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头焊缝有哪些
A. 焊接接头的组成及特点是什么
(一)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组成。
1)焊缝金属:焊接加热时,焊缝处的温度在液相线以上,母材与填充金属形成共同熔池,冷凝后成为铸态组织。在冷却过程中,液态金属自熔合区向焊缝的中心方向结晶,形成柱状晶组织。由于焊条芯及药皮在焊接过程中具有合金化作用,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往往优于母材,只要焊条和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合理,焊缝金属的强度一般不低于母材强度。
2)热影响区:在焊接过程中,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而产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二)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熔合区 位于焊缝与基本金属之间,部分金属焙化部分未熔,也称半熔化区。加热温度约为1 490~1 530°C,此区成分及组织极不均匀,强度下降,塑性很差,是产生裂纹及局部脆性破坏的发源地。
2)过热区 紧靠着熔合区,加热温度约为1 100~1 490°C。由于温度大大超过Ac3,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形成过热组织,使塑性大大降低,冲击韧性值下降25%~75%左右。
3)正火区 加热温度约为850~1 100°C,属于正常的正火加热温度范围。冷却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4)部分相变区 加热温度约为727~850°C。只有部分组织发生转变,冷却后组织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
B. 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 对接焊缝 角焊缝 和什么
压力容器焊接接头形式是由相焊的两焊件相对位置所决定的,主要有对接接头、搭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等。
对接接头所形成的结构基本上是连续的,能承受较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是焊接结构中最完善和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搭接接头、角接接头所形成的焊缝都是角焊缝,承压后,角焊缝及其四周应力状态比较复杂。所以锅炉、压力容器的主体焊接接头中不采用搭接接头和角接接头。
接头形式一般根据焊缝在结构中的受力状态及部位选择。对锅炉、压力容器上的焊接接头形式主要有以下要求:
(1)锅炉、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主焊缝(锅筒、炉胆和集箱的纵向和环向焊缝,封头、管板和下脚圈的拼接焊缝等)应采用全焊透的对接接头形式。
(2)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即是3.82MPa的锅炉,集中下降管管接头与筒体的连接必须采用全焊透的接头形式。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即是9.81MPa的锅炉,管子或管接头与锅筒、集箱、管道角焊连接时,应在管端或锅筒、集箱、管道上开坡口,以利焊透。
(3)当凸形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因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搭接时,应双面搭接,搭接的长度不应小于封头厚度的3倍,且不应小于25mm。
(4)当必须采用角焊结构时,要选用公道的焊接坡口形式,尽量双面焊接,保证焊透。在任何情况下,焊角尺寸都不得小于6mm。对平封头和管板,还应采用必要的加强结构。
(5)压力容器接管(凸缘)与筒体(封头)、壳体连接,平封头与筒体连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上采用全焊透形式:介质为易燃或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作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第三类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按疲惫准则设计的压力容器;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
C. 什么是焊接接头
接头金属及填充金属熔化后,又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凝固后形成。焊缝组织是从液体金属结晶的铸态组织,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组织不致密。但是,由于焊接熔池小,冷却快,化学成分控制严格,碳、硫、磷都较低,还通过渗合金调整焊缝化学成分,使其含有一定的合金元素,因此,焊缝金属的性能问题不大,可以满足性能要求,特别是强度容易达到。焊接接头熔化区和非熔化区之间的过渡部分。熔合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粗大,往往是粗大的过热组织或粗大的淬硬组织。其性能常常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或淬火区)是焊接接头中机械性能最差的薄弱部位,会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焊接接头热影响区。被焊缝区的高温加热造成组织和性能改变的区域。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过热区 最高加热温度1100℃以上的区域,晶粒粗大,甚至产生过热组织,叫过热区。过热区的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是热影响区中机械性能最差的部位。
(2)正火区 最高加热温度从Ac3至1100℃的区域,焊后空冷得到晶粒较细小的正火组织,叫正火区。正火区的机械性能较好。
(3)部分相变区最高加热温度从Ac1至Ac3的区域,只有部分组织发生相变, 叫部分相变区。此区晶粒不均匀,性能也较差。 在安装焊接中,熔焊焊接方法应用较多。焊接接头是高温热源对基体金属进行局部加热同时与熔融的填充金属熔化凝固而形成的不均匀体。根据各部分的组织与性能的不同,焊接接头可分为三部分。如图2—l所示,
在焊接发生熔化凝固的区域称为焊缝,它由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属组成。而焊接时基体金属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熔合区是焊接接头中焊缝金属与热影响区的交界处,熔合区一彀很窄,宽度为0.1~0.4mm。
D. 焊接接头的形式有哪些
焊接接头的主要基本形式有四种:对接接头、T型接头、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对接接头是专将两块钢属板的边缘相对配置,并使其表面成一直线而结合的接头。这种接头能承受较大的静力和震动载荷,所以是焊接结构中最常用的接头形式。
T型接头是两个构件相互垂直或倾斜成一定角度而形成的焊接接头。这种接头焊接操作时比较困难,整个接头承受载荷的能力,特别是承受震动载荷的能力比较差。由于结构件组成的复杂多样性,这种接头在焊接结构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
角接接头是将两块钢板配置成直角或某一定的角度,而在板的顶端边缘上焊接的接头。角接接头不仅用于板与板之间的有角度连接,也常用于管与板之间,或管与管之间的有角度连接。
搭接接头是将两块钢板相叠,而在相叠端的边缘采用塞焊、开槽焊进行焊接的接头形式。这种接头的强度较低,只能用于不太重要的焊接构件中。
E. 控制和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特征对接头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改善方法有:专
1、选择合属适的焊接工艺
2、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
3、选择合适的焊接热输入
4、选择合适的焊接操作方法
5、正确选择焊接材料
6、正确选择焊后热处理
7、控制熔合比
焊接接头:
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成为焊接接头(简称接头)
焊接接头,应包括焊缝及基本金属靠近焊缝且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的区域。熔化焊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熔合线、热影响区和木材等组成。焊接接头具有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极不均匀的特点。
影响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因素有:
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规范与线能量,操作方法。
F. 焊缝怎么分类的,ABCD类焊缝到底什么意思
焊缝分类是指压力容器承压部分的焊缝按其所在位置和接头形式进行的分类。共分A、B、C、D4类。
A类焊缝是指容器受压部分的纵向对接焊缝(但多层包扎容器中的层板纵缝除外),此外还包括各种凸形封头的所有拼接焊缝、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焊缝以及嵌入接管(指接管部位的锻件)与筒体或封头的对接焊缝。
B类焊缝是指容器受压部分的环向对接焊缝、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对接焊缝(看些明确可规定为A、C、D类的焊缝除外)。
C类焊缝是容器受压部件(如法兰、乎封头、管板等)与壳体或与接管连接的焊缝、内封头与圆筒的搭接填角焊缝以及多层包扎容器层板的纵向焊缝。
D类焊缝是指接管、人孔、凸缘等部件与壳体连接焊缝,这些插入式受压部件与壳体的连接一般为填角焊缝(已规定为A、B类的焊缝除外)。
(6)焊接接头焊缝有哪些扩展阅读
按焊缝结合形式不同可分为对接焊缝、角焊缝、塞焊缝、槽焊缝和端接焊缝五种。
1)对接焊缝。在焊件的坡口面间或一零件的坡口面与另一零件表面间焊接的焊缝。
2)角焊缝。沿两直交或近直交零件的交线所焊接的焊缝。
3)端接焊缝。构成端接接头所形成的焊缝。
4)塞焊缝。两零件相叠,其中一块开圆孔,在圆孔中焊接两板所形成的焊缝,只在孔内焊角恒缝者不为塞焊。
5)槽焊缝。两板相叠,其中一块开长孔,在长孔中焊接两板的焊缝,只焊角焊缝者不为槽焊。
G. 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哪三种
不是四种么?
焊接接头的主要基本形式有四种:对接接头、T型接头、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
对接接头是将两块钢板的边缘相对配置,并使其表面成一直线而结合的接头。这种接头能承受较大的静力和震动载荷,所以是焊接结构中最常用的接头形式。
T型接头是两个构件相互垂直或倾斜成一定角度而形成的焊接接头。这种接头焊接操作时比较困难,整个接头承受载荷的能力,特别是承受震动载荷的能力比较差。由于结构件组成的复杂多样性,这种接头在焊接结构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
角接接头是将两块钢板配置成直角或某一定的角度,而在板的顶端边缘上焊接的接头。角接接头不仅用于板与板之间的有角度连接,也常用于管与板之间,或管与管之间的有角度连接。
搭接接头是将两块钢板相叠,而在相叠端的边缘采用塞焊、开槽焊进行焊接的接头形式。这种接头的强度较低,只能用于不太重要的焊接构件中。
H. 压力容器焊缝按什么分类
根据来GB150,容器主要受压部分自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
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各种凸形封头中的所有拼焊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的接头均为A类焊接接头.
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关,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接头,长劲法兰与接管连接的接头,均属B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C、D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平盖、盖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连接的搭接接头均属C类焊接接头。
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均属D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B类的除外。
I. 重要受力焊缝选用什么接头
焊接接头型式主要有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搭接接头四种。有时焊接结构中版还有一些其权它类型的接头型式,如十字接头、端接接头、卷边接头、套管接头、斜对接接头、锁底对接接头等。在国家标准GB 985—88中有详细规定。对接接头两焊件相对平行的接头称为对接接头,这种接头从力学角度看是较理想的接头型式,受力状况较好,应力集中较小,能承受较大的静载荷或动载荷,是焊接结构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接头型式。根据焊件厚度、焊接方法和坡口准备的不同,对接接头可分为不开坡口对接接头和开坡口对接接头两种。常见的接头型式见图3—1所示。对接接头T形接头一焊件的端面与另一焊件表面构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接头,称为T形接头。T形接头的型式如图3—2所示。T形接头在钢结构件中应用较多,作为一种联系焊缝,它能承受各方向的力和力矩。在选用时尽量避免单面角焊缝,因其根部有较深的缺口,承载能力很低。对于要求较高的焊件可采用K形坡口,根据受力状况决定是否根部焊透,这样比不开坡口而用大焊脚的焊缝经济,而且接头疲劳强度高。
J. 焊接接头工艺设计时,焊缝的布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焊缝布置一般应从下述几方面考虑:
(1)便于装配和施焊。焊缝位置必须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以满足焊接时运条的需要。焊条电弧焊时,焊条须能伸到待焊部位。点焊与缝焊时,要求电极能伸到待焊部位。埋弧焊时,则要求施焊时接头处应便于存放焊剂。
(2)有利于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设计焊接结构时,应尽量选用尺寸规格较大的板材、型材和管材,形状复杂的可采用冲压件和铸钢件,以减少焊缝数量,简化焊接工艺和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焊缝布置应尽可能对称布置以减小变形。
(3)焊缝的布置应避免密集、交叉。焊缝交叉或过分集中会造成接头部位过热,增大热影响区,使组织恶化,性能严重下降。两条焊缝间距一般要求大于3倍板厚。
(4)避开最大应力区和应力集中部位。焊接接头是焊接结构的薄弱环节。因此,焊缝布置应避开焊接结构上应力最大的部位。另外,在集中载荷作用的焊缝处应有刚性支撑。
(5)避开机械加工面。焊接时会引起工件变形,对于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焊接结构,一般应在焊后进行精加工;对于位置精度要求不高的焊接结构,可先进行机械加工,但焊缝位置与加工面要保持一定距离。
(6)便于焊接和检验。设计封闭容器时,要留工艺孔,如入孔、检验孔和通气孔。焊后再用其他方法封堵。