不属于第一、第二类的范围,而需要作防雷保护的建筑物。
(1)防止直接雷
1)在建筑物最易遭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和避雷带,进行重点保护,接地电阻小 于15Ω。
2)钢筋混凝土屋面,可利用其钢筋作防雷装置。
(2)防止高电位引入
在进户线墙上安装放电间隙或瓷瓶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5Ω。
各接地装置可连接成一体。
㈨ 请问,平屋顶坡度<2%第二类防雷,关于避雷网格的敷设,规范规定在屋面面层下多少mm呢麻烦回答详细一点儿
屋面面层下多少mm?是指暗敷避雷带吗?我们这里要求如果暗敷避雷带的话,覆盖层应≤20mm。至回于女答儿墙上已经有避雷带,屋面的避雷网格不做行不行,那要看你的屋面多大了,二类防雷屋面避雷带网格要符合10M*10M或12M*8M.
㈩ 屋顶避雷带安装量占建筑防雷整个工程量百分之多少
这个不是很好评估核算
首先要看这个工程整体都包括什么。若只做直击雷防护的话,避雷带安装占到整个工程的20%,复杂的工程在接地网上
若是综合防雷工程,避雷带安装占整个工程的10%不到,避雷带安装相对来说还是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